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冈看光夏奈是哪一集: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6:20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摘要:生态畜牧业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本文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措施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提出了中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的现状和主要模式
1.世界生态畜牧业方兴未艾
自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后,各国纷纷兴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浪潮。至2000年,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畜牧业。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 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全球生态农业用地中,生态牧场占地350万hm2。另据IFOAM统计,近年来,生态肉品的生产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生态畜产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如2002年全球生态牛奶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26%。
2.世界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模式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二)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欧洲共同农业法》有专门条款鼓励欧盟范围内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奥地利于1995年实施了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的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发展生态畜牧业;法国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中期计划”。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方式补贴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对生态牧场和自然草场的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对生态畜产品的科研进行资助,对生态牧场进行经营性补贴等。这种做法充分反映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采用高新科技促进畜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转化
在畜牧业资源利用方面,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一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畜禽生长速度;二是采取标准化养殖技术,对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全程进行标准化科学管理;三是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确保畜牧业的低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四是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五是避免掠夺式利用草场,采取人工种草和围栏放牧等方式,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防止草原荒漠化,维护草原生态环境。
3.不断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防治
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于畜牧业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其污染问题和带来的威胁更为严重。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控制和降低畜牧业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制定防污染法规。如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日本、丹麦、荷兰、意大利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畜牧业污染防治法规及标准,对畜禽饲养规模、场地选择、畜牧业污染的排放量及污染处理系统、设施和措施等都做出了具体要求,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污染化。二是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以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氮素污染。如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配料,应用酶制剂、生长素、矿物质添加剂等以及运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等方式,达到降低畜牧业污染的目的。如美国设计的饲料配方,使肉鸡的肉料比已达到1:1.7~1.8,猪的肉料比达到1:2.5~2.9,这种低消耗高产出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效果。三是开发和应用畜用防臭剂,以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绿矾(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利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四是运用生物净化方式,实现对畜粪及其污水的净化与污染消除,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五是实现畜禽粪便的再利用,以减少粪便污染,实现废物资源化的效果。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利用鸡粪加工成饲料,德国、美国的鸡粪饲料“托普蓝”已作为蛋白质饲料出售。英国和德国的鸡粪饲料进入了国际市场,猪粪也被用来喂牛、喂鱼、喂羊等。
二、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生态畜牧业将成为21世纪畜牧业的主导模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畜牧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消费生态食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尽管生态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贵,但在西欧、美国等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对生态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对本国的产品需求。随着世界生态畜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畜牧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畜牧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二)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共同响应。生态畜牧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几年其规模和速度将不断加强,并将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时期。据预测,今后几年许多国家生态食品的市场增长率为20%-50%。这就为生态畜产品的扩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生态畜牧业的生产和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绿色壁垒则日趋盛行,尤其是对与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的附加条件对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生态畜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经过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 14000,与以前制定的ISO 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绿色壁垒虽然在短期内对各国的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促使各国不断提高和统一畜产品质量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四)各国生态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将逐步趋于统一
目前,国际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分为联合国层次、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国家层次三个层次。联合国层次目前尚属建议性标准。在未来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将彼此协调统一,逐步融合成一个国际化的生态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各国间将逐渐消除贸易歧视,削弱和淡化因标准歧视所引起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在畜牧业方面,也将毫无疑问地遵循这一逐步融合的共同标准。
三、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提高并强化认识,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之所以能有快速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政府和全体国民都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中国,广大农牧民是生态畜牧业建设的主体,只有调动起农牧民的积极性,生态畜牧业建设才能付诸实效。为此,必须做好农牧民工作,动员农牧民自觉地积极参加到生态畜牧业建设当中;同时要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宣传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尽快制订并完善有关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法律等,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宏观调控,形成以法治牧、科技兴牧的良好氛围。同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科研、技术推广及基础设施投入。借鉴国外的做法,可以成立专门基金,采用财政补贴政策,还可以运用产业倾斜政策,加强对环境产业的倾斜力度,对经营生态畜牧业的企业减征或免征增值税。
(二)加快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1.加强生态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美国等发达国家畜牧业的竞争力较强,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科技含量很高,在品种选育、饲料配合、疫病防治、经营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从而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高效益。中国生态畜牧业虽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但却基本上是对以往技术的整合。目前,中国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畜牧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创建和完善中国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必须建立在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三大体系基础上,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畜禽单产水平,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节粮、低耗的生产体系,促进生态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
2.推广和普及草原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建立了一整套保护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技术体系,其草原生态畜牧业科技含量高、区域化布局合理、产业化程度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国要以区域化布局为突破口,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合理划区轮牧、围栏放牧,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防止草场退化,维护草场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还要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健全完善的兽医管理体制和畜禽疫病防治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发达国家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要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实行从业许可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兽医防疫检疫和执法管理队伍,狠抓各项防疫制度的落实,强化检疫和监督工作,坚决堵住外源疫病侵入和疫情扩散,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处理突发动物疫病快速反应能力,为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建立生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生态畜牧业的环境监测体系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安全卫生实行全程质量监管,畜产品的监管力度较大,产品质量高。而中国在畜产品市场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方面实行的是阶段管理,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仍比较混乱,造成市场上各种产品鱼目混珠,生态畜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为此,必须加大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全程监督管理力度,尽快成立各级生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生态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生态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以保护生态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同时,也要加快建立生态畜牧业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各级畜牧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生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加大培育国内和国际生态畜产品市场
1.培育和健全生态畜产品的市场运作机制
中国应从降低生态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入手,发挥畜牧业行业协会等的经营组织作用,建立收购、加工、销售网络,合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通过优质的市场服务,增加消费者的质量信任感,以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可通过生态旅游等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促进生态畜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不断推进生态畜牧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
生态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由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部分组成,中国虽已形成不少相关的技术体系,但绝大多数尚未标准化,极大地制约着中国生态畜产品的国际化。为此,政府应根据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标准制订生态畜牧业标准化体系,使生态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以提高中国生态畜牧业国际竞争力。
3.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然要走畜牧业产业化之路,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生态畜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逐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生态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颜景辰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张俊飙  罗小锋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歆海
来源: 《世界农业》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