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超级败家子txt下載:吴子申:在阿拉善治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4:20

吴子申:在阿拉善治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义伟

  

■梭梭林见证治沙奇迹

 

  ■千百里追寻敖伦布拉格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生命素打开生命之门

  因为沙尘暴,北京人知道了一个地方: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

  治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简简单单地在沙漠里种草种树那么简单。前几年,有的企业好心去治沙,因为方法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反被环保部门通报批评

  因为沙尘暴,北京人知道了一个地方: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每年都要肆虐北京几次的沙尘暴,就是从阿拉善起飞的。减少、消除北京的沙尘暴,只有一个办法,到阿拉善治沙。

  治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简简单单地在沙漠里种草、种树那么简单。前几年,有的企业好心去治沙,因为方法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反被环保部门通报批评。

  相比较而言,永业集团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的治沙,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当然,成功的背后,也有起伏曲折,更有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付出的巨大的辛劳和心血。

  2010年6月14日至16日,记者参加“资深媒体人环保公益联盟参访团”前往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去探究吴子申和永业集团的治沙奇迹是如何诞生的。

  梭梭林见证治沙奇迹

  6月16日上午9时,天气晴朗,风力不大,5辆越野车载着12名记者和永业集团的工作人员,离开敖伦布拉格酒店,向西进发。本报记者坐在第二辆车上,司机是敖伦布拉格镇党委书记运才龙。

  车离开酒店不久,突然下路,在沙地上奔驰。面前没有路,车子只是在沙丘之间左冲右突,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车子不断地跳起来,而且左右倾斜非常厉害,即使日系越野车减震性能良好,记者也已心惊肉跳。环顾左右,沙地上零零散散地长着一些矮小的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显得十分荒凉。

  车子在这样的沙地里走了大约1个小时,来到了永业集团的治沙基地。

  眼前的情景让记者眼前一亮。和路上稀稀拉拉的沙草植物不同,一大片望不到边的梭梭林出现在众人面前。大部分梭梭木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和来的路上看到的荒漠景象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给人的感觉十分震撼。

  记者们都非常兴奋,在梭梭林里四散开来,有的拍照,有的在树下的沙地里寻找各种小动物,有的围着运才龙书记和永业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

  据介绍,这片梭梭林面积50万亩,种植已经8年。而要达到防沙固沙的目的,至少还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几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永业的治沙,确确实实是在为子孙后代做事情。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奇迹,吴子申和他的永业是如何做到的呢?

  千百里追寻敖伦布拉格

  1994年,在内蒙古计委工作的吴子申参加了一个扶贫工作队,到通辽市国家级贫困县奈曼旗,去调研“农民为什么会那么穷”。那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而且碰上了沙尘暴,风沙四起、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两三米。到了当地农家,吴子申震惊了。他后来回忆说:“那才叫真正的穷啊!人不能种,地不能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五六口人只有两三条裤子’的家庭。”

  从那时开始,吴子申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中有许多沉重的东西,他想做点儿事,但又无能为力。

  2001年,吴子申辞职下海,他先后代理了商务通、名人等多个PDA电子产品在内蒙古的销售,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商业智慧,也积累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中国沙产业的创始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说,未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核心地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几千上万亿的产值,应该因地制宜,搞多用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才能让沙漠变绿洲。

  吴子申被这个理论迷住了,他太想把这条道路走通。2001年下海后,他组织了以内蒙古化工研究院前副院长高静为首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发沙草项目。他深知,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科研成果及其市场化,才是自己事业的源泉,也是农牧民的出路。

  永业的科研专家一致建议吴子申进行苦参碱提炼加工。苦参碱可治癌、治乙肝,两吨原料制成的针剂价值上亿,也是其他日化原料,运用非常广泛。过去这个项目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没有实现产业化。

  吴子申决心吃螃蟹。提炼苦参碱需要沙生植物苦豆子,到哪里去寻找原料基地呢?

  为了寻找最好的苦豆子原料基地,吴子申一行人驾着越野车四处奔波,最后来到了距离呼和浩特近600公里的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地方官热情接待,倾情介绍了梭梭木、最为盛产的苦豆子、白刺等沙生植物。

  “对于是否投资,当时吴子申一句话没说,临到走也看不出一点儿表情。”蒙古族的镇党委书记月·特木其勒图有点儿失望。没料到一周后,吴子申的专家团队来考察了,之后是连续二十多组的专家团分头开进小镇,但是没投钱;第二年吴子申又来考察,月书记又全程陪同,还是没投钱。

  但是很多人感觉到了,吴子申虽然没有表态,但他千里追寻,一次次踏沙来访,敖伦布拉格已经和他结缘。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吴子申开始投钱了。

