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 北京大学:岭上多白云——终南山访道供僧活动日记(全)[弘德慈善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3:2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43_neo_img.jpg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武功,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很早以前,从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文章和图片,得知在那绵延山脉中,人迹罕至处,至今仍隐居者许多修行人。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还专门写了一部《空谷幽兰》,来记述他的寻访终南山隐士的经历。8月末,我在网络上看到“2008年第三届终南山访道供僧活动”的启事,报名参加,于是有了这次终南山之行。

  (此组日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出处http://www.hdjy.org/bbs/dispbbs.asp?boardid=40&id=22451&page=1&star=1) 
                              
                                     9月8日    多云

      在火车上美美睡了一夜后,醒来时看到“灞桥”的站台。灞桥是古人离开长安时告别的地方,周邦彦的《兰陵王》里有“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句子。到了灞桥,西安市已经在望。

       9月5号接到访道供僧活动录取通知,到唐山火车站买7号出发的车票,被告知已经卖完。立即发短信给莲花,请她帮我在北京买张票。6号下午接到回复,车票已经买好,K27,北京开往拉萨的特快,卧铺。嘿嘿!虽然平时在弘德论坛两人唇枪舌剑,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帮上忙的。

      9月6日买到了第二天下午4点半从唐山开往北京的汽车。在我的印象中,这段路程顶多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结果上了火车才得知,由于这辆车是慢车,正点到达北京的时间是8点半。而这时接到莲花的短信,才知道我从北京站下车后还要转到北京西站乘车。算上出站、进站,即使乘出租车,不遇堵车和红灯,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很紧张。万一火车晚点(慢车不晚点才是万一呢)或者堵车,我只有空跑一趟了。莲花来短信,嘱咐赶紧念观音菩萨。一赌气回复她:我谁也不念,大不了下车买回唐山的返程车票。

      我的同座和对面是两个在北京打工的唐山小伙子,都比较善谈。车过天津站后,我便询问他们如何能更快地从北京站到达西站。他们也感觉很不好办。旁边家住北京的两位老人也加入了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坐地铁比乘出租车快。说话间已经快到丰台站,这时走廊里站着几个等待下车的男孩女孩,其中一个男孩突然对我说:“去西站,从丰台下车,要近很多。”旁边的老人也说是。这时车已经停下,我当机立断,和他们一起走下了火车。

      出了站台,坐一辆出租车,不到20分钟到达北京西站,这时才8点半。给莲花发短信,说我已经到达。她还在半路上,问我为什么如此迅速。我开玩笑说:你不是让我念观音菩萨吗?菩萨一口气把我吹过来了。

     虽然似乎是开玩笑,可我真的感到是菩萨在佑护。假如我对面坐的人不喜欢说话,或者心情正不好,我不可能会向他们询问路线的事情。假如那几个男孩女孩在我们说话时不是正好站在旁边,或者那个男孩没有提醒那一句,这段日记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样子。即使我侥幸能赶上火车,恐怕也要非常狼狈了。我相信,我和他们之间都有一份善缘,而这次终南之行,也多亏了他们的成就。

      从西安车站出来,我转乘公交车继续南行,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少陵原上的护国兴教寺。

     在兴教寺门口,我被北京来的李新生师兄带领着,见到了这次访道供僧活动的组织者心一居士和全程向导终南山无为茅棚的悟明法师。心一居士只有30岁,眼大额宽,稳重练达。悟明法师开朗幽默,常有惊人之举(容后细述)。

     兴教寺里有唐玄奘法师和弟子窥基、圆测的舍利塔。青砖砌成的三座塔很是简朴,檐角间青草摇曳,静坐塔前,可以遥想当年玄奘只身万里求法的艰辛,回国后千人译经的盛况。往事已矣,但是佛经还在,那种精神还在。

     临近中秋,寺里的两株桂花开得正好。“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今年的中秋,要伴着这桂花一起度过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984_neo_img.jpg

兴教寺正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00_neo_img.jpg

寺里的桂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12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14_neo_img.jpg

玄奘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23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25_neo_img.jpg

寺中塔  山上云

9月9日   小雨

昨晚睡在兴教寺客房,同屋一共6个人挤在大炕上,好久没和陌生人这么近距离地一起睡觉了,心里颇有点不习惯。这一动念,立即就来了考验。半夜里我说梦话,旁边的梁鸿国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想把我叫醒。我朦朦胧胧睁开眼睛,心还沉浸在梦中的世界,昏暗中突然看到一张脸贴在我的面前,吓得大喊起来,并伸出胳膊作势欲扑。随即想起这是在寺里,又倒头睡去。早晨醒来,各个房间都有人在议论昨夜的惨叫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25_neo_img.jpg

