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圈最新招聘:《基业长青》全书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52:07

《基业长青》

【美】吉姆.柯林斯

《基业长青》中振聋发聩的观点,在更深层面的分析中,解释着富有竞争力的长寿企业的发展真谛。

                                                 ——联想集团总裁  柳传志

   吉姆.柯林斯是当代的企业管理大师。他素以研究严谨而著称,他曾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1994年与杰里.波拉斯合著《基业长青》一书体现了他主要的管理思想。

   优异、卓越的企业是否能永续经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典范?柯林斯和波拉斯花了6年时间研究这一问题,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肯定的答案:单单靠削减成本、组织重整或追求利润,无法造就伟大的企业。能成就历久不衰的百年基业的,往往是能固守核心价值的卓越企业。他们于1994年出版了《基业长青》,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

   用读者自己的话来评述:“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也不谈拥有某种公司展望。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有关高瞻远瞩公司的书。”柯林斯和波拉斯在本书富于创造性的书中打破了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

   柯林斯作为炙手可热的财经企管书作家,擅用数字统计说话,而非仅单纯叙事论理。他书中所引导的事例被组织成了紧密的使用概念框架。

  《基业长青》为建立在21世纪长期繁荣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宏伟蓝图。《哈佛商业评论》为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其中一本就是《基业长青》。

 

内容摘要:

如果说《追求卓越》是开启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的《基业长青》则使这次革命达到了一个高潮。

《基业长青》的两位作者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它们拥有平均百年的历史,自1926年以来,它们的业绩是股市总体业绩的15倍),这些公司包括IBM、沃尔玛、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行业领袖,并将这些公司直接与他们的一个突出的竞争对手对照。它们审视了公司由最初创建到今天的历史:创业、中等公司、大型公司、自始至终,作者都在问这个问题:“是什么使那些真正卓越的公司与众不同?”

从《基业长青》一书中那些富于冲击力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总结出的高瞻远瞩公司所拥有的特质,柯林斯的目的仅此而已,及找出极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的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概念架构。许多人认为一间公司的持续成长依赖于几位优秀的CEO的持续运作,但这本书的作者却告诉人们,对一个企业而言,一群聪明人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新尝试比拥有一个有魅力的领袖更重要,而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并为之奋斗则是企业的关键所在。

“造钟,而不是造时”。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是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

“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公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而不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等偶然的东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企业必须越来越依靠一个好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好的组织构架、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战略管理等。

“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基业长青》中写道:“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的目的的手段,但对于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所灌输。“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伟大公司必须有很强的共同价值观。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柯林斯经过研究后发现,“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自家长成”的经理人熟悉了解公司文化,更易带领公司进行变革。

《基业长青》研究的是事件,是人性。作者从人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公司的成长和巩固。作者分析的是公司、组织,以及人在组织中的作用。本书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本书为所有经理人和传业者带来灵感,破除了广为接受的错误想法,即只有魅力四射的高瞻远瞩型领导才能够建立高瞻远瞩的公司。

     《哈佛商业评论》评价其为20世纪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书籍,《今日美国》评价其为“继《追求卓越》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企业研究力作”。

     《基业长青》告诉那些野心勃勃的梦想家,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应该有着务实的理想主义,这是一种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单绝非空想。这样长青的基业,有着冷静的头脑,有追求进步的驱动,有刺激进步的强大机能。领袖们创造了胆大包天的目标,也创造了教派般的文化。他们永不满足,优胜劣汰。他们步调一致,玩火但绝不自焚……这种境界让无数企业家热血沸腾。

经典导读        

  柯林斯:在巨变中寻找不变的通则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企业高唱“企业改造”、“乱中求胜”的年代,在颠覆有理、变动不断地过程中,许多人开始怀疑:“世上究竟有没有恒久不变的价值?”

     1994年,任教于史丹佛企管研究所的柯林斯和同事波拉斯推出了《基业长青》一书,经过了6年的研究,他们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肯定的答案。单单靠削减成本、组织重整或追求利润,无法成就伟大的企业,能历久不衰的百年基业往往是能固守核心价值的卓越企业。他们花了6年的时间,研究历经岁月考验的20个世界代表企业,例如花旗银行、惠普、宝洁、强生、迪士尼、威名百货等公司,希望了解:“这些美国最长青的公司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色?”结果发现:

长青企业往往致力于造钟(建构能永续发展的组织),而不是报时(只依赖伟大的领导人、伟大的构想或创新产品);长青企业能兼容并蓄,兼顾目的和利润、延续性和改革、自由和责任等;长青企业有清楚的核心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决策的依归;长青企业固守核心的同时,又设定明确动人、振奋人心的大胆目标,力求进步。

《基业长青》出版后备受瞩目,高居美国《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55个月,在全球发型了17种不同语言的版本,销售百万余册。

