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最低车速:人生64个怎么办(1-30易经上经)待续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49:51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 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怎么办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位置,你是老大,或者是老二,甚至是老三。当然还有独生子女。

在人生中,人的志向,抱负,环境等等,也决定着你的位置,只不过很多因素被你忽略了而已。
    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往往会让你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体验,电影开演了,你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没有灯光的黑暗里摸来摸去,既影响别人,也耽误了自己。这事情说明,你错过了找座位的最佳时机。

位置的占有,与时机很有联系,同时,守住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易经》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它告诉人们,人的位置是有低到高,而且循序渐进。每个位置上,有每个位置的表现,不可逾越。人就好比龙,潜伏的龙,当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阳刚的力量还潜在地下,即力量不够用,那你动什么呢?是故‘勿用’,叫你不要逞能。龙出现在田野,正在以德行感化,普施于万物。这时候你该打基础了,自强不息,锻炼自己。反复的实践,或许你就可以从深渊中跃出,用时髦的话说,你就能脱颖而出了。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准备,进退都难有过失和灾难。

龙飞升在天,是指具备才德的伟大任务,才能达到这一地位,但飞升到极限的龙,会后悔,因为‘盈’难以持久,满则招损。用九的运用,不能过分。应当遵循法则,顺其自然而变通,刚柔相济,阴阳相辅相成,才能安全吉祥。

卦中又说,是龙就要在天上,但位置太高了,往往也就不高了,因为有下面,才有上面。脱离了下,就无所谓的上了。

孔子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上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所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寸感特别重要,人生最难掌握的是分寸。

当你已经非常的强健,或者说取得的位置非常的刚键,那么你不要在争强好胜了,该和别人平等共处,和舟共济。这样不会招来凶险,即‘群龙无首’,吉’。    如果你非常弱小,或者所在的位置非常底微,那你也不必跪下,你一跪下,别人就显得更高了。

人生在世,位置每个人都占着一个,但那一个位置是不是你应该占着的呢?那就得看你的能耐你的志趣。有了位置,但占得不好,就看你怎么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了。

想得到好的位置,需要抓住好的时机。

就象是集会,如早了就会孤零零,去晚了,可能就没位置了,当然,如果你的德行出众,人家可能为你让出最好的职位。

如是而已!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怎么办

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想想那长苔的石头

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想想那沉默不语的大地

大地不语,当它盛载万物。大地不语,但谁能离开大地?在我们这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沉默,是沉着,而不是言语。

浮躁来自不顺。一个人心气不顺,往往就容易浮躁。

怎么办才能舒张,顺展呢?只有一个秘诀:柔顺。

因为我们头顶是天。天代表着阳,代表着刚。那我们在阳在刚的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没选择了,只有选择柔。

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你的秉性如何,你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阳刚的世界。如果你再阳刚,可能就头破血流。明智的选择,就是柔制刚。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怕你强悍,不怕你刚烈;满的先亏,大的先去,硬的先碎。

盛唐伟大,但那个满日不再初升;埃及文明,但金字塔成了遗迹。

我们要舒展,要顺畅,我们要学习大地那样的包容。

深厚才是无穷的德行。能包容,能广阔,能远大。

如果你出现了浮躁,那是自己的包容不够。能像大地一样包容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浮躁呢?

当然,有一些东西,尽管你包容了它,它也不会长久的。象风,象雨。

如果不包容,浮躁的你就可能有危险了。就如河面上的冰味够厚,你就去履,当然可能陷进去了,但如果再忍耐忍耐,冰变的足够坚,你去履,就不会危险了。

我们要不浮躁,需要学会含蓄。含蓄是人的美德《六三》。

 “六三”说得是个大智慧。一个人有了美丽的文采,有了本事,还得会含蓄。如果你太张扬了,你可能就不纯正了。虽然你含蓄,但美丽的文采难以长久隐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是会被发现的,或者不得不跟随君王,从事政务。但不可以只重视个人的成就,最后才能有结果。如果太看重个人的作用,那么,麻烦就等待着你。

正确对待自己,能避开很多悲剧,去除浮躁,你将取得更大的成功。当然这需要你去积累。

石头不语,但石头见过风霜雨雾。

大地不语,但大地见过万物兴蓑。

风雨都已经过了,太阳会不出来吗?急什么?

给点耐心,不要着急,也就不浮躁了。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3

 当你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怎么办

幼稚,是任何生物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幼稚。

《易经》说,幼稚也就是萌芽时期,充满生的艰难。

但应该指出的是,幼稚是一个正常的阶段。

任何人对这个阶段不必忧虑重重。重要做的,只是怎么认识幼稚;另一个是,如果幼稚怎么办。

《易经》里的“屯卦”,有一句卦辞很有意思。说人或者物在幼稚时期,其实“元亨利贞”全部占有,也就是说创始、亨通、祥和、坚贞四种德性都具备,只是不能用。为什么?因为它处在一个萌芽状态,非常脆弱,什么都刚刚开始。

万物之始,充满生机。但它尚幼小,处处充满艰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充满生机,你充满希望,你就同是充满艰险,充满苦难。

天地的生机,隐藏在神秘莫测的旋转里。

草木的萌芽,酝酿与霜雪纷飞的冬天。

而人的诞生,是在血和痛的嘶喊与哭声之中。

既然生的艰难,都被我们冲破了,那么我们珍惜生的幼稚就是非常当然的事情了。

幼稚,需要坚定和碶而不舍。

树木萌芽之后,只是小苗,但只要坚定,自信百曲总有一直。矮小会有参天之日。在这样的信念下,迎接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圆满月缺,还有雨雾风霜,冬去春来,并定茁壮。

以人事比拟,只需要我们碶而不舍,奋发进取,尽管开始幼稚,凡夫俗子一个,但都有奠定伟人伟业基础的可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意愿具有造反的气概;但从学习、磨砺、成长的角度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是没有可能,任何高贵是可以成长而成,锻炼而成的。所以《易经》上说。“有威往,利建侯”。

幼稚走向成熟,是会处处遇到危险的。《易经》里说,这个时期是“动乎险中”,因为你要成长,处在一个“动”的阶段,而你的外界是“震”。雷与雨随时可至,雷雨一旦行动,遍地大水满盈,一定会不安全。但这样的时候,杂乱无章,风风雨雨,也便于你建功立业。

幼稚阶段,以便都处在最低下的阶层。前进会有阻力。但“以贵下溅,大得民也”。如果你有才能,你又正好不高高在上,周围就是民众,你可以与基层亲近,得人心也,当然也就会走向成功。

但幼稚时期,往往会遇到反常现象。《易经》里有一个故事,说一女子的上方,有一个阴阳相应的男子,应该结为夫妻,但距离稍微遥远;女子的下方又有一个男子,这个男子以近的优势,时常利诱身边的女子,甚至威逼。但女子不怕下方男子的强横,坚决不下嫁。等待了10年之久,终于摆脱了下方男子的纠缠,与上方的男子结合。这个故事里的“十年不嫁”,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但只要你坚持纯正,你就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结果。

幼稚阶段的前进,需要有向导,有老师,有高人。

《易经》里说,如果你想到森林里去打猎逐鹿,如果没有管理山林的人给你当想到,你很有可能迷失在林中。像这样的冒险前往,不如舍弃。如果你一意孤行,你会因为无路可走而耻辱。

幼稚阶段,还会有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进退两难,使你难以抉择。在这个时候,你应当“往前”,因为《易经》里说,“往吉,无不利”。前进,不会没有利。只有向追求,状况才能明朗;或者说,向前追求,才是贤明的态度。

但如果你向前了,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就应当退受自保,不可冒进。如果在此时,你硬要施展抱负,前途也未必光明。

当你幼稚的时候,你要记住:大地宽广必有坎坷,前程修远必有险恶。

我们从哭声中来,我们要尽量远离哭声。

我们要纯正。因为纯正使我们祥和,坚定。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4

 当你疏懒的时候怎么办

人生来是蒙味的。

所以,古时候小孩子入学念书叫“启蒙”。

但人生来的天性,是疏懒的。所以教育首先面对的不是蒙味,而是疏懒。

换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疏懒,你就不会蒙味。

《礼记》的“曲礼”中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这说法,与《易经》蒙卦中的序卦传一样。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易经》的意思也是说,在教育这个事情上,不是我去求蒙味的儿童,而是蒙味的儿童来求我。就像人家占卜,第一次告诉你,你就要认真听,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麻烦人家,就等于冒范了神灵,就不告诉你了。

这说明,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求知的路途上,疏懒是万万不可以的。求学,做事,做人,都要主动,都要勤快。

你疏懒,你往往就冒犯了人家,而你还不知道。

同样一个问题,人家三番五次给你说,或者嘱咐你,还让人家不放心,你不是冒犯人家又是什么呢?

