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魂葛温王:39-41用人、纪律、坚毅的论点和论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51:19
  三十九、用人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领导要善于用人所长。

用人得当,对工作的完成大有裨益。

用人不当,会对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用人之前要细致考察。

要善于发现人的潜能。

使用人才要有宽阔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任用人才要有一个标准。

用人是否得当是领导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名言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

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袁枚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孙中山

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 周扬

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 ——圣西门

衡量人的尺度,不在职位高下,而在成就的多少。 ——郭沫若

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魏源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王夫之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邓小平

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 邓小平

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司马光

惟才是举,我得而用之。——曹操

博求人才,广育士类。——苏轼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柳宗元

 典型论据

通用汽车和“扫盲学校”

——善于培育自己的人才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家“超级公司”之一。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超一流的大公司里,有 20%的工人竟是文盲或半文盲。1984年以来,该公司为提高工人素质,已耗资13亿美元,专门用来“扫盲”,几乎在每个工厂内设立了“扫盲学校”。此外,还对那些业已“脱盲”的工人再进行行业培训。该公司有35万人参加全脱产或半脱产的文化学习和技术训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文盲临时工”通过学习和训练,转成合格的正式工。

杜邦公司的智囊团

——善用“外脑”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年营销额达 350亿美元以上。此公司的成功之道,与巧借“外脑”有密切的关系。早在50年前,杜邦公司在美国设立经济研究室,它由受过专职培训的经济学家组成,这些专家对公司的情况及其与公司发展有关的情况很熟悉,他们的工作是着重研究全国性和世界性的经济发展现状、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调查与杜邦有关的产品市场动向,为杜邦公司作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该智囊机构,几十年来为该公司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

重用政敌的尼克松

——惟才是举,不计前嫌

基辛格原本是洛克菲勒的密友,在洛克菲勒与尼克松两次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中,基辛格全力支持洛克菲勒,公开反对尼克松。可是,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不计前嫌,仍然委以重任,聘用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成为尼克松外交决策的高级智囊。

罗斯福破格用人

——领导者应知人善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总统罗斯福破格任命资历不深的马歇尔为总参谋长,当时朝野为之骇然。

马歇尔走马上任,大胆擢升一批有非凡才干的青年军官。他一下子提升了 4088人,例如艾森豪威尔、肯尼、斯巴兹、克拉克、巴顿等。他们都成了率领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驰骋战场独当一面的司令官。由于罗斯福、马歇尔的知人善任,敢于破格用人,所以欧洲战场的美军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林肯任用格兰特

——用人不必求完美

南北战争初期,林肯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力求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然而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修养甚好、几乎没有缺点的统帅,在拥有较多的人力及物力的条件下,反而被南军的将领打败,这使林肯震动很大。他仔细分析了对方的将领,几乎没有一个不具有明显的缺点,而同时又具有个人特长。于是,林肯毅然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司令。委任状发出后,舆论哗然,人们普遍预测,北军将完蛋了。历史证明,林肯的决策是正确的。正是对格兰特的任命,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

善于用人的拿破仑

——不应以出身论英雄

拿破仑的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分不开的。他手下的元帅和将军大都年纪轻轻:苏尔特25岁因战功卓著升为准将,30岁晋升少将,35岁获得元帅军衔;马尔蒙26岁任驻意炮兵司令,27岁任军长和炮兵总监,同样在35岁被授予元帅军衔;达乌28岁就担任远征埃及的骑兵指挥官,30岁担任驻意骑兵司令;麦克唐纳33岁时率军远征意大利,并攻占了罗马,35岁时担任驻瑞士的法军统帅。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废除了以出身论英雄的传统,号召人人都来争当将军、元帅。他的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来自社会下层,来自普通士兵。

亲小人,远贤臣的商纣王

——用人不当造成恶果

商纣王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恣意妄为。一些势利小人投其所好,极尽巧言令色之能事,因此纷纷受到重用。费中善于阿谀奉承,恶来善于打小报告,诬陷好人,结果都被纣王视为心腹。与此同时,忠直耿介之臣不断受到打击:微子屡谏无效,只好远走他乡;箕子被贬为奴,弹琴述怀;比干犯颜直谏,反遭剖腹挖心……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使天下才识之士寒心,阴谋诡谲之徒趁机翻云覆雨,他自己最终亦落得个众叛亲离、国亡身死的下场。

萧何月下追韩信

——领导者要能发现人才、珍惜人才

萧何是刘邦治国平天下的股肱大臣,他非常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已传为千古美谈。

韩信出身贫穷,被人看不起,后来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但一直不受重用,因而背楚投了汉军。经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任命他为管理粮饷的军官。萧何经过几次谈话看中了韩信,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韩信也认为自己还没得到完全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又从汉营逃跑。萧何知道了,来不及和刘邦商量,连夜追赶,回来后,刘邦很惊讶,觉得追赶这么一位小吏不值得。于是萧何细说其详,并郑重推荐韩信,刘邦遂拜韩信为大将,让他统率三军。后来,刘邦依靠韩信,在军事上完全败了项羽。萧何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深受人们的敬佩,后来刘邦把萧何称为“猎人”,他能发现野兽踪迹并给猎狗指示野兽的居处,而其他诸将不过是“猎狗”罢了,只能追杀野兽。

齐桓公重用宁戚

——用人不必求完美

宁戚劝说齐桓公将国内的各种力量团结起来,以称霸天下。齐桓公听了很高兴,要重用他。大臣们纷纷提意见:这个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不如派人去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确实是个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迟。桓公说:“去了解情况,如果发现他有些小缺点,就会忘了他的大优点。况且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权衡比较,使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予他“卿”的高级职位。

