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惩戒骑橙装:草原生态退化与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3:26
草原生态退化与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尹晓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3.93亿公顷,其中西部十二省区天然草原面积3.31亿公顷,占 全国草原面积的84.26%.约占西部国土面积的一半‘。长期以来,牛、绵羊、山羊和马等 草食家畜都是和草原、牧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国牧区的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依 赖着草原畜牧业。但5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牲畜头数的增长来实现:牛 存栏量增加了近3倍,羊存栏量增加了5倍2。虽然牧区从70年代开始推行人工种草、草 原围栏、飞播种草以及牧区开发示范工程等建设项目,对促进草原保护以及牧区生产方 式转变和畜牧业经营水平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与快速增长的牲畜数量相比确是微 不足道的。西部草场因为严重过牧超载等原因而退化。草原的生态功能也因退化而强度 衰减,因此,西部草原无论是直接的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还是间接的生态效益均处于很 低的水平。加上近些年来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肉牛、奶牛以及羊的生产区域的 转移对西部牧区的畜牧业产生重大影响。草原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民增收以及牧区 经济可持续发展。露部大开发战略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旌为西部传统牧区畜牧业 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机遇,西部牧区利用其草原畜牧业具有天然优势,旨在通过畜牧业 结构的根本性调整来应对面临的挑战。 一、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牧区从“草畜双承包”到以草原承包到户的“双权一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极 大地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牧区牲畜饲养量成几倍增长。牧区畜牧业经济实现了连 续20年的增长.同时带来一些不容忽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可 持续性以及实现农牧民增收增效的可能性。 (—)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挑战 80年代以来畜牧产品的市场逐渐开放,而且许多粮食产区进行的生产结构调整,利 用饲料粮充足的优势,扩大了畜牧业生产比重。尤其是1992年中原地带开始实施的“秸 杆畜牧业”项目,促进了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牛、山羊等草食家畜的发展。在农区的牛、 山羊的饲养量大幅度增加同时,而传统牧区的牛、羊的饲养量却增幅小:全国牛肉、羊 肉、和原奶产量在20年间的年均分别增加92%、28,6%和34.4%:而同期四大牧区四省3牛 肉、羊肉和原奶年均增加2l_6%、15.3%和27.7%.全国肉牛、奶牛以及羊的生产区域的 转移对西部牧区的畜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据统计,1980年西部四大牧业省牛、羊年末 ‘我国西部草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农业部畜牧局李维薇等/中国软科学200i年10期 2根据四大牧区省1950年一2001年存栏数量计算. 1指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四省区土地面积约占全鼠鼠土总面积49.4%:四省区草原面积2.63亿 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66.96%. ‘203存栏数分别占全国总存栏量的22.06%、43.23%,牛肉、羊肉、牛奶、绵羊毛和山羊绒的 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2.38%、45.29%、26.04%54.9%、63.97%, 到2001年同比牲 畜存栏比重分别为12.8%和38.7%.产量份额分别为11.5%、29.7%、21.6%、51.9%和54.4%。 20年来,西部四省肉牛和羊(尤其是山羊)的存拦量所占份额都趋于下降:除绵羊毛、 羊绒生产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优势外,传统牧区牛肉产量、羊肉和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 量的份额20年来明显下降(见下表),牛肉和羊肉产量份额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表1:四大牧医省主要牲畜年束存栏数量占全国比重x 牛其中:奶牛 马羊(1)山羊 (2)绵羊 i980生 22.06 38.07 32.08 43.2 322.57 58.86 1990年 17.19 43.4 33.38 43.52 22.31 61.79 2001丘 12.8 38.1 731.49 35.83 17.7 57.18 来源:根据《中国畜牧业统计资料》及‘中国农业年鉴》(1990、2002)计算结果 表2:四大牧区省主要畜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x 牛肉 羊肉 奶类 羊毛 羊绒 1980焦 42.38 46.29 26.04 54.87 63.97 1990生 20.14 35.58 23.57 55.86 57.89 2001生 11.5 29.69 21.62 51.86 54.36 来源:同上 (--)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 目前牧区大部分牧民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牧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草 原畜牧业由于基础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微弱,基本上仍然处于靠天养畜的境 地:气候好、雨水多,则水丰草茂,牛肥羊壮;反之,则水涸草桔.