六点半吃过早餐,然后集合人员,收拾物资准备出发。这两天要携带的物资已于昨天下午分装好,这次计划共供养150位修道人,有米、油、手电、床单、胶鞋等生活必需品,我帮莲花从北京带来的150小盒藏香也在其中。

8点钟队伍出发,先到蛟峪天池寺送物资(心一居士管这叫道粮)。昨夜听到窗外有雨声,出门时天空仍然阴云密布,到了山脚,雨便开始落了下来。一共有20多人(每天都有人因事离开,每天都有新人加入,我一直不知道准确的数字),几份物资大家分开来背负,倒不是很重。山路上都是红泥,非常不好走,没多大一会儿,身上雨水和汗水就混杂在了一起,许多人的鞋里也进了水。一些地方,要揪住路边的灌木或者靠前面拉后面推才能前进。爬了半个来小时,到达天池寺。这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小寺院,有一座古塔,据说是唐代一位高僧的舍利塔,传说这位高僧曾向唐太宗要一衲衣之地,唐太宗很爽快答应了,高僧把衲衣扔上了天空,落下来竟然盖住了整座山头,于是在这山上兴建了道场。是耶,非耶?且不去管他。在寺里我们见到一位六七十岁的尼师,很慈祥的一位老人,她住宿的地方兼做杂物间,昏暗简陋。

从天池寺出来,我们才发现,有一条大路可以直通山下,车可以直接开上来的。心一居士说是给大家热热身,同时也是体验一下终南访道的意境。还热什么身呀,摸一下,哪里都是水。

乘车前往南五台后山。在山脚下背起物资,沿青石砌成的崎岖山路拾级而上,慢慢地,马路和村庄就被甩到了视线之外,触目只有漫山遍野的绿树和各种颜色的野花,只有天空濛濛的细雨,只有脚下这条似乎没有终点的小路。

路很窄,只容一人通过,长满野草和青苔。一路可以听到水声,水在身旁的峡谷里,被灌木丛遮掩着。古往今来,修道者走过,寻仙猎奇者走过,山民樵夫走过,这是联系深山和外界的唯一通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34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70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77_neo_img.jpg

走上这条路,我才明白刚才说的热身是什么意思了。路的尽头是另一条路,山的顶端是另一座山。身上的背囊虽然不重,但长途走来,也是很费气力。

在最下面的一座茅棚里,我们见到一位来自青海的喇嘛,他今年71岁。泥屋里堆着劈好的木材,一只炉子点着火,正在烧水。他说,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两位年轻的喇嘛。告辞之后,同行的朋友和我说,他的眼睛,让人感觉很真,那是我们平常看不到的。

继续冒雨向上走。中午到达极乐茅棚,院子内外种着许多花和蔬菜:芍药、月季、萝卜、黄瓜、西红柿。我们在这里吃午饭,是一锅放了香菇、金针菜、西红柿的面条。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面条,却无言辞形容。如果你没爬那么高的山,没那样一颗敬畏的心,你永远吃不到那样美味的面条。

午饭后继续向上走,路边的山崖越来越窄,另一侧的灌木越来越高。很多时候,要一边走,一边拨开挡在面前的枝叶,或者低头从树枝下钻过。行行复行行,走向深山更深处。

在显圣茅棚送完今天最后一份道粮后,原路返回。路边的野梨树、野山楂正熟。有同伴去捡拾树下坠落的熟透的果子,分到果子的人不分男女,用手擦一下就吃,嘴里感叹着:“纯天然!纯天然啊!”树上的果子,没有人去摘,留给山里的修行人,留给山民,留给那些林间的鸟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52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84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99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8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9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059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1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29_neo_img.jpg

(爬山路,有一双合适的鞋子非常重要。当很多师兄饱受鞋里进水之苦时,我的鞋子虽然也沾满泥泞,里面却是干燥的)

9月10日

    今天原计划去虚云老和尚曾居住过的狮子岩茅棚,因为下雨,加之去狮子岩的路陡峭遥远,负责人心一居士临时改变了行程,带大家去了观音禅寺和圭峰寺。

   观音禅寺原名观音堂,位于长安区东大街观音堂村,背靠终南山禅岭……1998年,隆兴尼师复建,2005年太兴山摩诃慈恩寺超明老和尚住锡,2006年其弟子悟宣法师接任住持。——寺里宣传栏上的这样介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33_neo_img.jpg


