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 官网: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42-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8:04
 

42 当你想得到利益的时候怎么办?

当你有帮助别人之心,并付诸于行动,你就是受益的开始了。

惠心天下,天下心惠。

对天下的人布施恩惠,天下人必然诚心回报。这样的人,就可以大展宏图。这是最大的利益。

我们没有能力对天下的人施以恩惠,但对周围的人有帮助,周围的人回报于你,给你了一颗心,你就得到信任与支持,那是最大的利益。

被风吹动的木,是什么呢?

是船。古人是这样比拟的。

船浮在水上,被风吹动,船就发挥了功用。

所以,古人说,顺从道理而动,必然每天都在增益,直至无穷。

这是我们得到利益的一条原则。

古代的人是很崇拜风和雷的。《易经》在许多地方,都有风和雷的比喻和阐述。

古人把风和雷,比拟成朋友,风越强烈,雷就越响亮;雷越响亮,风也越急速。风与雷相互助长,使气势增益。

我们也应该像风与雷一样,见到他人的优秀善良,就豪不犹疑,像风一般急速的追随;自己如果有过失,我们就应当像雷一样,果断改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也是得到利益的有效方法。

《易经》最崇尚的是损上益下。他说任何时候,损上益下,都是民悦无疆,都是道义大义光芒。

在上者自然知书识理,自然情操高尚,所以在个人利益上,谦让于下,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在上者,能够谦让,能够让利,能够放权,那么整个社会将受益匪浅。

《易经》说,由于信任,由于委任,由于放权,在最底层的人,本来不能胜任大事的,结果可以从事伟大的事业。

在下有了权,有了运作的空间,又能柔顺、虚心和中正,肯定得到益处。一个人无论他地位多低,如果他有上述的品质,任何人都会对他施予帮助。

庇护,也是一种利益。

但这种利益,恐怕会使我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一贯以来,我们都强调独立自主,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仙皇帝。

但在自然界里,庇护所得到的利益,是举目可触。

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能躲过鹰的侵犯,那是因为庇护。

海龟把蛋埋在沙滩上,让日光的温度孵化成小龟,躲过海洋中的动荡不安,也是一种庇护。

古代有小国迁都,靠近大国,在大国的庇护下安然无恙的。比如《左传》就有“我周东迁,依靠晋、郑”的记载。

但庇护要正当,就像现在的一些国家,加入联盟,其实就是想寻找一种庇护。

在中国人人皆知的“狐假虎威”,也是一种庇护。但这样庇护不正当。狐狸由此成了国人数千年来讥笑的对象。但公正而论,狐狸颇具智慧。

俗话说,雪中送碳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人多。

送碳的人少,但并不是没有。

《易经》里说,当困难的时候,要求助别人,从而得到利益,不是不可以。

古代就有“以凶礼哀邦国之忧”的故事。在周朝就有这样的惯例,诸侯各国发生君主生死、饥荒、天灾、战乱等重大事故时,就报告天子,并通知邻国请求援助。但请求援助的使者,不能空着手去,要带上方正、有棱角的叫圭的玉,去见君主,表示自己的诚实。一是表明自己所说的全是真实的情况,没有半点虚假;二是表示这是迫不得已,以后一旦情况好转,会有回报。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圭”。

如果有诚信,即使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帮助。

但一个人,如果行为放纵在利益上,贪得无厌,甚至要求他人奉献,那么就会招致祸端了。

只看重利益的人,意志必定摇摆不定,当然凶险。

这样的人,在危险时采取行动,人民不会参与;在释疑时说话,人民不会响应。彼此意志已经不沟通,却还有所要求,人民不会响应,不予支持,伤害就要来临了!

私心,不会得益,反而招祸。

别人给你什么,你都要,你是傻瓜;别人给什么,你都不要,你也是傻瓜。

43 当你当断不断的时候怎么办?

在你当断不断的时候,往往是缺乏信心和力量。

当断,了断,是在势力强大之时。因为决断、决裂有两个原则:一是认识该决断的东西不好的,是必须排除的;二是懂得该怎样排除。

《易经》说,如果要排除人或者事,都要当众宣布他们的罪状,然后以诚信号召众人,合力将胜利争取。但行动之前,要告知自己领地的人,先获得支持,方可行动。因为小人虽然是少数,但诡计多端,没有事先的完全之计,行动仍然有危险。

当年,毛泽东与林彪决断之前,为什么要“南巡讲话”,也是这个道理。

决裂,以柔克刚为上策。

虽然我们有力量,阳刚之气十足,可以刚健地勇往直前;但在做法上,还应当使人心悦诚服。先要有舆论,让众人有了共识,意识到危险,然后决裂,才有利。

如果一味依仗力量,或者武力,反而会有行不通的情形发生。

没有力量,便绝不能决断小人。

坯土,不能截流浩荡之江;钝斧,不能砍千年之树;短弓,不能射落高飞之鹏。。。

以幼弱决断强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易经》说,决断小人,要有完全的准备。不能胜任而勉强而为,必然是灾难。

了断,还有一个时机上的把握。

凿冰捕鱼在隆冬,布网捕鸟在深秋,袭击敌阵在夜晚,追击敌人在白天….