牛羊成活率下降。 目前干旱、风沙和雪灾已成为抑制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三大灾害4。牧区牧民单纯追求 牧畜存栏头数的传统经营观念没有得到扭转,草原畜牧业还遵循的“头数”畜牧业,牲 畜出栏率,不符合现代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因此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障碍,同时对 传统牧业具有根本意义的挑战。牧区牲畜良种化率低,如四大牧区奶牛饲养的存栏数量 1995年占全国总存栏量的36.63%,但产量只占到全国总原奶产量的20.69%,牧区奶牛 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内蒙古、新疆等牧区奶业发展带动了这些地区奶牛 养殖规模和良种化率的双提高,但从2001年的情况看,牧区奶牛存栏量提高为38.17%, 原奶产量仍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62%.单产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牧区草畜矛盾突出问题 由于气候、开垦、过牧以及管理不力等因素造成我国草原退化以及生产力持续下降, 尤其是西部草地。80年代中期,北方11片重点牧区退化草原己占可利用草原的39.7%t 到90年代退化草原面积已经占该区草原总面积的50.24%。由于草原退化,西部牧区草原 。2000年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I仁总报告之七 204目生产力比60年代初产草量下降了1/3~1/25,目前仅为国际上同类草地的生产力的 1/30~1/206。而且由于畜牧业经营粗放,导致可利用草原的进一步的过度放牧,退化程 度加剧。目前内蒙古、新疆、青海草原超载率分别为60%、107%和32%.其中部分地区已 经超载1~l-5倍。草场超载,不仅加剧了草原的退化速度,而且也引起畜种的退化,牲 畜个体产仔能力下降。由于草质和单位产草量的下降,使家畜体型变小,掉膘,死亡率 加大。据统计,现时新疆商品羊的胴体重约为60年代的0.65.藏羊为50年代的0.68。 同时由于天然草场的生产力下降,人工添加饲料增加,造成饲养成本的增加和养殖业收 益的相对减低。据对15个牧区观察点的调查,1995年退化草场面积为5.06万亩,2000 年达到5.89万亩,退化草场面积每年以3.1%速度扩展。而这5年里,牧区经营的牧畜又 以1.5%的速度递增。由于这两个趋势的反向运动,每个羊单位的草原占有量,已从1995 年10.8亩,下降到2000年的7.38亩。据理论推算,西部草原平均载畜量为每10亩1 个羊单位。目前牧区草原退化以及过低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支撑快速增长的畜牧业发展。 (四)牧民收入增长速度滞缓问题 近年来草原牧区畜牧业比较经济效益开始下降,牧民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十分 突出。从农业部对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省区的15个牧区村固定观察点及 555户牧户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尽管牧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速在“九五”期 间达到4.3%,但与“七五”、“八五”相比,增幅明显回降,减幅年均达1.3%,1999 年至2000年两年才有所回升。而引起收入波动的原因除了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所致外, 牧民所需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原因7,这是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赤峰情况看,一直高于农民收入的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开始下降,连续几年都低 于农民人均收入.见表3。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过牧等原因造成的草场退化、沙化,可 利用草场面积减少,牲畜饲养的成本增加,也是造成牧民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内蒙古 社会科学院2002年在锡盟所做的牧户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调查样本户年饲料支出占总 收入的50%~60%B,因此牧民从畜牧业生产中的收益减少甚至亏损,使得牧民增收困难。 表3赤峰市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元) 1962 1980 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2002 农民 77 163 557 1100 1835 1697 1880 牧民 104 198 565 121 21455 15 35 1659 农牧民 79 165 560 1108 1805 1684 1847 人均收 八资料来源:赤峰市统计资料 5我国西部草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农业部畜牧局李维薇等中国软科学2001/10 ‘张新时:西部开发中的生态问磁.