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峰演唱会视频: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3:39

                     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袁燕群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骨干,是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干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解决自身认识问题,更要解决群众思想问题。根据多年来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体会,我认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与群众加强心灵沟通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基层干部要广泛深入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心灵沟通。
    (一)真心贴近群众
    如今有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鱼水关系,而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群众不与干部来往,干部不知群众实情,基层干部成了瞎子和聋子。要改变这种状况,基层干部必须掏出真心,贴近群众。
     1、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这里所说的“真情”,主要是指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同志感情和朋友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层干部如果没有热爱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就不会与你接近,你也无法接近群众。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一定要建立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关怀体贴群众,尊重信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真诚爱戴群众,以真情去创造一种与群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推倒与群众之间的心理围墙。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与干部之间虽然有职务高低的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因此决不能在群众面前摆出一副“官员”的架子。在实际生活中,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的干部,他们对那些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基层干部,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恨而避之。基层干部只有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把自己与群众摆在同等地位,建立以心对心、以情通情的心理平台,消除群众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
     2、以坦诚架设心灵桥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坦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基层干部要以坦率的态度和诚挚的言行去与群众打交道,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光明磊落,实事实做。基层干部只有与群众坦诚相见,说真心话,做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基层干部如果打官腔,讲空话、套话和假话,群众就会对你退避三舍;如果做虚功,办假事,矫揉造作,群众就会对你嗤之以鼻。因为坦诚最有亲和力,最能拨动群众的心弦,也最能赢得群众的认同,所以基层干部只有坦诚说话、坦诚做事,才能架起通向群众心灵的桥梁,实现心心相连。
     3、以热心缩短心理距离。群众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是渴望得到干部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支持和安慰。如果群众得到了干部的关怀,就很容易对干部产生深厚的感情。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广交朋友,真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当群众在节假日加班时,基层干部应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当群众完成一件工作时,基层干部可以对他们笑一笑,或说声“好”;当群众生病时,基层干部不要忘了去看望一下,安尉几句;当群众来到身边时,基层干部不妨把自己的位置往群众挪一挪,尽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些热心的表达,往往会无声胜有声,盖过千言万语,起到特殊的肯定、赞扬、鼓舞、激励作用,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为基层干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谈心亲近群众
    谈心是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基层干部要勤于和善于应用谈心之法,直面群众,促膝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
    一要主动服务。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作为基层干部,要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内心世界,就必须主动深入群众,同群众开展谈心活动。当前,有些基层干部觉得时代变了,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强了,大家相互联系的渠道也多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上随时交流,再面对面谈心没有必要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再先进的通信手段,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特别是说话的表情、会心的眼神,在通信工具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再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无法直接反映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复杂心境;再频繁的日常见面,也代替不了思想深处的敞开交流,所以不能用现代通信“新手段”取代面对面谈心的“老传统”。基层干部只有积极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活动,才能从群众的姿态、语言、表情中准确捕捉到他们的心理信息,从而作出应有的反应,以语言、行动、表情等不同方式点化、感染、启发、打动群众,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
    二要虚心倾听。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摸到群众心思的脉搏。基层干部在与群众谈心时,一定要虚心倾听群众说话,给群众以表达思想、亮出心底的机会,使之产生释放感、轻松感和惬意感,增强配合和参与谈心的积极性。要特别注意虚心倾听群众的不同意见,在群众谈不同看法时不厌烦、不打岔,让其把话说完。基层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说话,群众才会舒心乐意和你谈话,否则就会谈不来、说不拢。
    三要换位思考。开展谈心活动,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极为重要。基层干部只有站在群众的位置和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群众的想法和心理状态,真正找到亲近群众的结合点。如果只强调自己的看法而不体谅群众的想法,就很难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也就很难被群众接纳。基层干部要善于发现自己与群众的共同点,以这些共同点作为谈心的切入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形成共识,使群众产生亲近感,增强信任心。
    (三)用心走进群众
    处处用心皆学问。基层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用心。
    首先要实事求是,切忌虚假浮躁。为人做事,贵在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丁就丁,卯就卯。基层干部做工作要考虑实情,讲求实际,注重实效;处理问题要出以公心,求之公道,坚持原则;对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能办到的定办速办,取信于民,不能办的讲清原因,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切忌图虚名、巧伪装、说假话、做假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假记录、假总结、假材料来对付上级检查和群众监督。对是非黑白,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无菱无角,搞中庸之道。对群众的事情,不能哼哼哈哈,敷衍了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当面答应,过后无影,失信于民。
    其次要注重细节,切忌善小不为。干群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在干部与群众的日常接触中形成的,是在干部对待群众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形成的,是在干部指导群众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群众往往会非常在意一些小事情,常常会从一些细节和小事上来评价、分析干部,确定自己的看法,所以基层干部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务必注重细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基层干部如果能够在细小的事情上与群众通融,在细节问题上赢得群众好评,经常用“毛毛细雨”去滋润群众的心田,最终必然会受到群众的爱戴。