当你疏懒的时候,你要想起涓涓的细流怎么样流进了大海。

《易经》里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人最初都好象山下的泉水,潺潺细流;但只要勤勉,以果敢的行动,培育品德,终将成为滔滔江河,滋养万物。

当你疏懒的时候,你要想起林中的树木,哪些树才能长久于林?

那些又小又曲的树木,是没有人理睬的,如果理睬就是砍回家当柴火烧了;只有那些奋发向上,又直又高的树木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是当栋梁材用就是留于林中成为参天大树。

疏懒,往往是因为怕难。

畏难的情绪致使了疏懒。山下有险,停止前进。因为不前,所以不会知道前面的情况,这就是《易经》上说的“蒙味不明”。

缺乏主张,也是容易疏懒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他就会疏懒了。而没有明确目标的人,一般都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一般都没有好结果。《易经》说,以女人比拟,见到刚建有财势的“金夫”就忘记了自己,失去主张,这样的女人是没有好结果的。

《易经》教导我们,要使自己不疏懒,首先要对自己动刑,扼杀思想上那些散漫无为的认识。其次,要包容。一个人如果没有宽容的态度,往往因为某些人和事,就会使自己厌世和悲观,使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甚至疏懒起来。再一个,就是自己的目标明确,并且切实可行,有了这一点,人就不会疏懒,如果无所事事,又好高骛远,这个人一定会疏懒。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播种。因为有了播种,才有收获。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消融。因为有了消融,才能清澈。

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涌泉。因为有了涌泉,才有奔流.......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5

当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怎么办

为什么春天才有百花争艳?

为什么秋天才有果实累累?

为什么冬天才有毛色斑斓?

一切都因为时机。

没有春天就没有百花;没有秋天就没有硕果;没有冬天,就没有斑斓,一切都是时机使然。

但百花的酝酿,绝不是在春天,而是在霜雪飘飞的寒冬;

果实的生成,也不是在秋天,而是在花瓣飘零的夏季;

老虎的斑斓,也不是冬天的换装,而是在萧瑟的秋风中.......

怎样才叫时机?

什么时候的时机才叫成熟?

半夜里,你撬不起太阳,但早晨你可以毫不费力地站在原野上欢呼红彤彤的太阳升起;

月初和月末,你画不圆月亮,但十五十六你可以尽情分享它的团圆............

等待是一种智慧。

等待是一种美德。
从乌云密布到滂沱大雨,需要等待;从嗷嗷待哺到展翅飞翔,需要等待;从绽开嫩叶到果实累累,需要等待.....

《易经》告诉你等待的秘窍:云上升到天空,只要等待阴阳调和,自然就成为雨。就像你需要等待的时候,你就等待。尽情享受饮食宴会的乐趣,以等待有利时机的来临。

这个时候,无为才有为。

但花开花谢也是等待;云聚云散也是等待;龟裂的土地聆听旱天雷也是等待;丰收的稻田迎来灭顶的大水也是等待.......

等待有时侯适得其反。

所以,《易经》告诉我们,等待需要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可进可退。因为等待到的东西,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是好结果的时候,就慢慢地靠近,像沙滩上的流水,虽然慢了一点,可能受到责怪,但最终会是吉祥。

如果等待来的东西是坏的结果,那我们就要坚持纯正,不逞强,不急躁,顺应变化,方可化险为夷。

正像《易经》里说的:“不速之客三人”一拥而上,主人面对三为刚强的不速之客,既无力赶走,只有以诚意恭敬相待,这样也会吉祥。

其实,等待也是一种煎熬。

等待也是一种悲壮!

等待需要判断。等待需要选择。等待需要思危。等待需要纯正。等待需要柔顺。

时机像我们渴望的恋人。她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幸福,让我们按捺不住。

但时机需要等待,更需要耐心。

等待时机有心灵密码。

那密码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

 “我是韩信,但我可以从你的胯下爬过。”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6

当有争执的时候怎么办

毛先生说,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矛盾。

《易经》说,我们的世界充满争论和诉讼。

争执来源于方方面面。思想的,观念的,习惯的,好恶的,经济的,利益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争执的最初起端是“饮食”。《易经》的记载,“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在最低生活水准的远古社会,最大的利益是饮食,所以争执表现在饮食上。现代人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单纯的饮食争讼必然很少。但争讼的主题,从大概念来说,依然还是“饮食”--分配的利益。

就事物而言,一方阳刚,一方阴险,必定产生争执。

就人而言,外有才干,内心阴险,必定与人争执。

世界有些遗憾—

争执,不可避免;

诉讼,也不可能避免。

当有争执的时候怎么办?

无论谁,自以为信实而逞强,就行不通了。

有争执的时候,惟有反省,戒慎恐惧,把握中庸,才会吉祥。

如果逞强,到头来都是凶。

《易经》说,在争执的时候,“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利见大人,是找一个有水平的人来处理争执比较有利。亦即是谈判,和解。

不利涉大川,是告诫你涉河前进不利,“涉大川”,有军队前进的意思,也有进取的意思,但都不利。

这个态度,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国与国的争端,地区与地区的冲突,应该对话,应该沟通,应该谈判解决,而不诉诸于武力。

争执,我们司空见惯。

丰盛与饥饿相会,刚强与阴险相见,强权与弱肉一起,野心与机会相遇........

都会发生争执。

遗憾的是,争执的经典,我们也烂熟于胸。荆柯辞秦王。诸葛亮舌战群儒。蚌鹬相争,渔翁得利。

科索沃。葛兰高地。土地换石油..............

等等,等等。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最好没有争执。

我们是和平的鸽子,和平是我们的哨音。

《易经》说,要没有争执,在处理事务的最初时候,就要慎重思考筹谋,以防止争执、争端、甚至争讼的发生。

如果有了不同意见,要尽快处理。《易经》教导我们:只要不将争执拖得太久,虽然会小有责难,最终还会吉祥。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岁有小言,其辩明也。”

争讼没有胜家。虽胜犹输。所以,遇到争执的时候,不可逞强,应当退让而反省自己。

争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赢,而是要找一个心安理得。安于正理,又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心安理得。

《易经》里说,如果一个人即使一时逞强赢得争讼,但也不会长久。赏了你“腰带”,但在一天之内也许被剥夺三次。虽胜亦可耻。

和为贵。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要谨记的恐怕就是这三个字。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7

当你想揍人的时候怎么办?

争执和诉讼,不好的结果往往是揍人。

个人行为的揍人,是揍人;集体行为的揍人,就是战争了。《易经》说,宇宙万物的演进,由诉讼终于引发战争。

孙子兵法里说,武力是凶恶的工具,战争为不得已的手段。

你想想,以凶恶的工具去进行凶恶的活动,会有好的结果么?

禅宗公案100例中有一例叫:“坐断天下人的舌头”。

佛教徒每年有一个叫“夏安居”时期,是农历的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是佛教徒在寺内坐禅修学的时期。某一年,“夏安居”刚过一半,临济的义玄上黄綮山去看师傅希运禅师。老师正在看佛经,义玄说:我以为是何人,原来是数黑豆(即是数念珠)的老和尚。

师父不语。天底下原先恐怕是没有揍人的人,是先有了一些想被人揍的人。才有揍人的人。

义玄在寺里住了几天,便要辞行。老师问他:“义玄,夏安居才过一半,为什么不等夏安居结束才走?”