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1。按农民同一生活水平,牧民的生活支出为农民的4.3倍”,修长柏/试论牧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2002第7期 。牧区调查报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牧区经济研究所/打印稿/2002年6月 205二、草场生态建设与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从前面分析看,目前西部草原畜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围绕草原建设、增加牧民 收入实现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各大牧区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的对镱,逐步摆 脱目前由于草场退化困境、真正确立牧区“草畜”的优势与主导地位。没有优质的草地, 不可能创造出稳定、优质、高产的草原畜牧业。从西部牧区实际出发,只有通过草地生 态建设才能有效遏制草场退化趋势、实现草畜平衡,才能跳出草场生产力下降一单位牲 畜生产能力下降一增加牲畜饲养量一超载过牧一草场退化一低生产力的恶性循环中,也 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张新时院士提出西部草地建设的关键在于草地畜 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即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区围栏轮牧制度,确定与严格执行限 定的载畜量与轮牧期;逐步推广舍饲等生方式转变.提高家畜生产力与生态保育水平: 品种改良与优化;草品种与健全防疫体系;发展高产优质的人工饲草基地:母畜、幼畜 科学饲养;推广农、林、草复合系统:建立稳定的秋季牲畜出栏制与肥育基地以及发展 饲料与畜产品的高深加工业及有关服务业,开拓国内外市场9。 自1999年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后,西部草原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重 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是西部生态环境对中、东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很 大:二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最典型的脆弱性,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成 功与否的重要内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大牧区省全部被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 国务院近日部署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 其中提出要把草原保护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快启动退牧还草工程,重点治理严重退化 的草原lO亿亩:实施禁牧舍饲,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改善、农牧民增收和经 济发展。无疑,草原恢复与草场建设、草原畜牧业及其有关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已经被作 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方向和基础工作。西部地区通过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退耕还 林、还草,以及半农半牧区革业发展:通过草原畜牧业结构调整带动禁牧舍饲、划区轮 牧等等生产方式转变,这些变革反过来又具有重大的生态效果。而且随着牧区畜牧业的 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将带动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包括肉、奶、毛绒、皮和骨的加工, 又对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这样的话,将在更大范围草原牧区地区实行禁 牧、轮牧、围栏、舍饲。如此,草原植被可以逐步恢复甚至提高,草场生产力和劳动生 产率都会明显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成倍增长。 几年来,西部牧区尝试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牧区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 伐,如青海高原牧区为解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矛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家 庭牧场建设:以及在全区范围内农牧区之间建立起的“西繁东育”经营模式等。内蒙古 通过实施舍饲、半舍饲、禁牧、休牧、轮牧、草场围封、人口以及牲畜转移等新的结构 性调整措施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得传统牧区逐步摆脱畜牧业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和掠 夺式利用,使多年来超载过牧的草场获得恢复的可能。 三、内蒙古畜牧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实践 内蒙古草原总面积近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9张新时:西部生态问题 西部水资源分析报告2001年水资源网 206在我国各大牧区中。