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 法杖推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1:46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消费需求升级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因素倒逼下,“十二五”期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着力点到底在哪里?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对此做了深入思索。本报今天摘要发表他的观点,旨在引起更多人士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更深入的领会和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农业本身是一种生态产业,不仅具有物质生产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生态、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但很长时间里,农业的经济功能被广为关注,其涵养生态的功能、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支撑的意义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路,指明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引领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向

  综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化学农业跨越的发展阶段,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已成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气候变暖的助推因素之一。为此,世界农业正蕴育着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微生物产业)等体现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兴形态,正在全球逐步兴起,并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既顺应了农业发展新趋势,也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内在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人均可用水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业受到的资源制约和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突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有赖于有限资源的节约、高效、永续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行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防止掠夺式生产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环境承载压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生态循环农业更加注重农业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和倡导绿色消费融为一体,更加强调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的耦合、生产方式与环境承载的协调,是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加快的情势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又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地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如何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五大着力点入手。

  首先,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培肥土壤地力,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加强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密防控农业生物灾害,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开发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生态循环农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工等节约型农业技术,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建立老旧农业机械淘汰补贴机制,加大节能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具应用,促进农业节能减排。

  其次,围绕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安排种养业结构。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模式,实现稳粮与增收的有机统一。扩大优质良种、精准技术应用,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规模和档次,减少加工环节浪费和废物排放。加快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减少流通环节的损失和消耗。因地制宜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休闲观光农业,弘扬农业生态文化,开发农业功能,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再者,围绕保障产品优质安全,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精品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从源头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危害的隐患。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鼓励增施有机肥、配方肥,控制和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有机质和理化结构。扩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绿色防治技术应用,探索推进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加大环保型饲料、兽药推广应用,推行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努力减少氮、磷等排放。积极培育标准化生产实施主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行按标准组织生产和订单收购。加强标准化技术示范,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技术应用,提高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集中力量创建一批区域性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宣传和营销,促进品牌农业健康发展。

  同时,围绕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形成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废物利用、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建立生产、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加强新型生物农业技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农业技术、立体复合的农作制度、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积极推进传统实用技术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为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切实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鼓励和支持以科技示范基地、农技推广项目为载体,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有效模式。

  第五,围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农作制度,积极推广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以及水旱轮作、粮经饲轮作等技术模式,实现品质改善、地力培肥、生态改良的共赢效果。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促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采取还田增肥、气化固化、基质栽培等途径,推动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原料等综合利用转变。支持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开发生物蛋白、生物饲料和生物原料,减少加工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多渠道扩大“三沼”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畜禽污水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加快建立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机制,促进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回收处理。加快建立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评估和控制机制,有针对性研究、落实分类治理措施,防范和减轻土壤、农业灌溉水源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