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外汇:杨式太极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0:40

杨式太极拳

百科名片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1800—1873年)所创。他与其两个儿子班侯和健侯,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

目录[隐藏]

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一)杨式太极拳
(二)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露禅太极拳谱》
(二)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三)杨式太极拳的练法
(四)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五)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编辑本段]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王建强,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自幼学习中国武术,1982年师从太极大师林墨根先生,系统修炼杨氏太极拳、器械、推手、技击、内功拳理等技艺,是林墨根大师主要授业弟子之一,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多次参加内四川省内,省、市太极拳及推手比赛,先后获得金、银、铜各类奖牌共五枚。王建强先生是四川省著名太极拳教练之一。

1987至今所授学员近万人次,其学员、弟子遍及全国,其中在全国和省、市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冠、亚、季军的弟子学员达百人。弟子谢敦容在“2005年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获女子冠军。弟子廖志军在“2007年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获男子第三名。刘魁“2005年四川省传统武术比赛”获青少年组冠军。李星锋“06年成都市传统武术比赛”获少年组太极剑冠军,陈佳“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武术青年组女子冠军,郑宇洋“08年成都市太极拳锦标赛”男子青少年冠军,黎晓冬“四川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传统武术比赛青年组银牌。伍旭、胡建林、徐健、陈平、刘丹娜、熊淑娟等弟子匀在09年成都市太极拳锦标赛中获得金牌。弟子中被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四至六段的达30余人。  1989年始,历年数十次担任省市各项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被成都市机关事物管理局、中级人民法院、市房地产管理局、成都监狱警官俱乐部等政府机关聘为武术顾问和太极拳教练。曾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太极推手竞赛与改革'科研实验组成员,  1997年起历次参加成都市万人武术表演活动的组委会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体委、武协的表彰和奖励,被授予‘先进个人'‘优秀教练’‘文明裁判’等。  1998年被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太极名家'称号.  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太极纵横》在四川的拍摄工作.  2002年入编《当代中华武术大典》.  2003年被首届‘中国西部人体艺术模特大赛'组委会聘为专项教练。  2004年入编《中国武当武术家大辞典》并任特邀编委。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奥运会太极拳文化交流展示模式的研究” 科研课题的论证工作。录入《中华武术名师。名校通鉴》一书,出任编委会编委。录入《当代中国传统武术名人名家辞典》。王建强所主持的“成都市武协我成体中心太极拳推手辅导站”是市武协主要直属辅导站之一,年年被评为“先进辅导站”。王建强先生现为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武术馆太极推手教练,成都市武协太极推手活动中心站长兼教练、四川省国光文化科技研究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夕阳红康乐中心高成都市高新区负责人兼太极拳总教练。成都市成华区武协常委。

[编辑本段](一)杨式太极拳

  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除此以外,尚有不同时期的杨式太极拳流传,如露禅长子凤侯所传老架,府内派以及班侯拳架等等。

[编辑本段](二)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陈式太极拳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名称根据拳势的特点,将套路名称改为大架、中架、小架、提腿架、快架、四路炮捶、四隅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  杨禄禅由陈家沟回永年时所带回的拳谱名曰《陈沟拳谱》,而永年“太和堂”药店从陈家沟带到永年的拳谱名称也为《陈沟拳谱》。因这两份拳谱内容不同,而名称相同,为将其区别开,笔者将永年“太和堂”药店的《陈沟拳谱》称为《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将杨禄禅的《陈沟拳谱》称为《杨禄禅太极拳谱》。  《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内容有五套拳谱、五套捶谱、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太极小四套谱、太极散手谱、太极短打谱、太极亦是短打谱、太极拳经总歌、太极推手法、太极十八拿法、太极单剑谱、太极双剑谱、太极单刀谱、太极双刀谱、太极双锏谱、桓侯四枪谱、桓侯四枪对扎法、太极八枪谱、太极八枪对扎法、太极十三枪谱、太极二十四枪谱、太极二十四枪歌诀、太极二十四枪练法、旋风棍、盘罗棒、盘罗棒练法、大战朴镰歌诀、春秋刀诀。  《杨禄禅太极拳谱》内容有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五套拳谱、五套捶谱、太极小四套谱、太极散手谱、太极短打谱、太极亦是短打谱、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太极点穴理、太极点穴法、太极三十六穴、太极十二大穴时辰点穴秘诀叫门法、太极十二中穴点穴法、太极十二小穴点打拿法、太极十六挫骨法、太极二十四筋脉拿法等。