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问题尤其突出,据调查,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由60—70 年代的8800万公顷减少了1000万公顷:而且草原退化导致草场生产力和牲畜生产能力 下降。草原的载畜能力由50年代的8700万羊单位.减少到80年代后期的4600万羊单 位,降低48%。2000年开始。为了扭转草原生态恶化的态势,自治区政府提出“以生产 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决议,并制定下 发了《关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域环境 和条件差异,各地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如锡林郭勒草原推行的的“围封 转移”,通辽市推行的禁牧舍饲和“北繁南育”,赤峰市的季节性禁牧舍饲以及草原兴发 通过产业化在牧区推行新“羔羊当年出栏”等。都为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和畜牧业结 构调整目标而努力。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区舍饲半舍饲牲畜比重已达71.2%,2002年 上半年,全区禁牧、休牧草场面积达1.56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6.35%。 (一)禁牧舍饲 禁牧舍饲是指全年彻底禁牧,牲畜完全在固定的棚圈条件下实行圈养。季节性禁牧 是在禁(休)牧期间内牲畜实行圈养,其余时间采用放养,即舍饲与放养相结合的方式。 2000年通辽市奈曼旗首先开始推行禁牧和舍饲政策。奈曼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 总土地面积1224万亩。多年来由于严重超载过牧,以和落后的经营方式影响,以及连续 多年的气候干旱,全旗的草牧场沙化、退化尤为严重。由于草场退化的制约影响,全旗8 万多农牧户中5万多农牧户只能维持耕畜饲养。奈曼旗禁牧政策实旌两年来,在以下几 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1)全旗沙区沙地草场全部实现禁牧,禁牧后草场植被的覆盖率 提高30%~50%:(2)牲畜出栏周转加快,减轻了冬春季饲料短缺的压力;(2)牲畜在不 同牧户之间调配,保证了草场的均衡有效使用,因为实施前;(3)促进草场流转(自治 区政府有政策,允许草场也可以流转);(4)禁牧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牲畜放养向舍饲转变, 因为牧区60%的牲畜集中在20%的牧户手中,实施禁牧政策后,部分养殖大户开始采用集 约化的饲养方式;(5)促进草业的发展,促进草场的改良。如农牧兼业户开始在退耕地 上发展饲草生产,如种植青贮玉米,效果明显。(6)促进玉米秸杆等农业资源的再利用。 内蒙古的山羊绒产量占全国的2/3,一直以来关于山羊与草场保护之间的争论在继 续,因为普遍接受了山羊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加速草场退化程度的结论,因此山羊成为大 多数地区首先禁牧的品种。从奈曼旗进行舍饲山羊实践情况看,舍饲条件下山羊除了减 轻对草场的严重影响外,产绒量也有所提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运动量减少,维 持量增加转化为生产量,(2)舍饲后采用新的饲养程序,营养平衡容易实现,因此与放 牧相比产绒量会有所增加。因此一些牧户的山羊饲养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经济收入也随 之增加。 2002年开始通辽开始在全市农牧区范围内实行舍饲禁牧。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 实施舍饲禁牧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其中提出舍饲禁牧、 发展生态畜牧业以恢复草原生态植被为前提,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增加饲草饲料有 效供给量为保障,以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根本目标.保持畜草动态平衡,推 进全市畜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要经 过三年努力,全市基本实现草畜平衡、同步增长,“三化”草牧场得到有效治理,舍饲禁 牧形成制度化。根据不同地区的问题制定了侧重点不同的措施:即在农区实行牲畜全年 207舍饲禁牧管理,每个绵羊单位都配备需要一定量的饲料储备(1000公斤)0.7平方米以 上的棚舍:半农半牧区实行牧草萌发生长初期、籽实期和草牧场三化严重地区实行季节 性、区域性舍饲禁牧,禁牧期间每个绵羊单位的饲料储各要满足;北部牧区实行划区轮 牧、半轮牧半舍饲管理,保证草牧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顺利推进舍饲禁牧、引导农牧民接受科学的饲养方式,各旗县根据“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奈曼旗把《禁牧公告》印发到 每个农户,并通过扶持典型、组织学习等方法,把科技进步、转变饲养方式、实现养牧 的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传输给农牧民。扎鲁特旗通过家庭生态牧场的建设形式,从根本上 解决乱牧和滥耕问题,带动农牧民进行建设养畜,实现经营方式的逐步改变。2001年一 2002年间,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共建设家庭生态牧场i00处。家庭生态牧场是以一家一 户为单位,承包的草场全部围封i划出部分草场,种灌种草,平均每头牛有人工草地4 宙、青贮田l亩,平均每只羊有人工草地0.6亩、青贮田0.I亩凡是围封超过100亩的 草地要划出60亩以下的若干网格,划区轮作{建设牲畜棚舍,保证牲畜顺利过冬;以草 定畜,每年根据承包草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养畜规划(见框1道老杜苏木小扎那家庭 生态牧场的草畜平衡表);牲畜逐步实现良种化等等。