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火焰之地怎么走:细微入手,规范行为,促进养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9:03:37

德育类论文

细微入手,规范行为,促进养成

内容摘要:

低年级学生存在着骄纵、自理能力差等特征,因此对他们的养成教育不可忽视。本文提出了加强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个注意点。一要从小事抓起,二要注意教育方法,三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四是正确对待“小小告密者”,五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教师只有从这五方面着手,才能确保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得以实现。

 

关键词:   低年级  学生    养成教育      

 

 

纵观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难免对他们是溺爱有加。在家长的眼中,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他们想得到的没有家长办不到的。他们在家长的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甚至连写完作业后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也都是家长代劳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然而面对家长,孩子们却并不“敬爱”。因为辨别能力较差,他们受社会上流传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的影响,待人长幼不分。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养成教育更是不可忽视。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于实践,博大精深。“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低年级是人生的起始阶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就能使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从而整个人的素质就提高了。那么,我们教师要加强低段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          从小事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1、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品质去感染学生是很重要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班主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管家,孩子会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要想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老师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我在问孩子们借物品时,都会用上“请……行吗?”,还物品的时候不忘说声“谢谢!”,如果我做错了事情,我也会主动承认错误,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们也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如果老师能适时适地加以引导,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有“三心”

有些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就因为这些小事的忽略所以孩子的养成教育很不理想,要做到从小事抓起,这还要求班主任要有“三心”:细心、关心和耐心。细心就是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了解学生,抓住细微的小事进行养成教育。关心就更不用说了,就是要去热爱学生。即使他不是个可爱的孩子,即使他身上没有闪光点,但老师的职责要求你一定要去“爱”学生。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加上低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的情绪,给他们一次次改变、改正的机会,经过几次耐心的劝导,他们就会有所改善的。

二、          注意教育方法

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法。

1、抓住年龄特征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比如对于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时正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上小学之前儿童主要在家庭或幼儿园里受教育,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而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学习,小学的环境和要求与入学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他们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为了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环境和要求,我曾经是这样做的:主动和家长联系,告诉他们为子女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心理上的准备,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小学生的故事,带领学生参观高年级同学上课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发他们过学校生活的兴趣和愿望。排解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紧张感和害怕。(2)生活上的准备,注意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让他们尽量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收拾文具,穿衣扣纽扣等。(3)作息时间的安排,注意学生在家作息时间的安排,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上课时的质量。

2、细化目标确保养成教育有效展开。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和知识技能的限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许多事情还不能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因此,要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引导。我们不仅要制定具体的要求,而且要把目标最小化。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记得新生一年级刚入学,我要求学生要早睡早起,但有些家长反映,有同学在家晚上爱看电视,经常晚上十点钟不睡觉,我就有些纳闷,找同学来谈话,才知道在贪玩的孩子心里,别说晚上十点,就是晚上十一点睡觉都还嫌早呢。因此,我又把要求提得更明白了,晚上九点钟之前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这样,学生对早睡早起就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以后,很少再有家长反映类似情况了。

3、挖掘典型,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年龄小,具有认识的好奇心及形象性。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也特别善于模仿。一些具体真切的人和事,常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在“养成教育”中,我常常采用“榜样示范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经常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这样做才对 ”等活动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树立榜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因此我们不要一味地寻找那些“英雄人物”,我们可以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他们就更有动力、更有体会。再者对于问题生,教师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注意引导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这样的话:“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也就是说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并时刻提醒自己:“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要有耐性。切不可在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时因为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了、放弃了。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拿出十足的耐心,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付出有成效,有收获。
我班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让他自己做作业动作很慢,如果叫他坐在我身边他又很快。他不是不知道做而是总喜欢边做作业边抽空玩一玩。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就抓住课堂作业的时间,当他稍微快一些了就及时给予表扬,虽然还是慢,但还是有了些许的提高。同样学生写字的姿势,我们要抓住每一次写字的机会,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鼓励,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养成训练要从规范入手,由浅入深;内容从小做细,不要贪大求全;养成训练的要求应离孩子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并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例如“上课专心听讲”这一习惯,低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到了中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想其他事,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而高年级的要求是“先预习后听讲,听讲时要善于发言”。  

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训练中要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以采用儿歌,或者是动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行为上训练要严、思维上训练要宽,允许“胡思乱想”,但就是不允许“胡作非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四、正确对待“小小告密者”

低年级的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作为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我每天会听到无数个小报告,说无数,一点都不夸张,老师每天都要去处理这些事情,但是,在去了解情况时,那些小朋友不是主动地承认错误,而是说:某某某也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其实,本身这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的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却是一个大问题。孩子本应童真无邪,何以会算计他人?这不是这一年龄阶段会做的事,也不是一个社会人应做的事,因为它不该是为人之道,为何我们的孩子乐此不疲呢?有些人因为被人告过,所以想告别人以示报复,也有人因为想看别人出丑而告状,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有人做错了事,我们首先应该想到什么?……

这让我深思:这与教育又有何关联?

教师可能日常表现出的是对打小报告的认同、纵容,甚至是利用,于是潜意识中鼓励着学生,致使打小报告成风。我对这种“打小报告”的教育方法难以认同。靠这种教唆或者告密的方法去了解学生情况,效果可能真的不错,有助于教师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手段对于学生的伤害:易使学生人格发展出现偏差!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化者,却使用鼓励学生告密、打小报告之类的手段来进行学生管理,这样的教育甚是令人担忧啊!这些小密探们一方面要记录同学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向班主任汇报,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对同学们笑脸相待,不能引起同学的怀疑,这样的处境无疑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分裂,道德退化。对于被告密的学生来说,对自己周围的同学会普遍怀疑,谁也不能相信,从而引起同学关系紧张,失去了那种应有的纯洁和真挚。

其实对于班级当中的学生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谈话、询问的方式了解,或者依靠学生自己觉悟反思,甚至还有更好更多的办法去进行。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约束来解决大部分问题,班干部直接去管理比背后给班主任打小报告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也可以为了维护纪律而设置更多的“监督员”,要求他们随时制止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发生,这比向班主任背后“告密”要好得多。

所以,对于这一类小小的“告密者”,我们不仅不能纵容,而且要坚决反对。

五、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最近,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学生听到高年级的学生称一位新老师“东哥”,觉得很有趣,有一次他在路上见到这位老师也叫“东哥”,这种不懂礼貌的行为很令我失望。去了解情况后才知道,他的父亲很年轻,也交了很多像他一样的朋友,他们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说话的时候经常带着些脏话,潜移默化之中,孩子能不这样吗?还有班上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让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地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       延边大学出版社     张宏飞

2、《好习惯 好命运》        中国纺织出版社     彭玮歆

3、《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中国青年出版社    安奈特 ·L ·布鲁肖

4、《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  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