  2002年7月,吴子申在敖伦布拉格购得50万亩沙漠荒地。他的想法是,每100亩沙地雇一户牧民,外圈种树,内圈种草、放羊、放骆驼,种苦豆子、梭梭木,最后形成循环经济,这样既可防风固沙,农牧民每年又可获得20万元以上的收益。

  他想把敖伦布拉格建成美国西部小镇那样人们安居乐业、高度现代化的、风光秀丽的沙漠绿洲。

  这中间发生了一件趣事。

  2002年12月的某一天,吴子申与朋友相约到呼和浩特新城宾馆谈事,看见大堂楼道口立一招牌,上写“参加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嘉宾请上八楼”。吴子申眼睛一亮,扔下朋友,事也不谈了,拔腿直奔八楼而去。

  后来沙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回忆说:“吴子申是最后一个挤进会议室的,挤在角落里,但积极得不得了,第一个带头交会费,激动得手舞足蹈地发言。大家很少看到对沙漠这么执着的人。”

  2003年吴子申注册了永业公司,开始不停地请农业专家、科研专家、作家、艺术家、政府官员组团到敖伦布拉格考察、宣传。但是,第一次运作,就遇到了大麻烦。“我们在当地留领导吃饭,在敖伦布拉格最好的酒店,结果吃没吃,坐没坐,喝没喝,大家着急得没办法。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不要谈洗澡,喝水都成问题!”

  什么都得自己来。吴子申决定先盖个招待所,结果,越弄越大,最后规划成了一个三星级的敖伦布拉格酒店。呼市的朋友听说吴要在沙漠里建三星级酒店,吃惊之余纷纷感叹吴子申“已经疯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50万亩沙地,平整沟沟坎坎花了150万元,建酒店、修路又投了1000多万元。

  手里的资金越来越紧,最要命的是50万亩沙地的生物链被破坏了。骆驼大量死亡,种植园成了老鼠的天堂,梭梭木生长更是不旺。

  2004年4月全国开始宏观调控,之前银行承诺的2000万元贷款烟消云散。一夜之间,吴子申的资金链断了,债主们闻讯而来,每天几十个人,吴子申成了“骗子”。后来吴子申总结,他有点贪大求洋,走过头了。

  艰难的境况下,也有感人的一幕。2004年秋天,宾馆建筑商上门讨债,见到苦苦熬着的吴子申,没说几句心就软了,“吴子申比我还惨!”建筑商很了解他,“总得让人家渡过难关吧。”结果反而借给他20万元。

  生命素打开生命之门

  吴子申想尽一切办法向亲朋借贷,公司终于没有倒闭。

  对于如何救活50万亩沙地上的种植物,吴子申也苦思良策。

  早在2001年时,研究所的工程师高静曾经研究出一种喷施类产品,喷在农作物叶子上,能让农作物生长旺盛,增产10%。因为是用在农作物上,和老百姓的健康有直接关系,所以研发团队十分谨慎,几年来一直在西红柿、黄瓜、青椒等数十种瓜果蔬菜上做实验,结果发现完全天然、无任何不良后果,还发现增产不止10%,而是20%-30%!作物的生长也快很多,强壮很多,更耐寒,收获周期更长,瓜果蔬菜品质更好。对这样的结果,吴子申很兴奋,将这个产品命名为“生命素”。

  当50万亩沙地出现问题的时候,吴子申想起了生命素。既然这个产品能让农作物长得更好,那么喷施在梭梭木、苦豆子、白刺叶子上,会不会也有效果。

  说干就干,吴子申调来生命素,在部分种植物上做实验。十几天后,奇迹出现了,在干旱的沙漠里,这些植物重现生机。

  -----------------------

  机会来了

  吴子申果断地将公司全部资产向商业银行抵押,贷款1000万元。2004年9月10日,首批300万元到账,同年12月29日生产出生命素的主要原料黄腐植酸,很快生命素也生产出来了。

  生命素被喷施在50万亩沙地的种植物上,梭梭木、苦豆子、白刺开始茁壮成长。到2010年本报记者随参访团参观时,已经蔚为壮观,吴子申治沙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2007年10月,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三星级涉外酒店敖伦布拉格酒店营业,从此,访客们考察永业治沙工程、游览当地风光有了一个舒适的落脚地。记者入住这里的时候,从宾馆的窗户往外看,是一片白茫茫、起伏绵延的沙地,低矮的植物零零散散。这座沙漠里的三星级宾馆,能看电视、能洗澡,床单被套是送到百里外的大城镇洗,也算是一个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