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恶魔猎手外观:通辽:治沙与经济效益并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07:51
通辽:治沙与经济效益并举奈曼旗代林筒村沙土地变绿洲

  文·摄影/本报记者  高志华

  6月21日,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统一部署,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内蒙古环保世纪行活动正式启动。8月28日,记者团赴通辽市进行为期3天的环保专项调研采访活动。

  通辽市是我区的农牧业大市,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在全区均列第一,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是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地级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畜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林沙产业

  8月28日,采访团走进八仙筒镇代林筒村千亩经济林建设基地,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笔直的林间作业路、长势良好的果树和郁郁葱葱的防护林,防护林中种着大豆、谷子、辣椒等农作物,给人一幅和谐优美的田间图画。采访中,该镇林业工作站的技术人员对记者说,以前这些地方都是沙土地,种庄稼根本就不长。为了更好治沙防沙,增加农民的收入,2007年开始,旗里开始规划设计、平整土地,当年按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苗木、统一施工、分户经营”工作模式,修建作业路,营造防风林带,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栽植无籽西瓜、马铃薯、红绿豆、种植千斤谷等经济作物,实现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农林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双重增收的目的。该项目实施后,代林筒村150户农民,年人均增收3200多元。

  像代林筒村一样,近年来,通辽市积极探索解决沙区群众的出路与生路问题,把加速推进防沙治沙作为促进生产发展、农牧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着力发展林沙产业,改善沙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市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近200万立方米。全市商品用材林基地面积达500万亩,灌木生物质能源林发电厂即将投入生产,文冠果能源林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已形成规模,效益显著。同时,依托丰富沙地资源优势,以提高沙地生产力为核心,鼓励农牧民群众建立沙地生态经济圈,搞林下养殖业、种植业,积极引进开发利用沙资源的企业,生产沙砖、型砂等产品。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果品、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通辽市森林面积达到19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1978年的8.9%提高到现在的21.99%,高出全国3.78个百分点。2003年,国家林业总局将通辽市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治沙致富带头人席宝力皋

  在奈曼旗采访防沙治沙过程中,当地老百姓就会提起席宝力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席宝力皋是白音塔拉镇满都拉呼嘎查青年农民,因他带领当地群众防沙治沙成果显著,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先进事迹被当地人传唱。

  白音塔拉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后,由于过度放牧、乱垦、乱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白音塔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当地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花钱兜没底,吃饭仓无粮。”这正是当时白音塔拉生态环境恶化的真实写照。1987年,席宝力皋承包了嘎查东南面积680亩的荒沙地,从此拉开了向沙地宣战的序幕。在沙漠里种树,辛辛苦苦栽下的树苗,经常会被一夜风沙席卷而去,辛苦半个月的劳动成果就轻易地毁掉。6月沙漠的地面温度高达50℃,席宝力皋每天在沙地里干十几个小时,中午不回家吃饭,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碗凉水。通过多年的治理,沙漠绿了,可家里依然贫困。一次偶然的机会,席宝力皋把柳编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的信息和订单带回了家中,他组织村民,利用家乡盛产黄柳的优势,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割采黄柳,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收入。仅此一项,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增收近万元。

  席宝力皋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席宝力皋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在的镇共建生态经济圈460多处,共计48万亩,昔日望不见边际的荒沙现如今全都披上了绿装,林木植被覆盖率恢复到30%以上,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2000年,他被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评为全区五四青年标兵;2001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创业致富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通辽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他被评为全国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2003年3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同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家林业总局,全国青联表彰为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4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通辽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污水经过处理可以补给地下水、景观用水、回用冲厕。但是大量生活、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日常用水量。在通辽市,为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一些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都采用国外先进的处理工艺,用处理后的污水养鱼、养鸭,灌溉农田,开创了全国先例。

  通辽市木里图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通辽市木里图工业园区20多家大型化工企业所造成的二万多吨废水国家级达标处理,解决木里图镇3万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经先进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干净透明,改善了下游20多个村屯百姓居住环境。

  不仅如此,一些旗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还为改善河流生态提供了保障。在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这里的污水处理厂实行三班两运转机制,这里的进出水口在线监控数据和工况视频已与污水站中控室、通辽市环保局、自治区环保局厅联网。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有效的改善辽河流域鲁北段的生态环境。

  荷叶花湿地保护建设生态工程见成效

  扎鲁特草原是通辽市生态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了让科尔沁草原永远保持山清水秀的容颜,扎鲁特旗实施收缩转移战略,2008年,通辽市启动罕山林场整村搬迁、荷叶花湿地保护建设两大生态工程,累计投入近1.7亿元,将林场内居民和牲畜全部迁出。

  8月30日,记者在罕山林场看到,这里的自然植被和生物特种资源已经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河流的流量也明显增加,保护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已经有了明显增强。目前,罕山林场正准备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