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是什么设备:周期投资的周长_投资,周期,淘股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5:57
周期下的投资:历史重复 剧本不同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邵秋涛
  又到了周期中不令人愉快的阶段,看看历史或许能稍微令人忘却眼前的烦恼,并增强一些信心。今天的话题是周期下的投资。有三点心得:一是每一轮周期的驱动力都不同;二是周期的客观存在和积极意义;三是风险收益的对比和匹配。
  
  从过去100年的道琼斯指数看,有三个黄金十年, 20年代、50年代、90年代;两个悲惨十年,30年代、70年代。20年代的明星是钢铁和汽车;50年代的最爱是消费和电子;90年代的科技是我们最熟悉的。每一波牛市中的主力板块都是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主要驱动力。30年代的萧条,70年代的滞胀,则是熊市的不同版本。只看指数,历史重复;细看内容,剧本不同。
  
  第一个剧本:繁荣萧条。1920年代道琼斯从60点到380点。背后的驱动力是大量的移民从欧洲过去,汽车和电器开始普及。20年代公司的股利倍数基本在20倍左右,意味着公司的盈利和分红能力是在真实的上升,股利收益率在5%左右,高于4%的贴现率。但是1928、1929年的突然暴涨,让股利收益率下降到3%,投机泡沫出现。政府在8月突然出手刺破泡沫将贴现率提高到6%,大萧条就此产生,1932年指数跌到41点,回到1903年的水平。
  
  第二个剧本:繁荣通胀。1950/60年代,道琼斯从160点到1000点。战后“婴儿潮”带来的消费、电子热潮成为主要驱动力。政府吸取了1930年代的教训,货币供应一直充足;但是长期的繁荣,加上日本、德国的兴起对资源的需求,导致通胀压力增大,1960年代末的通胀率已从过去的2%上涨到5%,商业利率达到6%,而股利收益率只有3%。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通胀率从5%推高到11%,导致道琼斯在1973/1974年暴跌45%,连带香港跌了90%。随后的高通胀,一直将道琼斯压制在800-1000点之间,直到1982年通胀消除。1966年的995点直到1982年底才突破,16年的“滞胀”(GDP增长2%,通胀7%)让我们见识到了通胀对股市的危害。
  
  第三个剧本:繁荣(通胀/通缩?)。1983年到现在,道琼斯从1000点到14000点。IT技术提升了整体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创造了类似电力、铁路、汽车这些革命性的投资机会。美国企业的全球运营也是一个因素,把低附加值环节外包,中国、印度等富裕后又加大了对美国产品服务的需求。到2000年股利率只有1.5%,而商业利率5%,泡沫已经很明显了。政府再次吸取了1930年代的教训,不断降低贴现率去让经济软着陆,也为今天的次贷危机和商品泡沫埋下了伏笔。第三波剧本的结局是通胀还是通缩,专家们还在争论。
  
  我们只想知道,第四个剧本会怎样表演?是我们期待的资源革命,如新能源新材料;或者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全面普及,如机器人;或者是医学革命带来的人类健康;或者只是一次传统的周期更替。
  
  最后是三点心得。第一,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也无法躲避,只能面对和适应。然而由于惯性思维,即使在周期拐点出现后,投资者依然停留在过去的轨道上,导致损失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强周期性的股票,关于拐点的警惕虽然令人疲惫,但是投资者显然不能像持有成长股那样,长期持有强周期股票。
  
  第二,周期有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的行业或企业,促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并给新兴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对于在一轮周期中落败的企业,投资者应去思考它为什么失败,看它有没有反败为胜的经营策略和产品,而不能一厢情愿地守株待兔,盼望股价回到以前的高点。
  
  第三,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在最悲观的时候,只要你觉得地球不会停止旋转,人们还需要上市公司(前提是它能生存下来)的产品和服务,看看股利率和商业利率的对比或许能带来投资良机。1932年底部时股利率12%,利率1%;1949年底部时股利率7%,利率1%。当然这只是必要条件,还要看经济增速和通胀的变化。过去100年经历的苦难数不胜数,但相信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个人的适应与创新让我们对第四个剧本充满期待。
   该文章对()人有用   工具箱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投资周期 【 · 原创:licai86 -2008-09-01 13:10】   日本股市——牛市背景:日圆升值,经济腾飞。
  1987年启动点位:9,000多点;
  1990年癫狂顶峰:38,915点。总涨幅超过300%;
  1991年在日圆加速升值的环境下,日本股市进入长达13年的熊市;
  2003年跌到了7,600点,低于启动点数的16%。
  