项羽自刎乌江

——不善用人只能导致失败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人称楚霸王,却被刘邦打败,最后四面楚歌,逼得乌江自刎。项羽的失败原因在于他有勇无智,更在于他不能重用人才来弥补自身不足。项羽帐下,人才济济,但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使真才实学者无用武之地。陈平、张良只当个普通将佐;韩信,只给个守帐差事,屡次献策都不被采纳。他们的抱负难以伸展,于是都相继外流至刘邦帐下,终助刘邦一统天下。老臣范增,虽贵为亚父,但还是被项羽遣回家乡,病死在途中。项羽众叛亲离,除了失败别无他途。

秦孝公重用商鞅

——用人不疑

上古时期,秦国地处西陲,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中原各诸侯国,所以向来被中原列国瞧不起。孝公即位后,立志变革图强,他发出招贤令:“宾客群臣能有出奇计使秦国强大的,我授予他要职,分给他国土。”商鞅从卫国来投奔,第一次向秦孝公陈述了用“帝道” (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治国的方法,孝公不满意;第二次商鞅又陈述了用“王道”(儒术,主张仁政)治国的方法,孝公仍不满意;第三次商鞅陈述了用“霸道”(法家的治国之术)强国的方法,孝公非常高兴,决定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当时商鞅从异国而来,身份卑微,又是孝公宠信的一个宦官所荐,王公贵族们都看不起他;而且商鞅的变法极大地损害了守旧派势力的利益,因此一些旧贵族千方百计地中伤商鞅,破坏变法。但秦孝公用人不疑,一旦认定商鞅的变法之道和自己的治国目标一致,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终于使秦国富强起来。

卫君聘用苟变

——用人不必求完美

战国时,处于大国包围中的卫国,很想加强自己的力量。其时,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思向卫君推荐苟变。卫君说:“此人我早就听说过,对他的才能我不怀疑,但听说他管税务时,曾收过别人两个鸡蛋的贿赂,所以不想用他。”子思说:“国君用人,好比木匠取料,取他的长处而不用他的短处。木匠并不因为小小的朽烂而放弃成才的大树不用,你却因为两个鸡蛋而不用可以统兵的将领,不是自取灭亡吗 ?”卫君于是改变主意,聘用了苟变。

子产治国

——善用人才是领导者的要务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出色的政治家。《左传》中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他手下有 4位得力助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仪表不凡,善于交际;公孙挥熟悉邻国国情;裨谌足智多谋,但必须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里才能有效思考。于是当邻国的人有事需要子产决策时,子产就向公孙挥了解情况,然后给裨谌找一个幽静之处出谋划策,接着叫冯简子从中抉择。最后让子太叔往来穿梭,付诸实施。因此,子产主政时,郑国的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要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宋璟不用品德不正之人

——用人应德才兼备

唐朝宋璟,在他担任宰相兼吏部尚书时,吏部主事曾呈给他一篇署名“山人范知璇”的《良宰论》,说此人是个人才。宋璟一读文章,果然文理通达,觉得“才堪重用”。但是,当读到文章后部,宋璟发觉其味越来越不正,文中吹捧宋璟理政,已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把天下描绘得歌舞升平,使宋璟感到难堪。他随即告知主事说:“此人是个人才,但为人品德不正。这样一害国家,二害自己,对我也没有好处。”因而打消了选范知璇的念头。

唐太宗论用新人与故旧

——用人要任人为贤

秦王李世民即位以后,有一次房玄龄告诉他,原秦王府没有升官的旧部属都在抱怨,因为他们现在的官职反而落在以前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的部下后面。唐太宗说:“君王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我和你们各位每天的衣食都来自百姓。安排职务是为百姓服务,应当选择贤才加以任用,而不能根据关系远近、新旧来决定。现在新人贤能,故旧无才,怎么可以舍弃新人而用故旧呢 ?”

四个国君的纳贤故事

——用人得当,国富民强

秦穆公访求贤士,从戎得到由余,从宛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孝公任用商鞅 (卫人)变法,移风易俗,百姓殷实,国家富强,开辟疆土千里,至今统治强大。惠王采用张仪(魏人)的计策,扩大了国家版图。昭王得到范雎(魏人)后,增强了朝廷的力量,杜绝私人利益,蚕食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霸业。这四个国君的成功。都是因为有了客卿的功劳。假使这四个国君不肯接纳客卿,不用贤士,就会使秦国没有富裕之实、强大之名。

“宁让一家哭,不让一路都哭”

——用人的目的是为百姓造福

公元 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力度的变革。他大刀阔斧地选汰官吏。一天他勾销了庸碌无才者,同僚就劝道:“你勾掉这些人很容易,但要想到被勾去的人一家子都会痛哭的啊!”范仲淹严肃地答道:“如果任用这些人,黎民百姓就要遭殃,千家万户就要受难,那时一路都会有哭声的。我宁愿让一家去哭,也决不能让一路都哭!”

刘备三顾茅庐

——礼贤下士得人才

三国时期,刘备身边没有出色的军师,所以当他听徐庶说南阳诸葛亮是“卧龙”时,便前往拜见。当时诸葛亮是普通百姓,躬耕于南阳。刘备第一次去没见着,第二次去又没见到,直到第三次去才得见。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指出刘备应奋斗的方向,听得刘备茅塞顿开,把诸葛亮当作挚友。关羽、张飞见此颇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如鱼得水。”刘备请诸葛亮做军师中郎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治理蜀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华尔连锁商店的成功秘诀

——管理考查关心下属

美国第四大零售店华尔连锁商店成功的秘诀就一句话:“我们对自己的员工关怀备至”。

华尔的创办人华顿自 1962年开始,每年都要视察下属的各个连锁店。公司的经理们在他们带动下每年都用大量的时间到连锁商店里工作,办公总部空荡荡的像个无人仓库。华顿常说:“我们最好的主意都是职员提出的;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同事们说话,请他们参与管理工作。”

