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品源前妻:鲁迅讲“黄段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8:01

                鲁迅讲“黄段子”

落叶飘飘 2009-07-13

我记得是在中学课本,或是课外阅读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在鲁迅身边的作家回忆鲁迅时转述的。他说鲁迅讲笑话也和别人不一样。我跟一些人说过,他们一边笑一边说,哪呀,我怎么不记得?

或许是我在其他书上看到的吧?

一方丈临终,只有一件憾事:没见过vulva。于是小和尚雇来一妓女,以了师父心愿,老方丈一看,说:原来跟尼姑的一样。

鲁迅其实很搞笑的。下一则也是鲁迅的笑话。

“两位近视眼要比视力,便约定到关帝庙去看这一天新挂的匾额。他们先从漆匠探得字句。但因为探来的略有不同,只知道文字的那个便不复,争执起来了,说看见小字的人是说谎的。无可质证,只好一同探问一个过路的人。那人望了一眼,回答到:什么也没有,匾还没挂呢。”

《论“他妈的”》,这也是鲁迅写的。

他说,中国的这个“他妈的”很不好翻译,德国人翻译“我使用过你妈”,日本人翻译“你妈是我的母狗”。

其实还有更多的意思,比如表示惊异、叹服等等。

“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吃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父亲回答到:'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吧’。”

鲁迅说这简直已经淳化到现在时兴的'亲爱的’意思了。

 

 附:     2011年9月17日:在郁达夫的忌日里

            书戏日记


 

2011年09月17日 22:23

标签: 阅读 读书 鲁迅 郁达夫 文学

  今天饭否的热点话题里,赫然出现了“郁达夫”三个字。

  一查,原来9月17日是郁达夫(1896.12.7-1945.9.17)的忌日。这位乱世才子去世已有66年了,难得还能被人们记住这个日子。

  再一查,饭否中转发得最火的有关“郁达夫”的段子原来是这样一条:

  “鲁迅曾给郁达夫讲黄段子:一个老和尚垂死之际,有一桩遗憾使他死难瞑目,就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女人的身体。弟子们只好花钱雇了一个妓女送到病塌前,老和尚一看,说:哦,原来跟尼姑的一样。这才放心西登极乐。郁达夫听完从鲁宅一直笑到自家,到家后就翻捡藏书,居然未查到出处。”

  我忍不住想再查查这个典故的出处,原来是出自唐弢先生的《记郁达夫》: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同听鲁迅先生讲故事,第二天会面的时候,他说:

  “鲁迅厉害。他讲的故事,我翻了许多书找不到出处。不象钱武肃王还有方志可查,这回是大海捞针,更加不着边际了。”

  “也许在什么笔记里吧?”

  “也许。你不觉得这故事和《泰绮思》有点相似吗?可是思想完全不同。真有趣。”

  鲁迅先生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某地有位高僧,洁身苦行,德高望重,远近几百里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临死时,因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没有见过女人阴户,辗转反侧,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等到妓女脱下裤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的一样的呵!”说完就断了气。

  我们都佩服这个故事含义的深刻。】

 

  唐弢是真心地认为鲁迅讲的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含义。这篇文章最初刊于1983年第3期《文汇报》,2009年在天涯论坛有个题为《鲁迅的荤段子》的帖子(作者shjiaxing),写了这篇文章发表时的一个小插曲:

 

  【据唐弢夫人沈洁云先生回忆,1983年《记郁达夫》排印时,编辑竟把这个故事删去了。唐弢先生看清样时非常不高兴,对她说:“他们怎么不理解鲁迅先生讲的都是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并不带黄色。”经过一再解释,编辑终于同意按原文刊出。】

 

  不过我觉得,鲁迅的这个小故事怎么看也是就个黄段子,实在没有必要非给他戴上“讽刺抨击封建卫道士的满嘴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的丑陋面孔”的高帽子。郁达夫当年转述这个故事给唐弢,应该不是为了证明鲁迅的思想性战斗性深刻性,而只不过是想说鲁迅先生“真有趣”罢了。

  鲁迅也是人,把他随口一说的玩笑话奉为圭臬,这才是真正的闹笑话。不过在1980年代,正是唐弢的这种辩护,反倒使我们今天能有机会读到这个小故事,有机会了解民国文人间的一段逸闻,有机会读出鲁迅身上的活泼的生活气息——真是求仁得仁又何怨,还是不要对唐老先生作太多苛责了。

  唐弢文中记述的郁达夫提到的《泰绮思》,我没有找到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倒是无意中发现了《泰绮思冥想曲》。这首由法国作曲家马斯奈创作的曲子又名《沉思曲》,十分耐听,属于我个人的“听着耳熟但叫不出名字的乐曲”系列。

  我对郁达夫作品的了解,最初是通过语文课本中《故都的秋》一文。如今在北京的秋夜里听着这首低回深沉的曲子,也可算是对郁达夫的一种纪念吧。

 

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