    在观音禅寺,我们不仅见到了悟宣法师,也巧遇了远道而来的妙华法师。妙华法师曾在中国佛教协会任职,现在专心弘法、著书,他为我们带来他的两本书《金刚之智》与《游禅》,并给大家在书上签名留念。后来读这两本书,感觉在《金刚之智》中妙华法师很善于将佛法和世间的生活和事业圆融起来,而《游禅》之中的法师则非常率性,于平静中时露峥嵘。

观音禅寺有一株1400多年的银杏树,老树下又生小树,直有独木成林之势,枝干如龙,叶绿欲滴。树下有一眼泉水,千年来清流不竭,据说饮此水可以祛病健身。

     大家坐在银杏树下,喝泉水沏成的铁观音,聆听妙华法师开示。法师评价这次供僧访道活动是回归信仰、回归文化、回归大自然。“僧人住山是修出离心,远离世俗染污,是为了悟道。他们悟道之后还不能住于涅磐,还要去行道。”“你们这次活动就是在行道,希望能大家做到一切时,一切地,如如不动,做而不做,以无为心行一切善法。” “希望大家不仅要用脚行道,而且要用慧眼去访道,回到家和单位后,继续保任菩提心“(根据开示大意记要)。

午饭后,悟宣法师带大家到禅堂坐禅。调身、调身、调心,尚未进入状态,忽然惊闻身侧呼噜声起。心中暗自诧异谁有如此本领,在这样庄严的场所入此昏沉三昧?不敢扭头去看,仍旧垂目端坐,心智清明,看念头生灭。一柱香时间很快过去。

     离开寺院的路上,悟明法师主动告诉人们,是他在禅堂里打起了呼噜。当时他和悟宣法师坐在禅床上,一睡着整个身体都歪了,差点跌下床去。悟明法师行事常出人意料,他昨晚和大家聊天时讲到,他曾请一位住附近茅棚的法师吃过洗脚水煮的面条。他见那位法师茅棚边的草该除了,就提醒了一句,那位法师说自己已经不在意这些外相。于是,有一天他就请那位法师吃饭,先当着那位法师的面洗脚,然后直接在洗脚盆里用那些洗过脚的水和面,煮了一锅面条。悟明法师自己先端起一碗,狼吞虎咽吃掉,那位法师见状,也只好皱着眉头吃下面条。一番话听得大家咋舌不已,一致声明到悟明法师茅棚就餐那天一定要自己带几个新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48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6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58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83_neo_img.jpg

(树下行香——哈哈,就是活动身体啦)
说说笑笑,车到了圭峰山下。圭峰山上有华严五祖宗密大师的道场,上山的台阶很陡很长,颇似五台山的黛螺顶。

    虽然是祖师道场,现在圭峰寺的规模并不算大,一座大殿两间厢房而已。大殿旁边的面燃鬼王造型颇为生动,虽有同来的朋友提醒最好别拍照,我还是偷偷拍了两张,我想这鬼王虽然面貌凶恶,但却是观世音菩萨为度化地狱众生化现,菩萨大慈大悲,当不会怪罪于我。

寺院周围种了许多蔬菜,还有一些芍药花、孔雀草、夜来香、半枝莲等。终南山的僧人虽然居住环境异常简陋,甚至常常缺吃少穿,这些随处可见的花儿却似乎在传递着他们的平静与快乐。

     从圭峰寺往后走,经过一段颇为泥泞前段时间曾被泥石流冲毁的小路,到达圭峰大师曾闭关的山洞。回来后,住持慈行法师又带了部分人去参观寺院后面的雷音闭关房。房子只有一间,不足十平米,外面上锁,灰白的墙壁上画着藏文的六字大明咒。这里经常有人在闭关,时间一年至三年,甚至更长。虚云老和尚《年谱》中自叙居洞三年后:“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可以想见,这些闭关人后来也皆是如此情景。

闭关房只有一个木盒子似的小窗户,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但可以从外面打开放入一些食物等。我们远远地看着慈行法师把一些东西放进木盒子里,悄悄离开。慈行法师说现在里面那个人已经闭关一年多了。据说,有一个人出关后,人们在房里发现多了八个大字:“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慈行法师年仅23岁,细高个,说话慢声细语,分别时把我们送出了很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93_neo_img.jpg

