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名方大全 > 散类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8:08

阿胶散1

阿胶散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组成】阿胶23克(捣碎,炒令黄燥)白茯苓23克白术23克当归30克(锉,微炒)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23克甘草7.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主治】妊娠胎动,腹中疠痛,不思饮食。

阿胶散4

阿胶散4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组成】熟地黄60克白芍药艾叶当归甘草阿胶黄耆各30克(一方有川芎)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无时。
【主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或因跌仆,或因毒药,胎动不安,腰痛腹满;或胎漏下血,短气乏力者。

阿魏麝香散

阿魏麝香散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三。
【组成】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雄黄9克野水红花子120克神曲(炒)人参白术(生)各30克肉桂1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用砂仁汤过口。
【主治】肠覃,诸积,痞块。

安眠散

安眠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五。
【组成】款冬花乌梅肉佛耳草麦门冬(去心)各7.5克陈皮(去白)15克甘草(炙)10.5克御米壳22.5克(酥炒)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黄蜡如枣核大,伺煎至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主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

安神散2

安神散2
【来源】《普济方》卷一六三。
【组成】款冬花佛耳草各9克钟乳石白矾甘草(生用)各0.3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蜡少许,煎至100毫升,食后和滓温服,每日二次。
【主治】痰涎喘嗽,久不愈。

八宝珍珠散

八宝珍珠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组成】儿茶川连末川贝母(去心,研)青黛各4.5克红褐(烧灰存性)官粉黄柏末鱼脑石(微煅)琥珀末各3克人中白(煅)6克硼砂2.4克冰片1.8克京牛黄珍珠(豆腐内煮半小时取出,研末)各1.5克麝香0.9克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共兑一处,再研匀。每用少许,吹人喉内烂肉处。
【主治】阴虚喉疳,咽嗌干燥,局部淡红,微肿刺痛,日久肿痛加重,声音嘶哑.其色紫暗不鲜,破烂臭腐者。

八厘散1

八厘散1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组成】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9克麝香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功用】接骨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

八味顺气散

八味顺气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
【组成】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巴戟散

巴戟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
【组成】巴戟柏子仁石龙芮天麻牛膝(去苗)牡蛎(烧为粉)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别捣)天雄(炮裂,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各30克萆薢(锉)防风(去芦头)当归羌活桑螵蛸(微炙)各22.5克肉桂60克(去皱皮)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6克。
【主治】风劳,气血不足,脏腑虚伤,肢节烦疼,腰脚无力,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小便数多,卧即盗汗。

白矾散

白矾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组成】白矾(烧为灰)30克硫黄30克(细研)胡粉30克黄连45克(去须)雌黄30克(细研)蛇床子22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用时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
【主治】疥疮。

白降雪散

白降雪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组成】石膏(煅)4.5克硼砂3克焰消胆矾各1.5克元明粉0.9克冰片0.6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吹入喉内。
【主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

白马蹄散2

白马蹄散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组成】白马蹄90克(烧令烟尽)栗子黄30克(阴干)桂心22克蒲黄30克龟壳60克(涂酥炙微黄)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6克,日三服。
【主治】伤折。(跌打损伤)

白芍药散

白芍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组成】白芍药30克牡蛎30克(烧为粉)熟干地黄30克桂心30克干姜30克(炮裂,锉)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乌贼鱼骨30克黄耆30克(锉)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白术散3

白术散3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90克白术120克干姜(炮)60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木瓜干1片,紫苏3叶,煎取10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外感风寒,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风湿外侵,憎寒发热,骨节疼痛;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萎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
【加减】若吐泻,加白梅煎;气喘,加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加薄荷;膈气,加木通、麝香。

白术散6

白术散6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组成】白术黄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用法】上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温服。但觉头痛发热,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主治】妊妇伤寒,胎动不安。

百部散

百部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组成】百部贝母(煨微黄)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锉)各30克石膏60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竹叶2~7片,煎至90毫升,去滓。乳母食后温服,小儿饮其乳汁。
【主治】小儿咳嗽发热。

百合散1

百合散1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百合(蒸)紫菀茸贝母白芍药前胡赤茯苓桔梗(炒)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感受风热,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柏艾散

柏艾散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二。
【组成】生地9克淮山药6克莲仁6克(去心)柏子仁(去净油)丹皮山萸肉各5克泽泻3克(盐水炒)生荷叶1张(干者无效)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9克,用生艾叶捣汁100毫升冲服。
【主治】鼻衄。

柏黄散

柏黄散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组成】黄芩4克当归柏叶蒲黄各3克生姜1.5克艾叶1克生地黄18克伏龙肝6克
【用法】上药叹咀,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分二次温服。
【主治】妇人经血不止。

