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塔防:公车不是显摆特权的官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4:06

480
2011.10.11

导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对于公车私用等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公车治理近18年,虽有收效,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近日,更是出现了多起反映公车使用乱象的新闻,不禁要问,内地公车治理为何这般难?[详细] [网友评论] 分享到 93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而厅局级以下官员不得“违规”配专车。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新规履行的效果看上去并不好,各地“顶风做案”的事例层出不穷。

费之乱:潍坊检察长被指花百万购豪华专车

近期网络盛传“潍坊检察院检察长王卫东配备价值百万元的豪华越野车”一事,当地官方先是回应说“大众途锐是别的单位送的”,在网民中引发较大争议。随即潍坊新闻网记者就此事展开采访调查,发现该车确实存在。他们在深入采访中还获悉,潍坊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办公室10月9日对媒体报道反映的问题车进行了核查。据查潍坊市人民检察院牌照为鲁OG9586的途锐牌车,为2010年9月由市财政专项资金购置的业务用车,排气量3.0升,价格86.3万元。

正如发帖网友所言,王卫东此举明显违反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规定,“属于典型的腐败行为。”因为根据新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确定,一般公务用车采购标准为1.8排量、18万元以内,王卫东的公务用车则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详细]

用之乱:楚雄农业局公车现身老挝“跨国执法”

无独有偶,公车乱象不单单限于超额违规购车上,另一个更为普遍而且备受民众厌恶的现象是公车私用。这不,十一长假期间,就有网友在老挝万象旅游时意外地发现了一辆中国的公务执法车,并将之拍下发到微博上。此事迅速在网上引来众多关于“公车私用“的质疑和热议,更有网友戏称此事是“跨国执法”。

10月9日下午,事情有了新进展,楚雄州经初步调查后进行了公开通报。据通报,驾驶云E84547车辆的赵朝魏系楚雄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正科),此次出境未向楚雄州农业局领导报告,属个人行为。经查,云E84547车属南华县农业局,楚雄州农业局不知晓赵朝魏借用该车的情况,属公车私用,当事人已先行免职。 [详细]

管之乱:广水离任官员“公车陪嫁”成惯例

将公车开到国外旅游着实让人无语,但发生在湖北广水的另一则关于公车的新闻对很多人来说就可能是闻所未闻了。事情说的是,湖北广水市官员调任带走公车成惯例,市人大五常委拍案而起,联名追讨。如果说“跨国执法”的官员是公车私用,那么这种“车随人走”的现象简直可以说是绝版的公车私用了,事情暴露出来的公车管理乱象更是令人深思。

首先,离任官员开着旧车履新,新单位如不再配置新车,尚且还能读出些“节俭”意味。但现实是,新单位往往还要给新官配置新车,而原单位则需购买新车填补空缺自然顺理成章。何况,很多离任官员所带走的并非“旧车”,而是新车。广水市有些官员在知道自己要调走后,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离任时带走。

其次,离任官员带走的公车,很多时候并非用于工作,而是交给其亲友使用,或“变废”卖掉从中大捞一笔。在此语境下的公车,已然化公为私,变为官员的私产。如此行为,与其说是违规违纪,涉嫌职务侵占、贪污,不如说是明火执仗公然抢劫!比如,广水公安局长、检察院检察长离任带走公车时,即便有人把车胎气放掉甚至堵门不让车走,但仍无阻于公车被“强行”带走。权力的张狂在这里一览无遗。[详细]

云南楚雄“跨国执法”的执法车为我们反思公车治理困境再次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脚。即便是今年国庆期间的部分景点之前,民众并不少见各色执法车等公车的“倩影”。

近年来公车治理的措施不可谓不多,其中有些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强,但屡屡发生的公车乱象似乎告诉人们治理效果并不好。治理多年,为何越治越难,是官员特权意识作祟还是政府自断福利而恋恋不舍?