圭峰洞。亦是人间寻常处,曾住惊天动地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196_neo_img.jpg

上代住持的冢,在前往圭峰洞的路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01_neo_img.jpg

闭关房一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02_neo_img.jpg

保持距离,有时也是关怀。

9月11日     晴

  今天前往虚云老和尚曾住过的狮子茅棚。这也是这次供僧访道活动中路途最远、最难走的一天,未出发前心一居士就对大家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31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35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42_neo_img.jpg


天,是晴了。终南山的天空,清如琉璃,大朵大朵的白云恣肆地卷舒。

沿嘉午台大屿沟向深处行走。这条路纯是石块砌成,石头上散布着青苔,缝隙里生长着杂草,可以看出很少有人走过。路很窄,许多台阶只能放下半只脚。想想古人修出这么长的山路,简直是一个奇迹。开始的时候,水在身旁的峡谷下发出巨大的响声,越往高处走,水声越小,离我们却越近了。

走了十来里山路后,山石崚嶒处竟然出现了三两户农家,院子里晒着山核桃,两个年龄很大的山民在没有围墙的院子里忙碌着。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也许已经习惯了这份寂寞和艰辛吧。

天气越来越热,背囊越来越沉,慢慢大家都感到了疲惫。走不多远找到阴凉的地方就歇一会儿。负责后勤保障的张健拿出带来的面包,每人吃一片补充能量。因为前两天走不多远就可以遇到山泉或茅棚,于是我今天没带水。吃面包后嘴里很干,泉水还要走一段才能喝到,河南的赵姣英师兄拿出自己的水给我喝。这些小事,让人觉得温暖。

爬了一段路,感觉两个膝盖疼得厉害,每上一个台阶要费很大的力气。昨天就有师兄告诉我,要准备一根登山杖,否则下山会很伤膝盖。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就尝到苦头了。离终点却还有一多半的路程。同行的6位女士都没喊累,其中还有一位60岁的阿姨,也一步不落地跟着我们,我只能咬牙坚持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49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54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56_neo_img.jpg


  终于看到了第一个茅棚。里面居住的法师正在修藏传佛教的曼扎。心一居士说他修法很忙碌,围墙快倒了也没时间去修。本不想打扰法师,放下道粮就告辞的,他还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屋里参观。屋里除了一张大炕,还有一张大鹏金翅鸟的小画像,画像前是个供桌。法师说住在山中很荒凉,供护法可以遣除一些违缘。

     第二个茅棚里面居住的是位尼师,一件质量很差的外衣上出现了好几个洞,可以想见生活的艰辛。

     第三个茅棚里居住的也是一位尼师,正在修止语。一位护持她的中年女居士帮她接收了我们送的物资。这位尼师给人的感觉坚毅沉静,她虽然一句话不说,但眼眶里蓄满了泪水,一次次对我们深深地鞠躬。在场的许多人都被感动了,有人也在偷偷流泪,我也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双膝跪地献上自己的一点供养。学佛人自有真情大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6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73_neo_img.jpg


 告别尼师继续爬山,没走几步,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右膝盖竟然一点都不疼了,左膝盖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又走出很远,证实不是心理作用后,开心地告诉同行的师兄。我很少遇到什么神奇的感应之类,但这次我相信是刚才的一跪得到了加持。从那时起直到全部活动结束,我的右膝盖就没有出现任何哪怕轻微的不适,而左膝盖仍旧疼了两天。毕竟有些困难要靠自己去克服,也许是留这个受伤的膝盖给我的终南山之行加深一些记忆。

再往上走,有一段路非常陡峭,接近90°,左边是没有灌木遮掩的山谷,只好手足并用往上爬,颇为提心吊胆。

      到了一个泉眼处,几位师兄停下来洗我们带来的菜。据来过的人说,再往上就没水了。这里离狮子茅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9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290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08_neo_img.jpg

  下午2点半到达狮子茅棚,绕虚云法师舍利塔,并在狮子茅棚吃了午饭。这个看来并无特异之处的地方,是许多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虚云法师年谱》记载,老和尚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止终南山结茅。觅得嘉五台后狮子岩。地幽僻。为杜外扰计”。而老和尚改称“虚云”也是自此开始。光绪二十七年岁末,老和尚“一日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入定不知时日,山中邻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复师去后,不数日,远近僧俗,咸来视予。厌于酬答,乃宵遁。一肩行李,又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3点半返回,我的左膝盖疼得厉害,下山比上山更困难,需要横着身子,一步步慢慢走,于是落在最后。负责收容人员的秋雨师兄在旁边陪着我,并不着急地样子,不时大声唱诵一些我没听过的咒语。走了一段路后,惊喜地发现路边插了两根削好的木棍,知道是刚刚走过去的郑州那位师兄为我做的,拿来当了拐杖,果然轻快了许多。

