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j6二手半挂油罐车:韩寒:你们的大师不是我的大师(青年周末 2008-6-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7:03
一事多议
上电视“炮轰”文学大师引哗然
韩寒:你们的大师不是我的大师

   日前,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一片哗然,有支持的,更多的则是反对。
(6月19日《广州日报》)

韩寒: 严禁发表个人喜好?

  我觉得非常奇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个人审美和阅读习惯,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罪孽呢?我说他们文采不好,身为评论家,如此的义愤填膺,想来应该是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么他们应该告诉我,巴金茅盾冰心的文笔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我不认同,好,那大家就是审美不同,一拍两散。这才是正常的。或者索性他们说,你这个笨蛋,审美太差,这也没问题。可是,现在他们只会说,大师是不能评说的,你这是忘本,是人品出了问题,是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原来读不下去冰心的书,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个人情趣上不喜欢某些作家的文笔和他的书,会是违背了道义伤害了民族和没有修养啊。
  我的心里自然会评判我自己认为的大师,你们的大师不是我的大师,他们在我眼里只是作家或者成功作家,我自然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读他们的东西。这和一个人的道德没有任何的关联。纵然是我自己认为的大师,我也可以对他说,我觉得大师您的这个地方我不是很喜欢。
 ■唐宋八大家文笔也很烂
  1.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大部分中国人没有通读过,凭什么大家叫好?
  2.唐宋八大家文章的语言晦涩古奥,而今天已经没有人那么写中文。
  3.唐宋八大家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入选历朝历代的文选和教材。
  4.唐宋八大家入选的理由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政治因素大于文学因素。而这是邪恶的,所以根本是错误的。
  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下去,那么历史上所有的作家无一能够逃脱“文笔太烂”的批评。作为推论,我有理由相信《十八摸》才是文笔很棒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内容浅显易懂,更是为历代统治阶级不喜的另类地下独立诗歌。单是凭着这几个定语,就足够到国际上拿个大奖回来。
  这番话最适合在娱乐节目中去讲,观众估计会爱死我,觉得整晚上像个训练有素的狒狒一样鼓掌吹哨子终于有所回报,起码让自己乐了一回。所以说,谈论文笔好坏本质上是娱乐秀,并非文学批评。这其中有一条硬标准:是否在贩卖廉价的优越感。
  最近针对巴金、冰心、茅盾文笔的批评就是如此。他们在文言文转向白话文的历史关头跃上舞台,重要的是他们跃然而起的事实本身,而不是身法如何。不妨看看胡适当年号称开创了白话文诗歌先河的《两只蝴蝶》是怎么写的: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今天中国的任何一个三流文学青年看见这首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IQ上的优越感,并且英俊地笑了,觉得自己就是用冬天里的左脚也能写出比这个更好的“诗”来。然而,答案是你写不出来。不是说你现在写不出来,而是说如果你也在那个烈士给老婆留遗言都要写“意映卿卿如晤”的时代里,你根本创造不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体。海子、顾城、食指、北岛的文笔都比胡适要强许多,原因是他们站在胡适这些人开拓的中文新高地上。
  作为个人,完全有权利讨论巴金、冰心、茅盾的文笔如何。不过这事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波音或者空客的飞机设计师不会指责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在空气动力学上犯了多少错误,更不会用B747、A380和莱特兄弟的飞机比续航能力、外形设计。开拓者绝不应该为技术细节而遭受指责,因为他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做出了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而后人也理应比他们当初做得更好。
  在今天说巴金、冰心、茅盾的文笔不好,这不是创见,更不是敢于说真话。作家就是厨子,读者就是食客。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小厨子品尝完大厨们的菜,扭头对食客们说:看!他们没一个长得帅。是的,如果不谈论菜的话,您就是最英俊的厨子。
——和菜头 《新京报》  

■文化批评健康发展须许多元声音存在
  其实,韩寒与陈丹青的“口无遮拦”,只不过是个人审美的自由表达而已。在真正的批评失语与虚伪的表扬盛行的年代,那种随声附和,说假话说空话的文化批评,本身就是文化批评的最大悲哀。最平实的表达最真实的体会,文化批评才能真正凸显其价值,才能有助于文化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
  文化批评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允许多元化的声音存在。这实际上就要求,文化批评必须走出陈腐知识堆砌的学术幻觉,摆脱叫卖式商业批评的失节倾向。言由心生,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世界,就允许我们以真实的自我表达内心的声音吧,这其实才是告别简单武断的文学批评,还原文学作品的真实面貌的唯一途径。
——单士兵 《燕赵都市报》