有一次,华顿到批货中心去,他站在货运甲板上和工人聊天。过后根据那里的工作条件和职工的需要,他决定建两个淋浴大棚。每个员工都感到老板无微不至的关怀。

又一次,华顿坐专机到得克萨斯州的蒙特皮雷森镇去,他在半路就下了飞机让驾驶员在目的地等他。他在公路上拦住一辆华尔连锁店的运货车,乘车到达了目的地,在车上他同司机聊得很投机。

华尔连锁店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有所成就。在每周六召开的例行管理会议上,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会获得一枚徽章。每星期都有几个店面荣登“荣誉榜”。

到 1970年,华尔连锁店就已经拥有员工2万多人,销售额从4500万美元猛增到16亿美元,连锁店分店由18家发展到330家。

20 千金买马与“士争凑燕”

——用人就应重视人才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哲理材料

一千万美元的学费

美国商业机器公司曾有一位高级负责人,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 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这位负责人为此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高级负责人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同等重要的新职。这位负责人当时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没把我开除、降职?”得到的回答是:“若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出人意料的是,还不到一分钟的激励性对话,却成为那位高级负责人的巨大内在动力和新的工作起点。后来,这位高级负责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玩偶之谜

据载,美国企业家戴维·奥格尔维不仅是现代广告业之王,而且也是一个颇富影响力的作家,他经营着位居世界第六的广告代理跨国公司。关于如何用人,奥格尔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一次董事会上,他在每个董事面前放了一只俄国玩偶。他对董事们说:“你们每人有一个,请将它们打开。”

于是,他们都打开了,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玩偶,一个接一个地打开,直到最小的一只玩偶,再打开,里面有一张纸,纸上是奥格尔维的一段话:“如果你总是雇聘比你矮的人,那么我们的公司最终就会变成一个矮子公司。如果相反,你总是雇聘比你高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巨人公司。”

善用你的上级和长辈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一块大石头给他游戏带来很大的麻烦,小家伙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把石头弄到了沙箱的边缘,可怎么也无法把石头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向石头发起冲击,可是,石头一次又一次重新掉进沙箱。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 !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你解决不了的难题,对你的上司或前辈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记住,他们也是你的资源和力量。

三份不同的薪水

在东海岸的某一商业街,有一家著名的毛皮公司。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中有三兄弟。有一天,他们的父亲要求见总经理,原因是他不明白为何三兄弟的薪水不同 ?大儿子A的周薪是350美元,小儿子B的周薪是250美元,二儿子C的周薪是200美元。

总经理默默地听三兄弟的父亲说完,然后说:“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总经理先把 C叫来,吩咐说:

“现在请你去调查停泊在港边的 H船。船上的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C将工作内容抄下来后,就离开了。5分钟后,他又出现在总经理办公室。

C因为总经理命令他要尽快,所以他就利用电话询问,一通电话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总经理再把 B叫来,并吩咐他做同一件事情。

B在一小时后,回到经理办公室。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说,他是坐公车往返的,并且将H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等详细报告出来。

总经理再把 A找来,先把B报告的内容告诉他,然后吩咐他再去详细调查。A说可能要花点时间。然后走了。

3小时后,A回到公司。

A首先重复报告了B的报告内容,然后说,他已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和货主订契约,他已请货主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来一趟。回程中,他又到其他两三家毛皮商公司询问了货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做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上午11点到公司。

在暗地里看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现后,父亲很高兴地说:“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行动更能给我满意的答案了。”

“额满暂不雇用”

美国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急于找到工作。一天,他跑到一家报馆自我推荐。

他找到一位经理问道:

“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 ?”

“不需要 !”

“那么记者呢 ?”

“不,我们这里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 !”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大学生拿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

“额满暂不雇用。”

经理感到眼前的这位小伙子很有意思,便立刻打电话把这件事情报告给老板,随后,他笑嘻嘻地对大学生说:“如果愿意,请到我们广告发行部来工作。”

这位青年用幽默推销自己,终于打破了僵局,找到了工作。后来,他成了那家报馆出色的经理,使报纸的日销售量从 5万份左右提高到30多万份。

知人善任的狮王

狮子图谋霸业,准备开拓自己的疆域,便决定与邻国开战。出征前它举行了御前军事会议,并派出大臣通告百兽,要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担负不同的工作。

大象驮运军需用品,熊冲锋厮杀,狐狸出谋策划当参谋,猴子则充当间谍深入敌后。有动物建议说:“把驴子送走,它们的反应太慢了,还有野兔,他们会动摇军心的。”

“不 !不能这样办,”狮子说,“我要用它们,而且它们会在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驴子可作司号兵,它发出的号令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野兔奔跑迅捷,可以在战场上做联络员和通讯员。”

那些动物觉得狮子王说得很有道理。后来在战争中果然是每个动物都发挥出了最大的用处,取得了胜利。

 创新论证

才与非才的学问

一个树根,到了艺术家眼里成了艺术品,但在木匠眼里是废品。这告诉我们什么 ,艺术家比木匠有高明之处?丝毫不是,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社会角度在考虑问题,各有道理。一个树根在艺术家的手下发挥了它的价值,这里是一个事物在何处才能来发挥作用的问题。

由物及人,论及人才,每个人如何要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领地,有自己的原因,也有伯乐的原因。三国时曹操说:“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战国时苏秦,拯救了燕国,却不是什么有德之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而努力看到他闪光优秀的一面,用人偏于他的长处,这也就是古人所讲的“任人为长”了。这应该是领导艺术的必修课。

用人不得要领,将其安置在其不擅长的岗位,不但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小可以乱朝政,大可以败社稷。宋代的赃官蔡京、秦桧,贪赃败国,罪不可赦。但其二人都可称得上是当时的书法大家。蔡京所在的当朝皇帝宋徽宗,也是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之人。这是明显的用人不当的问题,不可以其文采好来一俊遮百丑。领导用人万不可偏于自己的喜好,而应该根据职位的需要,正确考察其能力,根据个人的特长,安其职位。汉高祖刘邦战胜了项羽,创立了汉朝。任人为长,刘邦为我们树立了历史的榜样,正是刘邦正确地认识了韩信、张良、萧何等人的能力及特长,将其分别安排在各自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才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见,领导的艺术大体是宏观的,成功的领导并不是对细小的方面、具体的业务了解透彻,而是对宏观大体把握得当,能准确地看到每位下属的优点,充分地使每位下属发挥作用,如此才能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一个成功的团队。成功的管理在此可见一斑,众多的管理书籍也用越来越多的篇幅讲到这个内容。

