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抑郁的治疗: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02:09

今天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从高考完到7月初,我只用了半个月就看完了这部200万字的大作,并非我一目十行的匆匆而过,而是因为——这本书太精彩了。想写点什么,但又怕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有损这部大作。

         大凡历史题材读物,往往有一种殉道者的苦大仇深。我们看到的历史总是是拧着眉、瞪着目,像死板的老人一样为我们讲述着。但在这部大作中,我看到的是寄予轻松话语中的完整真实的历史,是作者深刻的思想,是作者对朱重八建立的大明公司这段历史的娓娓道来,对权臣命运起伏的冷眼旁观,对王朝盛衰的无奈与释然……

         历史究竟是什么?《使命召唤6》里面很拽的shepherd将军说过一句很拽的话:History is written by the victor.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历史吗?谁有资格书写历史?后人写今人是负,明人写今人也是负,而负负一定得正吗?谁能保证当权者对历史的书写不会因为自己本身的利益而扭曲变形?这些问题无法回答,似乎也不用回答。这只是我看完这部书的一些疑问与思索。在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我总是不安分的想:好一个历史课,是个什么东西?几百年的历史,无数人的生死,几句话就一带而过,最后就是这段历史的结果和意义,这算什么?而当年明月先生最后的一番话似乎安慰了我“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王朝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无奈,当年的峥嵘岁月只化成几个字,以及后人站在一定高度上的评判。似乎我们总比前人牛X,连门口卖馒头的老大爷也能对毛爷爷当年的功过做个路边社的评判;但似乎我们又比前人傻X,总在看完前人的历史后,再去重复这段不归路。我们从历史中唯一学到的什么,就是我们什么也没学到。这一点,当年明月先生说的也很清楚“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该犯的错误还要犯,该杀的人还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会死……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相同的,我们总告诫自己,我有错误,我这不对,那不对;别人也总告诉我们,你这不对,那不对;看看你的过去,我们都知道别在一个跟头上跌倒两次,可我们有时都快在同一个跟头上摔残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既然是历史,当然少不了各色人物。在这部书里,无数的英雄,奸雄,枭雄,弄臣,奸臣,能臣,忠臣,名将,庸将,猛将,明君,昏君,无奈君,颓废君,荒唐君……(语文老师该说了,这是病句,不能并列,管他呢!!)你方唱罢我登场。昨天还是内阁首辅,一品大员,今天就罢职回家,如夏言、徐阶,张居正;昨天还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今天就锒铛入狱,人头落地,如刘瑾,魏忠贤之流;昨天还励精图治,一派朝气蓬勃,今天就萎靡不振,或痴心炼丹,或几十年不上朝,如万历同志(看过这部书的人都记着以上人物,可悲的是,我用QQ输入法在输入夏言、徐阶时,费了点劲找对,而输入刘瑾、魏忠贤之流却很快,因为有匹配的……有点意思吧?!)。我有时在想,生活中,我们都是主演,又都是路人甲、路人乙。历史中的这些人物,站在今人的角度看,绝对是历史的主角。

         这些人之中,我一直无法忘记的有两个人,他们并不是铮铮铁骨的杨涟(这个名,看过的各位都有印象,我输入时也凑了一阵子),威名远扬的郑和,心学的滥觞王守仁……他们太伟大了。我一直无法忘怀的是陆炳和崇祯。前者是锦衣卫总旗,明代三公兼三孤衔(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的唯一获得者,整个明代除陆炳外,无人兼得。他出身名门望族,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知道严嵩是奸臣,却仍然帮他害死了夏言。陆炳贪财,却只向为富不仁的大户下手,从不为难穷人,而且他还经常拿钱出来接济一些正直的大臣,遇上皇帝发怒要整人,他会站出来说情保全,绝不落井下石。就是这样一个人,看着严党实力不断扩大,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得左右摇摆。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可也不是完全的好人,但是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的影子。对于杨继盛、海瑞这样的绝对好人,我们只能把他们当作精神领袖,基本不可能去试着扮演一下。而像张居正、王守仁又太遥远,我们只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更像是陆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无法完全遵守心中的道德律,看着好人受迫害无能为力,只能尽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已经受腐蚀的良知不至完全陨灭,很累但很真实。


 

 

 


         而对于崇祯,这完全是个悲剧人物,我感觉算得上是历史中最悲剧的人了。他完全有能力,有魄力,有胸怀使大明公司屹立不倒,但只可惜,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大明气数已尽”。“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魏忠贤),死人妖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又出来若干人造反”,就像《渴望》里的女主人公,什么恶心人的事都让她(他)碰上了,但最后女主人公“好人一生平安”,我们的崇祯同志的结局却很残酷。他睡得比高三学生晚,起的比鸡早,一天工作14—16个小时,他并不是不作为,只是一切太晚了。可悲的是,他的努力终究换来了还是失败;而最可悲的是,崇祯知道这点。就像后人评价鲁迅一样,他们这类人不是因为希望而战斗,而是因为绝望而战斗。“知道结局,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一个了不起的人”

         崇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也。这是一种精神,人有时候是要有一点这种精神的,哪怕只有一点。

         以上是应该被记得的一些人物。在这半个月的读书过程中,我还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当看到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被阉党迫害时,我总感觉这段历史眼熟,再往下读才意识到是语文课本里的《五人墓碑记》和《左忠毅公轶事》的背景,当时学课文时也只是一笔带过,讲讲实词虚词,分分段,归纳总结每段意义,这段放后面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传统的讲法,因为并非高考重点。而现在读了这段历史,我竟然感到少有的热血沸腾,这些文人身上是有迂腐,你可以说他们死心眼子,但他们的气节绝对没有陨灭。无论是身为高官的七君子,还是渺小的五人,都没有屈服于阉党。

         但我要说,这不是伟大的教育,伟大的语文课教给我的,是我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我们的语文书中明明有这段历史,可现在仍记得的还有几人?语文课交给我们的是什么?只是偏僻的字音字形?矫情的病句?我们下辈子也用不到的成语?或是满分十五分连作者都只得一分的语文阅读题(《寂静钱锺书》)。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个了不起的语文老师,他想教给我们更多,奈何三年之后的高考,只能照本宣科……)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与生活等同的”,语文课,包括历史课,绝不是书上简单的几句话。如果教育内容、教课方式让学生感到恶心,还怎么要求学生去主动了解一段历史?不要责怪日本人否认侵(河蟹)华战争,南(河蟹)京(河蟹)大(河蟹)屠(河蟹)杀,去看看我们的高中历史书上一笔带过的这段人间地狱。编书的,你们怕什们?你们逃避什么?是怕因此挑拨中(河蟹)日关系吗?他们不怕!我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如何让别人尊重?说多了,这是题外话。

         说了这么多,也该结束了。以一首杨慎的诗做结吧,这首诗我一直以为是罗贯中写的呢,杯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一派胡言,不知所云,愿不吝批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