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群侠传云盘:中草药名方大全 > 煎类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19:57

艾煎丸

艾煎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组成】人参川芎菖蒲各30克(节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饮调作饼,焙干)食茱萸(汤洗)当归各22克白芍药熟干地黄各45克
【用法】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酒、饮任下。
【功用】补营卫,固经脉。
【主治】妇人崩漏,小腹满痛。

贝母煎

贝母煎
【来源】《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秘录》。
【组成】贝母90克紫菀五味子百部根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甘草(炙)各60克
【用法】上六味,切。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另用地黄汁300毫升,生麦门冬汁100毫升,白蜜50毫升,好酥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先取地黄、麦门冬汁及汤汁和煎减半,纳酥、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即成。取如枣大含嚼之,日三,夜再服。
【功用】化痰润肺止咳。
【主治】暴热咳嗽。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咸物。

补阴益气煎

补阴益气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3~9克当归6~9克山药(酒炒)6~9克熟地9~15克或30~60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升麻0.9~1.5克柴胡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痰疟,或防虚便结不通。
【加减】火浮子上者,去升麻,无外邪者,去柴胡。

柴葛煎

柴葛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干葛芍药黄芩甘草连翘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服。
【功用】透疹解毒,养阴清热。
【主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

柴芩清膈煎

柴芩清膈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川柴胡2.4克生锦纹(酒浸)4.5克生枳壳4,5克焦山栀9克青子芩4.5克苏薄荷4.5克苦桔梗3克青连翘6克生甘草1.8克鲜淡竹叶36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攻里兼和解。
【主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方论】方中君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苁蓉木瓜煎丸

苁蓉木瓜煎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组成】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盆内研如泥)木瓜4枚(如无花木瓜,只用小黄熟木瓜10枚,并削去皮、子,别以酒煮烂为度,入沙盆研如泥,又用法酒10升匀调同煎四味,入银器内重汤慢火熬成膏,不住手搅,勿令焦,仍相度后药末多少,或硬,更入炼熟好蜜,亦须带软搜,所贵滋润,易为丸也)附子6枚(炮裂,去皮、脐,锉,以青盐末90克拌和匀,炒令黄色)麋角150克(锉末,用酥拌和,炒黄)椒红120克肉豆蔻仁60克补骨脂90克(拣净,炒香)楮实(红实熟成者,淘去浮者,焙干)105克巴戟天(去心,炒黄)90克木香60克鹿茸(去毛,酥炙)90克桂(去粗皮)90克蛇床子(拣择净用)60克槟榔60克(锉)干姜(炮裂)90克
【用法】上十七味药,捣罗十三味为细末。将前膏和成剂,再入臼内捣二三千下,入真酥少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日服二次。渐加至50丸。
【功用】补肝肾,壮筋骨,延年益寿。
【主治】肝肾气虚,耳目不聪明,冷气腹胁疼痛。
【禁忌】有内热者禁服。

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
【组成】人参少则用3~6克,多则用20~60克山药(炒)6克熟地少则用6~9克,多则用60~90克杜仲6克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6~9克炙甘草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加减】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如气分偏虚者,加黄耆、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方论】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熟地、当归滋阴补血,人参与熟地相配,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号之证,枸杞、萸肉补肝肾,杜仲温肾阳,甘草助补益而和诸药。诸药配合,功能大补真元,益气养血,故景岳曾称此方为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当归煎

当归煎
【来源】《丹溪心法》卷五。
【组成】黄连(炒)扁柏(酒蒸)黄柏(炒)各15克香附(醋炒)白芍药白术各30克椿根皮60克(炒)白芷(烧存性)6克
【用法】上药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功用】燥湿清热,疏肝解郁。
【主治】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白带连绵,脉数。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补。

地黄煎丸1

地黄煎丸1
【来源】《中藏经》卷下。
【组成】生地黄汁1.2升生杏仁汁600毫升薄荷汁600毫升生藕汁600毫升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2升白蜜120毫升生姜汁600毫升柴胡120克(去芦,焙)木香120克人参60克白茯苓60克山药60克柏子仁60克远志60克(去心)白术60克桔梗60克枳实60克(麸炒)秦艽90克(去芦)麝香6克(另研)熟地黄120克
【用法】前八味,入陶瓷器内慢火熬成膏,再将后十三味研为末,入膏中拌匀,捣制成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饭后以甘草汤送下,每日三次。
【主治】骨蒸劳热。
按:本方方名原作地黄煎,与剂型不符,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五改。