作为个人来讲,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优点,找到合适的职位,也是高效完成工作,完整体现自己的价值的重要因素。正确地看到自己的折射,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是个人能力体现。在职业生涯当中,做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不能高效的展现自我,无异于南辕北辙。

如何让树根发挥作用的学问,也是合理高效使用人才的学问。

四十、纪律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遵守纪律。

纪律的贯彻需要良好的制度。

没有了纪律就没有了秩序。

纪律是自由的前提。

自律比他律更为可贵。

领导应该带头遵守纪律。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破坏纪律者应该受到惩戒。

纪律是一个良好集体必需的要素。

 名言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泽东

人民享受着广泛的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毛泽东

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有法不行,与无法同。——苏轼

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歌德

纪律是胜利之母。——苏沃洛夫

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我不能把法律当作吓鸟用的稻草人,让它安然不动的矗立在那边;鸟儿们见惯以后在它顶上栖息却不再对它害怕。——莎士比亚

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卢梭

束缚,在追求自身的自由;自由,却乞求在束缚中得到安宁。——泰戈尔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元结

文无法则文亡,国无法则国乱。——王夫之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不能自由。——卡莱尔

人们的良好习惯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来支持,因此,遵守法律就是要求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马基雅维利

没有纪律就没有集体,没有集体就没有组织。——富尔曼诺夫

法律是一种政治措施,是一种政策。——列宁

制法而犯之,何以帅下。——《三国志》

 典型论据

英特尔的价值观

——商场上也要注重纪律

纪律的价值在哪里?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虞有澄有一段论述:“有关纪律在庞大的组织中的作用,军队也许是最好的例证。每一天准时开始,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的武器随时都保持清洁。事实上,士兵所接受的第一项训练就是纪律。原因很简单,在战场上,严谨的纪律是制胜的关键。在商场上,纪律同样重要。”正是因为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英特尔把“注重纪律”列为公司六大价值观之一,其企业文化在更多强调人性化管理的硅谷独树一帜。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纪律容不得半点通融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级。

孙武操练宫女

——令出必行,纪律才能贯彻实施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操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操练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操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 !”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划一,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来检阅,吴王正为失去两个宠姬而惋惜,没有心思来看宫女操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领教,由你指挥的军队一定纪律严明,能打胜仗。”

孙武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从立信出发,换得了军纪森严、令出必行的效果。

司马光直言劝谏

——纪律应该用在适合的地方

司马光做丞相时,太皇太后临政,派人问他,治国应该先做什么呢?司马光说:“应该广开言路,让人民发表对治国的意见。”于是太皇太后准备下诏书。朝中有大臣认为这样不行,提出设立六种限制:那些发表意见而有阴谋的人,有非分之言的人,煽动民情的人,迎合现有的政策的人,企图借机升官的人,迷惑人民的人,都要受到惩罚。

太皇太后又去问司马光这样行不行。司马光说:“这不是请人发表意见,而是不让人发表意见啊!一面开放言路,欢迎人提意见;一面又设下这样那样的禁限,这条纪律不能违犯,那条规矩不能碰,那么谁都不敢说话,一说就可以纳入犯纪违规的罪状里。开放言路,尊重舆论便只是说得好听的表面文章。”

李自成起义军的故事

——纪律严明才能得到拥护

明朝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队伍壮大以后,着手整顿部队,严肃纪律,还接受建议,提出“均田免赋”(“赋”就是税收)的口号。起义军派出一批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样,混进官军占领的城里,逢人就宣传:“李闯王带的队伍是挺讲纪律的,不杀人也不抢东西。”人们对官军的杀人抢劫,早就恨透了。现在听说李闯王的队伍纪律严明,自然向着李闯王了。

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杀死福王朱常洵之后,又在河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打死明朝督师、兵部尚书孙传庭,没多久就占领了西安。

没有纪律就没有戚家军

——不纵容亲信,才能使人人服从纪律

荀子云:“五寸之矩,尺天下之方。”古代名将戚继光的军队,之所以能成为一支使倭寇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是因为他们有钢铁一般的纪律。一天他的舅舅违犯了纪律,戚继光照样处罚了。晚上,他又把舅舅请来说道:“你是长辈,按辈分,我不能罚你。但军队不能不讲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成为戚家军了,所以请你体谅。”他舅舅听后表示理解,认为他作为治军的将领应该如此。

“特殊顾客”的评审

——纪律的监督要有好形式

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 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怎么能相信他的下属能循规蹈矩呢?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三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曹操设五色棒“齐之以武”

——维护法纪,不分贵贱

曹操20岁的时候被人推荐做官,成为洛阳北都尉。刚到任,他就设了十几条五色棒,立在四个城门边上,定下规矩:如果有犯法的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豪富高官,都要用棒责打。当时的中常侍蹇硕,势力非常大。他的叔叔在夜里提刀出门,犯了那时候的法律。曹操巡夜的时候把他抓住,一点也不考虑他叔叔的权势,拿棒子就把他责打了一番。从此,没有人再敢做违法的事情,曹操的名声也传播开来了。

邱少云挨批评

——遵守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邱少云刚刚加入军队的时候,有一次发了高烧,不能参加劳动。虽然邱少云强烈要求,连长还是不同意,说:“你要好好休息,早点养好病。”又说:“实在闷得慌,就把你们班的枪擦一擦吧!”