  台湾股市——牛市背景:台币升值,亚洲四小龙腾空出世。
  1987年牛市启动点位:1000点左右;
  1990年,癫狂顶峰:12,682点,三年时间,总涨幅超过11倍;
  1990年-1991年,股市崩盘,8个月时间一路泻到2,485点;
  2008年,17年后,台湾股市还在8000点左右游荡,不到疯狂颠峰时的2/3。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01 13:24】   香港恒生指数1973年股灾
  最大跌幅:91.55%
  历时:21个月
  再创新高的时间:8年后
  
  美国1929年股灾
  最大跌幅:89.38%
  历时:33个月
  再创新高的时间:26年后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02 08:35】   港股会下跌50%吗? (2008-01-20 11:28:07) ZT
  牛市——我们将指数上涨时间超过12个月,上涨幅度超过100%定义为牛市。
  熊市——我们将指数下跌时间超过12个月,下跌幅度超过40%定义为熊市。
  打开恒生指数20年(1988-2007年)K线图,我们可以发现从1989年6月——2007年12月,恒指经历了4个牛市和3个熊市。
  先来看牛市。
  第一个牛市:从1989年6月,涨到1994年1月,历时55个月。从2093点,涨到12599点,上涨10506点,涨幅502%。
  第二个牛市:从1995年1月,涨到1997年8月,历时32个月。从6890点,涨到16820点,上涨9930点,涨幅144%。
  第三个牛市:从1998年8月,涨到2000年3月,历时20个月。从6544点,涨到18397点,上涨11853点,涨幅181%。
  第四个牛市:从2003年4月,涨到2007年10月,历时55个月。从8831点,涨到31958点,上涨23127点,涨幅262%。
  
  再来看熊市。
  第一个熊市:从1994年1月,跌到1995年1月,历时13个月。从12599点,跌到6890点,下跌5709点,跌幅45%。
  第二个熊市:从1997年8月,跌到1998年8月,历时13个月。从16820点,跌到6544点,下跌10276点,跌幅61%。
  第三个熊市:从2000年3月,跌到2003年4月,历时38个月。从18397点,跌到8331点,下跌10066点,跌幅54.7%。
  
  关键:第四个牛市是否结束?
  第四个牛市,无论涨幅,还是涨时,都远远超过第二,第三个牛市,小于第一个牛市,基本达到一个大牛市所应有的上涨时间和幅度。
  恒指从2007年12月30日的最高点31958点,下跌到2008年1月18日的25208点,已经有效跌穿120天牛熊线。跌幅达到25%,理论上进入熊市。
  再来聊点基本面:
  香港股市是真正的股市,跟国际完全接轨。所有的制度设计完全市场化,偏向于合理估值,透明,开放。投资者可以投资全世界的股市,港股也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者来投资。因此,港股大部分时间在合理偏低的范围内波动,即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牛市疯狂时,超过25倍。熊市悲观时,低于10倍。在这样的一个股市投资,实乃投资者之福。
  现在的恒指,平均市盈率超过20倍,属于历史上的偏高水平。巴菲特也认为估值偏高,清仓中石油,转投更具投资价值的韩国股市。
  退一步讲,即便牛市没有结束,也在走向结束,投资者已没有踏空的风险。下跌的慨率,大过上涨的慨率;下跌的幅度,大过上涨的幅度。
  
  如果牛市已经结束,下跌的幅度会不会超过50%呢?
  从20年的恒指来看:三个熊市的平均下跌时间达到13个月,跌幅超过50%。这次熊市至少有一个条件应该达到。如果真是这样,届时,一个改变投资者一生命运的机会,就将出现。香港人,真的好命;生在香港,就是幸福。
  巴菲特曾经指出,如果能从历史推断未来,图书管理员都会发财。
  我实在想不到,除了从历史去推断未来,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以上言论全是无所事事,无事生非。与价值无关,价值投资者可一笑置之。将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算命先生蒙久了,也有蒙对的时候。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03 08:50】   美元的波动周期性
  1971年8月15日纯粹的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没有外部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和主要大国货币之间的浮动汇率体系,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勇敢新世界”:国际储备货币完全没有“锚”,全球货币、金融、经济之稳定,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
  美元的波动存在一定的周期性:1971~1979年:弱势美元周期。在1980年到1985年期间,美元曾经持续上涨;从1986年到1988年则一路下跌;1986~1995年:弱势美元周期。在1995年4月美元指数从80.05点开始上涨,2002年2月美元指数见顶120.40点,之后处于又一个下跌的周期中。直到2008年3月美元指数见到70.69点。
  