耳桃煎

耳桃煎
【来源】《仙拈集》卷三。
【组成】木耳(水泡去蒂,干炒为细末)核桃仁(去皮,捣为泥)各6克
【用法】黄酒煎服。约一小时后,浑身汗出,是其验也。
【主治】妇女经闭。

二阴煎

二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6~9克麦冬6~9克枣仁6克生甘草3克玄参4.5克黄连3~6克茯苓4.5克木通4.5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灯草20根,或竹叶亦可,煎至280奏升,空腹时服。
【功用】清心泻火,养阴安神。
【主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惊狂失志,多言多笑,喜怒无常;或疮疡疹毒,烦热失血。

服蛮煎

服蛮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麦门冬芍药石菖蒲石斛川丹皮(极香者)茯神各6克陈皮3克木通知母各4.5克
【用法】上药以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服。
【功能】清心滋水,安神开窍。
【主治】狂病已久,水不制火,心肾微虚,肝郁气滞。症见神志失常,时而发狂,言语不避亲疏,行为失检,污洁不知,喜怒无常,狂势渐减,则精神疲惫,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脉象弦滑或弦细者。亦治情志不遂,渐致痴呆,言辞颠倒,举动失常,或多汗,或善愁者。
【加减】如痰胜多郁者,加贝母6克;痰盛兼火者,加胆星4.5克;阳明火盛,内热狂叫者,加石膏6~9克;便结胀满多热者,加玄明粉6~9克调服,或暂加大黄亦可;气虚神困者,加人参随宜。

归芍天地煎

归芍天地煎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天门冬生地当归白芍药丹皮山栀
【用法】玄武胶收厚膏服。
【主治】房劳精竭,肾火刑金,咳嗽吐血者。

红藤煎

红藤煎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红藤银花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丹皮元胡甘草大黄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化肝煎

化肝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青皮陈皮芍药各6克牡丹皮栀子(炒)泽泻(血见下部者用甘草代之)各4.5克土贝母6~9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加减】若大便下血,加地榆4.5克;小便尿血,加木通4.5克。

济川煎

济川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酒洗去咸)6~9克泽泻4.5克升麻2~3克枳壳3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肾虚,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酸足软,背冷畏寒,
【方论】肾司二便。肾气亏虚,下元不温,五液不化,肠道失润而大便不通,法当温肾润肠。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燥滑肠;当归养血和血,辛润通便,牛膝补肾强腰,其性下降;枳壳宽肠下气,泽泻入肾泄浊;少加升麻以升清阳,使清升而浊降。张景岳称此方是:“用通于补之剂。”故适宜于肾虚便闭者。
【加减】如气虚者,加人参;肾阴亦虚者,加熟地;虚甚者,枳壳可减去之。

煎麦散

煎麦散
【来源】《博济方》卷一。
【异名】麦煎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麦煎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组成】大鳖甲60克(醋煮三五十沸后,净去裙襕,另用好醋煮令香)银州柴胡60克(去苗)大川乌头30克(炮裂,去皮、脐)元参90克干漆30克(炒)干葛30克秦艽60克(去土)人参30克茯苓30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先用小麦3~7粒,煎汤取150毫升,去麦,再入诸药,同煎至105毫升,食后或临卧时温服。
【功用】调补营卫。
【主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减少,肌瘦面黄。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加减】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

橘皮煎丸

橘皮煎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当归(去芦,先焙)萆薢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苁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阳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芦,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吴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开、酒浸,炙干)干姜(炮)菟丝子(酒浸,焙,捣)三棱(煨熟,乘热捣碎)各90克甘草(炙)30克陈橘皮(净洗,焙,为末)47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用酒3升,于银石器内,将橘皮末煎熬如饧,却将诸药末入在内,一处搅和搜匀。仍入臼内,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主治】脾脏久虚积冷,心腹疼痛、呕吐痰水,饮食减少,胁肋虚满,脐腹弦急,大肠虚滑,小便频数,肌肤瘦悴、面色萎黄,肢体怠惰,腰膝缓弱;及痃癖积聚,上气咳嗽,久疟久利,肠风痔瘘;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久不孕者。

款冬煎

款冬煎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异名】款冬花煎(《外台秘要》卷九)。
【组成】款冬花干姜紫菀各90克五味子60克芫花30克(熬令赤)
【用法】上药哎咀。先以水1升,煮款冬花、五味子、紫菀三味,取350毫升,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蜜300毫升投于汤中,铜器内微火煎令如糖。每服半枣许,一日三次。
【主治】新久咳嗽。