回到班里,邱少云闷闷不乐地擦起枪来。他把班里其他战士的枪都认真擦完了,刚把自己的枪拆开,天边就响起了雷声,要下雨了。他想,这哪是擦枪的时候,赶紧抓起扁担往地里跑去,枪零件还摆在桌子上。邱少云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和大家一起挑起稻捆。当他挑到第 5捆的时候,一件雨衣披在他身上,回头一看,是朱连长。朱连长大声说道:“真是乱弹琴!这么大的雨,你的病加重了怎么办?还不赶快回去?”邱少云为了早点把稻谷抢运回去,让乡亲们少受损失,又继续干了起来。

劳动结束以后,班长回到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枪零件,吃了一惊。他和连长商量了一下就把邱少云找来,说:“有件事情我要批评你。你带病参加抢收,这种精神很可贵,也值得大家学习。可是,你烧刚退,雨浇了会受凉,病加重了怎么办?连长让你休息,是为整个革命利益着想。有了好身体,才能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你应该服从命令好好休息。”班长还说:“你当时急急忙忙走了,枪零件就扔在桌子上,如果有敌情怎么办?一旦来了战斗任务,难道你空着双手上战场,用两个拳头打敌人吗?”从这件事情,邱少云懂得了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重要。

师长自罚一班岗

——官兵一致遵守纪律

1934年的夏天,杨靖宇同志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驻防在柳河县惠家沟一带。由于军纪严明,师长带头遵守,部队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次,杨靖宇去执行任务,洗完的袜子晾在院子里,被房东大嫂樊德珍看到了。她看到杨靖宇的袜子上有一个洞,就拿着针线,把那双袜子补好。

过了一阵儿,杨靖宇从山上回来了,看到补好的袜子,就走到攀德珍面前说道:“大嫂,这袜子是你给我补完的吧?”樊德珍说:“是……” “是”字刚出口,杨靖宇同志便微笑而认真地说:“大嫂,你是好心,我可是犯了错误,违反了军纪。”

樊德珍有些莫名其妙,便问:“杨师长,这怎么能算是违反军纪呢?”杨靖宇严肃地说:“人民革命军的纪律是不许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也不许随便求老乡干活。”听杨师长这么一说,樊德珍却笑着说:“看你说的,你们打鬼子,为了咱老百姓出生入死的,老百姓帮你们干点活,让你们腾出时间,好多打些鬼子。咱们本是一家人,缝两针袜子算什么?”几句话,说得杨靖宇同志心里热乎乎的,但他还是对樊德珍说:“大嫂,这是我们部队的纪律,我们人民革命军,无论职务高低,谁违反纪律都要受到处罚。”于是,他带着枪,罚自己站岗去了。从此,杨师长严明军纪,自罚一班岗的故事在战士和老百姓中成为美谈。

一篮鸡蛋

——领导要带头做遵守纪律的表率

一连几天阴雨,邓小平和其他首长都住在斑竹园七里冲红军家属吴大娘家里,每到开饭时,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和大家吃的都是一些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一天晚上,吴大娘听说部队要走了,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去给首长吃。当警卫员把鸡蛋拿来时,邓小平说:“这怎么行?一个鸡蛋能换一两盐,这些鸡蛋换盐,够她们吃好长时间呢。”说罢,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见警卫员送来一块银元,很生气地说:“我要用钱,鸡蛋不早卖了?”她坚决不收,警卫员没办法,只得如实向邓小平回报。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警卫员只得把鸡蛋退了回去。吴大娘这回真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叫他自己送给我,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拿了回来,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要给钱,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的呀。”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属的家里,吃自家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把鸡蛋接过来提到邓小平的房里,倒在床上,转身走了。

这时刘伯承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说:“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下 ?选”邓小平说:“好!”刘伯承说:“好了,今晚我们行军有夜餐吃了。”

英国大学宿舍能打地铺

——纪律与自由不矛盾

不少英国大学,那里的学生宿舍往往供不应求。例如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8000多名学生,宿舍却仅有2400多个床位,想住宿舍的学生要排队申请。这里的学生为什么不像国内大学的学生那样乐得“逃出”宿舍,偏偏要“挤进”宿舍住?英国大学宿舍之所以成为学生都想入住的地方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宿舍管理的服务意识,即要为学生服务好;二是以不妨碍他人学习和生活作为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自由与纪律都是得到保证的。

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生若要在宿舍接待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只需在接待室登记即可,不但进出自由,而且可以暂住,但是,学校同时规定,如果住宿超过 3天,必须事先征得宿舍主管的同意。一旦申请允许,宿舍还可以为来客提供打地铺用的床垫(收取一定费用)。

但如果有人想突破和挑战有关规定,这是不可能的。3天内是客人,3天后不走,就要送客,若要久留,就需办理手续。这一条纪律是一定要保证的。这也给中国大学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纪律与自由要宽严适度。

罚不避亲的厂长

——严格要求自己方能建立威信

1984年1月,河南省登封县一家金刚砂厂,因为质量检验员等人工作的失职,把一批提供给外商的却是不合格的金刚砂,漏检运出了厂。厂长的女儿在这家工厂做质量检查员,他知道之后马上给予他的女儿以除名的处分。罚不避亲,此举极大地震动了全厂上下,从此后该厂职工对质量问题不敢再怠慢半分。

“诛不择骨肉”

——纪律如铁的三则故事

汉武帝的女婿昭平君犯了死罪,好多人都为他求情。汉武帝虽然也痛哭涕零,终于还是秉公执法,斩了昭平君。正所谓“诛不择骨肉”。

明朝初年,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防止商人扰乱边境贸易,明太祖宣布:“以私茶出境者斩!”一次,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以驸马都尉的身份出使川陕等地,依仗权势大搞走私活动,将大批茶叶运往境外出售。朱元璋获知此事后,下令处死欧阳伦等人,其茶货全部没收入官。对揭发欧阳伦的人予以通令嘉奖。

1929年冬天,爱国名将杨虎城对新编21师进行整顿,纪律规定严禁吸鸦片。六团副官主任刘顺和虽是杨虎城挚友,但因犯纪吸鸦片,被杨虎城逮捕并处以死刑。

 哲理材料

“我没有看到你”

有一个人晚上开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这时黄灯已转成红灯,他心想反正没车,于是加速冲了过去,结果不巧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问他:“你没看到红灯吗?”

