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霜和乳液的区别:超级大国如何被改变 (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0:04
                           “9·11”十周年 超级大国如何被改变                          2011年09月07日 07:53:32   来源: 新华国际    这是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一座大楼受恐怖袭击后倒塌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文明冲突”十年未解

       “总统先生,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信奉伊斯兰教的里兹瓦·可汗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喊出了这句话。

  里兹瓦·可汗的呐喊最终被奥巴马听到了,然而那只是印度宝莱坞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大约275万的美国的穆斯林依旧生活在“9·11”恐怖袭击挥之不去的阴影中。

  “9·11”不仅撞毁了双子塔,更击碎了美国曾引以为荣的人性包容与种族和谐。整整十年之后,多数美国穆斯林仍然感觉到受歧视。

  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52%的美国穆斯林感受到情报机构的“特别监控”,43%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受到过骚扰。

  一身伊斯兰装扮的本·拉登已成为美国民众集体的心理阴影。仅仅是有一顶和拉登一样的白帽子和穆斯林身份,影片中的可汗陷入了意料不到的敌视与麻烦,甚至继子被人活活打死。

  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屡屡上演。美国司法部民权司负责宗教歧视案件的特别顾问伊立克·特内最近坦言,“9·11”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及南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在迅速增加。

  美国司法部负责民权事务的助理部长托马斯·佩雷斯年初在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不断有穆斯林向我抱怨说,孩子们在学校遭到骚扰,被称为恐怖主义分子,被要求滚回家去,尽管美国就是他们的家”。>>点击详细

        “9·11”十年后 美国未必更安全

        十年前的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世贸双塔在袭击中轰然倒下,美国军事实力的标志五角大楼在袭击中局部坍塌,3000多无辜平民在袭击中死于非命,道琼斯指数骤跌14.3%.股市缩水1.4万亿美元。十年来,美国政府把反恐作为压倒一切的要务。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惊人之举,也让美国民众承受了许多不堪之重。

  十年过去了,美国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推翻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塔利班政权,击溃了从事恐怖活动的基地组织,击毙了恐怖大鳄本·拉丹,美国本土未再发生既遂恐怖袭击事件。

 但美国真的更安全了吗?国际社会也更安全了吗?答案显然不那么肯定。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两场反恐战争恐怕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

  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虽然击溃了基地组织,但美国组建的卡尔扎伊政府远未控制住局面,塔利班势力仍然活跃在阿富汗各地,基地分子策划的暴力袭击事件仍不停发生。为迅速摆脱阿富汗难局,美国开始设想把塔利班纳入阿富汗政治进程。但美国通过战争都未消灭塔利班,怎么可能通过谈判来改变塔利班?从美军战火下九死一生挺过来的塔利班一旦重新得势,怎么可能对美国友善?阿富汗政府在数万北约联军协助下都无法消除反政府暴力活动,怎么可能在美军撤离后控制住局面?谁能保证美国扬长而去后,阿富汗不重新成为反美极端主义的温床?

  尽管阿富汗战争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毕竟是联合国授权并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的、合法的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就完全不同了。伊拉克战争前夕,全球600多个城市连续数周爆发了反战游行,联合国安理会拒绝授权,美国绕开安理会发动战争,“理由”是萨达姆政权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言之凿凿地在安理会论证美国掌握的“铁证”,但事后证明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既没有证据也没有授权的非法战争。围绕这场战争的是非争论仍在继续,战争造成的几十万伊拉克人伤亡和基础设施的毁损却是实实在在的,萨达姆没有解决的问题美国仍然没有解决,伊拉克的族群矛盾仍然尖锐,宗教冲突仍然激烈,反政府暴力活动仍然频发。现在的伊拉克再度成为美国的盟友,面对成堆的战争遗留问题和复杂的宗教部族矛盾,伊拉克政局走向蕴含颇多未知因素,谁又能保证将来的美伊关系不再发生新的轮回。>>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