■怀疑一切必将走向空幻的极点
  韩寒的一句话就像一粒石子扔进了文学的池塘,一瞬间击起了千层浪。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那些八十后九十后乃至千年后们,把韩寒之流奉若神明,开始怀疑我们的文学和教材,怀疑那些为中国文学作出过贡献而且还要贡献着的文学家们,他们不再去琅琅读书,而是表现得更加叛逆和自以为是,更多的稍有能力写作的人开始步韩寒的后尘,极尽所有的能力去揭露和讽刺一切炮轰一切。而今校园中那么多不读书的学生来源于何处?他们正在读着什么样的书?但凡是了解这一事实的人们都不能不为之担忧,再过几年,还有几个学生能够坐得下去好好地读上一本书?还能有几个学生能够真真正正地向他们的老师去请教一个问题?那些怀疑一切的学生们,必将走向一个空幻的极点,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为可怕的不可想象的惨痛。十年“文革”不就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最好明证吗?现在的韩寒们不也是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吗
——乡下农夫 新浪博客

■鸣不平的人你们都看过那些作品吗?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句老话,其实也说明,文学评判与历史标记并没有什么独断的真理,也不是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文学大师的不同观感,世不鲜见。写出《洛丽塔》的纳博科夫就对塞万提斯的语言和技巧相当不满,曾公开撕毁《唐·吉诃德》一书。
  陈、韩对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进行评论时,不是直接抛出结论,而是有些理据。韩寒说,他曾琢磨怎么把1000字写得很精彩,从老舍、茅盾的作品中学不到这个能力,倒是觉得梁实秋等人的文字很活。反观那些愤愤于陈、韩“辱”了大师的人,却没有给出基于文本分析的理据,展示出对等的论证过程,采用的不过是“说你辱了就是辱了”的不容置疑的逻辑。
  所以,我非常有兴趣知道,那些义愤填膺地批驳陈、韩,为大师鸣不平的人们,你们的情绪与论断是从哪里来的?是读过所列文学家的作品,并比较分析了,从而得出自己的评判——那我为什么没有从你们的义愤填膺中见到这样的理据与论证,还是有人依然念念不忘中学时的精准技能,再度搜捡出泛黄的教学参考书?
——刘敏 《长江商报》

■对文学大师的批评总得让人服气
  中国现代文学的基因乃至渊源相当复杂,对现代文学的评价也与对现代史的评价如影随形,绝不可单就文学来论文学。历史地看,现代作家因其与中国的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天然联系,仅仅以“文笔”来论高下,不只不公平,而且显得很幼稚。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文化界就出现过一种“重写文学史”的思潮。这股“重写”潮流的精神背景,可以追溯到海外学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可以说,这本著作以对张爱玲、沈从文和钱钟书等人的发现和推崇,确定了“重写文学史”的坐标和界碑。通观《中国现代小说史》,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作品论作家,一部一部地评点,从这些作品论中概括作家的艺术追求,并没有任何印象式的情绪化的是非臧否。而且,其对于陈丹青和韩寒不屑的茅盾、巴金、老舍乃至冰心,也有着中肯的积极评价。
  夏志清的这些评价,都是从具体的作品论中生发出来的,因为其“贴着地面”,带有泥土的芬芳,所以读来可信,不显粗暴和武断。不像陈丹青和韩寒那样随意、随便、随性而发。也就是说,不是不能批评有定论的文学大师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批评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批评文学大师?我想,首先还是要有足够的尊重,尊重大师经过人民和文学史的选择而自然形成的价值。再就是要有足够的历史意识,历史地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包括文学大师。第三,大概还是要提倡一点实证的精神,少一点简单空疏的印象式评判。
——胡印斌 《中国青年报》

■不敢推翻何来进步? 
  韩寒对大师们的评介固然不可取,但是韩寒的言论和其质疑精神却有可取之处。哪怕是做秀,他也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或不想说或不能说的东西。一个人要想进步,便需要大胆的推翻以前所学过的东西,然后重新来过。而这所学过的东西,便包括了被我们崇拜的大师们的作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不可盲目崇拜先人的经验和作品,而应该在学习它们的基础上,将它们一一推翻重新得出自己的东西来。否则,一个人、一个国家又如何才能进步呢?
  特别是对大师们的评介,虽不能一概否定,可也不能一概肯定。人无完人,大师们的作品也必不是完美无缺。放在今天,一些大师们的遣词造句便有些拙笨,思想便有些陈旧甚至腐朽。如果一味的崇拜,一味的将其视之为写作的范本或人类思想的精华,还如何跳出他们的藩篱脱离他们的窠臼,使整个社会和个人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恐怕,不但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便连和国际接轨也不可能。
  我们的社会太需要更多质疑的声音,太需要更多的推翻和创新了。——夏余才 红网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80626/A16/080626A1601.shtml 韩寒:大师们,我等无条件臣服于您(2008-6-20)  08.06.21韩寒:严禁发表个人喜好(2008-6-21)  08.06.21 黄波:就怕韩寒也谦卑(南方都市报 2008-6-21)  08.06.21 王建勋:没有批评就没有学术和大师(南方都市报 2008-6-23)  08.06.23 魏金辉:歪批韩寒 瞧不起文学大师瞧得起徐静蕾(2008-6-20)  08.06.25张鸣:大师排序与众神谱(南方都市报 2008-7-8)  0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