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残虐小说:中草药名方大全 > 汤类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04:10

所谓中草药,是中医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中草药名方分类:汤 丸 散 饮 糕 酊 剂 煎 酒 粥 方 膏。



阿胶地黄汤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成】生干地黄120克阿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蒲黄6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12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热伤肺脏,唾血不止。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补。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6克(烊冲)生白芍9克石决明15克(杵)双钩藤6克大生地12克清炙草1.8克生牡蛎12克(杵)络石藤9克茯神木12克鸡子黄2枚(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伤寒邪传少阴,水亏火亢,液涸动风,筋脉拘挛,手足瘈疭者。

阿胶汤2

阿胶汤2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30克车前子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主治】血淋。心气留热,搏于小肠,血随小便出,每尿辄痛,心脉大散而数。

安奠二天汤

安奠二天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组成】人参30克(去芦)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山萸15克(蒸,去核)炙草3克杜仲9克(炒黑)枸杞6克扁豆15克(炒,去皮)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

安荣汤

安荣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四。
【组成】当归(去尾)9~15克熟地15~18克丹参6克淮山药9克白芍(酒炒)4.5克丹皮3.6克阿胶(蛤粉炒)6克川续断6克甘草(炙)3克
【用法】水煎服。另用发灰、百草霜、败棕灰、蒲黄炒黑存性,各等分研匀。上药煎就后,加药末2克调服。
【主治】血分有热,崩漏日久,六脉虚弱,体亏无神。
【加减】如实火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黄,便燥,六脉洪滑,加黄柏、黄芩、栀仁之类,或加生地、赤芍、青蒿各6~9克,不应,加黄连。

安石榴汤

安石榴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
【组成】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服之。不愈再服。体弱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
【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

八宝回春汤

八宝回春汤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附子(炮)人参麻黄(去节)黄芩防己香附子(去毛)杏仁(去皮)川芎当归各30克茯神45克陈皮30克防风30克白芍药150克沉香15克半夏45克川乌15克(炮)桂枝30克白术60克天台乌药15克干姜30克黄耆90克甘草30克熟地黄30克生干地黄30克
【用法】上药二十四味,为末嚼咀。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一枚,煎取150毫升,空腹时服。合二服滓,再煎服。
【功用】祛风,和气,活血。
【主治】一切诸虚不足,风疾血气交攻,凝滞脉络,拘急挛拳,气不升降,瘫中疼痛,痰涎壅盛,脾胃不和,饮食不进。

八味汤2

八味汤2
【来源】《易简方》。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60克橘红茯苓附子缩砂仁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30毫升,空腹时热服。
【主治】泄泻,不思饮食,水谷不化者。

八仙逍遥汤

八仙逍遥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组成】防凤荆芥川芎甘草各3克当归(酒洗)黄柏各6克茅山苍术牡丹皮川椒各9克苦参15克
【用法】上药共合一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肿硬疼痛,及一切风湿疼痛。

巴戟天汤

巴戟天汤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四。
【组成】巴戟天6克(去心)附子(炮)五加皮(酒洗)石斛甘草(炙)茯苓当归各2克牛膝(酒炒)川萆薢(盐酒炒)各1.5克肉桂防风防己(酒洗)各l.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空腹时温服。
【主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白矾汤

白矾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组成】白芍90克白矾15克当归丹皮各30克柴胡9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钩吻中毒。

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用法】上锉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功用】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白虎汤

白虎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甘草6克(炙)粳米18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方论】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
【实验研究】退热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43,白虎汤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中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著。

白术附子汤1

白术附子汤1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白术6克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人尿15毫升猪胆汁3毫升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主治】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1
【来源】《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9克黄柏12克黄连12克秦皮12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4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每次200毫升,一日二次,温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痢疾,热毒深陷血分,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现除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外,还加减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鞭毛虫滴虫引起的泄痢以及怠性结肠炎等属于热毒深陷血分者。
【方论】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四味合用,可以加强清热止痢之功。
【实验研究】抗菌试验《四川中医》1986(8):封三,本方对志贺氏、福氏、宋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打孔法进行抗菌试验表明,组方的四味药均有抗菌作用,其中以黄连、秦皮的抗菌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

白芷汤

白芷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九。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白芷薄荷赤芍石膏
【用法】上锉为粗末。水煎,温服。
【主治】下爿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百合鸡子汤

百合鸡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鸡子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百合7枚(擘)鸡子黄1枚
【用法】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鸡子黄搅匀,煎至100毫升,温服。
【功用】滋阴养胃,降逆除烦。
【主治】百合病,误吐之后,虚烦不安者。

