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魂3黑骑士大斧:内外均衡冲突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基于斯旺模型的研究(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8:14:49
[摘要]本文以斯旺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冲突,并对内外均衡冲突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斯旺模型,这两种冲突的解决要求当前实行紧缩国内支出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的配合。因此,汇率政策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当然要解决当前经济内外均衡冲突,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

 

  [关键词]斯旺模型,内外均衡冲突,人民币汇率政策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果现行的汇率政策没有变化,只要经济发生内外均衡冲突,本外币政策冲突就会凸现,而且这种冲突会进一步恶化内外失衡。因此,本文认为在当前内外失衡的经济背景下,研究内外均衡特征及其所产生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并提出正确的汇率政策建议以实现内外均衡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斯旺模型”及其拓展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当实际经济运行偏离了内外均衡,当局必须运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米德(1951)在其《国际收支》一书中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米德冲突”,他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不能运用汇率政策,因此依靠单一的支出增减政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寻求实现内外均衡的过程中,会出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发生冲突而难以兼顾。Swan(1955)进一步研究了内外均衡冲突,并提出了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见图1)。斯旺模型是在假定经济体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下研究内外均衡冲突并提出政策搭配建议的。在图1中,纵轴是本国货币实际汇率水平,横轴是本国支出水平,II曲线表示国内经济实现均衡时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XX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实现均衡时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

 

  假设实现国内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f,则Yf是国内支出A(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构成)和经常项目CA之和。如果政府追求数量为X的经常项目盈余,则当CA=X时外部经济实现均衡。经常项目是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汇率的增函数,则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条件可用下式分别表示:

 

  

 

  CA(EP*/P,Yf-T)=X(其中,Yf是国内经济均衡产出;T是税收水平;Yf-T是可支配收入;EP*/P是实际汇率)

 

  当本国货币升值即本国货币实际汇率EP*/P下降时,CA减少,为保持国内经济均衡Yf不变,国内支出水平A必须上升,因此,为保持国内经济均衡的实现,本国汇率水平和国内支出水平之间必定是此消彼长的,因此II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具有负斜率。II上的点表示国内经济实现了均衡,其左边和右边的点分别表示国内经济处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状态。同样,本国货币升值时,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以及CA下降,为实现经常项目盈余保持在X的理想水平,国内支出必须下降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所以外部均衡条件下本国货币汇率和国内支出存在同增同减的关系,这就表现为XX曲线具有正斜率。XX上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实现均衡,XX左边和右边的点分别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和逆差状态。XX和II的交点E表示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的理想状态。XX和Ⅱ把内外经济状况分为四个区间(如图1所示),区间1至4分别表示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逆差、通货膨胀和顺差、失业和顺差以及失业和逆差的状态。区间2和4的状态表明经济处于内外均衡冲突。

 

 

  如果区间2存在一点B,根据斯旺模型可知在该点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状态。假如当局单独采用紧缩国内支出的政策,经济向C点移动,则通货膨胀下降,但伴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减少,则顺差会进一步增加,此时内部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外部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假如当局单独采用本币升值的支出转换政策,外国商品变得相对便宜,这会使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经济向D点移动,则国际收支顺差下降,但进口增加伴随的是国内支出增加,这又造成国内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此时外部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内部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形之下,解决内部失衡以恶化外部失衡为代价,而解决外部失衡也以内部失衡加剧为代价,内外均衡冲突就产生了。因此,要同时解决内、外部失衡问题,单独使用支出增减或者支出转换政策是没有效果的,对此斯旺提出了必须同时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以解决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建议,并就内外失衡不同状态提出了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搭配措施(见表1)。

 

 

  虽然斯旺模型提出了对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进行搭配以解决内外失衡的思想,但是这一模型也存在两个理论弱点:第一,该模型没有对支出增减政策进一步细分;第二该模型并没有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沿着斯旺模型的分析思路,蒙代尔(1962,1971)进一步把支出增减政策细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修正了斯旺模型,并提出“指派法则”理论:每一个政策都应该用到效应最大化的方面,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财政政策应该用于解决内部失衡,而货币政策应该用于解决外部失衡。拉津(2004)把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中的资本流动等因素融入到了传统的斯旺模型中,从而修正了传统斯旺模型没有考虑资本流动的理论缺陷。

 

  斯旺模型及其修正为内、外部失衡并存的经济状态指明了实施政策调整的分析框架和思路,而且这一模型对于中国当前内外均衡冲突调整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近年来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中国,但是经常项目的顺差是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的主体和基础,而且实现了适当的经常账户余额就被认为是实现了外部均衡,因此在进行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斯旺模型在当前中国仍然是适用的。

 

  二、中国当前经济的内外均衡冲突:基于斯旺模型的分析

 

  内外经济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Salva-tore(2007)认为“内部均衡就是充分就业或每年的失业率不高于2%或者3%,并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或者3%”。作为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面临着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因此在转型的制度背景下,中国的内部均衡指经济处于物价稳定状态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而外部均衡在经济经历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其内涵虽然在不断演变,但它通常被认为是一国具有适当的经常账户余额。如果经济严重偏离了上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就认为经济处于内、外失衡状态。

 

  从中国经济内部运行来看,2005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宏观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过多,M2/GDP不断增加,至2006年底M2/GDP已经达到1.69(见图2,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二是实物商品价格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上升(见图3,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第9期),自2007年初起价格水平不断攀升,至8月底CPI比去年同期增长6.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8.2%。由于人民币升值效应,实际通货膨胀率要高于上述水平。

 

 

 

  外部经济均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帐户上。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扩大(见图2),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见表2),至2006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远远超过了外汇储备的“适当”规模。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以及高额外汇储备就成为当前外部经济失衡的典型特征。

 

 

  更进一步地说,在汇率固定的制度下,当前的外部失衡加剧了内部失衡,产生了内外均衡冲突。多年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产生了高额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必须买进外币卖出本币以维持汇率固定,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就带来了高额的外汇占款,在高额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情形下(见表2),基础货币不断增加,货币乘数作用带来数倍货币供给扩张,导致内部流动性过剩加剧。这一路径表示如下: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伴随着国际收支的变化,国内宏观流动性过剩呈现与其同方向变化的趋势。因此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货币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这使得本来已经日益明显的国内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对中国当前内部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特征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内外均衡冲突状态。根据斯旺模型,经济正处于区间2的位置,即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如果单独采用支出增减政策或支出转化政策,只会使得内外均衡冲突进一步加剧。按照斯旺模型的政策搭配原则,此时应该同时采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部失衡,具体说来,应该采用减少国内支出和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搭配。也许有人会说按照蒙代尔对斯旺模型的修正,此时也可以采用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失衡、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失衡的政策搭配。但是当前内外失衡状态下,汇率稳定的政策已经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效应,产生了本外币政策的冲突,使得货币政策不足以解决当前失衡冲突。 作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冯彩 刘玄 来源:《上海金融》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