义玄狡辩:“我是来临时参拜师父的。:

老师一听,举棒便打,并叫他走。

义玄辞别师父,走了数里,心里老想师父为什么打他。于是折回山上,坚持到夏安居结束。然后又去向师父辞行。老师问:“义玄,你打算到哪里去?”

义玄说:“不是到河南,便是到河北。”

老师举棒又打。这回义玄接住老师的棒,反而打了老师一掌。

师父哈哈大笑,急忙叫人:“快将百丈怀海先师的禅板几案拿来了。”

义玄说:“拿来烧了”

师父说:“不必,你可将禅板拿去,以后好坐断天下人的舌头。“

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什么呢?

尽管禅的故事只能悟,不能言传,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什么。

如果你做得对,那些罚人的东西,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所以那个先师的禅板烧与不烧,一点关系都没有。

义玄挨打,是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逃功课。

师父揍人,在这里不是真揍,装装样子,假装生气而已。如果师父真揍义玄,义玄一气之下,可能连和尚都不当了,那又靠谁来扬佛法呢?

所以说,想揍人者,并不可以真揍,不能置人于死地。要仁慈。

《易经》里说:“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如果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而你动用群众,或者你自己,是为了一件正义的事情,伸张正义,比如说去揍歹徒,那当然可以。你还可以成为领导者。

但你动不动就发脾气,乱揍人,那就是祸了。从大的来说,战争没有赢者。从小的来说,揍人者和被揍者,永远都不会是赢家。

中国有一个成语故事,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你要欺负别人,或者要算计别人的话,人家已经在一旁等候着你了,你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易经》里还说,如果在动武这样的事情上,能够把握中庸的原则,还算过得去;如果听从其他人的怂恿,让别人掺杂进来,就要用车来运载尸体了。

如果你想没有什么争执,至少不因争执而发生争斗的话,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记住《易经》里的一段话:如果小人有功,你大可以奖赏他;但千万不要重用他,重用这样的人“必乱邦也”。

也就是说,争斗不停。到时候,你就要揍人了。

易经启示录—之人生64个怎么办- 8

当你孤独的时候怎么办

孤独是一种折磨。

孤独是一种苦难。

但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一个人对待孤独已经感觉像喝咖啡那样有味道,那么已经得道了。从孤独中品味出甘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一般的情况下人应该远离孤独。

远离孤独,要学会与人相亲相辅。

《易经》“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比其实是相亲相爱。说相亲相爱,是相互相助,是下顺从上。这一点,即使用卜筮验证,也是元始,是永远坚贞的德行。不会有灾难,因为不使硬,刚毅中正。如果心中不安,便是因为人然相亲相爱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中正的原则,有趋炎附势的嫌疑。如果当初你不和人家互助,等到人家好了之后,你才去呼应,那就凶险了,会走投无路。

这说明,与别人相亲相辅还有一个时间因素。打个不大合适的比喻,与股市差不多,股票刚上市的时候,你不去买;等到升值了,你才想到要买,那代价肯定大了。甚至,到那个时候,你想要也没有门路了。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看到;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

五代时期有一个高僧,写了一本《肇论》,里面有一句话:“天地与我同根”。这位禅宗大师的“悟”,告诉我们,其实天地之理,与我们生活中的理是一致的。

我们应该像地,我们应该像水。相亲相辅,和平共处。

孤独不是人的本质。

人的眼睛都两只,耳朵也两片,手也一双,脚也一对。人本身就不可能孤独。

走路蹒跚,我们需要拐杖;

穿越沙漠,我们要骆驼;

走进泥潭,我们需要牵引;

陷入痛苦,我们需要安慰;

得到快乐,我们需要分享。

我们要依附,我们要帮助。

然而,水流在沙上,流着流着就没有了;

鱼游在浅水的泥潭里,游着游着就死了;

所以,《易   》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那是说,你所亲近的人,都是不应当新近的人,怎么不令人伤心呢?

人生的孤独,需要各种各样的“伴”,但这个伴是应当有所选择的。

相亲相辅,应当有所选择。

《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说殷汤王在田野中,听到四面张网的人在祷告“天下四方,都进入我的网吧!“殷汤王认为,这将使天下的禽兽,被赶尽杀绝,就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并且祷告说:“要往左的就往左,要往右的就往右,命中注定属于我的,就进入我的网吧!”

这个故事就是后人说的“网开一面”。《易经》里有一个说法,是“舍逆取顺,失前禽也”。舍弃前方逃的,只取迎面走来的。《易经》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当你孤独的时候,要与别人相亲相辅,要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幸福的根本,在于团结;相亲的原则,是和平共处。

只要我们能够择善而友,远恶亲贤,而且包容而不强求,我们就不会孤独。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9

日子老是没劲怎么办?

哪个人都有日子过得没劲的感觉,甚至有人说,这日子没法过了!

但日子让你感觉没劲,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密云不雨”是“月亮不圆”,是“河流不到海”,还是“好不容易上到山顶,一会儿就要从山顶上下来”?

人生有许多希望,有许多愿望,但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在这“八九”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日子没劲。

由此而来我们就知道了,日子过得没劲是因为愿望或者希望得不到实现,生活让我们失望了!

一件事情,你老是等待,它总不成,总是拖着。就像《易经》里说的,“密云不雨”。天老早就布满乌云,就是不下雨,你有什么办法呢?《易经》教你,“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事情正在行进中,时机还没成熟,你的抱负还没有得到实施。你还没能进入中心,还在一个边缘的地方等待。

既然云已经密了,还没有下雨,那么就是密的程度还不行,还需要积累。

月亮不圆,它可以慢慢地圆起来的。

正像你自己,原先不成熟,但他会慢慢成熟起来。

月亮不圆,不可怕,一定会圆起来。可怕的是,月亮已经圆了!月亮圆以后的局面是什么?是不圆的开始。

所以说,假如你因为自己的不成熟,不稳重,失去了一些机会,而感觉到日子没劲的话,那大可不必。

你总有成熟和稳重的那一天。成熟和稳重,需要积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聪明,很多人说是靠学习;其实聪明靠吃亏。吃亏多了,你就变聪明了。

河流不到海,流着流着,就悄无声息了。

就像你做事,做着做着,就没戏了。老是感觉没有出头的日子,跟着叹息就来了。怎么日子过得这么没劲?

河流不到海是力量不够,或者方向不对。如果你是浩浩荡荡,惊涛拍岸,如长江如黄河,你愁流不到大海么?

如果你的目标老是达不到,你的愿望老是实现不了,多半是你自己的力量不够,千万不要怨天尤人,需要进一步积累。

如果还有让你感觉日子没劲的时候,就是好事情刚刚来到,一下子又跑了。于是,你就怀疑自己的命不好,过日子老提不起劲。

那是你缺乏了一点智慧。

生活中处处充满阴阳,处处充满矛盾。有聚就有散,有上就有下,有来就有去。

月圆了难道要它不缺么?天旱了难道它会不下雨么?上到山顶难道不下山么?

上山的时候,步步高升。这在人生来说,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下山,就一步一步走下坡路了,这在人生来说,越走越寒。

教你一招:人生就如登山,让我们只选择一程,从山下到山顶.......

当你日子过得没劲的时候,多半是你遇不到好的时机。《易经》说:“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在天上,还没有普降甘露,是在酝酿之中,对于等待者来说,那就是小的停顿了,或者说是困难。需要你积累道德和才华,只要有这一精神,机会来了你就大有作为。

也就我们过去说的,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0

努力了还不成功怎么办?