除此外,通辽市政府还制定了适应 不同类型区畜种、畜群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了鼓励提高母畜比重、加快繁殖、加快出 栏周转的激励政策。 附:道老杜苏木家庭生态牧场草畜平衡、以草定畜规划表: 嘎查:奄千套力皋户主:小扎那 一、现有饲草料生产能力 1、承包草场总面积:2394亩, 其中打草场300亩,可食牧草贮量42300公斤: 放牧场1814亩,可食牧草贮量91800公斤 2、饲料地60亩.可食秸杆产量24000公斤 二、载畜量核算 1、理论载畜量216羊单位 2、实际载畜量:365头(只),其中牛50头,羊315只,折合羊单位 510个。 3、超载:234羊单位,需增草170820公斤。 三、草畜平衡规划 l、需种植人工牧草200亩,产草量95000公斤 2、需种青贮20亩,产草量18000公斤 3、年末出栏:79个羊单位。 (--)围封转移 2002年2月,锡林郭勒盟颁布了《关于实旌围封转移战略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围 封转移”工程.就是逐步把沙化、退化的草原围封起来实行蔡牧,将围封区内的牧民有 208计划地迁徙转移到交通便利、有水有电、生存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安置,开辟薪的生产、 生活渠道。“围封转移”的推行其根本目的是引导牧民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的畜牧业生 产方式,以舍饲半舍饲为主,走少养、精养、高效的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路子。为了扭 转生态恶化态势,锡林郭勒盟11个旗县市在去年开始建设草原生态移民新村示范点的基 础上,今年又提出“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发展战略,其中苏尼特右旗实施 的“围封转移”战略具有代表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旗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辖10个苏木、4 个镇,总人口7.83万人:可利用草场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8.8%:该 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源头、沙地自东南向西北穿本旗中部:畜牧业是苏尼特右旗的基础 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国闻名的“苏尼特羊”的主要产地。但长期以来,畜牧业仍以(自 然)散养放牧为主,还有部分游牧,靠天养畜。由于草畜双承包落实和牧民强烈的致富 要求,养畜规模急剧膨胀,全旗年末牲畜存栏头数由1978年的39.68万头(只)增加到 1999年的109.5万头(只),草场超载率为38.9%(按1985年草原普查测算的理论载畜 量为标准,若按1999年草原实际产革量为标准超载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同时,在 草原利用过程中,掠夺式放牧,草原保护建设严重不足,致使全旗草场退化、沙化尤为 严重,畜牧业承载能力急剧下降。1999年以来的连续三年的特大干旱、蝗灾、雪灾、沙 尘暴等自然灾害,牲畜大量死亡,年末牲畜存栏数由1999年以来的109.5万头(只)下 降到2000年的86。6万头(只),2001年又降到47。7万头(只)仅仅3年时间,牲畜存 栏量锐减56.4%1主要畜产品产量下降,其中,绵羊毛较上一年减产23.3%,山羊绒减产 16.5%1 200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880元,2001年牧民收入骤降为607元,贫困人口 增加。因此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恢复、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成为政 府与牧民们的共识。 苏尼特右旗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的具体做法:根据各个苏木或嘎查草原生态环境 的实际,分别草用生态移民、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作等措旋。围封禁牧区, 就是在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中北部地区的5个苏木对所有草场进行全部围封,有计划、 有步骤地实行禁牧,对具备水源条件和饲料总之条件的牧户,可以实行就地舍饲圈养; 对布局被水源和种植条件的地方(有部分迁移到二连市)实行生态移民,搬迁到其他地 区的生态移民区,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或从事第二、三产业。在封禁期内,被围的草场严 禁放牧,带草场恢复后,牧户根据草场承载能力适度放牧。在浑善达克沙地涉及的6个 苏木,主要采取扩大围栏面积,实行春季休牧;在有条件的地方以户为单位建设高产饲 料地和棚圈设施,发展舍饲和半舍饲养殖。在生态条件较好的中南部地区推行草场围栏, 实行划区轮牧或春季休牧。在农区结合的新民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整种 植结构.发展饲草种植,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为牧区牲畜舍饲提供草料。总体 项目规划从2001~2010年问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4662.6万元,由国家投入和群 众投工投劳解决,其中国家投资4154万元,是把包括有沙源治理、生态移民、千村扶贫 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禁牧舍饲项目投资捆绑起来集中使用,群众投工投劳 折资508.6万元。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牧民生存方式的转变,潘建伟等/农业经济导刊2002 1l209从目前执行情况,全市8个旗县市区、146个苏术乡镇、国营林木场、自然保护区和 生态建设项目区都在实施禁牧或季节性禁牧,禁牧面积3482万亩。