百花煎

百花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组成】生地黄汁200毫升生姜汁100毫升黄牛乳200毫升藕汁200毫升胡桃仁10枚(研如糊)干柿5枚(细锉,研如糊)大枣21枚(煮,去皮、核,研如糊)清酒200毫升黄明胶(炙燥,为末)秦艽末各15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糊)90克
【用法】上十一味,相次下,煎减一半,加白蜜120克,慢火熬成煎,入瓷器贮存。每服一匙,每日三服,糯米饮或酒调下。
【功用】养阴补肺,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不止,咳嗽。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鳖甲90克(炙)乌扇22.5克(烧)黄芩22.5克柴胡45克鼠妇22.5克(熬)干姜22.5克大黄22.5克芍药37.5克桂枝22.5克葶苈7.5克(熬)石韦22.5克(去毛)厚朴22.5克牡丹37.5克(去心)瞿麦15克紫葳22.5克半夏7.5克人参7.5克蟅虫37.5克(熬)阿胶37.5克(炙),蜂窠30克(炙)赤消90克蜣螂45克(熬)桃仁15克
【用法】上药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1.5千克,清酒5升,浸灰内过滤取汁,煎鳖甲成胶状,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服3~6克,每日二至三次。
【功用】行气化瘀,软坚消癥。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有块,结为疟母,以及癥瘕积聚。
【禁忌】孕妇忌服。

参橘煎

参橘煎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人参,橘红藿香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暑泄泻,夏秋之际,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脉虚细。

柴胡白虎煎

柴胡白虎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6克石膏9克黄芩6克麦冬6克细甘草2.1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加竹叶20片,煎服。
【主治】阳明温热。表邪不解者。

楮实煎

楮实煎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组成】海桐300克牛膝270克楮实210克枳壳180克木香150克芍药120克桂心24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用酒送下。
【主治】久患脚膝湿痹,行步不得,

葱豉荷米煎

葱豉荷米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中发汗。
【主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

大营煎

大营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6~15克熟地9~ZI克枸杞6克炙甘草3~6克杜仲6克牛膝4.5克肉桂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前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
【加减】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3~6克;如带浊腹痛者,加破故纸3克(炒用);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恶者,加炒焦干姜3~6克。

当归煎丸

当归煎丸
【来源】《博济方》卷四。
【组成】当归(去土)60克槟榔赤芍药牡丹皮延胡索各15克
【用法】先将当归用米醋220毫升,慢火熬成膏,入诸药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每日二次。
【主治】妇人血瘀气滞,少腹时发刺痛,肌瘦乏力,月经不调。

地黄煎丸2

地黄煎丸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组成】生地黄2.5千克(捣,绞取汁,入蜜250毫升,以慢火熬成膏)熟干地黄250克牛膝150克(去苗)杏仁25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研如膏)诃黎勒皮9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与地黄膏拌和,捣匀,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早晚各一次。
【功用】补益,驻颜,长服黑须发,填精髓,强身延寿。(乌发)

二术煎

二术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白术(炒)6~9克苍术(米泔浸,炒)3~6克芍药(炒黄)6克陈皮(炒)4.5克炙甘草3克茯苓3~6克厚朴(姜汤炒)3克木香1.8~2.1克干姜(炒黄)3~6克泽泻(炒)4.5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21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

发灰煎

发灰煎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组成】菟丝子120克鹿茸山药各30克发灰7.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浸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主治】五劳七伤,溺血淋沥,胸腹撑闷。

复煎散

复煎散
【来源】《仙传外科集验方》。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知母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山栀羌活黄耆麦门冬甘草(炙)独活人参各1.5克当归尾6克陈皮防风梢甘草梢(生)苏木当归身五味子猪苓藁本连翘桔梗各3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主治】痈疽发背,

和胃二陈煎

和胃二陈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干姜(炒)3~6克砂仁1.2~1.5克陈皮半夏茯苓各4.5克炙甘草2.1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时作。

琥珀煎

琥珀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
【组成】乳香末6克蕤仁(研)15克滑石铅丹各60克木鳖子(去壳)10枚黄连末秦皮各30克柳枝槐枝(并新青者)各10枝(每枝长4.5厘米)白蜜黄芩(去黑心)各120克
【用法】上药十一味,将槐、柳枝、秦皮、黄芩、滑石等杵碎,以水600毫升,同煎至400毫升,去滓,其余乳香、蕤仁、铅丹、木鳖子四味与蜜同熬如琥珀色,再同前项药汁,并黄连同煎至250毫升,用熟绢滤去滓,入瓷器内密封,系垂在井底一夜,出火毒。每用铜箸点,以目涩为度。
【主治】风毒冲目,肿赤痒痛。
【禁忌】熬药及点眼忌用铁器。

