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油画总汇 人物布:中草药名方大全 > 膏类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4:14

阿魏膏

阿魏膏
【来源】《内科摘要》卷下。
【组成】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药川山甲生地黄两头尖大黄白芷天麻各15克槐、柳、桃枝各9克红花12克木鳖子20枚(去壳)乱发(如鸡子大)1块
【用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发煎,发化仍去滓;徐下黄丹煎,软硬得中,入芒消、阿魏、苏合油,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9克,调匀成膏。摊贴患处,内服胡连丸。凡贴膏药,先用朴消随患处铺半指厚,以纸盖,用热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
【主治】痞块。
【加减】若是肝积,加芦荟末同熨。

白凤膏

白凤膏
【来源】《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组成】黑嘴白鸭1只大京枣1千克参苓平胃散500克陈煮酒1大瓶
【用法】上先将鸭扎缚其脚,却量患人饮酒多少,随量倾酒在器中,烫温,将刀于鸭项上割开,沥血于酒内,搅匀,一气饮之。又将鸭干捋去毛,就胁下开一孔,取出肠杂,以纸拭干,将枣子去核,每个实填参苓平胃散末,以麻布扎定,填于鸭肚中,用砂糖甏一个,放鸭在内,四遭炭火慢煨,一瓶煮酒作三次添入,直至熬酒干为度,取起,次第食之,尽此一鸭。
【功用】补髓生津,和血顺气。
【主治】一切劳证,形体虚惫,咳嗽吐痰咯血,日晡潮热,肌肉消瘦,气衰言微者。
【方论】本方所治劳证,为肺肾阴虚,精血亏损,而又元气极虚,脾胃不和所致。方中黑嘴白鸭为君,先取其血饮之,宜人肺经,润补其肺;继取其肉食之,补肺肾,益精髓,退骨蒸,化虚痰,止咳嗽。虚劳而至气衰言微,急须补元气,益脾胃,故用人参、大枣、茯苓为臣;更用平胃散为佐,取其消导和中,使鸭肉、参、枣补而不腻,有补中寓消之义。

白玉膏1

白玉膏1
【来源】《疬医大全》卷二十五。
【组成】铅粉密陀僧黄蜡各60克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象皮白蜡各15克轻粉12克
【用法】上药除黄蜡、白蜡外,余俱另研细末。另取桐油500克,放锅内熬滚去沫,入密陀僧末搅匀取起,入二蜡熔化搅匀,待油稍温,方入余药,搅二百余遍,以大棉纸摊上阴干,随疮大小剪贴。待疮中毒水流出,膏药变黑,再换新者贴之。
【功用】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主治】臁疮溃后,日久不敛。

百点膏

百点膏
【来源】《兰室秘藏》卷上。
【组成】蕤仁(去皮、尖)0.9克当归身甘草各1.8克防风2.4克黄连(拣治)6克
【用法】上药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为度,人蜜少许,再熬片刻即可。每用少许点眼,日用五至七次。
【功用】散风清热,去翳除障。
【主治】翳膜遮睛,视物不明,有如云气之状。

柏脂膏

柏脂膏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组成】柏油500克黄蜡250克杏仁45个(锉)朴消30克
【用法】上药放铁器内熬,加老生葱3根,—顺搅五七沸,滤过成膏。搽患处。
【主治】干湿癣。

宝珍膏

宝珍膏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生地茅术枳壳五加皮莪术桃仁山奈当归川乌陈皮乌药三棱大黄首乌草乌柴胡防风刘寄奴牙皂肉桂羌活威灵仙赤芍南星香附荆芥白芷海风藤藁本续断良姜独活麻黄甘松连翘各9克川芎15克血余60克东丹9印克肉桂麝香木香附子各6克冰片樟脑小茴香乳香没药阿魏细辛各9克
【用法】制成药膏。贴患处。
【主治】风湿性关节痛及跌打损伤。

冰黄膏

冰黄膏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组成】黄连60克冰片0.9克麝香0.6克轻粉1.5克硫黄末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先煎黄连至200毫升,滤去滓,再慢火煎至50毫升;后四味俱研细末,与黄连汁调和。用时以鹅毛蘸取,涂阴道内。
【主治】妇人阴蚀疮。