但是有一天,一位麦肯锡企管顾问竟然对柯林斯说:“你们研究作得很棒,书也写的很好,但是书中所讲的东西对我们一点用都没有。”因为这些历久不衰的公司多半在创办之初就很卓越,绝大多数公司却都是很普通,顶多只称得上优秀而已,他们有可能行到半路才峰回路转,蜕变为卓越企业吗?怎么样才能做得到?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团队花了5年时间,阅读了6000多篇报道文章,累计了3.84亿字节的计算机资料,希望从庞杂的资料中寻找出组织“从优秀到卓越”的奥秘。从他们的研究结果中诞生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推出后,先后被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商业周刊》,及“亚马孙网络书店”选为2001年最佳财经企管书籍之一。

大多数的企管书籍都充满了英雄崇拜、炫目的科技和高速成长的戏剧化故事,柯林斯在书中却强调领袖魅力是资产,也是负债;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的刺猬,往往胜过一心多用的聪明狐狸;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先爬,再走,然后跑步”仍然是成功有效的企业经营之道。

柯林斯曾经自称;“我的专长就是能在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中看出形态,在紊乱中找到秩序,在混沌中理清观念。”他深信,不管周遭的世界如何改变,世上仍然有恒定不变的根本价值与通则。而理清混乱中的“变”与“常”,正是柯林斯始终不变的追寻。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什么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死盛衰成为一道风景线,但大浪淘沙,总有一些一些企业长盛不衰。柯林斯确定高瞻远瞩公司的标准是:所有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广受企业人士崇敬、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已经历很多代的CEO、已经历很多次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且在1950年前创立。根据这六条标准,他们选出了如波音公司、花旗银行、美国运通公司、沃尔玛等18家公司。黑格尔认为理念产生物质,这被称为唯心主义,但理念对现实的指导的确是重要的,本书作者认为正是“有一种核心理念指引和激励公司的人”使公司基业长青。只不过这种理念不是无中生有地产生的,而是那些基业长青公司实践的产物,是这些公司成功经验的总结。

其实任何一个公司无论长青还是昙花一现,都有意无意地由一种理念指引,失败的公司在于依据了错误的理念。正确与错误是相比较而言的,因此,作者在批判十二种错误理念,即“破除十二种迷思”的基础上,用高瞻远瞩公司的经验树立了十二种理念。对这十二种迷思的批判是本书的核心。这十二种迷思包括:

第一种迷思: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家

其实在18家高瞻远瞩公司汇总有15家开始时并没有伟大构想。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司,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改自己起初的构想。与时俱进,而不是为一个先验的目标努力才有成功。

第二种迷思:要有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其实这种强人往往会由于独裁或员工的崇拜而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害。高瞻远瞩公司成功的关键不是人而是制度。

第三种迷思: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

赚钱不应该是唯一的,公司应追求包括赚钱在内的一组目标。这样从长远看才会赚更多钱。

第四种迷思:有共通的“正确”价值组合

其实并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组合,不同公司应有不同的价值观,只要适合本公司都能成功。

第五种迷思:唯一不变的变动

高瞻远瞩的公司几乎都虔诚的维持核心理念,很少改变。公司在稳固核心价值观有如磐石的同时,也能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改变和适应但无损于珍视的核心理念。

第六种迷思: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高瞻远瞩的公司巧妙地运用胆大包天的目标,激发进步,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奋勇超越对照公司。

第七种迷思: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几乎就像教派一样,高瞻远瞩公司对自身的主张、希望获得的成就极为明确,根本不容纳那些不愿或不符合他们明确标准的人。

第八种迷思: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高瞻远瞩公司部分最佳行动来自实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说得正确一点,是靠机遇。

第九种迷思:高新雇佣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性变革

实际上高瞻远瞩公司的CEO都是自己培养的,庙内的和尚同样能念经,能引起重大变革和新构想。

第十种迷思: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其实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战胜自我。这就是要克服自我满足。

第十一种迷思: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这是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并不正确。在高瞻远瞩公司的实践中还做到了“兼容并蓄的融合法”。

第十二种迷思:高瞻远瞩主要依靠于“远见宣言”

事实上,重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行动。

十二种迷思是十二种流行于公司和经营者中的错误理念。只有破除这些迷思,公司才能基业长青。本书的中心正是边破边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

记得当年清华大学强调:不是给学生猎物,而是教打猎物的方法。本书作者强调的是,不是仅仅告诉你时间,而是教你如何造时钟。这些说法都强调了思维方式和理念的重要性,一个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不在于赚了多少钱或有什么产品,而在于以核心理念为基础。《基业长青》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去做,有了这些理念,你就有了成功的出发点。

文成名就

   吉姆.柯林斯是当代的企管大师,素以研究严谨而著称,目前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经营着自己的管理教育和咨询公司。1988年柯林斯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并曾获得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此前他在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任职。多年来,他除了曾经担任默克药厂、星巴克、时代集团等数百家企业的顾问之外,也成为许多非营利组织咨询的对象。

柯林斯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和创业家。根据美国《财星杂志》的报道,每学期刚开始时,斯坦福企管研究所的每位商学院学生都可以享有一次优先选课的待遇,结果当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都竞相把唯一的机会拿来选修柯林斯的课,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受到学生的爱戴。

柯林斯是《超越创业精神》的作者之一,《基业长青》则是成就柯林斯管理大师地位的著作。《哈佛商业评论》、《商业周刊》等著名财经杂志都曾经深入报道他的研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