柏皮散

柏皮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引《广济方》。
【组成】老柏白皮120克乌梅肉60克(熬)细辛地肤子各120克
【用法】上四味,捣筛为散。每次2克,食后用清酒调服,一日三至四次服。
【主治】雀目,至暮无所见者。

阿胶散2

阿胶散2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补肺阿胶散(《医方集解》)。
【组成】阿胶45克(麸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7.5克马兜铃15克(焙)杏仁7个(去皮、尖,炒)糯米30克(炒)
【用法】上为末。每服3~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食后温服。
【功用】养阴清肺,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肺虚有火,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浮细数。
【方论】方中重用阿胶滋阴养血为君,糯米、甘草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为臣;马兜铃、牛蒡子清热降气,利膈化痰为佐;杏仁润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止咳平喘之效。

阿胶散5

阿胶散5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阿胶(水化开,冲服)3克丹参生地各6克黑山栀丹参血余(即乱发烧灰,存性)麦冬当归各2.4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移热于膀胱,迫血妄行,致患尿血,脉数,舌赤者。

安虫散

安虫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胡粉(炒黄)槟榔川楝子(去皮、核)鹤虱(炒)各60克白矾(铁器熬)7.5克干漆(炒烟尽)15克雄黄7.5克巴豆霜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0.25~0.5克,温米饮调下,痛时服。
【功用】驱虫止痛。
【主治】小儿虫积成团,腹中疼痛,肚腹胀满,大便秘结。(打虫)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体虚者忌服。

安荣散

安荣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麦门冬(去心)通草滑石各6克当归(去芦,酒浸)灯心甘草(炙)各15克人参细辛(洗)各3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煎麦门冬汤调服,不拘时候。
【主治】妇人妊娠,平素酒色过度,伤其血气,水脏闭涩,遂成子淋。

安胎散

安胎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组成】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耆(炒)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地榆各3克
【用法】上药加姜、枣,水煎服。
【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

八风散

八风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藿香(去土)250克白芷前胡(去芦)各500克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八厘散2

八厘散2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组成】土鳖虫(焙干)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血竭各3克生半夏(大者)当归(酒浸)巴豆霜砂仁雄黄香甜爪子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听用。每服0.24克,好酒调下;小儿0.09克。
【主治】跌打损伤。

八珍散

八珍散
【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四。
【异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
【组成】当归(去芦)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食少泄泻,或月水不调,脐腹疼麻,或失血过多而有上述见症者。

拔疔散

拔疔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组成】硇砂白矾朱砂食盐(用铁锈刀烧红,将白矾,食盐放于刀上煅之)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搽患处。

白茯苓散

白茯苓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异名】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
【组成】白茯苓龙骨甘草(炙,锉细)干姜桂心续断附子各30克熟干地黄桑螺蛸(微炒)各4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白龙散

白龙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组成】白矾(枯)铅丹龙骨各15克麝香3克
【用法】上研极细。先以棉杖子搌尽耳内脓水,每次用少许,分掺两耳,一日二次。
【功用】燥湿敛疮,消肿止痛。
【主治】小儿肾热,上冲于耳,津液结滞,作痛流脓;或因沐浴水入耳内,蕴积成热,耳流脓汁。

白散

白散
【来源】《伤寒论》。
【异名】三物白散(《类证活人书》卷十五)、桔梗白散(《外台秘要》卷十)
【组成】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22.5克
【用法】上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海服1.5克,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若不利,进热粥200毫升;利过不止,进冷粥200毫升。
【主治】寒实结胸。

白术散1

白术散1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白术芎藭各30克蜀椒22克(去汗)牡蛎15克
【用法】上四味,杵为散。每次3克,用酒调服,日三服,夜一服。
【功用】健脾养胎,温中祛寒。
【主治】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
【加减】腹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劳;心烦呕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服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白术散4

白术散4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组成】人参7.5克白茯苓15克白术15克(炒)藿香叶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9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瘦。

白鲜皮散

白鲜皮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七。
【组成】白鲜皮15克黄芩15克秦艽15克(去苗)犀角屑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15克(去心)大青15克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主治】热病,狂言不止。

百草霜散

百草霜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百草霜食盐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和,用井华水调涂舌上。
【主治】舌忽肿硬,心胸闷塞。

百合散2

百合散2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组成】百合6克桑皮2.1克前胡2.4克桔梗2.1克芍药3克赤苓2.4克贝母3克橘红3克甘草1.5克
【用法】加生姜少许为引,水煎服。
【主治】子嗽。

柏黛散

柏黛散
【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三。
【组成】黄柏6克青黛6克
【用法】各研末。麻油调搽。
【主治】日晒疮,火癍疮。