     回到兴教寺,询问同行的朋友,原来膝盖疼得大有人在,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人下楼梯的姿势颇像只鸭子。古人常用“刻骨铭心”形容印象深刻,那么关于终南山的疼痛和欢愉,也一定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41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40_neo_img.jpg


 9月12日  晴

     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小漂沟无为茅棚,是我们这次的“全程导游”悟明法师的住处。说到“全程导游”,昨天我还和几位朋友发过悟明法师的牢骚——昨天去狮子茅棚时他并没有跟着,回来的路上我们就说法师太“狡猾”了,知道这段路最难走,就偷懒不来了。后来才知道他自己带一辆车去了另外一座山送物资。虽然当时只是玩笑话,毕竟觉得很是过意不去,晚上赶紧当面忏悔,悟明法师哈哈一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04_neo_img.jpg

     两个小时的路程,说说笑笑中到了无为茅棚。心一居士说这里是终南山已经很少见的正宗“茅棚”——真的用茅草做的屋顶——现在大多数的“茅棚”其实是地道的土坯房了,只不过沿袭了传统的名称。无为茅棚也有一座土坯房,还种了两块菜地。房前晾着一片捡来的松塔,悟明法师还给大家端来了野李子和野核桃。从一落座,许多人的嘴就没闲着,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说笑。和悟明法师已经很熟悉了,在他这里也自然没人拘束。同行的川籍女孩小杜还当场表示,以后会常来给法师送供养,要做法师的小护法。小杜现在西安工作,很热心的一个女孩,这次还主动帮大家买了返程的车票。

     中午,赵姣英师兄给大家做面条,北京的李新生师兄帮助烧火。赵师兄非常辛苦,我们观音禅寺和虚云茅棚吃的面条、紫菜汤也都是她做的。悟明法师的厨房除了两口小锅,似乎什么都没有,我直到吃着香喷喷的面条还在纳闷:这顿饭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中午在无为茅棚的一个拜垫上打了个盹,双腿盘坐,单手支颊,做入定状——开始还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的说笑声,然后就慢慢睡着了。我坚持了近二十年的午睡,在终南山,这是第一次。

     和悟明法师同住的还有一位喇嘛,却梳着个抓髻,也不穿僧装,弄得大家都把他当成了道人,听悟明法师一口一个“喇嘛”地叫,心里还直纳闷。喇嘛自己介绍说密咒士就是这样的。他和悟明法师说话时很有意思,两人都是浓重的陕西口音,嗓门大得像吵架。

   下午,去山后的另外两处茅棚。第2座茅棚的院子里堆着许多刚捡回来的带着绿色毛绒绒外壳的板栗,房顶快塌了,用油毡盖着。住在这里的法师说修葺房顶需要300元,当场就有师兄拿出钱来供养了法师。第3座茅棚的法师不喜欢被打扰,除了负责人心一居士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几个背物资的人在门口放下物资外,其余的人都没有靠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70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7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378_neo_img.jpg



      回来的路上,悟明法师说山里有时会遇到野猪、黑熊之类的动物,也有许多叫得很好听的鸟儿。他的茅棚附近,就有一只鸟儿会念“阿弥陀佛”,有时还会喊:“懒和尚,快起床!”

我问悟明法师:你屋前有没有鸟会念《华严经》啊?

    法师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啊?!不信,你去找他们来过的人核实。

    我还是不信,问道:这话是谁教给它的?

     悟明法师说是山民教给它的。

     山民和住山的法师之间关系很微妙,有时像朋友,有时又有一些矛盾。悟明法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些山民经常喜欢偷茅棚里的东西。有的法师有时买了米回来,发现油被偷走了,等下山再买了油回来,发现米又被偷走了。有一次,一位法师把火柴放在屋外的锅台上,回头去屋里取米。结果出来后发现火柴不见了,于是就坐在屋前等。两三个小时后,偷了火柴的山民从山上回来了,法师就问他拿没拿火柴。那人就说拿了。法师说还给我吧,我等着做饭呢,只有这一盒火柴,你拿走了我还得走半天山路去买。