“有啊!”他答。

“那你怎么还闯红灯啊?”警察又问。

他说:“因为我没有看到你呀!”

猪圈的纪律

在一个农场里面有 12头猪,为了满足新的卫生规定,猪圈和喂猪的食槽是分离的,它们之间的通道只能容纳两只猪同时通过。这就意味着如果猪群们一哄而上,那么每次吃饭的时候这群猪就得先挤个你死我活,未吃上饭就先掉几斤肉,这实在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猪圈的主人看着一群笨猪在通道口乱挤,心痛这些猪都把脂肪浪费在挤通道上,挤瘦了怎么卖钱?于是他就决定为这些猪建立秩序。他请教一位以教育工作闻名的专家:“怎么才能让这群猪规规矩矩地挨个去吃饭呢?”专家答曰:“纪律。先给猪编号,再找个工人看守着通道口,凡是不按照编好的顺序进入食槽的猪就得吃鞭子。”主人听得不住地点头,于是按专家的意见照办了,他相信,久而久之,这些笨猪也会习惯这伟大的纪律的。

问题就再次产生了,不懂事的猪对自己身上的编号浑然不觉,冲击食区的时候大多都吃了鞭子。久而久之,一窝蜂的一哄而上的确少了,然而这些猪也学乖了,只要看工拿着鞭子站在通道边,猪就对吃饭少有兴趣。结果,猪还是瘦了,饿瘦的。而且,猪也不是总是逆来顺受的,有时候被打得痛了,就满猪圈乱跑乱叫的,烦人。

主人一筹莫展。终于有一天,一位路过的老者告诉他,把鞭子撤了至少会更好一些。主人照办了,数月后,他的猪安定了,胖了。

其实,猪并不像它的样子那样笨拙,即使没有通道口上的鞭子,在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挤压以后,这些猪也会发现,过这个通道的时候可不能一鼓作气闭着眼睛就向前冲。要早早吃上饭,得慢慢地探身作试探状,确认无猪与己齐头并进再放心大步向前。因为猪不是人,这个学习的过程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却说明一个事实,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无秩序是有害的,那么秩序是可以慢慢地自发生成的。

 创新论证

尊重纪律,享有幸福的权利

遥远的蛮荒年代,当部落首领将有限的食物按照年龄长幼在部族中分配时,文明与纪律携手走进了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当汉谟拉比法典竖起,当战乱的阴霾遮蔽了文明的光辉,当人类从战争与失序再次走向和平和安宁时,纪律始终贯穿其中,从小曾因为野蛮的攻击而被摧毁,纪律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是文明的体现,是对人性最温和的关怀,文明永存而纪律不灭!

纪律的产生来源于人类对集体的认知,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因此纪律是于人有利的。纪律摈弃了人性中的褊狭与丑陋,它是在极力弘扬着平等和无私。在“ 9·11”事件中,当双子塔中烟雾迷漫,每一个生命都在可危的死亡边缘挣扎时,人们会自动的让出一条路让消防员在人群中通过去救助身处险境的人,人们的行进快速而有序。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任何一条明文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人性中最闪光的利他精神却自动地使人们在这样的时刻达成共识,于是纪律形成了。文明带来了纪律,善良与无私孕育其中,纪律自然而生,幸福自然而生。

如果说纪律是一张网,那么它绝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保护,它是一张有弹性的网,并在不断的完备和发展。科举制度无疑也是一种规则,在它产生的初期,是为了选拔于国有利的人才而制定的纪律,它打破了选拔世袭的枷锁,给了所有的人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它曾是当时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曾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文明时代,让整个世界叹为观止,纷纷效法,它是中国人独有的处世智慧与为人修养的结晶。但官场的昏暗,争名逐利的风气使其不足渐渐彰显,渐渐的科举制度陷入了一种荒诞无聊的境地,所带来的尽是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正常发展的挟制。于是它终于消亡了,随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破灭而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中。“墨守成规”是一个贬义词,表达着人们对纪律的深刻认识,并倡导着对纪律发展与完善的追求。

纪律随文明孕育而生并将与其携手共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社会的方圆和人性的认知都包含其中,规矩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于是,尊重纪律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

四十一、坚毅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坚强的毅力可以使人克服一切困难。

没有坚毅精神的人可能一事无成。

坚毅是一种伟大的品质。

坚定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理想。

坚毅的精神是能够培养的。

伟大的人往往是坚毅的。

毅力需要时间的考验。

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坚毅的精神。

坚毅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培养坚毅的精神要讲究方法。

 名言

   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 ——斯大林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

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是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与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 ——拿破仑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

阻碍弱者前进路上的花岗石,会成为强者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卡莱尔

谚云: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任弼时

是使自己的人格伟大还是渺小呢?这完全仰仗这个人自己的意志。 ——席勒

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黄兴

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 ——鲁迅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天才是永恒的耐心。——米开朗琪罗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 ——汉密尔顿

坚强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爱迪生

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自己灰心丧气。 ——爱迪生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告诉你使我达到成功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典型论据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坚定的毅力

1940年5月,在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闪电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长久地执行“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下台,一直主张坚决抵抗德国侵略的丘吉尔继任成为新一任首相。5月13日,丘吉尔第一次作为首相出席了议会下院会议,他在会上发表了简短的就职演讲,宣布了新政府的政策,其中就有这么一段充满着激情的名言: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未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这段讲话表达了丘吉尔在纳粹德国的淫威面前英勇不屈,誓死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身处逆境中的英国人民获得战争胜利的勇气 !