    再次,要鱼儿入水,切忌蜻蜓点水。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应该像鱼儿入水一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劳动,一块说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能把自己当成群众一分子的基层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效果就明显不同。因此,基层干部不能“围着楼房转,隔着玻璃看”,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群众。
    第四,要踏实办事,切忌官场作秀。人民群众愿否与一个干部打交道,主要不是看其说的怎样,而是看其做的怎样,看其能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正如老百姓经常讲的:“说到不如做到,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成实事一件”。基层干部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从群众最紧要的事情着手,从解决群众必需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行路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当然,踏实办事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基层干部一方面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解决几个主要问题,让群众感受到真心诚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长远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着力解决好那些疑难问题。群众看不惯拿腔拿调的,看不惯搞花架子的,因此基层干部切忌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形象工程、泡沫经济之类的官场作秀。

    二、向群众讲好科学道理

    做群众思想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讲好道理,以理服人。凡事都有个道理,向群众讲好道理,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把道理讲细。一般情况下,普通群众觉得大道理总是抽象一些,深奥一些;小道理总是形象一些,浅显一些。群众思想朴实,乐于从浅显的小道理中去感知和认识大道理。因此,基层干部在讲道理时要善于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小道理,一点一点进行讲解,以便群众一点一点领会接受,好像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一块块小西瓜,以便一口一口地吃那样。例如,有一次,我在向职工群众讲怎样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时,反复讲到了“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但职工群众听了很久还搞不清楚什么叫人生观,对树立正确人生观更是一头雾水,因此遭到质疑。后来我把人生观分解成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社会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几个比较细小、简单的基本问题,化整为零,逐个讲解,结果职工群众透过一个个小道理,见到了正确人生观的全貌,懂得了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实践证明,道理分得越细,离实际问题越近,越易深入浅出,让人融会贯通,从而充分发挥科学道理的启迪作用,切实增强所讲道理的说服力。
    二要把道理讲透。由于不同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和觉悟程度不同,认识、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别,基层干部在向群众讲道理时,必须注意所讲道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不断章取义,不掩头盖脸,把相关道理的含义讲准确,实质讲清楚,条理讲清晰,内容讲透彻。例如,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保持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实行统筹兼顾、最终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五个层面,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讲全面、讲完整、讲透彻。只有分清层次、循序渐进,将道理讲深讲透,才能便于群众领会理解和消化吸收,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
    三要把道理讲实。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最能打动人的是实话。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把“远”道理讲近,把“虚”道理讲实,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反对讲空道理。要把宣传科学理论同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变化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回答现实生活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讲道理具体化、现实化,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引导力。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解答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威力,真正打动群众。例如,三九企业集团的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但有段时期员工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低于深圳一般企业,一些员工产生了不愿在三九工作的念头,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三九企业集团领导将人生价值观理论与企业发展实情相结合,教育员工虽然在三九不能拿高收入,但三九有一个好的机制,给每个有事业心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创造了干事业的机会,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想干事业的人就应该在三九安心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实情实话教育的结果是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当前,客观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阐明,基层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需要用理论和事实予以澄清。尤其是对群众普遍关注而又容易引发思想矛盾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让科学道理放射出春风化雨的导向魅力和渗透威力。只有把道理讲真讲实,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使群众感到平实可信,牢靠可依,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四要把道理讲活。运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来讲道理,最容易把道理讲好,也最具示范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当代英雄模范人物是讲解道理的最佳事例,如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王顺友等时代先锋,他们产生并生活于现实之中,他们的言行体现着时代精神,体现着科学道理,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广泛,用来讲解道理、教育群众,最容易使群众产生共鸣。例如,赣州市邮政局在开展“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活动中,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王顺友和身边的全国模范投递员伍攀明等先进典型,对照先进看亮点、找差距、订措施、追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邮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市邮政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要注意收集、总结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经常用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教育群众,尤其要善于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本单位的事教育本单位的人,让群众通过现实生动的事例来领会道理。
    五要把道理讲白。群众不喜欢听“官话”和“书面语言”,基层干部只有把从书本上学来的道理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理,转换成“白话”——口头语言和百姓语言,并融合到群众喜闻乐讲的生动语言之中,形象逼真地去比喻和描述,群众才能听得懂,听得顺,才会乐意听。例如,一位体委干部在向体育运动员讲述团结协作的道理时说:在足球赛场上11名队员,一个个都是一条龙,但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变成一条虫,要知道,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一个团队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力量。运动员们听了这样通俗直白的讲解,有谁不会轻松自然地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呢?