如果你努力了,依然不成功。我说,那也是亨通的。你会说我一派胡言乱语。

但《易经》确是这样说的。理由是-----毕竟你已经努力了。

努力了不成功,那是有阻碍。《易经》有一卦叫“小畜”。小畜,就是小的阻碍,小的停顿。是事物或者人生对你进行“宏观调控”和“整顿治理”。停顿的意思,是告诉你积累不够,力量不够,所以停止了;停止以后需要进一步积蓄,以利前进。

所以在《易经》的排列上,与“小畜卦”互为综卦的,叫“履卦”。履,就有实践和履行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小畜之后再前进,却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却不咬人,所以亨通。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人一定要努力。

你努力,你前进,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也没有回头咬你,你是不是亨通?这个亨通是前进中的亨通,不前进就不亨通,前进了即使遇到风险,也都亨通。

拿现代的语言来说,很多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是在前进中解决。

要努力,许多人以为是在做事上。其实,人生的成功,在人格和修养上的努力,往往要比在做事上的努力要重要地多。

《易经》的“履卦",就是这样一个说法:天在湖上,美丽而亲近-----那是倒影。该在上的,却在了下(其实他依然在上),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兴致。卦中以这个现象比拟人事。有才华而又甘居下位,会永远吉祥。就像蓝天在湖上的倒影。天用永远是天,它在下面,只是一种亲近的姿态。但亲近了,人们就好奇、就有好感了。

而水应该在地下,却跑到了天上---那是蒸发。而跑到天上的水,最终是要下来的。《易经》告诫你,不该到的地方,你千万不要到。假使到了,最后也还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人格的完善,是成功的基石。

洞察人间的微妙,你可以得到人生的“天机”---

洪水刚烈,没拥有寸土;渠水和缓,却拥有田庄。

铁锤坚硬,没能穿石;滴水柔弱,却要石板生洞。

木质柔和的,却偏要用强,不会有好的结果;

木质刚强的,不会用柔,也不会有好结果。

在人生之旅中,我们需要记取的是,能缚住生龙活虎的都是柔软的东西。

你努力了,你比别人强,但你没有成功。

你气愤,你不平;但你没有思索。

高山出平湖,能灌溉良田万亩。然而,平湖如果缺提,偏会满目沧痍。。。。

汹涌澎湃的积累,加之一泻千里的地位,足以毁灭世界,也毁灭自己。

有才华,居尊位,而又不懂收敛,永远隐藏着危险。

许多时候,人们喜欢没有危险的小水沟,而不敢动用一泄千里的平湖。

马跑得快,春风得意,但往往容易走失前蹄;

鹰飞得高,万里在胸,但往往容易被猎枪瞄准;

狼走得巧,出奇制胜,但往往容易掉进陷阱。。。。。。

朋友呵,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有必要重温一下东方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

成功总是在前方。总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

要成功,总是要前行。

前行,要执着,但忌一意孤行。

路上有花,但要甘于寂寞。

要大胆穿越,但不忘有老虎尾巴......

《易经》说记性好的,就不用前功尽弃。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11

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现代人说:理解万岁!

古代人说:亨通泰平!

通,就泰。泰,就小往大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

一个人,无论他职位多高,荣誉多大,如果他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他都是失败的。别人走不进他的内心,他也是孤独的,痛苦的。

所以古代有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

知己,就是理解你的人。

理解,是人生的糖,是快乐的酵母,是痛苦的解药。

痛苦与痛苦,沟通了,痛苦会变淡。

欢乐与欢乐,沟通了,欢乐会变浓。

欢乐与痛苦,沟通了,欢乐和痛苦都不会变得极端。

天与地,需要沟通。沟通了才有雾雨雷电,才有春夏秋冬,才有繁华硕果。

地与地,也需要沟通。沟通了才知东西南北,才产酸甜苦辣,才有物华人杰。

人与人之间,我们能不沟通么?

如果你不被人理解,那是你与别人沟通还不够。

你的脸笑了么?你心的围墙拆了么?你对别人的祝福与问题传递了么?

美好的世界,欢乐的人生,歌唱的是------

笑脸相迎。心心相印。绿衣信使。万国邮票。热线电话。全球电视......

还有拆了围墙的皇宫!

拿出你的自信,领着你的朋友去浏览你的家园,参观你的事业,甚至展览你的失败,播放你的苦衷。这样,你将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朋友走进你的人生,你走进了朋友的心。

没有自信,没有气魄,你的人生肯定围住篱笆,还养着一条狗。每天都怕别人对你的窥视,甚至怀疑别人要算计你,或者加害于你.......

如果是这样,你是一个家人的话,那么你的家是一个可怜的家;如果你是一个君主,你的国家是一个可怜的国家。

要别人理解,首先自己理解自己。

从头到脚理出自己的诚实。哲人说,一个人首先要诚实。诚实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朋友相信,二是自己心里坦荡。《易经》的“泰卦”里有一辞说,要想理解别人,或者让别人理解你,都要具备这样的性格与素质: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2

当你心情坏透了怎么办?

汉字有一个“否”,它是“不,不是”的意思。

“否定”与“肯定”,是反义词。否定,即得不到肯定,被人说了“不”,或者“不是”。

《易经》里也有一个卦叫“否”。它的解释是黑暗、闭塞。

人处在黑暗和闭塞之中,肯定心情坏透了。从《易经》的思想中,我们知道:心情不好,源于不顺。

不顺心,所以心情不好。

不顺,源于不通。

在你的身边,样样都不通,样样都不顺,你就感到心情确实坏透了。

但不通和不顺,都来源于通和顺。

因为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极必反,畅通以后,接着就是闭塞了。泰极而否。

所以说,当你不顺或者不通的时候,你应该高兴了。既然物不可以终通,也当然不可以终不通。假如不顺和不通都出现了,那么,离顺和通已经不远了。否极而泰。

正如文学家所说的:黑暗已经来临,离光明还会远吗?

同样道理,不好的心情已经到来,离好心情还会远吗?

这个时候,你去洗一个澡,或者去换一套新衣服,或者出游几天,只要你再迈出一步,心情就会好了。

烦恼是常有。佛教也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这些烦恼,因此念珠为108颗,念佛108遍,敲钟108下。有烦恼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烦恼的思想和去掉烦恼的方法。

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其实是人生反常的一个时候。这个时候,也许对正直不利。即或你坚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但你必须坚守正道,等待转机。以人事比拟,这个时候,也许是小人得势,君子被斥。

天地闭塞,畅流断,鸟音绝。

冰河底层的鱼儿不再浮头,凛冽大地上的鸟儿不再飞翔,正直善良的人们噤若寒蝉......

这个时候,不透明的空间里,罂粟花也许开了,玫瑰也许调谢了,荆棘也许长高了,乔木也许枯萎了...

这个时候,你可要记住-------------

鱼儿最好不浮头。

鸟儿最好不不飞翔。

《易经》说得更加直白,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的灾难。不可追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嫉妒。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你回顾自己,检查自己最好的时机。

黑夜来临,你要把灯捻亮;风雨过后,你要把羽翼梳理;

身处低迷,你要检点你的真诚,你的包容,以及你的果断;

大度,是你走进别人心里的通行证;能在别人心里做客的人,无论顺境逆境,你都会得到抚慰的。

这样,便会少有心情糟糕的时候。

已经是黑夜,白天就在眼前。

谁没有辗转过黑夜,谁没有度过冬天?

只要我们宽容,只要我们耐心。

好心情与欢乐人生,就像朝阳,在我们新的一天出现........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3

当你感觉不合群怎么办

曲高和寡。这是古人说的。

你把调子搞得太雅太纯,喜欢的人就不多了。

孤芳自赏,也是古人说的(并不适合于现在)

一朵花,如果融入万绿丛中,那真是众绿棒红。如果你孤零零开在那里,没有陪衬,那不是自讨孤寂吗??