占总草牧场面积的 80%,舍饲和半舍饲饲养的牲畜达301万头,占牲畜总数的75%。 (三)“北繁南育”——农区与牧区联营 新的饲养方式以及控制草场过牧的禁牧政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的重要途径。减轻 牧区冬季饲料储备不足和春季草场压力过大的其他解决途径之一还包括在入冬前牲畜出 栏,即在牧区进入冬季时,架子牛和羔羊出栏,输往到农区育肥,这样既能提高草原畜 牧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又能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因为目前牧区一般地由于市场 价格不稳定,加上牧民习惯于把牛、羊喂养得很大时才出售,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样的 话收入更多”。这项工程是1997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根据草原牧区的情况,以及适 应农牧业生产结构的需要提出来的。因为我国牧区与农区的畜牧业联营体制远未普及和 完善,所以真正把这种联合方式完全付诸行动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通辽市推行的“北 繁南育”具有典型意义。 通辽市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现有耕地1300万亩,草牧场4346万亩,已经形成 年产粮食35亿公斤、饲养1730万个羊单位牲畜综合能力,素有“内蒙古粮仓”和“黄 牛之乡”之称。前几年在农区提出结构调整,有三个旗县被列为国家秸杆养牛示范县, 项目的实施带动起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农区利用其饲料资源、技术、和市场区位的优 势,畜牧业逐渐趋向于集约化和规模化。根据目前牧区、半农半牧区牲畜多、冬春季饲 草料不足,而农区牲畜相对较少、而粮食过剩以及秸杆转化率低的实际,通辽市政府出 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农区、牧区互补,如“北繁南育”的政策;农区对洒厂免税(饲 料生产扶持):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加工企业扶持;育肥牛厂的扶持及税费减收;生产性 母牛免缴当年的牧业税等措施。 通辽市实施的“北繁南育”工程,即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据测算,此项工程每年 可以为草原减轻载畜量200万羊单位以上。为了能保证项目的实施,政府主要着力以下 两项工程:一是重点在母牛扩繁区建设,在原有12个繁殖木牛基地乡建设的基础上,2001 年开始实施牧区、半农半牧区的30个苏木乡镇、90个嘎查村、3000个农牧户组成的母 牛扩繁区建设工程,基地母牛繁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粗略统计,30个母牛扩繁乡牛存 栏达到44.1万头,比建设前增加5.5%,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0.7万头,比建设翦增加9,4%。 二是在南部旗县实施了百户十万头育肥牛工程和小规模大群体育肥牛专业村工程? 如在 农区重点扶持了年出栏育肥牛i000头以上的育肥牛专业户。肉牛育肥场可以接受来草原 区的约9个月龄、体重为200公斤的幼龄犊牛,放在育肥牛场中进行中长期育肥-农牧 区的联合推动全市肉牛业的发展,同时拉动了牧区架子牛的出栏,达到了减轻草场压力 的目的。“北繁南育”、农区、牧区互补,不仅给牧区牧民带来新的机遇,而且给农区的 农民、育肥专业户、育肥商和加工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得农区的经营肉牛育肥的农户 着重于活牛的经营,而牧区的牧民可以通过扩大能繁母畜量和提高繁育水平来集中发展 母牛一犊牛的生产模式。在冬季到来前把犊牛出栏。这样就能达到充分利用农区饲料资 源、又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目的。 Colin.Bro计l等(中国半农半牧区内牛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嚣农村经济,2000.9 210(四)“母羊补饲”与“羔羊当年育成出栏” 草原兴发成立于1993年,是以肉羊、肉鸡等产业为主导的草原肉食品加工企业。它 利用内蒙古——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区的草场优势以及结合草原每年都出栏几百万只的优 质肉羊的实际,在充分借鉴全球肉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草原牧业 产业化发展之路。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仑贝尔草原是中国最好的两大优质草原.但是至今 那里一直保持着最古老的。尽管每年都出栏几百万只的优质肉羊,但由于多采用散户放牧 的经营方式,因此在生产与屠宰中缺乏高效统一的经营管理,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加 上牧民仍然坚持传统的饲养观念。单纯追求羊的。帮大~群大’,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营 和数量型经营,这种传统经营方式不仅影响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往往会错过肉羊屠 宰的最佳时机,在国内外市场上均缺乏竞争力。因此,引导农牧民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转变,由数量型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牧业的转变.就成了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出 路。 草原兴发结合内蒙古牧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肉羊基地建设带动牧民参与到草原牧业 产业化链条过程中,引导牧民进行饲养方式改革,它们是“母羊补饲”、“羔羊当年育成出 栏”和“品种改良”。