[编辑本段]《杨露禅太极拳谱》

  中的陈式太极拳套路拳谱为:  一、太极一百单八势长拳谱  懒扎衣立势高强、丢下腿出步单鞭、七星捶手足相顾、探马拳太祖留传、当头炮势冲人怕、中单鞭谁敢当先、跨马势挪移发脚、拗步势手脚和便、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兽头势如牌挨近、抛架子短打休延、抓身炮下带著翻花袖、拗鸾肘上连着左右红拳、玉女穿梭倒骑龙、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猿猴看果谁敢偷、铁样将军也难走、高四平乃封脚套子、小神拳使火焰攒心、斩手炮打一个顺鸾藏肘、窝果炮打一个井拦直入、庇身拳吊打指裆势兼踢膝、金鸡独立朝阳起鼓、护心拳转降快腿、粘肘拳逼退英雄、喝一声小擒休走、拿鹰捉兔劲开弓、下插势闪惊巧取、倒插势谁人敢攻、朝阳手遍身防腿、一条鞭打进不忙、悬脚势诱彼轻进、骑马势冲来敢当、一霎步往里就磋、抹眉红盖世无双、下海擒龙、上山伏虎、野马分鬃、张飞擂鼓、雁翅穿桩一腿、劈来势入步连心、雀地龙按下、朝天蹬立起、鸡子解胸、白鹅亮翅、黑虎拦路、胡僧托钵、燕子衔泥、二龙戏珠赛过神枪、邱刘势左搬右掌、鬼蹴脚捕扫前后、转身红拳、霸王举鼎、韩信埋伏、左闪右闪、前冲后冲、观音献掌、童子拜佛、翻身过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涧、单鞭救主、青龙献爪、饿马踢铃、六封四闭、金刚捣碓、下四平秦王拔剑、存孝打虎、钟馗佩剑、佛顶珠、反堂庄、望门簪、掩手红拳、下压手、上一步封闭捉拿、往后一收、推山二掌、罗汉降龙、右转身红拳右跨马、左转身红拳左跨马、右搭袖、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扎一步转身三请客、掩手红拳、单凤朝阳、回头高四平、金鸡晒膀、托天叉、左搭肩、右搭肩、天王降妖、上一步铁翻杆、下一步子胥拖鞭、上一步苍龙摆尾、双拍手、仙摘乳、回头一炮、拗拦肘、跺子耳红、仙人捧盘、夜叉探海、刘海捕蟾、玉女捧金盘、丢手、收手、刺掌、搬手、推手、真符送书、回头闪通背、打一个窝果炮、掩手红捶、回头左右插脚、五子转还、鬓边斜插两枝花、收回去双龙探马、窝果一炮谁敢挡、上一步邀手不差、搂膝一拳推倒、收回交手可夸、招上顾下最无住、偷腿一脚跐杀、急三捶打如风快、急回头智还看瓜、往前收狮子抱球、展手一脚踢杀、回头二换也不差、直攒两拳、转回身护膝势当场按定、收回看肘并看花、谁敢挡吾大挺立下、上一步蛟龙出水、后一打反上情庄、急三捶往前掤打、开弓射虎谁不怕、收回来马前斩草、上一挑又带红沙、刺回按定满天星、谁敢与我比高下、着熟善悟者不差。