人生如曲,也似花。

有一个笑话。说一新上任的领导,就职时他演说,要起用有能力的人,有水平者上,没有水平者下。其实,新领导一点都没有错误,但他当不了几天就下台了。原因是他得罪了一大批。因为在人群中间,拔尖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他得罪了大多数。这说明不合群是多么的可怕。哪怕你是正确的,不合群恐怕也行不通。

《易经》强调,人需要会同和同。突破闭塞的世界,建设美好的世界,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但怎么样才能与别人和同呢?

聪明与刻苦,或者说聪明与恪守职能,是第一重要的

唐代禅师慧能,当初他还是一个贫穷的以打柴卖柴为生的农家少年。他因听了别人念《金刚经》,有所感,偏出家去湖北黄梅县东山参褐五祖弘忍禅师,弘忍问:你从何处来?慧能说:岭南。弘忍又问:打算到此做什么?慧能说:目的是求作佛。弘忍说:岭南人都是蛮夷没有佛性,怎么能作佛呢?慧能反问到: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别?弘忍听此,知道慧能的聪慧非同一般。大声说道:带他到磨房去!慧能恭敬施礼,后而退出。慧能到磨房后,蹈米磨面,挑水运柴,十分勤奋,后来终成一代大师。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慧能如果不聪慧,他进不了门。你连门都进不了,哪能谈什么与人和同呢?进了门,如果不刻苦,不恪守职能,日后顶多也是一个打杂的小和尚,成不了气候。但他努力,身体力行,不仅融入了佛门,突破了原来一偶之闭塞,而且成了一代宗师。

交友也是一样。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资质,人家喜欢和你做朋友;你成为别人的朋友之后,能像慧能那样从最低贱做起,并且卖力,最终你会成为朋友中间的主轴。你有什么不合群呢?

小至个人私交,大到世界聚会,哪一个场合不是努力地“合群”,努力地“会同”?

从原始部落在原始森林中燃起熊熊大火吓跑野兽开始,到风流倜傥开启当代都市的华尔兹的舞灯,从长久切磋的以巴和谈,到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善良的人们,都想走出闭塞,走出黑暗,都想跳一曲世界的圆舞曲...

------光明,温暖,友爱,是人类的境界。

人类在集结。人类在和同。人类在前进。

人类相认的标志是人-----

不看肤色,不辨黄黑白;不问来自哪一宗,哪一派,不问来自哪一方。

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是人类已经踩着的梦!

抚今忆昔,你有什么不合群?

诚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择善而友,又是古训。

合群是有选择的

《易经》说:同人于门,无咎。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与同门之内的亲戚和同,当然没什么不妥。出了家门,还能与人和同,又有什么可追究的呢?意思是他已经打破了门户之见

但人仅仅是同人于宗,停留在宗族或宗派团体的和同上,虽然没有什么错,但也不值得赞扬。因为这与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还相去甚远。

《易经》还说,和同是要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道义、正义和友爱,没有这个,和同无从谈起。

至于个人,始终是要合群的。

《易经》说,有些人远离人群,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这是他自己的觉悟,他不后悔。但这种孤独清高的人,在别人看来,并不能说是真正的得志

《论语》中有一个故事。说孔子为显示自己的抱负,流浪天下,四处讲学。途中被一个耕田的隐士嘲笑这时候,孔子说:人不可以与禽兽住在一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但我不与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这个故事说明,人不可以逃避,也不应逃避。应该积极与别人和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世界

不合群,自我清高,脱离人群的态度,并不值得赞扬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4

当你要做大事的时候怎么办

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我要做些什么事情?

这很可能是每一个年青人都已经思考过的问题。

中国儒家文化的研究家们宣称:21世纪,世界走向将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世纪。

而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由于加快了变化的速度,我们已经无可挽回地和过去决裂。我们已经和旧的思想方法、思想感情,适应方式决裂。我们已经认定了一个崭新的社会阶段,朝着它迅跑。

英国的社会家则告诫人们: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而能够做出响应的速度却不能相应加快,这就使我们接近或跨过那道门槛的时候,失去控制。

纵观世界大家们的宏论,21世纪给人们带来的迷失感、身心失控、以及精神病态,将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

在这个时代,要做的大事,首先是改变自己

学会化躁动宁静,化紧张为松弛,化执迷为开悟,化愚笨为敏锐,求得自己的身心平衡与健康。

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面对人与事,是做大事的基点。《易经》说,你要成就大事业,要做大事,要有一个迹象。这个,是内心光明,兼备刚健与光明的德性;二要心怀群众,有相互呼应的理念结构。

从个人的修养而言,得意不可以忘形,不可骄傲。

《易经》说,一个人在起步阶段,不会大有收获,不至于产生因骄傲而造成的过失;但小得成功也会得意,得意就会忘形。得意忘形以后,个人的东西就外露,好东西不装在车厢里面,前进起来,就会出事

《易经》崇尚收敛,不崇尚张扬。要把自己的智慧装在肚子里面,像没事的人一样轻装前进。同时,你要善于礼贤下士,还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比如说,公侯朝见君王,君王赐予饮食,得到待遇,这是常礼。但一个小人,就不应该得到这种恩寵,如果得到了,就是一种灾难了。

要做大事,还要有一种聪明。这种聪明叫自我抑制

没有能力的人,想不到要做大事。想要做大事的人,势必已经有一定的能量,如果这个时候不够谦虚,盛气凌人的话,就会酝酿危机。因为盛极必危。做大事的人,应当有明辨这一道理聪明。

要做大事情,还要恩威并施的准确含义

《易经》的思想,一贯都强调柔顺谦逊,取不偏不激的态度。说如果你在一个尊贵的位置,又有这种品质和态度,你一定会大成功。

温柔和给予,是拥有的前提

太阳温暖了地球,太阳最拥有:拥有庞大的太阳系和太阳系里的万千变异。

月亮温柔着地球,月亮最拥有:拥有世人的慨叹和圆满的颂词。

篝火温馨着人类,篝火也拥有:拥有人类的渴望与光明。

母亲抚爱儿女,母亲也拥有:拥有人间的亲情与尊敬。

惟有在要做大事这个立场上,《易经》一反常态,强调不能缺少刚毅的一面。过于柔顺,难免纪律松懈,甚至败坏;必须以威严来维持秩序,恩威并济,才会吉祥

所谓威严,并不是以冷酷的态度,使部下经常提心吊胆,而是以平易的态度,使人在不戒惧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威严

如果能这样,以谦虚克制自大,以诚信沟通同志,以威信确保纪律,以善意对待部下,不亏不满,使人心悦诚服,那你就可以做大事了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5

当你特别得意的时候怎么办

当月亮不圆的时候,它可以慢慢地圆起来。但圆起来之后,它就要开始亏了,最后甚至亏损得看不见。

当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大地没有光明。当太阳升到中天的时候,就开始西斜了,最后还要跌入地平线。

未圆满的东西可以圆满,但圆满之后又开始不圆满了;没有出现的事情可以出现,但出现了,等到他日到中天的时候,又开始走下坡路了。

世间都是这个样子,你说你得意什么

当你最顺利的时候,你应该想到------

天的法则,月满则损;地的法则,以高填低;人的法则,损骄益谦

当然,你如果是母鸡,你下了蛋,你可以咯咯咯地叫几声。但人们却赞美无花果,说无花果没有扬花就悄悄的结果了。

《易经》认为,谦是一种美德。它说:有伟大的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所以《易经》里安排一个卦。

人得意,容易把自己的路走尽。因为得意的人,内心不知道抑制,外表自然就趾高气扬。既然你已经凸现出来了,不是要以高填低吗?社会自然抑制你,你的路不就到头了吗

你不得意的时候,人家会想到要给你一些得意,你的路自然就畅通;如果你得意,人家就要给你一些失意,让你的路越走越坎坷。

你为什么一定要得意呢?

再者,人一得意,就会自满。满招损,对事业百害而无一益

有个一故事。说一个很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一位高僧如何如何了不起,他心里不服气。一日,他到高僧那里去,说要拜他为师。高僧听了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听了,羞愧不已。

自满,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就像一个杯子,你已经装满了东西,不把杯里的东西倒掉,再好的东西你也装不进下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你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吗?