取胜的把握,往往在于时机。

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胜利往往在于出手的选择。

拳击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迟疑或者冲动,都会招致失败。

东晋的温峤,表面上服从逆臣王敦,却在暗地里备战,后来时机成熟了,一举将王敦消灭。

这是决裂小人最好的范例。

把决断写在心里的人,他往往是胜利者;

把决断写在脸上的人,他往往是失败者。

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决断,是不决断。

也就是说,用感化的手段,把小人感化了,教育了。

《易经》说,特别是我们要决断的人是上司的话,最理想的手段,是以感化的方式,让其改过从善。以力量的方式将其决断,也没有什么过错,但中庸和宽恕的道理就没有得到光大。

所以,战场上,胜劵在握的一方,往往有告对方的士兵书。

世界上最稳妥的决断方式,是以众决一。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多国部队的联合行动.

44 当你意外地遇见他(她)的时候怎么办?

绚丽的朝霞,与和煦的晨风,一起来到初醒的窗前,那是相遇;

满树的桃花,与温馨的阳光,结伴来到欢笑的门前,那是相遇;

匆匆而来的春与匆匆而去的冬相遇,然后擦肩而过,改变了万物;

翩翩而来的风与绵绵而来的雨相遇,然后交融在一起,滋润了万物。

相遇,是一种机遇。

然后,成熟的果,钻进了一条虫子,那也是相遇;

乱蹦乱跳的虾,遭遇了瘟疫,那也是相遇;

涌荡的江水,承接连续的暴雨,那也是相遇;

相遇,有时不仅不是机遇,而是一种苦难。

意外的相遇,种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怎么样对待它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相遇还有更高层面上的。那是思想、意识和感情。

《易经》教导我们,应该像风吹遍万物一样,将自己的和蔼、关怀与智慧,与所有的人相遇,这样,会有好的结果。

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恶与善。

结果都在相遇的过程之中。如果相遇得当,即使恶也有善的一面。

相遇首先是好事。

天与地相遇,然后有世界万物;

男人与女人相遇,然后有人类的生生不吸。

但相遇过程,就不能大意。《易经》举例说,一个混在几个男人中间的女人,就不能与之相遇。这样的女人娶为妻子,不会长久厮守。(为什么直指女人涅?^%%$%^&*^...)

如果是恶人与你相遇了,就趁它还小,像一条小鱼,把它捡起来用茅草纸包好。因为鱼离开了水,它就不能活了。包鱼的动作很悠闲,做得好像非常随意,但可以置小人于死地。

相遇,还有一个自我警醒的问题。

《易经》里面有一个读起来非常有趣的故事。瓜匐匍在地上,甜美但容易腐烂。以此来比如人如果机灵、谄媚,甘于死心塌地的话,容易引来腐败的小人。如果用柔软的柳条编成筐,把甜美的瓜束之高阁,句能防止腐烂于末然。

《易经》赞美柳枝,它生于河边,阴柔,具有包容性。象征一个人如果善于用柔,又有包容的话,往往会使人和事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如果遇到好斗的公牛,远远避开,虽然可能被讥为胆小,但避免了伤害。

远离小人,排斥小人,虽然有自视甚高,心胸狭窄的嫌疑,但安然无恙。

钢与钢相遇,会火花四溅。

水与水相遇,会泛滥满地。

岁月悠长,人生苦短。我们每一位都是匆匆过客。当我们站在风浪与沙滩面前选择黄金彼岸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知道-------

鱼不能同钓相遇,虽然有好吃的,但包藏着危险;

风浪与航船相遇,风浪簇拥着船,但船不能听风浪的;

舵轮与擎闸相遇,不仅没有阻碍前进,反而能避免危险。

相遇等着我们。

选择也等着我们。

45 当你与人相聚的时候怎么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聚是免不了的。

中秋月,游泳于云海之中。

圆满,明亮,纯洁,就相聚在一起了,呼唤着美丽的思念。

畅快的吉它,激动的鼓乐,像小溪的明丽,洗涤着人们的心。

父子、姐妹、夫妻、同事、朋友、知己…….

至亲至爱,相亲相爱,相聚团圆,酌着月光,酌着亲情,酌着憧憬,酌着美丽。

这时候,高尚与高尚相聚,美好与希望荟萃。

月黑风高。

光明逃遁了。黑影迭着黑影,风追逐着树,响弓迭着响弓。

黑暗,神秘莫测,萌生着邪恶。

盗贼与盗贼会合,毒蛇与猛蝎会合,诡计与毒舌伸向藏匿于黑暗的人们。

这时候,相依为命的人与黑暗相聚了。听命于贪婪,听命于淫威。

东方有格言-------

好皇上不如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不如夜不闭户。

跟着好人成好人,跟着贼人成坏蛋。

相聚以纯正为本。

水聚成泽。泽满容易为患。所以,凡是相聚,必有礼俗,必有警惕。无论人或者钱,聚集越多危险越大,越容易发生意外的灾祸。

故乡下有古言:夭夭涌涌,必有事端。
相聚,要握手言欢,不可追溯已往,论不快之事;
相聚,要给人诚信,不可耍奸玩滑,哗众取宠;
相聚,要坚持原则,不可投其所好,同流合污;

相聚,要看好结果,不可图一时快乐,杯盏交酌;
相聚,要以德服人,不可争强好胜,弱肉强食……

志同道合,相聚自然是福祉,这样的相聚能齐心合力,开创光明。

乌合之聚,没有纯正,必然成为暴力,害人害己。

孤高必然失去相聚,应当反省,不可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