化阴煎

化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生黄柏生知母各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

加减补阴益气煎

加减补阴益气煎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组成】生地15克人参4.5克黄耆9克(蜜炙)柴胡1.5克(盐、醋炒黑)白芍4.5克(醋炒)升麻0.9克(盐、醋炒)阿胶9克(蒲黄灰炒)山药9克(炒)血余9克(炒灰)赤石脂9克(醋炒)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主治】妇人交接出血,脉软数者。
【方论】交接出血,是因阴不藏精,虚阳不能固密,而经气漏泄,经血易动所致。方中生地滋阴壮水,以资血室;人参补气扶元,以固虚阳,山药补脾益阴;黄耆补中固气;阿胶补阴益血,以填任脉;白芍敛血益阴,以固冲脉;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血余灰去瘀生新,最能止血;赤石脂涩血镇怯,善固经气也。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虚阳自敛,而经气完固,经血自无漏泄之虞,可免交接出血之患。

姜糖煎

姜糖煎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组成】生姜汁100毫升砂糖120克
【用法】上药相和,微火温之,一二十沸即止。每服5~10毫升,渐渐咽下。
【主治】老人咳嗽喘急,食即吐逆,腹中胀满。

荆蓬煎丸

荆蓬煎丸
【来源】《御药院方》卷三。
【组成】荆三棱60克(锉,酒浸,冬三日,夏一日)蓬莪术60克(锉,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二味用去皮巴豆20片,同于银石器内上文武火炒令干黄色为度,拣去巴豆不用)木香枳壳(麸炒,去甑)青皮(汤浸,去白)川茴香(微炒)槟榔(锉)各30克
【用法】上药七味修制毕,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30丸,食后温生姜汤下。
【功用】消癥破积,理气导滞。
【主治】痰癖,癥块,冷热积聚,胃膈疾闷。

举元煎

举元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黄耆(炙)各9~15克炙甘草3~6克升麻1.5~2克<炒用)白术(炒)3~6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服。
【功用】益气升阳。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者。
【加减】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栝楼根煎剂

栝楼根煎剂
【来源】《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组成】天花粉山药各60克生黄耆24克生地30克钩藤玉竹各18克杜仲泽泻各12克五味子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保阴煎

保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熟地芍药各6克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

鳖甲养阴煎

鳖甲养阴煎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鳖甲龟版干地黄枸杞麦冬杭芍各9克首乌藤15克地骨皮茯神各9克丹皮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养阴,清热,补益肝肾。
【主治】妇人阴虚血亏,经闭不行,两颧色红,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手心热,口干唇红,苔薄而黄,脉细数。

柴陈煎

柴陈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6~9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生姜3~7片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解表发汗,化痰止咳。
【主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者。
【加减】如寒盛者,加细辛2.1~2.4克;如风盛气滞者,加苏叶4.5克;如冬月寒甚,加麻黄4.5克;气逆多嗽者,加杏仁3克;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1.5~2.1克。

柴芩煎

柴芩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6~9克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各6克枳壳4.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利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疟痢并行,内热出血,兼表邪发黄者。
【加减】如疟痢并行鲜血、纯血者,加芍药6克,甘草3克;如湿胜气陷者,加防风3克。

川膝煎

川膝煎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组成】大乌头10个(捶破,以纸袋盛,用乌豆1千克,蒸一日取出,去豆不用,去皮、尖)牛膝60克(去芦,干)
【用法】上二味,并不得见铜器及火与日。木臼捣碎牛膝,同入石磨中磨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用木瓜酒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肝肾虚弱,风寒湿毒外侵,流注腿膝,历节疼痛,如锥刀锻刺,不可名状。

醋煎散

醋煎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组成】高良姜30克当归(洗,焙)肉桂(去粗皮)白芍药陈橘皮(去白)乌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醋150毫升,同煎至21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主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不可忍;产后败血,儿枕急痛。