参术膏1

参术膏1
【来源】《丹溪心法》卷五。
【组成】人参7.5克白术6克桃仁陈皮各3克黄耆4.5克茯苓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主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

柴胡石膏散

柴胡石膏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异名】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升麻750克黄芩桑白皮各1.26千克荆芥穗(去土)1.11千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川芎石膏散

川芎石膏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川芎芍药当归山栀黄芩大黄菊花荆芥人参白术各1.5克滑石12克寒水石桔梗各6克甘草9克石膏防风连翘薄荷各3克砂仁0.75克
【用法】上药水煎,温服。
【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及中风偏枯。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姜、醋、发热物。

翠玉膏

翠玉膏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组成】沥青30克黄蜡铜绿各6克没药乳香各3克
【用法】先研铜绿为末,入油调匀,再将黄蜡、沥青火上熔开,次下油,调铜绿搅匀,将没药旋入搅匀;用河水200毫升,将药倾在内,用手扯拔匀,油纸裹,视疮大小,分大小块,捻成饼子。贴于疮上,纸封,三日一换。
【主治】臁疮。

大青膏

大青膏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天麻(未)3克白附子(末,生)4.5克青黛(研)3克蝎尾(去毒,生,末)乌梢蛇肉(酒浸,焙干,取末)各3克朱砂(研)0.3克天竺黄(研)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1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水溶化混匀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主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地黄膏1

地黄膏1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八。
【组成】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
【用法】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层地黄膏。敷伤损处。
【主治】跌打损伤,臂臼脱出,局部肿痛;及痈肿来破者。

跌打膏

跌打膏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乳香没药各150克血竭90克香油10千克三七90克冰片90克樟脑90克东丹5千克
【用法】先将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用香油浸,继用慢火煎二小时,改用急火煎药至枯去滓,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再煎,至浓稠似蜜糖起白烟时,放入东丹,继煎至滴水成珠,寓火后加入冰片、樟脑调匀,摊于膏药纸上即成。外贴患处。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伤筋,肿胀疼痛。

洞天膏

洞天膏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组成】香白芷120克木鳖子肉蓖麻子仁独活各90克大黄90克乳香没药各60克老葱1千克(洗去泥,风干后用)
【用法】上药八味,用麻油1.5升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以桑柴火熬至药枯,用绢将药滓滤去,将油复入锅内,熬至滴水不散遂离火,少顷,每用油500毫升,入黄丹<先炒透,研极细)180克(欲使膏嫩,可只用90克),旋下旋搅,下完搅匀,再慢火熬至滴水成珠,以两手取珠为丸,不粘手为度,离火置阴处,俟火气退尽,以油纸摊贴患处。
【功用】散结消肿,拔毒止痛。
【主治】阳证痈疽疮疖,焮红肿痛。
【方论】方中自芷散结消肿,排毒止痛;木鳖子善通经络,散瘀热,除痈毒;蓖麻子追脓拔毒,消除瘀滞;大黄善解热毒,活血祛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独活、老葱散风消肿,黄丹、麻油拔毒消肿。诸药组合成方,可使气血畅行,结热消散,邪毒祛除,痈肿自可消散。

耳膏

耳膏
【来源】《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御医撮要》。
【组成】乳香蓖麻子通草各15克附子7.5克磁石30克巴豆24克杏仁桃仁各22.5克松脂蜡蜜各30克菖蒲22.5克
【用法】上药合煎为膏。每用枣核大,绵裹塞耳内,一日一换。
【主治】耳聋,耳内外肿胀出脓。

二生膏

二生膏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六引卢诚斋方。
【组成】生地黄(鲜者)500克生姜120克
【用法】上药捣烂,人酒槽500克,同炒匀,乘热以布裹敷伤处,冷即易之。
【功用】耳止痛,整骨。
【主治】手足跌伤。

疯油膏

疯油膏
【来源】《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十一人民医院方)。
【组成】轻粉4.5克东丹2克飞辰砂3克麻油120毫升黄蜡30克
【用法】上药前三味各研细末,先将麻油煎微浓,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度,取起离火,再将药末渐渐投入,调匀成膏,涂擦患处。
【功用】燥湿杀虫。
【主治】癣疮,神经性皮炎,鹅掌风,脚湿气,慢性湿疹,手足皲裂。