     回山的路上,远远看见两只黄色的动物,有人说是黄羊,有人说是麂子。再走几步,两声动物的吼叫传来。如果一个人走的话,会觉得很可怕。
    我最终也没和任何人去核实,有没有那样一只鸟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06_neo_img.jpg


9月13日   晴

今天是供僧访道活动的最后一天,也是非常轻松的一天。要送物资的一座茅棚和一座寺院都在路边,不需要我们背着东西爬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20_neo_img.jpg


茅棚叫南天门茅棚。似乎就是村里的一座农家小院,院里有高大的柿子树,有菜园,有一只猫和两条狗。我们把送给附近茅棚的几位法师的物资都放在这里,请他们再转送。茅棚的居士给我们端来了大盆的凉皮和粉鱼,我却吃不惯,只尝了一口就放下了。悟明法师吃得满头大汗,身材娇小的李燕师兄也端了个盆子样大的碗,惹得许多人直按相机快门。

寺是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后为三阶教祖庭。资料记载:三阶教是隋代僧人信行创立的一个教团组织。“(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出家后,博涉经纶,凡有塔像,皆周行礼拜。后于相洲法藏寺,舍具足戒,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日止一食;在道路行,无问男女,率皆礼拜。四方僧俗登门闻信者,莫不敬受其言,执父师之礼。隋开皇初年被召入京,仆射高颖邀住真寂寺(既化度寺)。他所开创的三阶教曾风行一时。”

百塔寺里有一棵一千五百年的银杏树,比观音禅寺的银杏树还要早一百年,号称“中华第一银杏”,枝叶繁茂,挂满果实。85岁的隆和老方丈坐在院子里,神态慈祥,言语清晰,据说他一生都没有离开终南山。

从百塔寺出来,全部的供僧活动基本结束。心一居士说,其余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的茅棚,会安排当地的同修利用节假日去送。

今天要去的一个重要地方是秦岭分水岭。车沿盘旋的山路上行,沿途可以看到一些登山地车的年轻人,很酷的样子。路过净业寺的时候,同车的王丹下了车,她要在净业寺住两天(我在第二天兴教寺的拜月法会上又见到了她)。王丹来自河南,是陈氏太极拳的故乡,拳打得很好。她说有一次打拳时,自己的神识竟然游走了出去,十多分钟才回来,而自己的身体还仍旧在一招一式地继续着,由此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她背着一个很庞大很专业的登山包,有几次我掂了掂,似乎比我们背得还沉。我看过她的QQ空间,里面有许多漂亮的玩偶照片,她告诉我们,这样的玩偶她一共收集了100多个。

本以为在分水岭可以看到长江和黄河,到了以后才知道,除了一块石碑作为标志,是看不到任何和水有关的东西的。也许有一种方式可以达成心愿——在这里上升足够的高度。黄河长江也许真的不远,只是我们站立的高度不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31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61_neo_img.jpg

从分水岭回到净业寺旁边的观音禅院吃午餐,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我已经有些后悔当时没多吃点凉皮垫肚子了。观音禅院建在路边,走进去,竟然异常辉煌庄严,连山门口的四大天王都是金身,殿里的菩萨、佛像、罗汉无一不是金光闪闪。院里大理石雕刻的回廊,放生池里锦鲤戏水。从那些破败的茅棚里走来,我有一种很不适的感觉。

这种不适的感觉在见到禅院的住持果宣法师后消失了。果宣法师笑声爽朗,言谈和蔼,能感觉出非常有修行。她的弘法过程曾经非常艰苦,她曾助养过200多个孩子,当年靠卖苹果把孩子们一个个养大。法师笑着说,现在最大的孩子的孩子都有我这么高啦。

我说:我来自河北,我们那里有个弘德家园,是常辉法师创办的一家孤儿救助机构,也有200多名孩子,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是当今社会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最有效也最契机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困难和不足。这些情况想必您也曾遇到过,请问您是怎么解决的?

法师回答我说:我们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你们遇到的困难我都遇到过。当年我曾被许多人误解过,说我是不务正业。可我坚持下来了。我总结了一句话:“一生无所求,做定好事不回头”。

观音禅院后面山上有一座十六米高的汉白玉三面观音塑像。在塑像旁的石碑上,我了解到,这座寺院主要由果宣法师的一位俗家弟子独资捐建。果宣法师和我们谈话时,多次提到“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无论是偏远的茅棚,还是闹市中的金殿,只要有真修行者在,都是清净佛土,都是庄严道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66_neo_im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