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霜什么时候擦:陈杰人:深奥的政治说教取代不了温馨的人性启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24:26

陈杰人:深奥的政治说教取代不了温馨的人性启蒙

发布时间:2011-09-01 11:51 作者:陈杰人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561次

  原题:人性和规则应是开学第一课主题 


  当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知识的贫乏,而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规则意识的缺位


  今天是秋季开学日,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大部分中小学都在这一天迎来新学期的开端,大部分高校亦在此前后相继开学。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光里,我们首先祝福所有的同学们新学期愉快,祝愿他们学业有成,人生进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注意到中国江苏网一篇题为《南京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精彩生动扑面而来》的报道,报道提及的两个事例让人感触颇多——


  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挨个穿过了分别代表知礼、勤学、智慧的“三重门”;南京市一中则在开学前夕,请来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给同学们主讲“开学第一课”,有交警队长讲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意识,有律师将法律课……


  我们也注意到,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校园里,一些欢迎新同学的标语口号,突破了过去的老套路,特别是一些师生自行制作的标语,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充满了清新的感觉。


  古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抛开人性善恶论的哲学观点不谈,这句古言其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基于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则告诉我们,人对某类事物的总体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该事物的局部感知,进一步分析亦可发现,这种局部的感知,很容易受到最初接触这类事物时所形成印象的影响。


  由此可见,开学第一课,对于学生一个时期乃至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不管是中小学新生开学,还是大学新生开学,抑或是各年级学生的新学期开始,这人生新时期的第一课,需要每个人尤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好好把握。


  曾几何时,我们习惯了空洞、抽象甚至背离人性发展规律的“第一课教育”,在一个被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所左右的环境里,深奥的政治说教取代了温馨的人性启蒙,暴戾的斗争思维排斥了和谐的群体意识,晦涩的集体主义驱赶着自由的个体精神。所有这一切,从某种程度上铸就了今天的恶果——漠视伦理、忽略个体、人性模糊、信仰沦丧,那曾经激动过多少国民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似已成为远去的钟声。很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认为,当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知识的贫乏,而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规则意识的缺位。


  今天,当全社会重新检讨教育并试图进行道德重构的时候,我们终于体会到邓小平曾经告诫的“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真正含义,我们也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作为铸造人性和人格的基础工作之一,教育必须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而“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和方法,或许可以成为检视教育创新和教育责任的第一个窗口。


  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南京市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从形式和内容上均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游府西街小学老师带领新生挨个穿过知礼、勤学、智慧的“三重门”,是对人性和知识的启蒙,那么南京市一中邀请社会职业人士给学生开讲座,则是一种规则意识的架构。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当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强化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浩如烟海的知识和日新月异的技术,不可能在课堂教育中被完全掌握,但人性意识的启蒙——如爱心、宽容、互助等精神,则应当在教育的原初阶段得以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如守法、弘德、尊重他人等品格,也应当在每个教育阶段得到强化。


  有新闻说,近日,曾出版于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被重印上市,该课本文字由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编写,书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绘图。课本第一册第一课,没有空洞的政治说教,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七个字,外加一幅插图:


  “先生,早。”“小朋友,早。”


  在叶圣陶看来,“开学那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头一回跨进学校,觉得什么都既新鲜又陌生。见到老师,他们上前去鞠躬问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等到上课了,翻开课本一看,刚才温馨的一刹那原来已经写在课本里了!老师此时如果善于启发,定能使孩子感到学习的快活,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这其实体现了一种观念:第一课要教给孩子的不光是语文,更重要的是做人。


  美国著名思想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但愿每一个教育者能够仔细体味这句话的深意,将每一堂课的教育都当做学生的生活历练,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也希望每个老师都能从《开明国语课本》的内容编排中得到启发,真正用符合人性规律的方法教书育人,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人格魅力的新国民。
 


来源: 人民网 | 来源日期:2011年9月1日 | 责任编辑:郑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