[编辑本段](二)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一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区别  杨式太极拳除在套路的风格上与陈式太极拳有较大的区别外,在其他要领方面也有一些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手形要求为瓦棱形,食指领劲;杨式太极拳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再步法方面,陈式太极拳要求落地生根;而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为四正,后脚为四隅。当后脚向前上步时,前脚必须先变成四隅脚,迈步为“川”字步。裆的要领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要求翻裆和圆裆;陈式太极拳小架要求翻裆和合裆;杨式太极拳要求吊裆和圆裆。  二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共同点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是在陈式太极拳套路为基础,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演化。杨式太极拳在理论、要领方面与陈式太极拳是一致的,是共同的。 《杨禄禅太极拳谱》中说:“当洪蒙之时,天地未分,无边无际,混圆而已,恍恍惚惚。其中含有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随在恍惚之中,绝未见其气,有撇有停,毫无主宰,而蹈于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人身也如天地之混圆,人身无处不混圆。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也有三直,即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也有四顺,即身手脚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即身手脚膝胯膀。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节,即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小节,即两手两肘两膝两脚。天地未见有撇是数,未见有停是气;人身亦不撇亦是数,亦不停亦是气。不过有四时嫌滞,天地有主宰是理,而不流水是节;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节制。不过未免有少混,所吾人本太极。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洪蒙之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烁,强为索拉也。然非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混圆一变即成背丝扣,斯拳之联成矣。再有背丝扣一变即成太极”。此理论与陈式太极拳理论相同。 陈式太极拳有十五个套路,即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杨式太极拳也有十五个套路,即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快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四隅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杨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与陈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相同。陈式太极拳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杨式太极拳也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陈式太极拳将拳架分为十三节意寓太极十三势;杨式太极拳将拳式划为八十五式意寓八五十三势。陈式太极拳有层次十三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也有层次十三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与陈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相同。陈式太极拳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杨式太极拳也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