柏桂汤

柏桂汤
【来源】《医林纂要》卷十。
【组成】茯苓30克甘草梢(生用)9克栀子(炒)9克黄柏(酒制)9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杨梅毒结于宗筋,阴茎腐烂,

柏叶汤1

柏叶汤1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柏叶9克干姜9克艾3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500毫升,取马通汁100毫升,合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主治】吐血不止者。

阿胶黄连汤

阿胶黄连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4.5克(烊冲)生白芍6克小川连1.8克(蜜炙)鲜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鸡子黄1枚(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邪传少阴,水为火烁,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溺短,舌红尖绛,脉左细数,按之搏指,右脉反大而虚软者。

阿胶济阴汤

阿胶济阴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组成】阿胶白术各3克白芍当归川芎各3克砂仁(带壳)1.5克条芩蕲艾各4.5克香附2.4克炙甘草1.5克粘米1捏
【用法】用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温服。
【主治】妊娠伤胎,致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漓者。

艾汤

艾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
【异名】葶苈苦酒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组成】苦酒(即米醋)300毫升葶苈(熬,杵膏)9克生艾汁(无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捣取汁)100毫升
【用法】上药煎取1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发狂烦躁,面赤嚼痛。

安魂汤

安魂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龙眼肉18克酸枣仁(炒捣)12克生龙骨(捣末)15克生牡蛎(捣末)15克清半夏9克茯苓片9克生赭石(轧细)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

安神生化汤

安神生化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组成】川芎3克柏子仁3克人参3~6克当归6~9克茯神6克桃仁12粒黑姜1.2克炙草1.2克益智仁2,4克(炒)陈皮0.9克
【用法】加大枣,水煎服。
【主治】妇人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

安胎当归汤

安胎当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组成】当归阿胶(炙)芎藭人参各6克大枣(擘)4枚艾6克
【用法】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分二服。
【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

八君子汤

八君子汤
【来源】《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各3克炙草1.5克半夏3克广皮2.4克苍术2.4克当归7.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湿痰内盛,时时带下,经行而带症益盛者。

八物汤

八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异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
【组成】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八珍汤

八珍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菝葜汤

菝葜汤
【来源】《鸡蜂普济方》卷十九。
【组成】菝葜30克
【用法】上药锉如豆大。用水38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早、中、晚各一次,温服。后以药调补。
【功用】温脾补肾。
【主治】肾虚,小便数而渴,形瘦体虚,舌干枯。

白虎承气汤

白虎承气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石膏24克(细研)生大黄9克生甘草2.4克知母12克元明粉6克陈仓米9克(荷叶包)
【用法】水煎,元明粉冲服。
【功用】清热泻火,通便。
【主治】伤寒阳明病,邪火壅闭,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
【方论】本方为白虎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一清胃经之燥热,一泻胃腑之实火,为胃火炽盛,液燥便闭之要方。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粳米12克人参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功用】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主治】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方论】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白龙汤

白龙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桂枝白芍(酒炒)龙骨(煅)牡蛎(煅)甘草(炙)各9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

白术附子汤2

白术附子汤2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组成】白术9克附子10克(炮)甘草6克(炙)桂心12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功用】补脾胃,益精气。
【主治】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白通汤

白通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白头翁汤2

白头翁汤2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组成】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柏茯苓芍药各6克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各9克大枣30枚粳米12克
【用法】上十六味,叹咀。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清热止痢。
【主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百合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百合汤(《伤寒全生集》)。
【组成】百合7枚(擘)生地黄汁200毫升
【用法】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功用】滋阴清热。
【主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

百合汤

百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百合人参紫苏茎叶(锉)猪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大腹皮(锉)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马兜铃7枚(连皮)麦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如枣大)1块,拍碎,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肺气壅滞,咳嗽气喘,胸闷口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涩。

柏莲汤

柏莲汤
【来源】《辨证录》卷四。
【组成】人参麦冬玄参各15克茯苓柏子仁丹皮各9克丹参6克半夏莲子心各3克生枣仁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怔忡。

柏叶汤2

柏叶汤2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组成】侧柏叶当归生地黄黄连枳壳(麸炒)槐花地榆荆芥川芎各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上锉一剂。加乌梅1个,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肠风下血。

阿胶黄芩汤

阿胶黄芩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青子芩各9克甜杏仁生桑皮各6克生白芍3克生甘草2.4克鲜车前草甘蔗梢各15克
【用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主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阿胶汤1