《易经》上说,如果你是一座山,你说你是平地。别人不可能相信你说的,依然认为你是一座山。

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在一次会议上说:他的成功,他得出名,是时代使然,并不是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文革之后百废待兴,文学成了人民最关注的精神食粮。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学复兴时代,他写了所以也就成名了。如果说这也算名的话。

作家李国文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推心置腹的,明白的,谦虚的。那个时候有那么多人,为什么都不出名李国文就出名了呢?当然是他自己了不起。他不说别人会替他说。相反,如果李国文在会上拍胸脯说,我李某人怎样了不起,所以我出名了。那听的人就会认为你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是时代造就了你。

这就是为人,这就是处事。你得意的时候,是不是也想想李国文的这一段话?

《易经》上说,人在具备了得意的才华的资本之后,却又不得意,这才是吉祥的。

在能得意的时候,我谦逊了。强调谦虚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我能在上位,而甘居下位,这才叫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适合隐藏在心中,而不能形诸于外

谦虚不能写在脸上。因为它需要共鸣。人家从你的内心中感觉你这个人很谦虚,所以往往感叹:这个人真谦虚。这才是成功的谦虚。

如果把谦虚写在脸上,人家就感觉到你这个人在,用广东话说是扮野;于是,你个人家的印象是虚伪而不是谦虚了。

需要指出的是,当你得意的时候,你谦让了,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有更大的出息。

如果一个人,没有地位,没有力量,尽管你有谦虚的名望,仍然不能得志。

如果你有了作为,你谦虚,那才是本质,但也是一种策略,是兵法的极致,是以退为进。《老子》上说,大国对小国谦卑,就能取得小国的服从;小国对大国谦卑,就能取得大国的包容。

谦卑,使你无往不利。

当你特别得意的时候,你也可想想------

花儿,是不是含苞欲放之时最美;

脸儿,是不是笑出敦厚之时最美;

蜂儿,是不是来回采蜜之时最美;

人儿,是不是谦虚柔顺之时最美。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6

当你需要快乐的时候怎么办

古人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说---
给人欢乐,自己欢乐

不给人家添麻烦,自己不麻烦。没有麻烦的人生,虽然说不上欢乐,但离欢乐还远么?

《易经》说,有作为的人,有成就的人,能够谦虚待人,须得快乐。而愉快人生,容易事业有成。

要想得到快乐,顺应时机是关键

《易经》说,人的行为,像日月那样运行,不会有错误;如四季循环,不会有偏差。比如说,下雨种菜,旱天修路,是顺应时机。收效肯定大。你的心情由此而高兴。如果你旱天种菜,下雨修路,肯定事倍功半。你不是自讨烦恼么?

感悟田地,进行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古代人认为,雷在天空爆发,产生雷鸣使大地震颤,这是天地(也是阴阳)最和乐的现象。古代圣明效仿这一现象,创造了音乐。而古代的音乐,除了人间和乐之外,最主要的是用来敬盛德,献给天帝,以此祭祀亡灵。祖先认为,祭祀中使用音乐,是为了使人、神喜悦,有将神召到地上的效用。自从有了音乐,就有了欢乐的形式。

当然,古往今来,创造的不只是音乐。创造,使人类进步也使自己进步,这是无疑的。创造本身就隐含着无比的喜悦。

人是在忧患中渴望欢乐的,但一旦沉溺于欢乐,那欢乐就杀人了。

《易经》告诫人们,惟有在欢乐中保持清醒,像石头一般坚定不移,随时慎思明辩,坚持纯正,才会吉祥

要在欢乐之中有警惕,有忧虑。在《大学》中,古人也说,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生还不能不可选择地追求一时的欢乐。

迎合别人的心意,使自己得到欢乐,这种态度,不久就会后悔。《易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吁豫,悔。迟有悔。

迎合别人的势力,随行所欲,得意洋洋,还不知不觉地高唱起来,这种自鸣得意的态度,就凶恶了。

真正的欢乐,是真诚的,是诚信的。

欢乐是与人的一种心灵的呼应,一种信任,一种默契

就像一支乐队,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人人都在弹奏,但合拍和乐。

欢乐与爱相依相存。

要得到欢乐,就要献出自己的爱心

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其实在没有爱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并非伴侣,如流的面孔无非是条画廊。人类如果没有爱心,世界那将是一片荒野。

要心情舒畅,必须要有友谊。友谊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宣泄积压的感情,使你心情舒畅。培根说:除真正的朋友之外,世界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只有面对知心的朋友,人才可能倾吐其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忠告,以及积压在心头的任何感情,这就像一种教门外的世俗忏悔。

过去的帝王也懂得:要有分享者,也要有分忧者。快乐和胜利,需要人来分享,让快乐和胜利更加隆重;痛苦和悲伤,也要人来分忧,让痛苦和悲伤不致深重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

春种夏收。夜息日作。我们因应时势,我们才欢乐。

择善而和。择祥而居。我们全是朋友,我们才欢乐。

一年四季,雨雾风霜。岁月风云,我们知变而乐。

我们深知----
乐一时,才时时乐。
时时乐,就终不乐。
乐中知不乐,才是常乐。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7

当你固执的时候怎么办

人生中的正确与谬误,其实有时只隔着一张纸。

比如说,顽强与顽固,坚持与固执,夸张与吹牛等等。纸的这一边是正确,纸的那一边就不正确了。

固执,最初的成份也许是好的;但发展到最后,就不好了。固执给人的印象是,一条巷子走到头,不懂转弯,钻牛角尖。一般来说,钻牛角尖已经是固执的轻微症状。

钻牛角尖,在佛家弟子中的例子颇多。

有一僧问洞山良价禅师:什么是佛?洞山良价禅师回答说:麻三斤!问话的僧人就有些固执,因为他已经是佛门子弟了,但还不懂得什么是佛,所以要问。但师傅说了一句毫无相关的话,麻三斤!后人评说,良价禅师正在库里称麻,弟子一问,他就顺口说了。也有人说,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见道忘言道都是言语说不清楚的,你应该自己去悟

还有一个僧人因问什么是佛法大意而挨打。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登上法堂,有一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临济禅师将拂子竖起,大喝一声,那僧便也大喝一声,临济义玄禅师举棒便打。

这个僧人挨打的原因是,一是钻牛角尖,二是问了该挨打的问题,三是不懂装懂学样子。按照禅师义玄的说法:所谓法者,不避丧身失命。他三次在黄劈希运先师处问法,三次挨打。而义玄禅师竖子时大喝一声,以擎起了大千,梵音嘹亮。那弟子僧人也跟着大叫,不明其义,后来挨打了。

固执的根源,是不肯随和人家,不肯与大众和同

固执己见的人,往往都是一孔之见的人,于己于人于事都不利。而随和、随从,是安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自己的需要。

人都是要摒弃己见,随和众人的。我们生活中的一条公里少数服从多数,就是这个道理。但并不是说少数就没有道理,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要想不固执,先要学会响应别人

在生活中,自己先要虚心随和他人,然后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能够互相随和,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但这种随和,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坚贞、纯正。如果没有这一条,那就不是随和,而是同流合污了

《左传》襄公九年的记载中,有一贵妇人穆姜,想要嫁人,前去问卜,得到随卦。卜者说:随卦有出含义,元、亨、利、贞,四德齐备,吉祥:可以出嫁。但穆姜说:这四德我一项也没有,与随卦的条件不相当。:这个穆姜后来好象是自杀了。这个故事说明坚贞、纯正的重要。当然贵妇人重嫁,在当时是不纯正不贞,但现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了。

不固执,也表现在因应时势

阐述这个道理,古人用最简单、最常见的大自然法则。宇宙万物,都有一个阴长阳消,或阴消阳长的问题。阳长你就动,阴长你就歇。也就是说,白天你就勤奋工作,晚上你就回到家中好好休息。李光耀提倡的新加坡精神,就表现出因应时势的智慧。他提倡新加坡国民在下班以后,回到家中好好休息,以利第二天的工作。因此,心加坡的夜生活一直不是很繁荣。以至泰国人说,新加坡是老年人的社会,不适合青年人居住。