[编辑本段](三)杨式太极拳的练法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系列性的拳种,要想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那你就的全面的掌握它。如果你想利用太极拳锻炼身体,学一个中架就完全可以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中架、再学提腿架、大架、快架、散手、一时短打,在中架学好后,四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即可和其他架子穿插着学,最后学习小架。   太极拳中架:姿势高低幅度适中,故称中架子。是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架子。该拳架分为阴手阴腿、阴手阳腿、阳手阳腿、阳手阴腿四个拳架(现在在社会上流传大都是杨澄甫先生简化定型的阳手阳腿和阳手阴腿拳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阴腿阳手还是阳腿阴手,除在练习周身一家和将各种身法要领练到身上之外,主要是在练习缠丝,给练习背丝扣打基础。应该知道,区分太极拳和其它拳种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你练的拳中是否有缠丝和背丝扣。杨式太极拳中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圆,是练平圆。圆在卦象上是指天,也就是乾。在练习时,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在手、眼、身、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加之推手练习。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中盘。整个套路除比当今流传的杨澄甫定型拳架多一个践步栽捶、二起脚外,其它拳势、顺序基本接近。速度较慢,每遍约15分钟。   太极拳提腿架:拳势顺序与中架相同,姿势要求比中架略低,步子稍大。在每个定势运动时,不可忽高忽低,但在每一个姿势完成后加一个提腿,故称提腿架。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也可以说是两个架子。一个是侧重实战应用的,一个是练习提放术的。提腿的具体要求是,一条腿直立起来,另一条腿曲膝上提,提的越高越好,脚同时要有向前踢或蹬之意,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上盘。然后,这条直立的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去做下一势动作,比中架增加了八十多个提腿动作,使腿产生巨大的摧毁力,在技击中一旦被腿击中,对方不亡即伤,故太极拳有“传上不传下”之说,所以能得到其传者甚少。杨式太极拳提腿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方,是练立方。方在卦象上是指地,也就是坤。中架的圆为天为乾,提腿架的方为地为坤,这就是一对阴阳,阴阳即为太极,这是拳架与拳架而言。此拳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着重练习太极桩功,即太极活桩,以增强气力,体用兼备。配合专门的呼吸锻炼,就是太极提放术。尤以健身效果最佳。坚持锻炼,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速度较慢,每遍约25分钟左右。   太极拳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比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架。在练习时,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活动量,故此架便于提高功力。由于不断以仆步往来、旋转,因而可以在方桌甚至高凳下往返穿越。其高难度,于此可见端倪。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杨式太极拳大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圆,是练立圆。中架是练平圆,大架是练立圆,平圆和立圆就构成了立体圆。再具体些说就是无极一变就是太极,太极一变是缠丝,缠丝一变是背丝扣,由缠丝变背丝扣即是太极拳。大架因吃功夫,一般每遍约6分钟左右,但功夫越深速度越慢。   太极拳快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后,为增加功力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架势即低又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之外,很多动作定势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此拳架功夫越深,速度越快。杨式太极拳快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方,是练平方。提腿架练的是立方,快架练的是平方,平方和立方就构成了立体方。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就是先学中架,中架练的是圆;再练提腿架,提腿架练的是方;然后再练大架,大架又是练圆;接着再练快架,快架又是练方。这一平圆一立方,一立圆一平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功夫,这种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  太极散手:分上手和下手、单人练和双人对练。是在掌握了以上中架、提腿架、大架、快架的基础上用以实战训练的一个套路。在练时可以体会到太极拳独有的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缠丝、背丝扣、上下、开合、进退、领落、迎敌等太极诸多功夫。散手象推手一样,只要掌握了中架以后就可以练推手,推手是练听劲、懂劲、引劲、化劲、拿劲、发劲等诸多劲路的一层功夫,但在实战中尚不能运用自如。散手是练在具有中架、提腿架、大架、快架、推手的功夫之后,在实战应用中的一层功夫。   太极一时短打:可以两人对练,主要是一人单练,因出手刚猛,两人对练很容易失手伤人,一般不主张对练,但要求会练。一时短打是在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的基础上的又一层功夫。只要太极推手、太极散手这两层功夫缺一,哪一时短打也是练不成的。就象上学那样,没有学加减法,就想学乘除法一样,无论如何是学不成的。即便学了几式一时短打的动作,那只是学了几个招势而已。就象学算术那样不会加减法,即便是知道×表示乘法,÷表示除法,再进一步说,就是将乘除的运算式子比葫芦画瓢写下来,同样是运算不出来结果的。一时短打是讲究一手出三手,手手带暗藏。这正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同时也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具体体现。学习太极一时短打,必须是在有一定的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的基础上才能够学有所成。杨式太极拳的“一时短打”名称是在陈式太极拳的“亦是短打”的名称上演化而成的。   太极四隅捶:亦称太极四玉捶。顾名思义,四隅捶就是四角捶,就是打的四个隅角。四隅捶有四种练法,一是中架四隅捶,二是提腿架四隅捶,三是大架四隅捶,四是快架四隅捶。它们即可以每个架单独练习,也可以将四个拳架穿起来一气呵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林金声(1913-1988)为了便于练习,将这四个四隅捶分别放进了太极拳中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大架、太极拳快架中去。捶架子是练掌、拳的爆发力,增强腰、腿的灵活性和提高实战能力的。林金声先生说:“只要功夫到家,掌就是刀,拳就是捶,无坚不摧,分筋挫骨,无一不能”。   太极撩挎八卦掌:在太极拳中占据者非常重要的地位,撩挎八卦掌在太极掌中为第四掌。太极掌的第一掌是无极掌、第二掌是太极掌、第三掌是九宫掌、第四掌是撩挎八卦掌。太极掌的功用:一是练身法、步法、手法、眼法。二是练缠丝、背丝扣、迎敌。撩挎八卦掌在太极丹田功中为第五套。撩挎八卦掌可以单练,一是练缠丝,二是练背丝扣,三是练发劲,四是练招势,五是练左腾挪、右闪战。   太极四路炮捶:在太极拳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四路炮捶与四隅捶亦有将其统称为太极八卦捶的。四隅捶打的是四隅角,四路炮捶打的是四正方,合二为一为八方,即八卦,故称八卦捶。四路炮捶在太极丹田功中为第六套。四路炮捶主要是单练,一是练缠丝,二是练背丝扣,三是练上下,四是练开合,五是练领落。   太极十三路炮捶:在太极拳中同样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十三路炮捶中包含了四隅捶、撩挎八掌、四路炮捶。是四隅捶、撩挎八卦掌、四路炮捶的一个总合。但十三路炮捶不能代替四隅捶、撩挎八卦掌和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在太极丹田功中为第六套。十三路炮捶以单练为主,主要是练脚手并用。十三路是脚踢四正方、手击四隅角、上打、下扫、左腾挪、右闪战、中定。十三路炮捶的名称就将其概括为:前打白蛇吐信,后打老龙翻身,左打凤凰展翅,右打金鸡斗翎,上打插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  太极拳小架:是继以上拳架之后更高层次的拳架。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故称小架。整个套路可在八仙桌上演练,故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名称顺序虽然与中架接近,但从中增加了六十多个开合动作,每遍拳架约30分钟练完。整个套路中两手掌始终似抱球运动,不带发劲,从表面看,似乎回到比中架更高更慢的状态,然其内涵却有质的飞跃,使太极十三势在此拳架中前后穿插练习,一经功力已就,技法娴熟,由此进入练神还虚阶段。亦即由抬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真正将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蓄发、体用合为一体,乃至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架子虽小,仍可巩固加深原有功力,健身效果更属上乘。故此,该架被历代传人视为珍宝,即是拜门弟子也要严格择人而传。