问责缺位 规定合理但执行不力

治理公车私用的关键,在于公车私用的责任与后果。如果问责不到位,处罚轻描淡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只能是问题依旧、顽症依然。公车私用者被逮到了,只是补交油钱,没有其他党纪政纪问责措施跟上,如此不伤筋动骨,能以儆效尤吗?实际上,内地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党政机关治理公车的禁令屡屡出台,而且这些规定不论是在公车配备标准,还是严格禁止公车私用上,均不乏合理之处。

可现实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相关规定执行不力,导致很多违规情况出现问责缺位,在中国,一个小小的职员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着公车办私事,而在国外,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根本别想动公车的邪念。施罗德在担任德国总理期间,每逢周末竟然要开自己的破“大众”车,而不能使用政府配的高级防弹轿车——只因不愿背负“浪费纳税人钱”的恶名,当然背后公私分明的执政理念和严密的监督体系、问责制度是坚强后盾。[详细]

关乎特权 “老爷”意识阻碍管治

公车使用乱象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一种特权意识在作祟。从汉代开始,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者,以及入京参加科举应试者,都能享受皇家用公车接送的待遇,让他们过一把官瘾。后来,“公车”成为上书言事者及举人的代称,于是有着名的“公车上书”之说。连知识分子都被“公车化”了,并视其为一种荣耀,那么官员坐公车或公轿的千年惯例,自然有极其强大的惯性,不是一纸管理办法就能轻易改变的。但封建专制被埋葬100年了,一些个顽固的封建“公车意识”是否还能再“昏睡百年”?

因为关乎特权,即便在各级严格治理下,公车乱象还是屡禁不绝。说到底,这背后还是一种官本位的“老爷”意识在作祟,由于国人文化里有官员坐轿的传统,今天很多官员也将公车看做是能显示地位和权力,带来优越和权威的新时代“官轿”。因此杜绝公车私用,让领导干部开私车甚至坐出租车,在触及到他们根本利益的同时,也触及到了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官位意识和权力欲望。这也是公车档次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治理工作越来越难的原因所在。[详细]

内部改革 官员操刀难“割”座驾

为了预防和治理各种公车乱象,内地早在20余年前就开启了公车改革,但时隔多年这一改革却成为中国最难产的改革之一。原因何在?现在的所谓车改,无一例外都是由官员操刀,来“割”自己的座驾,这天生就注定了此种改革难以是真心实意的。某些地方的车改,不过是用来应付舆论压力的走过场而已。

于是,纵观这些年全国不少地方推行的公车改革,基本都是以“发钱”为中心,除此没有别的。官大多发钱,官小少发钱,比如去年辽阳市宏伟区推行的车改,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万元,月均6333元,比工资高出一倍,而且都是直接发现金。如此车改,简直等同变相贪污。

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所说,当前公车改革最大的难点,乃是触及了决策者自身的利益。“制定政策这些人,往往都是领导者,他们自身就是改革的对象。因此,如果在方案制定和改革实施过程中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光靠制定政策者来改自己,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问题是,车改者就是既得利益者。让各个既得利益团体主导的车改,注定会变成一场利益再分肥,至少也会使车改止步不前。唯今之计,乃是由超越既得利益的力量主导,必须跳出现行的“内部人主导型改革”思路,将改革的主导权还给社会。[详细]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中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7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据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可以说,公车治理涉及的利益群体成员之多,面临的现实状况之紊乱复杂,均已成为破解公车困局之路上的绊脚石。但国外诸多成功治理经验都告诉我们,公车管理绝非“世界性难题”,铲除公车腐败,让公车改革一举成功,从来不缺办法,缺的是一种决心。