芙蓉膏

芙蓉膏
【来源】《疡医大全》卷八。
【组成】芙蓉叶(秋采)18克榆面60克生大黄15克皮消30克
【用法】上药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
【功用】束毒消肿。
【主治】阳证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

复明膏1

复明膏1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五。
【组成】白丁香(腊月收者尤佳,水飞,称)25克拣黄连30克防风(去芦,锉一指许)30克新柳枝(方3厘米者)3片
【用法】上四味,用新水1.5升,雪水更妙,春、秋两三时,冬月一宿,于银、石器内熬至900毫升,滤去滓,另用蜜500克,密陀僧少许研极细末,入蜜搅匀另熬,以无漆匙撩点,下蜜中急搅,候沸汤定,一人搅蜜,一人旋又搅药汁,都下在内搅匀,再熬三两沸,色稍变,用新绵重滤去滓,盛器内,点眼如常。
【主治】眼目外障。

巴豆油膏

巴豆油膏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巴豆4克蛇床子4克大黄4克海桐皮4克羊蹄根4克胡麻油10毫升凡土林20克
【用法】前五味药,共研为细末,再以麻油、凡士林调膏。涂敷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白金膏

白金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组成】桑根白皮90克柳白皮60克槐白皮60克葱白1把(切)白芷30克当归30克乳香30克黄丹390克羌活30克
【用法】上药各细锉。用麻油1千克,以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并葱,煎令焦黄色,去滓;再下诸药,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黄丹,以柳枝子搅令黑色成膏,以瓷盒贮。临用时,以故帛摊贴于疼痛损处。
【主治】伤折疼痛。(骨折)

白玉膏2

白玉膏2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鲫鱼大者2条铅粉500克轻粉15克象皮(烘,研)30克珍珠(研)9克
【用法】用麻油500毫升,入鲫鱼,煎至枯,沥去骨,再煎一二十沸,离火少顷;然后下铅粉、轻粉、象皮末、珍珠末,搅匀成膏。外敷患处。
【功用】去腐收湿,生肌长肉。
【主治】湿毒疮,臁疮,烫伤。

百花膏

百花膏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款冬花百合(蒸,焙)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1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汁咽下或噙化。
【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带血。(咳嗽、痰血)

柏竹沥膏

柏竹沥膏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异名】慈竹沥膏(《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
【组成】慈竹1段(去两头节)黄柏(去粗皮,刮细者,满填竹内)
【用法】用砖对立,置竹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沥出,尽收之。以钗股铜箸蘸药点眼。
【主治】赤眼障翳。

碧叶膏

碧叶膏
【来源】《鲁府禁方》卷三。
【组成】菠菜叶不拘多少
【用法】捣极烂,取汁,敷患处。
【主治】小儿丹毒。

薄肤膏

薄肤膏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密陀僧末620克白及末180克轻粉125克枯矾30克凡土林1.87千克
【用法】先将轻粉研细,至不见星为度,逐次加入密陀僧、白及末,最后加入枯矾研极细,加入凡士林调成油膏。涂擦于皮损处。
【功用】薄肤,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皮损较厚者。

参术膏2

参术膏2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人参(切)白术各等分
【用法】上药用水煎稠。汤化服之。
【主治】中风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产妇误损尿胞,小便淋沥。

辰砂茯神膏

辰砂茯神膏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五引《永类龄方》。
【组成】酸枣仁(净,去壳)代赭石(烧醋淬,研)乳香(别研)各30克(炙)茯神(去木)45克朱砂(研,飞)15克麝香(研)3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用金银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惊啼,睡不安帖,腹中疴痛。

疮疖消肿膏

疮疖消肿膏
【来源】《常用中成药》(上海中华制药厂方)。
【组成】白芷独活大黄地丁草各占3.6%天花粉占5.7%川乌南星苍术松节油各占1.4%
【用法】用凡土林(占74.3%)制成软膏。涂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散肿,止痛。
【主治】疮疖及乳痈初起,红肿热痛。
【方论】方中大黄、地丁草、天花粉清热解毒,白芷,独活、苍术祛湿消肿,川乌,南星、松节油消散止痛,配合成方,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的功效。

