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纲的配音:下派干部为何会“水土不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02:00
下派干部为何会“水土不服”?

文/齐君睿

《人民日报》2007年5月11日第10版刊登的一则报道发人深省。报道中说,福建省邵武市实施新制度,对“水土不服”的下派干部及时召回。原因是这些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后,群众公认度差、工作实绩不明显的,在乡、村领导班子中不团结和闹无原则纠纷,民主测评干部群众满意率达不到60%。于是,邵武市才决定实施把“水土不服”的干部召回的制度。

这里且不论被召回的干部做如何的安置或处理,但是还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明白,那就是:这些下派的干部为何会“水土不服”?都是些什么原因让他们水土不服的?是不是有如下几种情况呢?

首先是下派干部脱离群众,与当地群众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不能针对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从而带动一方群众搞好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安,国家稳”。而民安的前提是经济的稳定或繁荣,如今的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下派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存在分岐,有些下派干部并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搞清楚,始终认为自己是到农村“渡金”的,不是来为农民服务的,所以他们的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情绪,更影响到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农民心里想什么,这些下派干部根本不知道或根本不去知道,他们认为农民文化差、水平低,自己整天与这样的群体打交道,有失自己的干部身份。

其次我认为是一些下派干部不愿意为群众服务,更不愿意做群众工作。我们老家也有下派的干部,这些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从来都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举个例子,我们老家出产石墨矿,许多群众都从事这个行业,但是销路一直不是太好,这些下派干部因为都是从城里来的,门路广些,于是,农民们请客送礼给他们,希望他们能为他们寻找好的销路,但是这些干部最后虽然找到了销路,却从中抽取30%的利润,根本不顾农民有没有利益可得,这部分钱直接就到了他们的账户上。试想:这样的下派干部,不是让民得利,而是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你说,这样的干部不遭群众的反对吗?这样的干部怎么可以和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呢?如此干部不仅不能和群众建立感情,而且还会让群众对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政府官员腐败的痕迹,从而对政府不抱希望,失去信认。这样的后果我们不能不说很严重。

下派干部如果不明白我们党的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力量在民这个道理的话,那么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怎么可以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呢?如果说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等这样的干部都不为民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去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的话,那么,他们是不是也会“水土不服”呢?然而他们却没有。因为他们明白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道理。

所以要想让下派干部“服水土”,关键是要他们明白不仅要“身下”,更要“心下”。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看到你的诚心,明白你的苦心,才会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驻村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好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手段,从而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新闻链接:
福建邵武下派干部“水土不服”要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