加强监督 让阳光照在车轮上

欲从源头上杜绝公车乱象,首先必须公开现有公车信息,以及年度公车消费预算,让我们知道政府在公车上花多少,是怎么花的;然后必须有一个监督约束机制,来自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来自人大政协,更来自民间社会;最后必须有一个惩罚机制,明确公车使用者的违规乃至违法成本,并由相关机构严格执行。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对公车的监督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最新一条利好消息来自情怀,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青海省级机关单位所有公务用车昨天起贴标识上路,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做到公开透明化,当地公务车用车标识样本、公车号牌、车型、使用单位等情况将在青海省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长期公示,并设立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举报。无独有偶,广州公车在9月分也全部安装了北斗监控系统,供当地群众监督。因此说,在相关制度建立并未健全的当下,在对公车进行从上至下的监督管理的同时,更应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监督体系建设,将各部门的公车情况长期对公众公示,为公众监督公车使用提供方便,公车治理可能才会立竿见影。[详细]

启动问责 严处违规配车用车

但无论是公车“跨国执法”,还是“车随官走”,虽不能否认监督在曝光和制止公车乱象上的作用,但在这两件事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监督力量的有限。其一,公车私用现象在国内实则太过寻常,若不是楚雄那位农业局的队长到外国炫官威太过分,而且恰好不走运地被一位中国网民发现,也许下一个假日游他可能还会开车出国,就像那些在国内开着公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象屡禁不止一样。其二,在广水官员上调带走公车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监督的困境,即便是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在面对上级时仍旧是显得那么无力。

因此,要遏制公车私用、公车私有,不能光满足到网络监督,更应当落实公民的权利,要让公民真正享有“问责”的权利,由公民自己而不是依靠政府权力,通过人大、司法等多种渠道来启动对滥用权力的官员问责程序:不仅对于在国外公车私用可以启动问责,对于国内公车私用也可以启动问责;不仅对于低级别官员可以启动问责,对于高级别官员也可以启动问责;不仅对公车私用、公车私有可以启动问责;,对于“三公经费”拒不公开也可以启动启动问责。公民社会,不仅有网络监督,更需要公民问责!

就职能部门来说,则应严处违规配车用车者。根据群众举报或纪检监察部门的明查暗访,对违规配车用车予以重处。轻则撤职并处罚款,重则判刑。[详细]

域外镜鉴:管好公车不是奇迹

美国:严控数量惩罚重 核发车牌供监督

美国政府公车数量受到严格控制,联邦政府一个上千人的部,公务用车往往只有几十辆,州政府的公车数量也不多,不少市政府可能只有几辆甚至没有一辆公务车。买车费用属于政府的财政预算,需同级议会批准了才行。另外,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车只限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得以任何名义私用,未经授权私用公务车将受到惩罚,包括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务车的权利、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同时,为了便于公众辨别和监督,联邦政府对公车实行了标志管理,比如,给警车喷涂专门颜色和图案,给军车标注“仅供公务使用”字样和隶属部门的名称。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手段是核发政府专用车辆牌照。

法国:官员用车需交证明 公车私用触犯刑律

法国1947年就颁布第一个有关公务车的政府令。普通公务员凭出差证明使用公务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的配置跟政府机构相似。正是由于采用了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法国做到了严格控制公车调派,而且在该国,未经批准公车私用可以被视作触犯刑律。[详细]

香港:不到40名高官配专车 所购公车价格适中

在香港,公车管理公开而透明,监督无处不在。每部政府车辆都备有行车记录簿,部门管理人员须查阅行车记录簿的行车记录,以防止公车私用;普通政府车牌标志(如冠以“AM”字头)为市民所熟悉,舆论监督更是无处不在。用6343多辆车,就能满足17万公务员的公务出行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规定,政府部门管理层及员工须考虑工作需要和成本效益,采用“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执行职务,所购车辆均售价适中、节能环保。[详细]

有人说,古代中国好比一个轿子上的国家,官轿代表权力和身份,而且等级森严。只有皇帝出巡才能乘十六人大轿(正式出巡),在京城,轿,郡王亲王可乘8人抬的大轿,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轿;总督、巡抚舆夫8人(8人轿);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4人(4人轿);杂职乘马。

在现代国家,公车不同于象征官威和特权的官轿。公车使用失范,不仅有损一国官员形象,更是政治伦理缺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