[编辑本段](四)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在这里是指杨禄禅由陈式太极拳系列拳架而演化成的杨式太极拳系列拳架的主要传承。因笔者手中的资料有限,再者就是有很多掌握系列拳架的支派因受门规的约束或是保守思想的束缚,在不显山,不漏水的默默向下传承,所以肯定在本文中会遗漏很多门派,在此敬请同门谅解。本文只当抛砖引玉,使我们能取得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携起手来共同将杨式太极拳系列拳架这一民族宝贵文化弘扬广大,造福人类。   杨式太极拳由杨禄禅创新形成后花开两枝,一支是由杨班侯为代表的,另一支是以杨健侯为代表的。   杨班侯这一支派的传承是:杨班侯–李万成–林金声、贾志祥–庞大明–王军、李海波、张贵岭、崔勇、郝瑞科、侯剑豪、路恒飚、董亚洁、庞颖睿、庞颖鹏、斯戴娜丽.扎克勃斯、戴瑞.戴尔特、刘军、朱涛、苏成科 ; 另有一支:杨班侯 - 牛连元 - 吴孟侠 - 蒙玉璋、齐德居等。  另一支的传承是: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杨健侯这一支又是花开两枝。一支是由杨少侯为代表的继承着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系列拳架向下传承,具体的传承关系不详。一支是由杨澄甫为代表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杨式太极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简化发展,现在在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套路大多是杨澄甫所简化定性的太极拳套路,在此不在一一列举了。  杨式太极拳还有一支配称为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京城入王府所传授的原汁原味的杨式太极拳。但由于封建保守的门规限制,又由于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修改、定型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广于传播,反而使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所传之拳鲜为人知。

[编辑本段](五)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自杨禄禅到北京授拳,太极拳就以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技击功能、明显的健身效果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太极拳都能接受,这些优势都给太极拳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杨班侯这一支派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24

