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乐队无地自容:记叙文技法创新系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01:48
记叙文技法创新系列1 最终编辑 历老师的博客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技法解说]

有人写了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说篇幅虽短,却能使读者心中产生无数问号。

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作文时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设置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拨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倒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2005年安徽一篇满分《生日》,开篇这样写的:“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读了这样的开头,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在想,在问自己,30岁生日干吗点53支蜡烛?生日干吗提前过?有了这么多的疑问就又会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读者想不说好也难。

另一篇满分作文《一百元》,写的是一个富商的儿子向爸爸借钱的故事,文章自始至终悬念迭生。爸爸一回到家,18岁的儿子就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在得知爸爸一小时赚一百元后就向爸爸借钱。为什么要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为什么要向爸爸借一百元?直到结尾才揭开了谜底——“爸,我现在有一百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原来如此!文章产生了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力量。

悬念法就象相声艺术中常用“抖包袱”来吊听众的胃口一样。“包袱”抖好了自然就能迷住读者,使之饶有兴趣地进入你的“圈套”。这就需要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将故事安排得一波三折,层层相扣,象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去铺垫,一层层设置悬念。

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

悬念法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设置悬念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二、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 三、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读者信服。四、悬念的量要适中。“悬念”固然能够吸引读者,而作为考场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否则,就有可能会有弄巧成拙、哗众取宠之感。

[技法示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李霞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

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

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技法点评]

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更重要的是,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一名清洁工“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微微地摇了摇头”,“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这是为什么?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又是为什么?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请你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需要守望者,就像森林需要护林人.灯塔需要守护人一样,尽管他们的身影总是寂寥的。他们宁愿固守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去开垦、去发掘,他们始终与时代的潮流保持一种距离,一定的守望的距离。但他们并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站在精神的源头去观察历史的潮流来去,鉴往知来他们关心精神价值胜过关心物质价值。他们用自己深邃的目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去把握未来的脉搏,他们关心的永远不是脚下的方寸之地,而是人类前方的地平线。

请以“守望”为话题,运用“悬念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