龋齿宁含片是止痛药吗: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01:42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  作者:张功耀  今年9月12日,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宣布,将今年的临床医学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女士,将基础医学研究奖分别授给德国普朗克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和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霍维奇(Arthur Horwich)先生。前者因发明青蒿素,后者因阐明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机理。消息传到国内以后,我想看看国内舆论将作何反应,尤其是卫生部和屠呦呦怎么说。不出我的所料,国内舆论果然兴奋过度。一些中医骗子更是试图借这个机会拉大旗作虎皮,以便于他们能够“借壳上市”,再大捞一笔!  为纠正这种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我从9月15日开始就在起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暂定题目叫《把科学研究成果的荣誉归功于科学》。已经写到第三部分了,突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最近签发的一个文件:《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Global Plan For Artemisinin Resistance Containment)前言。在这个前言的第一个自然段,陈冯富珍女士这样写道:“一步步控制疟疾的努力正在产生一些进步的成果。在过去10年里,疟疾病案数在疟疾流行的国家下降了40%多,估计,单是在非洲国家就挽救了将近75万人的生命。但是,这一进步是脆弱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威胁来自控制和清除由使用各种青蒿素产生的疟原虫的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是如何发现青蒿素这项成果的脆弱性的呢?  其实,青蒿素在单独用药条件下的耐药性,早在2006年以前就发现了。临床观察表明,单独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复发率相当高,超过了70%。后来,国际医学界基本弄清了它的复发机制,那就是,青蒿素将疟原虫制服之后,由于疟原虫的僵尸没有及时地从人体中清除掉,仿佛这些疟原虫僵尸又复活了。并且,这些“复活的僵尸”不但能够继续为害原来受到侵害的人体,而且它们的致病能力更强大。这意味着,青蒿素的作用仿佛只是将疟原虫“打晕了”,并没有真正地置疟原虫于死地。  为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明了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用药疗法,即ACT疗法。ACT疗法共有六种配药方案,它们都是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本用药的,其余则配以阿莫地奎、甲氟奎、磺胺多辛、氯喹、哌喹、二哌奎,等。ACT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青蒿素为主杀灭疟原虫;以其它配药为辅清除疟原虫僵尸。遗憾的是,最近的观察表明,这个ACT疗法在柬泰边境地区再次表现出了疟原虫的耐药性。除柬泰边境之外,被世界卫生组织深度怀疑和严格监视的地区,还有大湄公河流域。  疟原虫对奎宁的耐药性最早出现在1952年。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这是疟原虫进化或变异的结果。为此,医学界推出了奎宁与其它药物联用的治疗方法。起初的效果很好。后来的效果就变得很不理想了。青蒿素发明出来以后,首先在临床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于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严格规定,除非青蒿素抗疟无效,不得使用其它药物抗疟。在2006年发现单独使用青蒿素也会导致疟原虫的耐药性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又出台了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用药方法。现在,这个联合用药方法又出现了疟原虫的耐药性。于是,青蒿素这一抗疟成果就显得十分脆弱了。一个可能非常严重的后果是,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有可能繁殖起来,然后向其它地区扩散。为避免青蒿素抗疟的脆弱性产生不可控制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的100多位专家联合起草了《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以图限制疟原虫的青蒿素耐药性扩散到大湄公河流域以外的地区。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公布。陈冯富珍女士还为它做了一篇前言。这对于维护全人类的生命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刚刚获得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人民来说,则无异于一瓢灌顶的凉水。  青蒿素的发明无疑是我国药物学界一项非常难得的研究成果。但是,如上所述,这项成果非常脆弱。奎宁治疗疟疾出现疟原虫的耐药性,中间隔了近300年,而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则几乎是一投入临床就表现出了疟原虫的耐药性。这项成果的脆弱程度由此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这项成果的脆弱性,才能使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继续地有所进步。如果我们在已有的成果面前漠视这种脆弱性,蔑视科学进步,我们就要犯绝大的错误。这是值得我国药物学家给予高度关注的。(XYS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