在《易经》的概念里,阴阳都是广义的。阴阳也是互为转变的。这个时势的把握,全靠自己的内在与灵动。

固执多是封闭的产物。改变自己的固执,要在动中完成。

应当走出家门,与他人交往,扩大接触面。这样才利于破除己见,以群众为依归,随从大众的利益。

因为,随和是一种美德。做到了随和,自己的固执也就没有了。

这种随和应该是-----

可以变通而不违法原则;

择善而固而不是同流合污。

为了大众与大众的利益-----

我们像向日葵跟随着太阳......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8

当你遇到了麻烦怎么办

《易经》里有一卦,叫蛊卦。蛊,旧时的传说,是在一个器皿里放很多的毒虫让它们互相吞食,最后剩下来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现代汉语,蛊,是毒害的意思;蛊惑,即迷惑。

《易经》里的,是事,即有事了,也就是麻烦了。但麻烦来了,《易经》认为是亨通了,是有利于行动的。

也许你感到奇怪,有麻烦了,为什么还要说亨通了?

先不说《易经》。我们说说西方的《圣经》。《圣经》的《旧约》说信仰上帝,顺境,没有麻烦就是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战胜逆境,解决麻烦,去争取幸福。

有麻烦,并不是不幸福。解决了麻烦,你的人生更精彩

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那个培根,有一个绝妙的比喻: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决不是以暗淡的花朵去映衬明丽的背景。

你有麻烦,解决了,就好比绣了一多明丽的花朵;那段有麻烦的人生就相当于暗淡的背景。两者融会在一起,不就是一幅美丽的人生图画么?

幸福并非没有麻烦;有了麻烦并非没有希望和幸福

麻烦与生具来。

狂风包围了果园,暴雨淹没了山川,甚至你的车在途上抛锚,---预想不到的麻烦来了!

晒谷日没落,相会月残缺,春游花凋零,待客果腐烂,--无可奈何的麻烦来了!

但瑞雪兆丰年,霜后果更甜,雨后稻谷香......

有事之后,又没事了。

旭日升,弯月满。嫩花开,鲜果脆.....

原先不好的东西,又好了。

对于勇者和智者来说,麻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结果

《易经》在解决麻烦中指点迷津的原话,是有些玄妙的。

它说,解决麻烦重在一个。柔是什么?《礼记》中说,宗庙内的祭祀,在柔日。柔是偶数。由此而来可见,孤独,孤单,想要解决麻烦是不可以的。

解决麻烦的办法,还另有一个说法。事情都是物盛必衰,事情刚刚出现不好苗头的时候,就要有革新的精神,要想到即将发生的事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在事情还不严重之时,静观其变,极力挽救。

样做。会减少麻烦的出现,就能把麻烦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麻烦在眼前,致力于解决,必定艰苦,要不辞万难。

处理麻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谴责过去,过分了会于是无补

解决麻烦,是一项修补工程,或者说是一项补救措施。不可能要求过度,也不能刚强过度。

麻烦,是生活中的一结。要揭开这个结,需要虚怀若谷,起用能人、贤士

尼采有一句诗:看出去/不要往里看/如果老是往深处看/他就陷入深处而完蛋。

麻烦也是一样,你不能老是往麻烦中看,你一旦陷入了麻烦,也就完蛋了。要跳出麻烦看麻烦,然后设法解决它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9

当你面临人和事纠纷的时候怎么办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兵临城下。意思是说,面临的形式已经非常危急,连命都难保了。

中国老百姓抱怨事前准备不足以至被动,说的最多的一个短语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在中国历史上,面临人和事最智慧的故事是《三过演义》里面描述诸葛亮的空城记。说明大事临头,要沉着,要机智,要知己知彼,方能反败为胜。

人生在世,作为人,他要面临的人和事肯定纷纭复杂。

在上者,他要居高临下;在下者,他要仰视青天;危难时,有人英勇搏击,有人临阵脱逃;情急之中,有人临阵磨枪,有人临时变卦.....

古往今来,天必临地,人必临事。

形形色色,对对错错。

《易经》的思想认为,临者大也。

有事而后可大,古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凡是有事,说明情况已经出现,或前进或后退,或变大或变小,或好或坏。我们世界都是处在事情当中的,有事端,就有变化发展的可能,所以不能等待,应积极参与。

我们现代人有一句时髦的话:忙就说明你畅销。也是这个道理,忙就是有事,有事就可以发展。一个人到了没有事了,也就意味他也差不多玩完了。

从这个立场上说,有事不可怕。不管好事坏事,只要我们知变、应变和善变

《易经》对临事临人,有五大教诲

首先是咸临大事当前,应以自己的道德去感化人家,用诚信去感召人家,这样事情才可以成功。

其次是甘临如果大事当前,你以甜言蜜语以及和悦的态度作为诱饵,去沽名钓誉,一定不利。如果你认识了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慎戒于此,那还可以避免灾祸

第三是至临大事当前,如果你能作出决定,你一定要用贤,要团结一批人,这样做就会没有灾祸。

第四是知临大事当前,你要知人善任,出事要未雨绸缪。这样的智慧来处理事情,必然无碍。

第五是敦临大事当前,宽厚包容,于事于人不过分苛求,这样反而会促使事情的成功,或者转化。

字面前---

历史上留下了秦皇汉武,岳飞秦桧,林则徐康有为;

也留下了孔夫子,庄子老子,屈原大夫,还有司马迁;

当然,还有董永,杜十娘,和雷峰塔下的白蛇娘子等;

......

从古到今,多少遗憾,多少后悔,多少春风,多少得意,都来自这个字。

人呵,我们不可逃避。

我们也别无选择。

我们面临21世纪。我们面临着后悔与遗憾,我们也面临着春风与得意.....

至此,我镶嵌佛禅的一个大智慧芭蕉柱杖

古代有个叫芭蕉慧清的禅师有个著名的说法:你有柱杖子,我与你柱杖子,你无柱杖子,我夺你柱杖子。

这是说,你如果已经真心,有了觉悟,到了需要柱杖的时候,我就给你一个开窍的机会,给你一根拐杖;如果你无心得,不知自己的性情重要,不注意修炼,而一味向外求佛,我就夺了你的柱杖,打掉你求佛的念头。

如果人有自性,有了心真,有了觉悟,那么就等于有了一根柱杖。在临事临人的过程中,就会走过断了桥的河流,穿过没有月光的黑夜...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0

当你要批评别人和评价自己的时候怎么办

如何评价别人和自己,肯定是一个难题。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任何评论,一旦形成,就有失公允。

就是说,客观的存在,由主观来进行评判,就不是完完全全的原来的客观存在了

鲁迅也说过大致是这样的话,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当我想开口的时候,我又感到空虚。

鲁迅的这段话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要对自我以外的人和事发表意见或者看法,还是困难的,让人犹疑不决,底气不足。

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离不开审视和观察

有了审视和观察之后,才有评价

《易经》认为,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也就是说,事情细微之时,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一旦成了气候,就会引起注意和审视了。

人亦如此。当你还没有成器,没有成绩的时候,聚集的目光也许还少;如果成为了人物或者大人物,或有了成绩的时候,你就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如何审视和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呢?