杨班侯先生有一个时期是依授拳为业,所以他成手的学生、徒弟不胜枚举,有很多徒弟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因文章的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现将能说明杨班侯这一支派发展的李万成、吴泉佑二先生做一说明。  李万成先生是杨班侯先生的得意门生,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快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太极四隅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太极点穴、太极抓筋、太极拿脉、太极挫骨、太极丹田功及太极器械等。目前,大多演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都是他一脉相传。  吴全佑先生也是杨班侯门生中的佼佼者,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一个中架太极拳和快架太极拳,因的真传,造诣精深,后自成一派,为世人公认的吴式太极拳,成为国家太极拳五大流派的重要一支。吴式太极拳将“中架太极拳”称为“慢架子”,将“快架太极拳”称为“快架子”。“至今吴式太极拳除慢架子之外,尚保留传统套路快架子”(见1987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吴英华(1905-1996)、马岳梁(1901-1998)编著的《吴式太极快拳》简介)。因杨式太极拳中架是练圆,所以有人就将吴式太极拳慢架子称为圆架太极拳。又因杨式太极拳快架是练方,故又有人将吴式太极拳快架称为方架太极拳。李万成先生传承着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吴泉佑先生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但他们同样都是杨式太极拳的继承者、弘杨者和发展者。  (二) 杨健侯这一支派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杨健侯先生一生一直依授拳为业,可称的上是桃李满天下。从他的门下出来的太极高手不计其数,这些太极高手日后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方面贡献颇大,此文只是介绍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不是太极名人介绍,名人写的太多,就不对文体了,所以这些太极高手另文详叙,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将能说明杨健侯这一支派发展的杨少侯、杨澄甫二先生做一说明。  杨少侯先生是杨健侯先生的长子,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快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四隅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太极点穴、太极抓筋、太极拿脉、太极挫骨、太极丹田功及太极器械等。目前,经常在一些武术杂志上看到老拳师们谈到少侯先生打大架和快架的回忆。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我学拳的时候,也经常听到少侯先生家乡的老拳师们讲他练拳和教拳的故事,传说少侯先生的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将学生打跑。但他的太极拳传人的资料就不太清楚了。  杨澄甫先生是杨健侯先生的季子,他在继承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十五个拳架简化为五个,同时又将套路中的高难度动作删去,使之成为老少皆宜,授众群体更广,影响更大。  (三) 杨澄甫先生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杨澄甫先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具进,将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的十五个套路简化定型为五个套路(以下将杨式太极拳老架称为传统套路;杨澄甫定型的太极拳拳架称为定型套路),他简化定型的五个太极拳套路的名称分别为:八五式太极拳、37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其中八五式太极拳为两个套路,一个阴腿拳架、一个阳腿拳架,人们常将其称为一个实腿拳架、一个虚腿拳架,这两个套路人们习惯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这五个套路门内人将其称为“老五路”。由于散手分上手和下手、既能单人练习同时也可以两人对练,所以有人把散手叫成两路,这样五路拳就变成了六路拳了,故有人又将杨澄甫定型的太极系列拳架称为“老六路”。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大都是杨澄甫的定型拳架。杨澄甫将定型系列拳架的学习顺序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是这样说的: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大扌履,散手”。太极拳包括一个太极拳实腿拳架、一个太极拳虚腿拳架和37式太极拳,将这三个拳架学好后,再练太极长拳,将以上四个拳架练好后,把单手推挽、原地推手、大扌履练熟,最后学习散手。  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是在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其具体简化的地方简述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八五式太极拳蕴涵着八门、五步,八门即八卦、五步即五行,八五十三即太极十三势。