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

——坚毅是钢铁般的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作家。人们争相购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是出自于他的手。可是,你相信吗 ?这位作者竟是一位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残疾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1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推翻沙俄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立过不少战功。不幸的是,24岁的时候,他双目失明了,而且全身瘫痪。命运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平。但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决心用笔作武器,把自己战斗的一生记录下来,以激励后人。于是,他把病床当作战场,夜以继日地挥笔疾书。凭着他巨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27年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不幸的是,原稿在邮寄中丢失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啊!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勇气,而是决心一切从头开始,再次提笔写作。而这时,他的双眼已经完全看不见东西,两只手也只剩下肘能活动。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影响极为广泛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叶乔波了不起!”

——坚毅是一种伟大的品质

曾被誉为“世界女子 5000米之王”的滑冰运动员叶乔波,1993年4月在日本参加比赛时,膝部疼痛难忍。一位日本骨科专家看了她的病情后,根本不相信她一直在训练,并警告她说:“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如果不做手术,就回家吧!”3天后,叶乔波夺得了全能冠军。这位日本专家含着热泪说:“叶乔波了不起!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青年一代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同年8月,叶乔波在瑞典医院做手术,医生从她的膝盖里取出5块处于游离状态的碎骨。当这位教授得知她是在这种情况下拿了世界冠军时,不禁赞叹道:“中国的乔波了不起!她是中国的骄傲。”她还主动要求与叶乔波合影留念。

朱建华带伤夺金牌

——坚强的毅力铸就辉煌

朱建华是我国的一代跳高名将, 1975年,当他12岁参加上海市达标比赛时,他跳过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海绵上站起来时,教练立即走上去让他把鞋脱下来,发现袜子上流出一团鲜红的血,脚下有一个米粒大的伤口。教练问他什么时候受的伤?小朱未回答。后来还是请他父亲陪同到附近浴室,请修脚师从他脚底挑出一根二三毫米长、米粒般粗的木刺来。可以想像,用这只脚奔跑、跳跃需要多大的意志。后来,朱建华在意大利参加第四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时,脚腕又扭伤,每试跳一次都痛得像钻心一样难受,可是他坚持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他的脚腕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大了。就这样,他忍痛为祖国夺得了一块金牌。

秦大河徒步横穿南极大陆

——坚强的毅力能克服一切困难

1990年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秦大河,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他以自己杰出的行动为南极科学考察作出了贡献,为共和国的旗帜增添了光彩。南极是一个暴风雪的世界,秦大河与其他考察队员每天要在冰天雪地里走10个小时。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而睡觉的帐篷里也十分寒冷,早上起来10个手指冻得无法伸直。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秦大河坚持完成了考察队交给他的收集冰雪样品的任务。一次为收集样品,他在大雪坑里工作了七八个小时,干完后全身发软,当晚就发高烧,可第二天,他仍咬紧牙关,跟队友上了路。在7个多月时间里,他的体重下降了13公斤,他克服了各种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了考察任务。

谈迁执著著书

——坚毅者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明朝时期,浙江海宁人谈迁,是个穷秀才。 29岁开始编史,因为买不起书,就四处求人,借书抄写。有时为了查阅一点材料,自带干粮行走一百多里。他努力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一部巨著。此时谈迁已经56岁了。可是有一天夜里,这部书稿却被人偷走了。谈迁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别人都以为他这下将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又干了起来,他又花了整整十年光景,终于写成第二遍书稿,就是后来问世的《国榷》。此时的谈迁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高兴地对人说:“虽死而瞑目矣!”

拳王阿里钢铁般的意志

——无论如何,要在精神上占据上风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1975年9月30日,已经33岁而且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

在进行到第 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有体力。

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手臂,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坚强的巴尔扎克

——坚定的毅力产生出丰硕的成果

1850年8月21日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去世了,在他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悼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遇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曾有过母亲,从来也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 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陋寒酸,夏天热腾腾的,冬天寒风飕飕。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 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勇于向命运挑战,方显坚毅的品格

贝多芬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传奇。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都在摧残着这位巨人,然而这些尚不过是悲剧的前奏。 1796年,贝多芬的听觉开始日渐衰弱,而那年他才26岁!耳聋,对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来说,而是整个世界的死灭!

在这样的打击面前,贝多芬在痛苦中独自挣扎,几度差点被击垮。然而,滔天的洪水也未曾浇灭他生命的火焰,他不甘于向命运屈服 !命运固然试图捉弄这位超越时空的天才,然而,贝多芬用自己的努力无情地嘲笑了命运: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创造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一个不幸的人,一个深受贫穷、残废、孤独折磨的人,世界给他痛苦,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这——就是巨人的不朽!当我们感受“英雄”的豪壮,聆听“命运”的叩门,并在“第九交响曲”的合唱中歌颂欢乐时,不要忘记,这是贝多芬在与不幸的命运作战中谱写的华章!

愚公移山

——有毅力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愚公移山”的故事,说的是北山愚公年已 90,在其房屋前便是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就与家人商议,要平掉大山,让路一直通到豫南,到达汉水以北。

家人都响应。愚公便带领子孙,每天挖山开石。河曲智叟笑着劝阻说:“你太不明智了,像你这么大的年纪,连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拔不掉,何况土石呢 ?”愚公反驳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会有后代,子子孙孙是无穷的,而大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智叟无话可说。山神得知,报告了天帝。天帝感其诚,命山神将山背走了。此后,愚公家门前便没有高山阻挡了。

故事表明,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毅力,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高则诚写《琵琶记》

——毅力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元朝剧作家高则诚为了写《琵琶记》,辞官回家,隐居宁波的栎社。他为了使自己写的戏合乎格律,便于演唱,就边写边唱。每写一曲,都要右手扶案,左脚踩着地板打拍子,反复吟唱,发现不合声律和拗口的地方,马上停下修改,反复多次,直至满意为止。天长日久,口干舌燥,声音也哑了。别人都说他不值,他仍毫不懈怠。三年之后,几案上手拍之处,指痕竟有一寸多深,左脚踏拍之处,地板竟被踩穿了,出现了一个窟窿。但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也终于写成了。高则诚一举成名,成为著名的剧作家。