柏连散

柏连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
【组成】胡粉(炒)大柏(炙)黄连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面脂调敷,猪脂亦可。
【主治】面上热毒恶疮。

柏仁散

柏仁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组成】防风45克柏子仁白及各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用乳汁调涂囟门上,每日一次。十日知,二十日愈。
【主治】小儿囟开不合。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补。

阿胶散3

阿胶散3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组成】阿胶(麸炒)马兜铃各30克五灵脂(研)桑白皮各15克甘草(炙)7.5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食后、临卧时通口服。
【主治】虚人老人一切咳嗽。

阿魏化痞散

阿魏化痞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川芎当归白术赤茯苓红花阿魏鳖甲尖(酥炙,研)各3克大黄(酒炒)24克养麦面30克(微炒)
【用法】上药共为末。每服9克,空腹时用好酒酌量调稀服。
【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

安蛔散

安蛔散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四。
【组成】乌梅肉9克黄连蜀椒藿香槟榔各3克胡粉白矾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
【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

安神散1

安神散1
【来源】《宜明论方》卷九。
【组成】御米壳(蜜炒)30克人参陈皮(去白)甘草(炙)30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3克,煎乌梅汤调下,临卧服。
【主治】喘嗽。

安胃散

安胃散
【来源】《杏苑生春》卷四。
【组成】茯苓白术车前子各3克五味子1.5克乌梅1枚粟壳4.5克
【用法】上药哎咀。水煎,空腹时温服。
【主治】下痢脓血相杂,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八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士)各30克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半夏(汤洗七次)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3寸,同煎至100升,温服。不拘时侯。
【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八味还睛散

八味还睛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五。
【组成】白蒺藜(炒、去尖)防风粉草(炙)木贼山栀(炒、去壳)各15克草决明30克(炒)青葙子0.3克(微炒)蝉蜕0.3克
【用法】上药为末。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后调下。
【主治】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人;涩翳,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散翳,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热泪。

八正散

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方论】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白豆蔻散

白豆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异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白及散

白及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组成】白及0.3克细辛0.3克防风0.3克(去芦头)柏子仁0.3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一日二次。
【主治】小儿解颅。

白马蹄散1

白马蹄散1
【来源】《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异名】马蹄散(《千金翼方》卷二十)。
【组成】白马蹄(烧令烟尽)
【用法】上捣筛。温酒服3克,日三夜一.
【主治】打伤,腹中瘀血;妇人血疾。

白散子

白散子
【来源】《中藏经》。
【组成】白附子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牵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须极慢火炒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适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三五行,泻出恶物即愈,次用清凉膏贴之。
【主治】发背。

白术散2

白术散2
【来源】《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组成】白术60克茯苓60克吴茱萸30克橘皮45克荜茇30克厚朴60克(炙)槟榔75克人参45克大黄75克
【用法】上九味,捣筛为散。每次3克,空腹时煮生姜、大枣汤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6克。觉热,服少量饮食压之。
【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酸水,胸闷心悸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白术散5

白术散5
【来源】《全生指迷方》卷四。
【异名】《全生》白术散(《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组成】橘皮(洗)大腹皮茯苓生姜各15克白术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3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妊娠子肿,面目肿如水状。
【方论】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生姜温散水气,橘皮理气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白芷散

白芷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组成】白芷30克海螵蛸2个(烧)胎发1团(煅)
【用法】上为细末。空腹时用温酒调下6克。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

百合滑石散

百合滑石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百合30克(炙)滑石90克
【用法】为散。饮服9克,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功用】滋阴润肺,清热利尿。
【主治】百合病,邪郁日久,发热,小便赤涩者。

百解散

百解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组成】干葛75克升麻赤芍药各60克黄芩30克麻黄22.5克薄桂(去粗皮)7,5克甘草4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1根,煎至100毫升,温服。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昼轻夜重。
【加减】风热盛者,加薄荷。

柏蛤散

柏蛤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黄柏(以瓷锋割末)蛤粉各等分
【用法】上药和匀,掺患处。
【主治】下疳湿疮。

柏墨散

柏墨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组成】黄柏(炒)釜下墨乱发(烧)各等分
【用法】先捣黄柏为末,人二味,合研令匀。敷脐中。
【主治】小儿脐疮。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阎氏小儿方论》补。

柏叶散1

柏叶散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组成】柏叶45克(微炙)续断45克芎藭45克禹余粮75克(烧,醋淬七遍)艾叶3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30克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0克(锉)生干地黄30克(锉)当归45克(锉,微炒)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龟甲45克(涂酥,炙令黄)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次6克,空腹时以粥饮调下。
【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随风消散整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