  试解美元周期和全球经济周期之谜     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12月11日 02:01  向松祚
  
  1971年至今的金融危机,具有异常鲜明的特点:(1)危机几乎总是出现于美元周期走势之拐点或转折点;(2)危机前后总是伴随着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3)美元周期之拐点,总是源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或国际政治外交策略的重大变动
  
  经济周期是经济学的一个大题目。百多年来,参与高手数之不尽,数学引证高深莫测,计量分析神乎其神。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哪个经济学者胆敢声称自己能够准确推测经济周期,更不用说经济波动的具体细节了。
  
  从货币体系角度看经济周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群天才人物深感传统科学之不足,创办著名的桑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以探索复杂系统为目标,试图建立崭新科学。该智库的重点研究项目是经济体系之动态演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之动荡或金融危机,参与者包括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和斯坦福大学名教授阿瑟·布赖恩。 
  桑塔菲研究所考察的重点,乃是货币信用的周期波动及其传导机制(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不过,众多绝顶天才之努力,还是无法彻底破解金融危机之谜。 
  令人欣慰的是,经济学者确实找到了经济体系周期波动的基本范式或形态。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货币供应量之波动,乃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决定力量。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和经济波动之关系,亦是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经典名著《美国货币史》的伟大贡献。二师总结到:(1)货币供应量之变化轨迹,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之波动轨迹紧密相关;(2)两者之关系高度稳定;(3)货币供应量之改变,往往有独立之根源,它不是经济活动变化的简单反映或结果。 
  进一步追问下去,要揭开货币供应量波动之谜,我们必须详尽考察全球货币体系之制度安排。易言之,要透彻理解各国经济之波动和金融货币危机,首先必须破解美元波动周期。我简称为“美元周期”。 
  本文追随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基本精神,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角度,简要概述美元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之内在关系。
  
  美元大周期
  
  从美元周期角度考察全球经济动态演变,始创者正是“欧元之父”蒙代尔。1999年,蒙代尔发表诺贝尔演讲《二十世纪回顾》,雄辩地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安触发了本世纪无数次政治上的风云变幻。我们至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还知之甚少。美国的崛起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政府的金融分支)的错误政策
  正是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直接原因。” 
  蒙代尔的真知灼见让我们明白:深入考察美元自身之周期波动,乃是理解全球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 
  我们可以将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元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1955年):与黄金挂钩的美元,迅速成为全球支配货币。
  第二阶段(1956年~1970年):美元继续与黄金挂钩,美国黄金储备急剧下降,金汇兑美元本位制岌岌可危。 
  第三阶段(1971年~至今):纯粹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
  
  美元周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是世界主要债权国,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皆为大量顺差;世界各国对美元需求殷切,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呈长期升值趋势;美元与黄金依固定价格固定;各国为获得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将大量黄金输入美国。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美元比黄金优越”。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1914年美联储创立,立刻成为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两次世界大战摧毁金本位制,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经济全面崩溃,美国成为最强大的经济体;全球75%的黄金储备流入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美元是全球货币体系之关键货币。 
  第二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开始出现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逆差;美元依然按照固定价格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可以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美国之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开始出现持续贬值趋势。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美元与黄金等价”。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为争夺和维护全球霸权,美国必须长期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美国财政赤字、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赤字开始显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国内规模巨大的福利计划,让美国财政开支急剧增长,扩展性货币政策触发严重通胀;美国、欧洲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金融、货币摩擦,让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
  坠。 
  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贸易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持续扩大,美国成为世界主要债务国;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美元发行不再有任何外部约束;全球主要货币之间实施浮动汇率,全球美元储备资产呈几何级数增加,世界平均通胀超过以往一切时代;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呈持续贬值趋势;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之发生频
  率超过以往一切时代。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黄金比美元优越”。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尼克松公然撕毁布雷顿森林协议,摧毁固定汇率国际货币体系,毫无约束的“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石油危机”导致“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爆炸性增长;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美元周期成为左右全球经济波动最重大力量;“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持续升值,造成日本
  经济惊天大泡沫以及泡沫破灭后的持续衰退;欧洲为对抗美元霸权和抛弃浮动汇率之害,毅然决然采纳单一货币,欧元一诞生立刻成为全球第二大主要货币。 
  