当归蒺藜煎

当归蒺藜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熟地芍药(酒炒)何首乌各6克炙甘草防风川芎荆芥穗白芷各3克白蒺藜(炒,捣研)9~15克
【用法】上药用水或酒400毫升煎服。亦可单用水煎服后饮酒数杯,以行药力。
【主治】痈疽疮疹,血气不足,邪毒不化,疮口肿痛,脓水淋漓者。
【加减】阳虚不能化毒,加桂枝,甚者再加干姜、附子;气虚不化者,加黄耆、人参;毒陷不能外达者,加川山甲或皂刺。

地黄煎

地黄煎
【来源】《仁斋宜指》卷二十六。
【组成】生地黄120克(取汁)鹿角胶30克(捣碎,炒黄。如无鹿胶,则以透明阿胶代之)
【用法】上药为末,拌匀。每服9克,以童便150毫升加温,入姜汁少许调下。
【主治】肺损吐血、嗽血。

地黄煎丸3

地黄煎丸3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生地黄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生姜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蒲黄120克当归延胡索(糯米内炒赤,用米)各30克琥珀90克
【用法】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炒干为度;再与余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时用当归汤下1丸,每日二次。
【功用】活血行瘀。
【主治】妇人血阻胞宫,胎动不安,下血漏血,唇青甲紫,脐腹满痛;或产后胞衣不下,恶血上攻,眼黑头眩;或产后中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以及热入血室,如见鬼状,寒热往来,或崩中下血,紫黑如豚肝。

二辛煎

二辛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北细辛9克生石膏30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乘热频漱。
【主治】阳明胃火上炎,牙根、口、舌肿痛,不可忍。
按:原书云:先用此汤漱口,后以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药以治其本。

榧子煎

榧子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组成】细榧子49枚(去壳)
【用法】上一味,以砂糖水100毫升,砂锅内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腹服7枚。
【主治】虫积腹痛。

复煎散2

复煎散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组成】当归川芎生地玄参羌活荆芥穗各3克葱白3根淡豆豉50~60粒
【用法】上为一剂。外用浮萍120克,煎汤500毫升,去滓入药,再煎至250毫升,热服。药后出汗,须避风。
【功用】解表祛风。
【主治】风邪逸于皮肤所致之逸风疮,遍身作痒,状如癣疥。

红花桃仁煎

红花桃仁煎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红花当归桃仁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丹参青皮生地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妇人月水不通,属瘀血者,小腹时时作痛,或少腹板急。
【加减】有热者,加酒炒大黄;兼寒者,加肉桂、熟艾。

滑胎煎

滑胎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滑胎散(《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组成】当归9~15克川芎2.1克杜仲6克熟地9克枳壳2.1克山药6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妊娠临月常服,以便易生。
【加减】如身体虚弱者,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便实多滞者,加牛膝3~6克。

急痛煎

急痛煎
【来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陈皮香附吴萸良姜石菖蒲各等分
【用法】用水250毫升,煎至180毫升,碗内先滴香油3~5滴,将药冲入,乘热服。
【功用】理气暖胃,散寒止痛。
【主治】真急心疼。

加减一阴煎

加减一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芍药麦冬各6克熟地9~15克炙甘草1.5~2.1克知母地骨皮各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津温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较一阴煎证而火更甚者。
【加减】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6~9克;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3~6克;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3~6克,或黄芩3克;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3~6克。

解肝煎

解肝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解恨煎(《笔花医镜》)。
【组成】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45克苏叶芍药各3克砂仁2.1克
【用法】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服。
【功用】疏肝理气,化湿畅中。
【主治】暴怒仿肝,气逆胀满者。
【加减】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3克,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

桔梗杏仁煎

桔梗杏仁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桔梗杏仁甘草各3克阿胶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各6克贝母9克枳壳4.5克红藤9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加减】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6克。

决津煎

决津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9~30克泽泻4.5克牛膝6克肉桂3~9克熟地6~21克(或不用亦可)乌药3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妇人血虚气滞,痛经、闭经、经来量少,产后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
【加减】气虚,减乌药;呕恶,加焦姜3~6克;阴寒盛,加附子;气滞痛胀,加香附3~6克或木香2.1~2.4克;血滞血涩,加酒炒红花3~6克;小腹不暖而痛极,加吴茱萸2.1~2.4克,大便结涩,加肉苁蓉3~9克,轻微者则以山楂代之。

栝楼煎

栝楼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组成】栝楼1颗(熟者,去仁,以童便200毫升相和,研,绞取汁)酥30毫升甘草7.5克(生,为末)蜜90毫升
【用法】上药入银锅子中,慢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5克。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主治】小儿咳嗽不止,心神烦闷。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随风消散制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