大膏升麻汤

大膏升麻汤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组成】大青升麻山栀黄连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发斑。

当归膏

当归膏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当归200克香油500克黄蜡60克
【用法】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过滤,入黄蜡,成油脂状即可。用时涂患处。
【主治】烫火伤,蛇皮癣。

地黄膏2

地黄膏2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六。
【组成】鲜地黄汁5升当归500克芍药250克甘杞子250克天门冬180克川芎60克麦门冬180克莲肉120克丹皮60克知母地骨皮各90克人参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除地黄汁外,用水20升,煎至7升,去滓,入地黄汁同熬成膏。每服10~20毫升,每日二次。
【功用】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主治】痨瘵阴虚火旺。

定痛膏

定痛膏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组成】芙蓉叶60克紫金皮独活南星(生)白芷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加生采马蓝菜、墨斗菜(即旱莲草)各30克,杵捣极烂,和末一处,用生葱汁、老酒和炒,暖缚患处。
【功用】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及疮疡初期焮肿疼痛。
【加减】若跌打损伤,骨肉凌痛,有紫黑色,未破皮肉者,加草乌、肉桂、良姜各9克,研末,姜汁调,温贴;若紫黑色已退,除良姜、肉桂,草乌,却以姜汁、茶清调,温贴之;若折骨出臼者,加赤葛根皮、宝塔草各60克,捣烂,和前药一处;又用肥皂10枚,童便煮,去皮、弦、子、膜,杵捣极烂,入生姜汁少许,生白面30克,砍烂和匀,入前药同杵捣匀,用芭蕉叶托,用前后正副夹,须仔细整顿其骨,紧缚,看后上下肿痛消,方可换药,肿痛未退,不可换药。

洞天酥香膏

洞天酥香膏
【来源】《千金珍秘方选》。
【组成】酒当归酒熟地杜仲制苁蓉炙黄耆酒天冬麦冬五味子高丽参怀牛膝鹿茸甜杏仁蛇床子酒川断紫霄花盐菟丝虎胫骨谷精草制香附酒生地制远志制山甲木鳖子男子头发(洗净)各15克大蛤蚧1对
【用法】上药二十五味,如法炮制,锉碎,用香麻油1.2升,同药入铜锅内,用桑枝火熬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俟热气尽,再入下药:水飞松香120克,花龙骨9克,母丁香9克,当门子9克,水飞黄丹30克,赤石脂9克,制乳没9克,瑶桂15克,腰黄9克,沉香9克,倭硫黄9克,大土膏(即鸦片原膏)9克,木香9克,蟾酥9克,阳起石9克。上药共研细末,用桑、槐、柳条不住手搅匀,盛瓷罐内,浸井水中或水缸中七日夜,出尽火气方可用。以布缎摊膏,计重9克,衰弱者倍之。摊膏时将铜器或瓷杯取滚水化糯米糊涂布缎为妙。药七十天—换。常贴脐上或命门。
【功用】补肝肾,益气血,壮筋骨,通经络。
【主治】五劳七伤,淋泻痞证,无痰气喘,瘫痪。

二冬膏

二冬膏
【来源】《摄生秘剖》卷四。
【组成】天门冬(去心)500克麦门冬(去心)500克
【用法】上药入砂锅内,水煎取汁,再将滓水煎,以无珠为度,入蜜熬稠成膏。每次空腹用开水冲服10~20毫升。
【功用】清心润肺,降火消痰。
【主治】虚劳阴虚火旺,咳嗽有痰,心烦口渴。

发背膏药

发背膏药
【来源】《串雅内编》卷二。
【组成】滴乳香120克(箬包烧红,用砖压出油)净没药120克(照前式去油)鲜油血竭120克白色儿茶120克上好银朱120克杭州定粉120克上好黄丹120克上铜绿g克
【用法】上药各另碾至无声为度,筛极细末拌匀,临时照所患大小,用夹连泗油纸一块,以针多刺小孔,每张用药末15克,以真麻油调摊纸上,再用油纸一块盖上,周围用线缝好,贴患处,用软绢扎紧。自然止痛化腐生新,过三日,将膏揭开,浓煎葱汤,将患处洗净,软绢拭干,再将膏药翻过,用针照前多刺小孔贴之。因药品甚贵,取其可得两面之药力也。无火之人,内服十全大补汤,有火之人,减肉桂、姜、枣,按日煎服。兼以饮食滋补,无不取效。至重者,用膏二张,百无一失。
【功用】止痛化腐生新。
【主治】发背已溃。