其中草原兴发推行的“羔羊当年育成出栏”,即改靠天养畜的作法, 在母羊补饲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暖棚、对羔羊科学补饲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初生小羔羊的 生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草原环境,并抓住夏季草原水草丰盛的最佳时机,科学放养, 使羔羊能够茁壮成长,当年育成出栏。根据调查显示,一只当年育成羔羊的出肉量,一般 相当于一岁半大的羊产肉量的72%左右,而一只成年羊的饲草消耗相当于羔羊的3倍之 多。特别是成年羊要越冬保膘,不仅生长缓慢,还因在枯草季节放牧,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十 分严重。而’羔羊当年出栏’不仅使超载的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企业也找到了一个绝 好的市场定位。这“三件大事”是草原兴发基于牧区实际情况制定的切实有效的产业化 措施。根据调查显示:按照这种机制运行,不仅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而且抓住了整个牧区发展的根本,使广大牧民进一步认同与接受了“羔羊当年出栏更经济 高效”这一事实,使全县牧区实现了从饲养成年羊向生产羔羊的快速转变,从而使草原兴 发生产羔羊肉的整体战略得以全面实施。并通过这一举措实现了缓解了草畜矛盾,提高了 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目的。 四、结束语 解决牧民增收与牧区草原生态问题,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通过畜牧业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直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的牧区和牧民面对畜草矛盾以及市场压力, 开始尝试舍饲、半舍饲等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虽然从表层上看是 畜牧业发展中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上的进步,但更为深刻的是从中看到草原牧区、牧民对] 正在对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的适应和选择。 内蒙古牧区在推行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退出传统的畜牧 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半舍饲以及牲畜转移,利于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这些变革虽 然和蒙古文化中的游牧历史有冲突,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是有益的。另外舍饲后 可以采用新增产技术(全价饲料、改良品种、疫病防疫等),这些新技术在放牧状态时是 难以推行的,对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草原退化牧区实现禁牧舍饲等方式 2ll的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政策引导,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多 年来牧民依靠天然牧场饲养牲畜,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实施禁牧、舍饲和半舍饲的 生产成本会大幅度提高,短期内牧业效益会有所降低,对农牧民收入会有直接影响。因 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棚圈建设、饲草饲料、牲畜入水工程等方 面给予适当补贴。 ’禁牧舍饲等生产方式转变,将会带来的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因为放牧生 产.牲畜是季节性出栏。届时加工厂饱和、市场供应量增加而导致价格下跌:但到了淡 季,市场的牲畜产品紧缺,价格升高,因此使得牧区畜产品价格不断变化,牧民的生产 常常无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所以在目前如果只依靠生产领域中的变革和调整并不可能 保证牧民增收,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政策,在以保护牧民利益为前提下,政府的宏观调 控、决策、规划、协调和服务要跟得上,而且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 带动牧民与产业链条有效联结。当然,解决畜产品市场问题,需要建立畜产品市场体系, 减少流通环节,增加流通渠道,建立和完善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保护牧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i]休牧育草一解决“三牧”问题的最佳选择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中国农村研究/2001 年6月 [2]约翰.w.朗沃斯等‘中国的牧区》甘肃文化出版杜,1995年 [3]邓英淘等《西部大开发方略》.文汇出版杜, 2001年1月 [4]草原兴发专题—探索产业化经营 新浪财经网2002年4月 [5]潘建伟、张立中《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牧民生存方式转变》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11月 [6]舍饲半舍饲: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北方经济2001年 [7]科林.