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工商银行:新时代师德的新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9:37
   四化伟业,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这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河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实,我们所谈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众所周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那当今时代,师德内涵又是怎样的呢?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说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呢?这是因为爱岗敬业是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然也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只有在对自己的职业认同的前提下,才能不把教师这一职业仅当成是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自立自强,无怨无悔。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都仅把教师工作当成一门职业,而没有把它当成是一门事业,那么他很难达到爱业的层次,不会感到他所进行事业的乐趣,更不会达到创业的境界。因此,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有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涵
    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要从记学生的名字做起,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来,哪怕时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关注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作为教师都应了如指掌。教师爱学生,要从欣赏学生做起,欣赏学生的优点,甚至能包容学生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典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教书育人的业绩如何,除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外,还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一门专门的技术,需要教师勤奋训练,对其中的规律刻苦钻研。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可以有四个不同层次:技术、技能、技巧、技艺。每个层次虽然渐次递进,但受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达到高级的境界,否则也不会有出类拔萃、技艺超群的说法。不过,“勤奋+方法=成功”适合每一个人。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勤练教书育人的技艺,使自己成为专业高才;深研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行家,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我想一个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能热爱的老师,就一定不能教好书、育好人,那从何谈起是一个好老师呢?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立足根本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是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谈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地个性、品德地发展。有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学生说话地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正因为学生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样板,所以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更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时代发展
    传统的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一般包括:教师要为人师表,有爱心、讲奉献、品德高尚、热爱科学、热爱学生,要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甘为人梯,能甘守清贫。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建设要注入新的内容,要有新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抱着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够成材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这就需要更新观念、那样里创新,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争做科研型的教师,以实现“科研立校”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因为众所周知:科研意识也是新时期师德的体现。新时期新的师德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师,不能满足所谓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精神,不能只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而是要把教育工作当作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有所创新。要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既要做蜡烛,也要做太阳,在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光彩。新时期的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是所有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提高升华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要求教育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时刻,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勇于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改革上努力实践,积极参与学科及课程改革实践,每一名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