蜂房膏

蜂房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
【组成】露蜂房30克蛇蜕皮15克玄参15克黄耆22.5克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乱发(如鸡蛋大)黄丹150克
【用法】上药细锉,用麻油500毫升,先煎发及杏仁,候发消尽,即以棉滤去滓,都入铛中,将前药煎令焦黄,又滤去滓,下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熬成膏,即倾于瓷盆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贴之。
【主治】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疼痛。

芙蓉菊花膏

芙蓉菊花膏
【来源】《疡医大全》卷八。
【组成】赤小豆芙蓉叶香附白及菊花叶各120克
【用法】上药研细,每用药末30克,加麝香0.3克。米醋调涂,或鸡子清调亦可。
【主治】痈疽肿毒。

复明膏2

复明膏2
【来源】《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组成】黄连(去须、土)防风(去芦头)黄丹(水飞)各30克诃子1对(去核用皮)白丁香60克(水飞)柳、桃枝各120克(锉碎)蜜500克(用旧葱同煎,去滓)
【用法】上药先将黄连等五味,用水2升,于砂锅内熬至水欲药平,绵滤过,用蜜再熬数沸,后下黄丹滴水不散,土内埋一二日,去其火毒。制成膏后外用点眼。
【主治】云翳瘀肉攀睛,及一切眼病。

巴膏

巴膏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组成】象皮18克穿山甲18克山栀80个儿茶(另研极细末)6克人头发36克血竭(另研极细末)3克硇砂(另研极细末)9克黄丹(飞)香油桑枝槐枝桃枝柳枝杏枝各45厘米
【用法】用香油2千克,将桑、槐、桃、柳、杏五枝燥枯,捞出;次入象皮、穿山甲、人头发,炸化;再入山栀子燥枯,用绢将药滓滤去,将香油复入锅内煎滚,离火少顷。每500克香油入黄丹180克,搅匀,用慢火熬至滴水成珠,将锅取起,再入血竭、儿茶、硇砂等末搅融,用凉水一盆,将膏药倾入水内,用手扯药千余遍,换水数次,拔去火气,瓷罐收贮,用时不宜见火,须以银杓盛之,重汤炖化,薄纸摊贴。
【功用】化腐生肌。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恶疮。

白术膏

白术膏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百部膏

百部膏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
【组成】百部蓖麻子(去壳)白鲜皮鹤虱黄柏当归生地各30克黄蜡60克明雄黄末15克麻油240克
【用法】先将百部等七味入油熬枯,滤去滓,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下黄蜡,至入水不散为度,起锅;将雄黄末和入,候稍冷,倾入瓷钵中收贮,退火备用。用时搽敷患处。
【主治】牛皮癣。

柏叶膏

柏叶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异名】柏叶散(《普济方》卷三○○)。
【组成】柏叶(炙干为末)120克杏仁(去皮研)30克头发30克盐(研)15克乳香(研)7.5克黄蜡30克油700毫升
【用法】上七味,先煎油沸,次下五味药,以发销尽为度,次下黄蜡搅匀,瓷器中收。先以冷开水洗疮,以绵裹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包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洗一换,如疮渐愈,即三四日一换。
【主治】冻疮。

柏子仁膏

柏子仁膏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六。
【组成】柏子仁松子仁胡桃肉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膏。每服如弹子大,热汤化下。未通再服。
【主治】小儿大便秘涩艰难。