  美元本位制开启美元周期
  
  1971年8月15日的“尼克松冲击”,开创了人类货币体系的崭新时代:纯粹的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没有外部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和主要大国货币之间的浮动汇率体系,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勇敢新世界”:国际储备货币完全没有“锚”,全球货币、金融、经济之稳定,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
  易言之,纯粹美元本位制度下,美元周期直接决定了世界经济周期,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周期性波动,直接导致或决定了全球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尼克松冲击”?为什么美国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浮动汇率?经济学教科书从来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必须承认,我们对全球货币动荡之原因,依然知之甚少。唯有透彻理解国际货币制度游戏规则和演变历程,我们才有可能解释和推测美元周期;才有可能解释和推测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
  
  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
  成为家常便饭
  
  纯粹美元本位制诞生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最鲜明的特征乃是金融危机成为家常便饭。危机爆发的频率超过以往一切人类历史。且让我简要列举1971年之后的主要金融危机:
  1974~1975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危机导致欧洲美元市场暴涨。崩盘的主要部门是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商业地产。
  1979~1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崩盘的主要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灾难波及世界众多国家。
  1985~1987年: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强势美元政策诱使投机资金流回美国,触发美国房地产和股市疯涨。崩盘的主要领域自然是房地产、股市和金融体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
  1990~1992年:日本金融危机。起源于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强迫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体系的惊天大泡沫。崩盘的主要领域是股市和房地产,股市跌幅超过70%,房地产跌幅超过50%,灾难很快蔓延至银行金融和整个经济体系,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1992~1993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起源于浮动汇率动荡和美元相对欧洲各国货币以及英镑的持续弱势。国际投机热钱(主要是对冲基金)肆意攻击英镑和欧洲货币,导致英镑和里拉汇率崩溃,被迫推出欧洲汇率机制。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于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依照“华盛顿共识”的指示办事),大量热钱流入墨西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投机资产价格泡沫。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起源于亚洲各国盲目金融市场自由化、放松资本账户管理、弱势美元诱发投机热钱大量流入亚洲和俄罗斯。1996年起,弱势美元政策结束,投机热钱迅速流出亚洲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2000~2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信用市场急剧萎缩。起源于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导致大量国际资金流回美国参与股市和其他资产投机。
  2007年: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和全球信用市场动荡。起源于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美联储持续降息诱发房地产市场毫无顾忌的信贷扩张。
  以上是粗枝大叶的历史事实,没有包括各种波及范围较小的金融危机。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全球性金融危机至少爆发九次之多,危机的频率达到每四年一次!与此相对照:1945~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时代,全球性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发生过(尽管出现过几次小规模的汇率投机冲击)。
  