阿胶汤1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组成】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干姜(炮)60克远志(去心)120克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大麻仁(烂研)175克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肾虚小便多。

安冲汤

安冲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白术18克(炒)生黄耆18克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大生地18克生杭芍9克海螵蛸12克(捣细)茜草9克川续断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养血,固涩安冲。
【主治】妇女月经过多,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

安老汤

安老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人参30克黄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甘草3克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脾补肝,育阴止漏。
【主治】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绝,忽而复行,或下紫血块,或下血淋漓如红血淋。现用于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绝经后子宫出血,见上述症状者。

安神汤

安神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防风7.5克柴胡升麻酒生地黄酒知母各15克黄耆60克酒黄柏羌活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
【主治】头痛头眩,眼黑。

安胃汤

安胃汤
【来源】《脾胃论》卷下。
【组成】黄连(拣尽,去须)五味子(去子)乌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熟甘草0.9克升麻梢0.6克
【用法】上药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偏风痿痹。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酒、湿面、蒜、葱、椒、薤、姜,调味香料之类。

八味汤1

八味汤1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组成】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木香橘红肉桂(去粗皮)丁香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温服。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

八仙汤

八仙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身白芍地黄羌活半夏陈皮秦艽牛膝柴胡桂枝防风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浑身麻木。

八柱汤

八柱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肉蔻(煨)干姜(炒)诃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脐)粟壳(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一剂。加生姜1片、乌梅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白豆蔻汤

白豆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白豆蔻(去皮)诃黎勒(炮,去核)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干姜(炮)各1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2克
【用法】上五味,粗捣筛。每服1-5克,切薤白3寸,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化。

白虎加苍术汤

白虎加苍术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苍术90克粳米9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多汗,舌红苔白腻。现用于风湿热、夏季热等。

白虎青龙汤

白虎青龙汤
【来源】《白喉条辨》。
【组成】生石膏木通贝母(去心,杵)桑叶(生用)连翘牛蒡子(生用,杵)板蓝根银花蝉蜕(去足、翅)麦冬(去心)生地黄芩
【用法】上药十二味,水煎,分二次服。一日二剂或三剂。
【功用】清热解毒,养阴化痰。
【主治】白喉,太阴燥火挟有少阳相火,喉间红肿而痛,甚则颈项亦肿,初起辄多痰涎。
【加减】太阴燥火盛,少阳标证轻者,去黄芩、牛蒡子,加西洋参,倍石膏、地、冬;标证独盛者,以黄芩易龙胆草;痰涎壅盛者,仍用牛蒡子,或冲入鲜莱菔汁、牛黄,减冬、地,加杏仁、旋复花、瓜萎皮。

白前汤

白前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
【组成】白前6克紫菀半夏(洗)各9克大戟(切)3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1升,渍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久患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

白术汤

白术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人参草果仁干姜(炮)厚朴(姜制,炒)肉豆蔻(面裹,煨)橘皮(去白)木香(不见火)麦蘖(炒)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白头翁甘草阿胶各6克秦皮黄连黄柏各9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纳胶令消尽,分三次温服。
【功用】清热治痢,益气养血。
【主治】产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气血不足者。

白薇汤

白薇汤
【来源】《全生指迷方》卷三。
【组成】白薇30克当归30克人参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主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醒,由汗出过多所致。
按:《普济本事方》卷七载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熟地生地当归身各9克白芍甘草各3克桔梗元参各2.4克贝母麦冬百合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肾水不足,虚火刑金,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或咯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后期、肺癌、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者。
【加减】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
【方论】方中百合、生熟地滋养肺肾阴液,并为君药;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则咳嗽、吐血诸证自愈。

百合知母汤

百合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百合7枚(擘)知母9克(切)
【用法】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另以泉水400毫升,煎知母,取200毫升,去滓。将两次药汁混和煎,取300毫升,分温二服。
【功用】清热养阴。
【主治】百合病,发汗后,心烦口渴者。

柏皮汤

柏皮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集验方》。
【异名】黄连阿胶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阿胶汤(《洁古家珍》)。
【组成】黄柏6克黄连12克栀子仁9克(擘)阿胶3克(炙)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前三味,取200毫升,去滓,纳胶令烊,温分再服。
【主治】伤寒后下利脓血。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柏子安心汤

柏子安心汤
【来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人参茯神柏子仁各10克远志3克菖蒲1克当归生地各15克五味子10粒贝母黄连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舌出血。
以上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随风消散整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