碧玉膏

碧玉膏
【来源】《疡医大全》卷七。
【组成】蓖麻仁(去皮、尖,捣烂)杏仁(去皮,捣烂)各49粒铜绿81克(用水200毫升,将铜绿研细,投入水中,搅匀)片松香2.5千克(研细,筛过听用)
【用法】用真麻油360毫升入锅内熬滚,下蓖麻仁、杏仁,熬至滴水成珠为度,夏布滤去滓;将油再入净锅内,用文武火熬滚,徐徐投下松香末,用桃、槐枝搅匀,倾入瓷盆内,候膏将凝,加水浸之,用手揉搓以去火毒。瓷罐或钢勺盛贮数月。用时热汤炖化,摊贴患处。
【功用】活血止痛,拔毒透脓,去腐生新。
【主治】痈疽发背,瘰疬马刀,乳痈乳癌,流火流注,毒疖,横痃,痔漏。

补肉膏

补肉膏
【来源】《伤科汇纂》卷七。
【异名】理伤膏(《伤科汇纂》卷七)。
【组成】黄蜡猪油各120克乳香没药各30克松香麻油各500克
【用法】上以折伤木皮30克捣碎,入油内煎数沸,滤去滓,煎至滴水成珠,却入密陀僧、黄丹,慢火熬成膏,次入松香、黄蜡熔化,后入乳、没,再加自然铜末。外贴患处。
【主治】刀斧伤,肉破骨碎者。

参术膏3

参术膏3
【来源】《摄生秘剖》卷四。
【组成】白术(土炒)240克人参(去芦)薏苡仁(炒)各120克莲肉(去心、皮)黄耆(蜜炙)各90克白茯苓(去皮)60克神曲(炒)60克泽泻甘草(炙)各9克
【用法】用水20升,煎至10升,去滓,熬成膏。每次1匙,用开水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脾胃亏损,或胀或泻。

冲和仙膏

冲和仙膏
【来源】《仙传外科集验方》。
【异名】黄云膏(《仙传外科集验方》)、仙膏(《仙传外科集验方》)、阴阳散(《外科枢要》卷四)。
【组成】川紫荆皮150克(炒。又名红肉,又曰内消)独活90克(炒,不用节)赤芍药60克(炒)白芷30克(不见火)木蜡(即石菖蒲。随证加减)
【用法】上为细末。葱汤或热酒调敷患处。
【功用】疏风散寒,活血消肿。
【主治】痈疽发背,阴阳不和,冷热不明者。
【禁忌】如热势过盛,只宜用葱泡汤调敷,切不可用酒调敷。
【加减】如病势极热,倍加紫荆皮、木蜡,减其余三味量;病势极冷,稍加赤芍药、独活;疮面有血泡成小疮,用前四味药末先敷,再用木蜡末覆盖;如用药后疮面四周黑晕不退,疮皆无血色,加肉桂、当归,黑晕退即撤除,仍用原方;用后痛不止,取酒化乳香、没药,加热熔化,用此药酒调本方药末以止痛;流注筋不伸者,加乳香以伸筋;疮口有赤肉突出者,加南星以去风。

春雪膏

春雪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组成】脑子7.5克(研)蕤仁(去皮、壳,压去油)60克
【用法】用生蜜18克,将蕤仁、脑子同研匀。每用铜箸或金、银钗股蘸水沾药末点大小眦内;如治连眶赤烂,以油纸涂药贴。
【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头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流泪,多见黑花;亦治眼边赤烂。

大红膏

大红膏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南星60克银朱血竭消石朝脑各9克轻粉乳香各6克猫头骨1具(煅)石灰30克(用大黄9克,切片,同炒石灰成红色后去大黄)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陈米醋熬稠,调药敷核,三日一换。
【主治】瘰疬痰核结块。不分新久,但未穿破者。

当归摩膏

当归摩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组成】当归(切,焙)细辛(去苗、叶)各45克肉桂(去粗皮)30克生地黄500克(切,研,绞取汁)天雄10枚(去皮、脐,生用)白芷22.5克(留一块不锉,全用)芎藭15克丹砂(研)30克干姜(炮)22.5克乌头(去皮、脐,生用)52.5克松脂120克猪脂2.5千克(别炼,去滓)
【用法】上药十二味,先将前八味锉如大豆粒,以地黄汁浸一宿,同猪脂、松脂慢火煎,以所留的一块白芷煎至黄色为度,再用厚绵滤去滓,盛入瓷罐,入丹砂末,搅拌至凝即止。使用时用火炙,搽患处,反复摩擦。
【主治】诸风寒湿,骨肉痹痛。