  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
  如影随形
  
  1971年之后的金融危机,具有三个异常鲜明的特点:(1)危机几乎总是出现于美元周期走势之拐点或转折点。易言之,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之强势转为弱势、或弱势转为强势,必定伴随着一次或多次金融危机;(2)危机前后总是伴随着国际资本(主要是投机热钱)的大规模流动;(3)美元周期之转折点或拐点,总是源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或国际政治外交策略的重大变动。
  让我们看看1971年“尼克松冲击”之后的美元周期波动:
  1971~1979年:弱势美元周期。“尼克松冲击”之时,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一次性贬值,幅度高达15%。美元从此进入持续贬值周期,到1979年,美元相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之贬值幅度超过30%。美国和全球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触发石油、贵金属(黄金等)、基础原材料价格飞涨,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陷入史无前例之“滞胀”。与此同时,石油危机和没有“锚”的美元本位制,共同造就了庞大无比的“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市场。巨量石油美元滚滚流入拉美国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对外借债高潮和虚假繁荣,埋下了拉美债务危机之祸根。
  1980~1985年:强势美元周期。1979年7月,保罗·沃尔克临危授命,以铁腕手段遏制通胀,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之高度,猛烈的紧缩措施很快见效,美元结束近10年的持续弱势,开始逆转为强势美元周期。供给学派革命(里根经济学)所倡导的减税政策,刺激美国真实经济强劲增长,是推动美元强势周期的主要力量。然而,里根政府急剧增加的军事开支,造成美国的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后者反过来成为美国强迫日元和欧洲货币升值的主要借口。
  1986~1995年:弱势美元周期。1985年9月五国集团签署的《广场协议》,明确要求“其他主要货币相对美元进一步有序升值”,触发长达十年之久的弱势美元周期。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遏制日本全球扩张、扰乱日本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以汇率升值为手段迫使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等,是《广场协议》的基本战略考虑。《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部门多次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一年之内,美元相对日元之贬值幅度就超过20%。
  1996~2001年:强势美元周期。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主要推动力量是:以美国为首的信息科技革命吸引大量资金重新流回美国,参与直接投资和证券买卖;克林顿政府致力于改善财政赤字且最终实现财政盈余;财政部长鲁宾极力倡导强势美元政策,认为强势美元政策最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强势美元是所谓“鲁宾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2002年至今:弱势美元周期。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接踵而至的“9·11”恐怖袭击,让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深受打击,资金开始大规模流出美国、涌向世界其他地区;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衰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金融体系之流动性急剧增加;对外反恐战争之巨大开支,让美国政府之财政赤字和对外负债不断刷新纪录;次债市场崩溃诱发全球信用市场动荡,全球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持续下降。自2002年以来,相对一篮子货币,美元已经贬值了大约25%,以石油、黄金为首的全球资产价格持续暴涨。
  
  2009年下半年,
  弱势美元周期可能逆转
  
  显然,美元周期取决于三大力量:(1)美国的全球军事外交战略和行动;(2)美国的财政政策;(3)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了推测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何时结束,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以下三个重大事件:(1)美国是否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或继续保持对伊朗的军事威慑;(2)次债危机什么时候能够尘埃落定;(3)民主党是否能够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
  初步判断是:若美国停止对伊朗的军事威慑且逐步从伊拉克撤军;次债危机之最终损失一年之内水落石出;民主党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那么,本轮弱势美元周期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逆转。(作者为华友世纪创始董事长)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03 19:44】   2000年时美股跌幅榜   [testgame] 于 2008-6-27 22:57:39
  
  很多朋友以为美股比我们A股走的稳健,安全,美股的风险小,其实不是的,我给大家看看2000-2002年美股走熊的两年其中的蓝筹股和领涨龙头的跌幅有多大吧:
  领涨龙头 触底时间 从顶部下跌的最大百分比
  美国在线 2年半 91%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3年半 83%
  亚马逊 1年9个月 95%
  苹果电脑 9个月 86%
  思科 2年半 90%
  康宁 2年 99%
  柯达 4年9个月 74%
  爱立信 2年半 9……%
  福特汽车 3年半 83%
  通用电气 2年 65%
  固特异轮胎 5年 96%
  家得宝 2年9个月 71%
  英特尔 2年 83%
  JP摩根大通 2年半 77%
  凯马特 10年 99%
  麦当劳 3年3个月 75%
  甲骨文 1年9个月 84%
  宝丽莱 2年3个月 91%
  高通 2年半 88%
  施乐 1年半 94%
  雅虎 1年9个月 97%
  联合航空 5年 99%
  迪斯尼 2年3个月 69%
  美国人威廉.欧奈尔统计的,摘录如上。其实世上的乌鸦一般黑,跌起来都是会死人的,象思科这样的超级大牛股,10年上涨75000%,最后从80多块跌到8块,朗讯从64元的顶峰跌到不到1块钱。
   工具箱 【 · 转贴:三点 -2008-09-03 22:34】   1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07 17:06】  
  上证指数高低点循环
  
  低点循环
  1990年12月95.79点始——1992年5月最高1429.01点——1992年11月最低386.85点 共24个月
  1992年11月最低386.85点——1993年2月最高1558.95点——1994年7月最低325.89点 共21个月
  1994年7月最低325.89点——1994年9月最高1052.94点——1996年1月最低512.83点 共19个月
  1996年1月最低512.83点——1997年5月最高1510.17点——1999年5月最低1047.83点 共41个月
  1999年5月最低1047.83点——2001年6月最高2245.43点——2005年6月最低998.23点 共74个月
  