又因构成八五式,即将太极拳名称分成85式,所以人们也习惯将其称为85式太极拳。八五式太极拳是根据杨式太极拳传统太极拳中架的两个阳手拳架简化定型的。这两个阳手拳架舒展大方,大开大合,易学易练,要领易于掌握。两个阳手架的主要区别是在腿上,一个是阴腿,一个是阳腿。阴腿架主要是练“固”劲、阳腿架主要是练“荡”劲。这两个定型拳架与传统的两个阳手拳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定型拳架阳腿架中的揽雀尾与传统拳架阳腿架中的揽雀尾动作完全相同;定型拳架阴腿架的揽雀尾与传统拳架阴腿架揽雀尾上肢的动作相同,下肢的动作不同。传统拳架揽雀尾的右掤时右脚向前上一步;做扌履时右脚向回收回来;做挤时右脚向前再迈出去;两手分开向回平抹时右脚再向回收回来;做按势时右脚再迈出去,有人称其为“活步揽雀尾”。杨澄甫先生借鉴了阳腿拳架的揽雀尾将定型拳架的阴腿拳架的揽雀尾也改为“定步揽雀尾”。  2、定型拳架阳腿架中的如封似闭动作与传统拳架阳腿架中的如封似闭动作完全相同;定型拳架阴腿架的如封似闭与传统拳架阴腿架如封似闭上肢的动作相同,下肢的动作不同。传统拳架做如封时左脚向回收,做似闭时左脚再迈出去,故也将其称为“活步如封似闭”。杨澄甫先生借鉴了阳腿拳架的如封似闭将定型拳架的阴腿拳架的如封似闭也改为“定步如封似闭”。  3、传统拳架中的两个海底针的动作不同,第一个海底针动作前带童子抱球,第二个海底针动作前不带童子抱球。杨澄甫先生在定型拳架中将童子抱球删去,使前后两个海底针的动作相同。  4、传统拳架中的分脚、蹬脚动作都要求速度快,用劲猛,动作要带风声。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将分脚、蹬脚动作改为速度均匀、用劲柔和、有飘飘然之感。  5、传统拳架中的践步栽捶,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左搂膝拗步、右搂膝拗步、进步栽捶。  6、传统拳架中的翻身二起、左打虎势。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栏捶、右蹬脚、左打虎势。  7、传统拳架中的单摆莲,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十字腿。杨澄甫修改过程中将阴腿、阳腿两个拳架除揽雀尾左掤有所不同之外,其它的上肢动作完全相同。这为定型拳架在日后的发展的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7式太极拳,顾名思义这一路太极拳是由37式组成。它包含了四隅捶、四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十三路炮捶的缠丝、背丝扣、上下、进退、领落等十三势内涵。它是由八五式太极拳中的37个不重复动作组成。是由慢向快过度的一个套路,它本身即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这个套路用法杨澄甫先生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以照片对练的形式公开。笔者于1998年在《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一书中将这个套路的单练、对练一并公开。  太极长拳是由杨澄甫根据传统太极拳快架简化定型的,原传统太极拳快架有一百多式简化为七十余式,同时也参照八五式太极拳的简化方式对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定型。笔者以将太极长拳写入了《杨式太极拳阐秘》一书,此书现以脱稿,近期即将出版,太极长拳的具体内容请参阅《杨式太极拳阐秘》一书。  杨澄甫先生对太极散手没有加以改动,所以定型系列拳架的太极散手与传统系列的太极散手完全相同。  经过杨家三代的不懈努力,使杨式太极拳由形成到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和简化定型系列拳架并驾齐驱,造福人类。尤其是根据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虚腿拳架,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编排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国家体委武术科于1957年组织专家编排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又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等部门为推广太极拳,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健身运 动,组织创编了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的24式太极拳,1957年又出版了目的在于为学习杨式大架太极拳提供规范教材的 《太极拳运动》一书。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也相继编制了太极拳、太极剑等的竞赛套路、竞赛规则,为推广太 极拳运动做了许多工作,使太极拳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于杨式大架太极拳动作舒展优美,易学、易练,健 身功效突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已经成为学练人数最多的一种太极拳。  当前太极拳运动面临的问题近五十年,杨式太极拳发展最快。但是,在快速的普及推广中,突出了杨式 太极拳的易学、易练,传播着粗略的拳架形式,而很少强调要领及用意运气,使得真正的杨式太极拳被淡忘,出现了大量的 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的现象。为此,当前太极拳运动面临着从普及到提高的阶段,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能总停留在形 似上,要强调用意运气,逐步做到形神俱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