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 大书库钥匙:“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6:23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    什么是语文?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不断地拷问着我,折磨着我……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一经典语言论说,使我的茅塞不断被开启。
什么是语文,我赞同“语文即语言文字”的说法。
既然“语文即语言文字”,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应该是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我们又该如何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呢?因为,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呀!
我们知道,语言所反映的内容其实是一个人的思想,而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则取决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词汇量,以及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语言习惯)等。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知识面、思想深度和常用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长期以来,我们通行的做法都是依据教材,让学生读课本,教师给学生讲课本,半年一本书,一年两本书。学生们所读的,教师们所讲的,除了课文之外,所读之物寥寥无几。
很明显,由于学生们读的书少,所以,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除了知道书本上的那点儿信息外,别的知识与信息就知之甚少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整个中学阶段只读了十来本书的人,哪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有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吗?我们可以让学生向生活学习呀!
不错,现实生活里是有着无限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永远都是相等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语文虽来自于生活,但语文学习却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不信,请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大家每天都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是否都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当然没有。因为,一个人生活的圈子毕竟是有限的,他只是与生活浅浅地接触着。就某一个人而言,他无法接触生活中的所有内容,当然也无法学到生活中所有的知识和语言。况且,生活还是复杂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语言也是既丰富又零乱的。既使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生活圈子中,不同的人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生活语言也许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但它却很难使每个人都在生活的“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书籍就完全不同了。书籍虽然也来自于生活,但书籍又不等同于生活。因为每一本好书都是由那些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和一定语言能力的人依据一定的规律,对生活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选择,合理撰写编排的结果。可以说,一本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知识的载体、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优秀语言的载体。因此,我们每读一本好书,不仅尤如在同一位有思想的人谈心,更尤如在同一位语言学家学习说话。培根经典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应该成为我们指导学生的准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只要喜欢读书,天长日久,书中的思想、书中的语言,便会如丝丝小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而他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潜滋暗长”了。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目睹了许多语文成绩优秀,作文水平高超的“门生”的成长经历。我非常清楚,那些“得意门生”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是他们在课外酷爱读书。我真切的感受便是,要想使我们的学生知识丰厚,思想深刻,要想使他们语言表达生动准确,其根本出路并不在于如何将几本语文书掘深吃透,而在于如何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在读中丰富知识,在读中塑造思想,在读中学会表达。
说到底,语文学习的内容在于课本之内,更在课本之外;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教”,但根本的方式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