  高点循环
  1992年5月最高1429.01点——1992年11月最低396.85点——1993年2月最高1558.95点 共10个月
  1993年2月最高1558.95点——1994年7月最低325.89点——1994年9月最高1052.94点 共20个月
  1994年9月最高1052.94点——1996年1月最低512.83点——1997年5月最高1510.17点 共33个月
  1997年5月最高1510.17点——1999年5月最低1047.83点——2001年6月最高2245.43点 共50个月
  2001年6月最高2245.43点——2005年6月最低998.23点——2007年10月最高6124.04点 共77个月 工具箱 【 · 转贴:licai86 -2008-09-11 13:33】   从世界政治和经济长波周期的角度理解中国发展
  舆论称,21世纪的前20年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这种说法可以做出多种理解。
  
  从以50年为一轮的全球经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来看,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经历了四个长波周期,根据以往数据,历史地外推第五经济长波是在1990-2040年。一般认为,目前正处于第五个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的上升期,而历次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对中国来说是重大的机遇。
  
  而从为期100年的国际政治霸权周期来看,根据莫德尔斯基的政治中心转移规律,16世纪以来发生了从葡萄牙到荷兰再到英国(2次)而最后到美国的五次政治中心转移,每个周期内又有全球战争期、霸权优势期和霸权衰落期。1914年以来是美国中心期,其中1914-1945年为全球战争期,1945-1973年为其霸权优势期,1973年以来为其衰落期。
  
  历史地外推,21世纪为第六政治霸权周期,未来二三十年是这个周期的全球战争期。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崛起又面临着不少的风险,特别是台湾问题和中国周边陆地和海洋的领土争端都是热点。
   工具箱 【 · 原创:licai86 -2008-09-11 13:37】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 : 3-4年的经济周期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本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 9~10年的经济周期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 50-60年的经济周期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 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工具箱 【 · 转贴:licai86 -2008-09-11 13:42】  
  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嘉实基金研究员 刘云中
  http://www.cnstock.com/jjtd/2008-08/10/content_3572904.htm
  
  经济波动或者说经济周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将经济周期、资本市场波动和经济政策广泛联系起来,希望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能够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和经济政策。
  
  一、经济周期及其阶段划分
  
  何谓“经济周期”?人们通常接受美国国民经济研究所(NBER)的定义。NBER定义了两种类型的经济周期,分别是“古典型经济周期”与“增长型周期”。增长型周期的波动现象比古典型周期要常见得多,而且增长型周期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如果增长速度超过了长期的增长率,则通货膨胀会上升,而增长速度低于长期的增长率,则通货膨胀会下降。
  
  经济周期可划分为哪些阶段,在学术界并没有定论,例如曾参与组建NBER的米切尔和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包括衰退、紧缩、复苏和扩张四个阶段,也有学者认为应划分为衰退、复苏、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滞胀四个阶段。现在NBER正式的做法是只确认经济周期的高点和低点,也就是经济周期的波峰和波谷,而将GDP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作为经济进入衰退的重要标志。
  
  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经济史的数据显示,经济的上行阶段(包括经济的复苏和扩张)是经济运行的常态,而经济的收缩阶段(包括经济的紧缩和衰退)则相对比较短暂。
  
  在美国的经济史上,从1948年到1991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共经历了9次大的收缩和4次小的衰退,这些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3-4年。其中上行阶段持续大约3年,收缩阶段持续约1年。
  
  1991年美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上行期,并于2001年3月达到了顶点,但这一轮的经济收缩持续时间较短,在2001年的11月就达到最低点,开始新的一轮经济扩张。至于这一轮的扩张顶点在何时到来,NBER目前还没有给出其确切的判断,估计应该在2008年的上半年。
  
  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资产配置
  
  经济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资产的投资收益也有很大的差异,著名的“投资钟”是将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联系起来,用简洁、直观的方式说明两者的关系。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模型和介绍,而投资实践是非常复杂和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很多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准确地把握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非常困难,追逐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收益反倒有可能受损,可以采取均衡配置和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投资策略,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均衡配置,同时寻找能够保持中长期增长的公司作长期投资,尽量规避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