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没有落款:慈善——举手之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3:03:03

慈善——举手之劳

    在我们的印象中,做慈善就是要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这样的慈善我们做了许多,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捐款中,我们全家一共捐了近三千元,并且平时我在大街上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在乞讨时,我都会给予一点。我们没有更多的钱与物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方式继续做慈善。慈善其实有多种表现形式,慈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有时需要润物细无声,通过这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可以给受资助以尊严,并且我们的这种慈善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

     下面,我就从几个事例来谈一谈我对慈善的理解。

     一、肯定、表扬

     对于一个人的塑造,我始终认为是自信心的塑造,只有一个人的自信心强大了,这个人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才能是一个强大的人。

    肯定与表扬属于正面鼓励,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使得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持续。正面鼓励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自立。

    马克?吐温说:“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 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口粮。”

    威廉?詹姆斯说:“人类天性中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人性至深的本质,在于渴望获得尊重。”

    林肯说:“当人们被奉承的时候,就会忍受好多事情”。

    所以,要想让一个人的自信心得以树立,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这个人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能够得到非常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且这个肯定与表扬必须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不能有虚伪成分在里面。只有这样,被表扬者才能从我们的肯定与表扬中得到一种鼓励,得到一种信任,这样他对自己的能力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自我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是积极向上,当这种评价得到强化以后,被表扬者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升与加强。以后,当他再去做其它的事情时,他就会带上这样的自信心去做,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实践这种慈善——当我们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时,当我们去点评年轻教师的讲课时,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请不要吝惜你的肯定和表扬,至于我们或许只是一句话,而对于听者却可能会产生深远的正面效应。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要勇于说出我们的感受——肯定与表扬!

     二、教育、引导

     今年暑假我们高三年级到西安去旅行,在华清池游玩时,我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事后想一想,颇为得意,并且我还认为我做了一回善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我们在游玩时,在一位小朋友(我们不认识)非得要站在一个地方照像,并且这个地方非常安全,尽管那里在我们眼中没什么特色,可或许是她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的不同吧,小朋友就是认准了要在那里拍照留念

     然而那位母亲也是认准了坚决不给那小朋友拍照。当时我就想:虽然说不能太惯着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并不是无礼的而且极易实现的要求,家长还是应该满足孩子的。

    我就和这位小朋友的家长说:“孩子有了这样的要求,就给她留下美丽的倩影吧”。这位家长就给她的孩子拍了几张,孩子的愿望得到了满足,非常高兴,欢快的就要继续前行,但是这位小朋友却没有对她的妈妈以感谢,我这时候不能不对这位小朋友以引导。于是我就大声的对这位小朋友说:“谢谢你的妈妈!”小朋友也非常感激对她的妈妈说了声:“谢谢妈妈!”。她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件事,我自认为做得非常精彩,原本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很不开心,而母亲也非常不耐烦;在我跟她们聊了这一两句之后,孩子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那位母亲也很释然和开心。我希望通过这一件小事,可以引导着家长和孩子去认识到,在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尊重、理解和感恩。

     三、分享

     作为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自认为在某些时候做得还算可以吧。例如:教育孩子时,有些话是“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别人的孩子来看”、“家庭成员之间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对孩子要有所期待”等等。对于我的这些体会,我自认为比较独到,并且在我女儿成长过程中得到的验正。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机会把我的这些体会与其他家长们分享,希望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少犯错误,在家庭教育中理性的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

     前不久我看到了尹建莉老师写的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的诸多叙述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有些是我们自己处理好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处理好的。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教育孩子方面的很多做法其实与她有很多类似之处,她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表达不好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我们对比我们做的不好,正好书中的阐述,解答了我们这类问题的困惑。有了这样的体会以后,就去书店买了几十本回来,送给了我们的一些朋友,或者向我们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和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借鉴,有所改进,在一些教育方面做的更好。使我们能够做一个不单单是好妈妈或好老师,更应该通过学习与思考、实践成为有智慧老师有智慧的妈妈。

     有很多朋友和家长“分享”了我的体会与感受,他们也在践行着,对我给予的“分享”表示感谢,我表示,这没什么,有的时候,自己遇到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不要藏着掖着,生怕别人超过了自己,这种心态下的人其实经常难以获得快乐;反而,当我们发现了好的想法、好的做法来与其他人分享的时候,我们是会从别人的感谢以及看到他们从中获得提升时得到非常大的欣慰和满足的。这样的分享,从来都是双赢。

    四、怜悯

    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达下面的事情,只好将就着用吧。

    我和我爱人开车到山里游玩时,回来的路上会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路边卖他们自家种的一些农副产品,这时我们就会停下车,看一看,如若需要,我们就会买一些回来,自己吃、用,或者送给我们的家人或朋友。在买的过程中,我们掌握这样的一个原则,不与他们讨价还价,他们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们这样做也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做慈善——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些山里人不容易,他们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另一个方面我们也不想伤他们的自尊心。若我们给他们一点经济资助,他们不见得就会心安理得;而我们的做法不仅仅尊重了他们劳动,还让我们的这种慈善更有了人情味,有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成分。

    再就是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一个早市,在早市上有一个残疾人在卖菜,这个残疾人对生活没有报怨,卖菜时脸上总带着微笑,非常阳光。对于这样的残疾人,我们从心里佩服他们,于是我就想着为他们做点事。如何做呢?我决定在买菜时,如果其他卖菜的与他有一样的菜,我就决定买他的。我这样做,是有怜悯的成分,虽然这种慈善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我个人认为我是在做慈善。通过这种我个人认为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资助,那位身体残疾的菜农获得的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好生意,而我每一次也会得到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们俩的幸福指数都会提高,这也是双赢的结局。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颗慈善的心,我们就能时时的做慈善,因为慈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