坚毅的男孩

——坚毅者能创造奇迹

在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虽然医院全力抢险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还是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妈妈,这孩子以后只能靠轮椅度日了。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妈妈有事离开了。一股强烈的冲动自男孩的心底涌起:我一定要站起来 !他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一步一步地,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拉住篱笆墙行走。未走几步,汗水从额头滚滚而下,他停下来喘口气,咬紧牙关又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篱笆墙的尽头。

就这样,每一天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可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仍然没有任何知觉。他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行走。终于,在一个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下身传了过来。那一刻,他惊呆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惟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从那以后,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他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最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自此,他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田径队。

他就是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讲述宇宙故事的霍金

——靠坚强的毅力能创造奇迹

史蒂芬·霍金于 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20世纪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坚持每天练习的钢琴家

——保持大师地位的秘密

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有一次接受杂志访问,谈及他的成功之道。

他说:“我认为不断练习,才能够精益求精,熟能生巧。”记者说:“以你大师级的水平,照道理未必要每天练习吧!”钢琴家说:“假如我不练琴一天,自己会发觉分别所在;假如我不练琴两天,乐评人便会发觉分别所在;假若我不练琴三天,连听众都发觉分别所在,到那时才急忙补救,就实在太迟了。因此我坚持每天都练习。”

 哲理材料

西西福斯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西福斯的故事。

西西福斯因为触犯了天条,被大神惩罚,降到人间来受苦。他每天都要在炎炎烈日下推一块巨石上山,但每次他费尽全力把石头滚上山,石头又会自动滚下来。这样西西福斯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推石上山的苦役。等待他的,似乎永远是永无止境的苦役。大神要惩罚他,正是要折磨他的心灵,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遭受苦难。

但西西福斯不愿意受困于这失败的圈套,他把滚石上山的命运变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他想,我的责任就是推石上山,正是在一次一次不知疲倦的推石上山中,才体现了我生命的价值。

大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福斯,就把他放回了天庭。

敲动成功的大铁球

一位世界第一的推销大师,在他结束推销生涯的大会上吸引了保险界的 5000多位精英参加。当许多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微笑着表示不必多说。

这时,全场灯光暗了下来,从会场一边出现了 4名彪形大汉。他们合力抬着一个铁架,铁架下垂着一只大铁球走上台来。当现场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铁架被抬到讲台上了。

那位推销大师走上台,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 5秒,他又敲了一下,还是没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这样如此持续不断,铁球还是动也没动,台下的人开始骚动,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推销大师还是静静地敲铁球,人越走越多,留下来的所剩无几。

终于,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经过 40分钟后,大力摇晃的铁球,就算任何人的努力也不能使它停下来。

最后,这位大师面对仅剩下来的几百人,介绍了他一生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功来临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坚毅的人总会出头”

美国,一所大学普通校舍里,住着两个大学生,一个叫法兰克,另一个叫保罗。

贫穷的保罗几乎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不得不靠向同学四处借债度日。

毕业时,负债达 1200美元之多的保罗不辞而别,从此在同学中销声匿迹。

纷纷找上门来追讨保罗的债主要法兰克有机会时转告保罗,他们将向保罗提出诉讼。

法兰克努力劝说这些愤怒的同学,他说凭他平日里对保罗的了解,保罗虽穷困至极,但他从未被穷困击倒,他拥有着坚强的毅力,而坚毅的人总会出头。他要求这些同学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凭借法兰克出众的人格魅力与领导才能,诉讼风波暂时平息了,时间一过就是 10年。

10年后,在一次法兰克召集并主持的同学聚会中,有一个形容消瘦的人中途赶来,仔细一看,竟是保罗。

保罗从怀中掏出一张皱褶斑斑的纸片,告诉在座的同学:“我今天是来还债的,我所借过的每一分钱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这张纸上……”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当时保罗负债离去之后并没有回家,在找遍工作不成之后,他上了一艘远洋货轮,作为一个勤杂工,他随货轮跑遍了大半个地球。最后辗转到了瑞士,登上陆地后,找到一份做小学教师的工作,并用微薄的工资积存够了他当年所欠下的债款……

听完保罗的讲述,会场一片沉默,直到法兰克走上前去热烈地拥抱了保罗,大家才醒过神来。

后来,在一篇回忆录中讲出这个故事的是法兰克,法兰克是同学们对他的昵称,他真实的姓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 32任总统,一个瘫痪后又站起来的人,一个说“坚毅的人总会出头”并且自己亲身证明了此话的人。

 创新论证

“坚毅”其实就在我们身上

中华民族是崇尚坚毅精神的民族。凿壁偷光,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不绝。“坚毅”的品质在众多的故事中成为了一个传奇,似乎离平常的人越来越远了。但是,我要说,成为坚毅的人并不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素质。

坚毅,指的是在面对一项任务或者事业的时候,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排除一切困难的勇气。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虽然没有听觉和视觉,但是她不气馁,坚持乐观的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作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非常艰难,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才走出失败的阴影。这些都是坚毅精神带来胜利的经典例证。确实,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没有坚强的毅力,便只能颓废的生活,不可能收获那么大的成就。

但是,坚毅的含义绝非这样一目了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表现机会并不多。而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与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

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需要坚毅的精神。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经济已经初步发展,这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对于每个个体来说,这不是坚毅的表现吗?我们的父辈从动乱的年代走出,虽然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机会,却仍然认真工作、充实自己,这不是坚毅的表现吗?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具有良好的自律精神,刻苦学习;认真地听每一节课、做每一份作业,这不也是坚毅的表现吗?

所以,坚毅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大事业,而是一种点滴积累的优良品质。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摆脱好高骛远之心,摆脱灰心丧气的情绪,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这样的我们,最终将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