调元百补膏

调元百补膏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组成】当归身(酒洗)120克怀生地黄1千克怀熟地黄120克甘枸杞子500克白芍500克(用米粉炒)人参120克辽五味子30克麦门冬(去心)150克地骨皮120克白术(去芦)30克白茯苓(去皮)360克莲肉120克怀山药150克贝母(去心)90克甘草90克琥珀4克薏苡仁(用米粉炒)24克
【用法】上药锉细,和足水5升,微火煎之,如干,再加水5升。如此四次,滤去滓,取汁,文武火熬之,待减去三分。每500毫升加炼净熟蜜120毫升(春加150毫升,夏加180毫升),共熬成膏。每服30毫升,白汤调下。
【功用】养血和中,宁嗽化痰,退热定喘,除泻止渴。
【主治】五劳七伤,诸虚劳极,元气不足,脾胃虚弱者。

定痛生肌杖疮膏

定痛生肌杖疮膏
【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组成】乳香15克(去油)儿茶15克象皮15克(煅灰,为末)龙骨15克(煅过,为末)没药15克(去油)血竭15克冰片3克牡蛎壳(1个煅灰,研末)15克
【用法】以上八味,共研细末。先用麻油360克,净猪板油120克,入砂锅内,下净头发60克,鸡子清5~6个,同熬,俟油滴水成珠,入白蜡60克,黄蜡60克,烊尽,再入滚水泡过飞净黄丹60克,铅粉60克,用槐条急搅成膏,取起离火,入前细药。如遇患者,先将韭菜、葱头、猪肉三味煎汤,净洗后用膏涂患处,再将油纸贴上,加棉花裹好,再用布包,毋令出气。一日一夜换洗一次3如见骨者,再加细药掺上患处。其痛立止。
【主治】跌打损伤。
【禁忌】忌房事并诸发物。

豆豉膏

豆豉膏
【来源】《幼幼新书》卷五。
【组成】黑豆10克田螺19个葱1大把
【用法】捣烂,巴蕉汁调,贴脐下。
【主治】初生小儿肚膨脐肿。

二母石膏汤

二母石膏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知母川贝母石膏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润燥化痰。
【主治】外感燥痰,身热烦渴,咳喘痰少,吐咯难出,脉洪数。

肥油膏

肥油膏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组成】番木鳖18克当归藜芦各15克黄柏苦参杏仁狼毒白附子各9克鲤鱼胆2个
【用法】用香油300克,将前药入油内,熬至黑黄色,去滓,加黄蜡36克,溶化尽,用布滤过罐收。每次用蓝布裹于手指,蘸油少许擦疮。
【主治】秃疮初起。

敷鼻瓜蒂膏

敷鼻瓜蒂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异名】瓜蒂膏(《普济方》卷五十六)。
【组成】陈瓜蒂7.5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羊脂和。以少许敷息肉上,一日三次.
【主治】鼻中息肉。

复方红砒膏

复方红砒膏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红砒4克轻粉4克雄黄3克冰片3克液体石蜡10~20毫升凡士林加至100克
【用法】前四味药分别研成细扮,混合均匀。加液体石蜡分散后,再加入凡士林,研磨成均匀细腻的软膏100克即成。将药膏涂布患处约铜板厚,上敷凡土林纱布一层,干纱布两层,再用绷带包扎。
【主治】银屑病。
按:方中红砒、轻粉等大毒之品,只能外用,严禁内服,

复明膏3

复明膏3
【来源】《古今医统》卷六十一。
【组成】制甘石坯子150克黄丹30克人参当归青盐乳香没药芦荟各3克硼砂6克珍珠1.5克麝香0.9克白蔹4.5克海螵蛸黄连粉黄柏粉蕤仁粉各15克好蜜120克
【用法】上药各制,各研为极细末,先将好蜜炼去沫净,滴水不散,然后入前项末药,慢火十分搅匀,做成锭子,银盒收贮。每以新汲水磨点四眦。
【主治】眼目一切翳膜。911CHA.com提供
此上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随风消散整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