布朗等《中国半农半牧区肉牛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9月 212草原生态退化与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作者: 尹晓青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 赵薇.刘芳.长波 内蒙古家畜良种培育工作要领先全国——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存发 -中国畜禽种业2006,2(9)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存发接受本刊专访时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护草原生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已发生历史性转变. 2.期刊论文 刘加文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草业科学2010,27(4)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3.期刊论文 钱贵霞.郭建军.QIAN Guixia.GUO Jianjun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及生态经济影响解析 -农业经济问题2007,""(10) 为了有效治理京津及周边地区的风沙危害,2000年我国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对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和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很有效,但对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短期内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建立牧民直接补贴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4.学位论文 孙朝晖 牛肉市场分析与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策略 2003 从世界肉类生产和国际贸易上看,牛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0牛肉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3,国际贸易量占世界肉类贸易总量的44.6%;2000年牛肉生产与贸易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肉类生产和国际贸易总量的1/4和近1/3.目前中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在肉食消费结构中,猪肉占66.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从城乡消费水平比较、畜产品消费结构和动态发展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消费量必将逐步增长,中国肉类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辽阔的草原,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1980年,内蒙古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16.9%,稳居全国首位.尽管改革开放内蒙古牛肉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肉牛业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到2001年,在全国省区排名中降到第9位.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发展内蒙古肉牛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畜牧业、农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文从牛肉生产、贸易分析入手,通过国际、国内消费市场牛肉需求趋势和市场前景分析和预测,表明国际牛肉生产和市场有很强的垄断性,竞争比较激烈,贸易条件和标准逐步扩大和提高,使内蒙古牛肉进入国际市场难度很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牛肉消费量增加,决定内蒙古牛肉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发展内蒙古肉牛业具有价格、无污染、草原广阔等优势,但存在着专有肉用牛品种缺乏、个体生产性能和肉质提升缓慢、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屠宰、加工和流通环节方面受技术制约严重等不利因素,因此,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建立内蒙古肉牛繁育体系,加快品种培育,优化品种结构;有效地增加安全饲料供应;强化疫病防治和检疫工作,发展营养卫生"绿色食品";转变传统饲养方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进行规模化生产;重视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内蒙古肉牛业发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5904298.aspx 授权使用:威胜集团有限公司(cswsdzyxgs),授权号:f995fed6-9c00-4362-9820-9e5300ac0258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1日  今日免费精品文档 原价:5.18豆元购买0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