    六要把道理讲新。讲传统道理不能几十年一贯制,陈词旧调无改进。如果把传统道理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脱离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脱离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的生活实践,传统道理就会僵化枯萎,从而丧失说服力和战斗力。例如,“人生应该多奉献”是一个老道理。过去只把奉献说成是一种无私无畏付出牺牲的崇高情操,似乎只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正义捐躯殉职才是奉献,后来虽然把为新中国建设劳筋伤骨、为老百姓解忧废寝忘食的精神列入奉献范围,但人们还是觉得奉献高不可攀,可敬不可行。在当今社会,如果不将奉献的含义扩展到既是崇高情操,也是平凡精神的范畴,群众就很难在奉献上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在倡导奉献精神时,应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给奉献增添新的内容,把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在社会生活中向失学儿童给予帮助、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乃至为孕妇和老人主动让座位、为保护环境义务清垃圾,等等,都列入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加以宣传。只有这样,奉献理论才能发扬光大,奉献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要及时总结并应用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念和获得的新认识,赋予传统道理新的时代内容,把过去尚未完善的补充完善,把过去讲片面了的讲全面,把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及时填充进去,增加新的内涵,使传统道理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把老道理讲出了新内容、新水平,群众就会觉得更真实、更新鲜、更生动,就会更愿听、更想听、更爱听。
    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创造一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务实有效的说理方法,使模糊的道理清晰起来,抽象的道理生动起来,务虚的道理现实起来。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各种道理讲得入耳、入脑、入心、入情、入魂,增强科学道理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效地起到说服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               

    三、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思想问题多数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等实际问题时产生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道理固然要讲清讲透,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第一,要反映群众实情。基层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察实情。要“下高楼、出深院”,到生产一线去,到僻街小巷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方和困难的家庭去,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体验群众的辛劳和困苦,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多到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问题最多、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听群众肺腑之言,观群众身边之实,察群众心头之忧。不能走近不走远,身入心不入,看富不看贫,听夸不听“骂”,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如实向上反映,不能报喜不报忧,讲好不讲差。
    第二、要重视群众意愿。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推进决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决策举措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群众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使各种决策更符合民情,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合理,更有利群众。重视群众意愿,不仅要注意听会上的群众意见,也要留心听会下的群众意见;不仅要收集普遍的意见,也要收集个别的意见;不仅要了解正面的意见,也要了解反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才能发现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排解群众忧患。基层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思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做到群众有忧我不安,群众有难我上前,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处处帮助群众解难,主动积极地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对群众渴望解决的大事、难事,要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努力办好;对群众反映的油盐柴米之类的具体事情,也要认真办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长期处于困难境况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要建立基层干部联系点,主动服务群众,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等给予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解决,勤手快脚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盼望、最紧要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改革、发展、和谐大局的各种现实问题。
    第四,谋求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的目标管理工作中去,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基层干部的一切管理工作,在总体上把握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保持和谐的各项决策举措,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统筹兼顾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次,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经济文化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下岗职工、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党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求利益,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好,通过为群众谋利益来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基层干部就能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起到赢民心、凝民智、聚民力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00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