《易经》教我们两种途径。一是观我生;二是观其生

观我生,就是观察自己的生存途径,审视自己的主张是否正确,有否趋炎附势,是否择善或偏执,对事和人是否有主见或盲从,等等。

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有一个的问题

西方佛禅智慧认为,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事情,不将时宜固执自己的主张,则在一生中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

禅学智慧说,自己贬责自己,自己或许在;自己褒扬自己,自己就灭自己了。

所谓的我淡则我浓,我浓则我淡,也是这个道理。你假如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很的,别人就认为你很浓,很深刻,很突出;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很,别人就认为你不知天高地厚,很牛,很冲,结果认为你不过如此,淡的很。

我是块黑色的玉,我在黑暗中飘飞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有才,有作为,但不愿意露声色。默默地干,默默地奉献,不追求显赫。

另一方面,是观其生。观其生,就是观察别人。

观察别人,不能用幼稚的阳光而要高瞻远瞩;也不能窥视,在门缝里看人。

古人说,门缝里看人,那是女人的事(因为古代妇女人不出门,不参加社会活动,所以只能从门缝里看出去)。但对于今人来说,那不是光明磊落和心胸开阔的做法,那简直是太丑陋了。

我们现在到别的国家去,或者到别的地方去考察学习,往往叫观光团。这个观光,最初就出自《易经》

《易经》上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古时候,有德行的知识份子,往往利用国君宴请他们的机会,在朝庭观察君王的言行。他们认为,看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就知道君王是否尊重贤士,然后决定是否倾心辅佐。

这是观国之光,也是观其生的一个层面的理解。

观其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君王或者隐士,已经在最高的位置,必定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要刚毅无欲,不能自满,不可自满。

人的一生,都生活在目光织成的一张网里。不是你观人就是人观你

从门缝里看人,是观;从外面往门缝里看,也是观。

从井底望天,是观;从天上看井,也是观。

笼里的狮子看人,是观;人看笼里的狮子也是观。

生前的言语,是你对世界的看法,是观;死后的悼词,是世界对你的看法,也是观。

我们从诞生到结束,都在一片观望之中。

我们自观,观自己的言行作为。

我们外观,观社会的人情世态。

----自观,使我们反省

----外观,使我们明智

懂得了这些道理后,我们再去评价他人和自己,只要谨慎和负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1

当事情有了阻梗的时候怎么办

凡是不能亨通,中间必有阻梗。

当中间的阻梗被咬碎,自然就通畅了。

从这个意思去理解阻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好。

生命的繁衍和连续,首先要战胜阻梗。没有战胜阻梗的本事,食物根本到达不了肠胃,生命何以维持?因此人类有牙齿,有上下鄂,且可以运动,咬碎一切人体所需要的东西。其他动物也如此。

后来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达,机器的制造,有相当成分是要战胜阻梗的。诸如碎石机,粉碎机,切割机,刨床、机床、钻头等等。这些发明,都是要消灭人类认为是阻梗和多余的东西。

由此看来,阻梗不可避免,也没有什么可怕。

阻梗一般都是由不交合所形成。

人不沟通,就会形成隔阂;事不沟通,就会造成阻梗

如果有了隔阂,或者阻梗,就要尽快解决。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现代人的说法

《易经》上说,履校灭趾,无咎。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小小的错误,那么让你的脚指来受刑,不至于让事态扩大,到伤筋骨的地步。这样,无大的阻碍。

对一般人为的阻隔,《易经》的思想是,以雷的威力,以电的光明,来使刑罚明显,法律端正。

如果我们在人事上出现了阻梗,又优柔寡断,让阻梗扩大,那么我们就象吃到味道浓烈的干肉,又硬又难吞咽。这是《易经》上的比喻。古人大概都是吃那种晒干的肉。如果味道不整,而且又浓烈,你说又臭又硬的干肉怎么吃?所以《易经》上用吃干肉来比拟阻梗扩大的辣手。但即使这样,如果我们有信心有毅力的话,还可以处理,经过咬碎,就能排除障碍,不至于有太大的过失。

假如阻梗在高位,在要害的地方,那事情就更难办。要消除这样的阻梗。必须冷静果断,不可轻率。就象骨头上的肉,要把它删除,一不小心就会伤到筋骨。

消除阻梗,整个<<易经>>的意思是,越快越好.它用干肉来作比喻,开始时,只是味道不好,还是小事;到后来,就愈益严重,一不小心就会伤到骨头。

古代江西洪州有一位和尚叫法达,据说7岁即爱修习《妙法莲华经》。大成之后,亲自走访六祖慧能。第一次见面时向六祖礼拜,头未触及地。

六祖苛责他说,礼拜而额头不触地,不如不要礼拜,因为那表示你心中必有一物。

这心中一物,就是芥蒂,就是阻梗。

按照例规,禅僧的正式礼仪叫五体投地,即双膝、双肘和额头等五处地方触及地面,以掌心向上,让对方的脚踏在手上,如同要将之顶戴在自己头上的模样。然后站里礼拜,并重复做三次。

法达有可能不认真,有些敷衍了,被慧能大师责骂。

但这骂有道理。当人的心中存有芥蒂,或者不是心悦诚服时,头便无法低下来

年轻人在寒喧的时候,他们有的不但不低头,甚至还趾高气扬,那是他们心中感到拘束。就如有一篇文章,说领导在办公室里坐着,在小汽车里坐着,在主席台上坐着,照相坐着,连走进特困户问今年收成怎么样也是坐着。这样的领导心中也有一物了,那就是千百年来的坐天下的思想。

但行礼额头没有触地,就称不上行礼。一样的道理,如果向别人道歉而不低头,亦不算道歉,因为内心没有诚意。

心里不坦然,心中有芥蒂,连叩头都叩不好。你还奢想什么呢?

由此可见,对人对事,心无一物,是何等的重要

老鼠屎掉进美味的汤,砂砾飞进明亮的眼睛,霜雪打蔫开放的花朵,台风掀翻远航的船,这些都是阻梗。

我们灭鼠,我们植树,我们防冻,我们预测台风......

我们在咬碎阻梗。

但我们捕杀田野上的老鼠,狡猾之鼠却打了地洞;我们广植树木,预防了风沙,却又有人偷偷地砍伐;我们预测了常规的台风,却还有来去匆匆的龙卷风.....

世界充满阻梗。

世界需要我们充满信心,坚韧不拔。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2

当你要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时候怎么办

人的头脑是芜杂的

一大堆的词,堆放在那里。有时候想用这个有时候想用那个,都没有个准,看心情。

比如,谦虚、谦逊、谦卑、勇敢、果断、武断、坚强、顽强、顽固、自信、自负、自傲.....

还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谎谬说一百遍就是真理。老实人吃亏。难得糊涂。傻人有傻福。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等等

汉语那么丰富,社会那么诡异,人心那么不测。

你该怎么说你自己?

正确与谬误,伟大与渺小,往往是一纸之隔。纸的这边是果断,纸的那一边是武断。

要说好自己,首先要了解社会

因为你是向社会说你自己。

我们这个社会,是有装饰的。或者说是有粉饰的,用《易经》的话说是文饰。

没有文饰,太原形,可能不美。但装饰太重,像刮灰刮厚了,就容易剥落。所以,聪明的女子,总是淡妆轻抹,这样宜人;太浓了,人家会说你脂粉太重,适得其反。

其实,文饰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是人类行为的分际。一直争论不休的长官骑马,士兵走路就是一种文饰;还有警车开道,警车殿后,都是一种文饰。

也就是说,社会是有规矩的。你在哪该怎样说怎样做,应该心里有数。

你要改变这种文饰,得有力量。

人类的装饰,是礼法。当礼法达到极致时,又恢复到朴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返朴归真

所以,当你向别人说你自己,最好成绩还是实话实说,和盘端出本来面目

西方有一位名人说过,真诚起码还两个好处,一是使自己的心胸坦荡,二是容易得到帮助

过分修饰,或者掩饰,最终都会被摒弃。就像现在的国际家具市场,明朝的红木家具特别走红而清代的家具不受欢迎一样。明朝的家具,除了做工精之外,它的风格简练、简朴,明快;到了清代,装饰味越来越重,越来越讲究奢,讲究表面工夫。而人和物都一样,最终的极致不是浮华,而是朴实和真

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以真的面目出现,不会吃亏。即使吃亏,也是暂时的。

《易经》也承认,必要的装饰、修饰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有一个原则,一切人为的文饰,都应该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的得失而去过分修饰自己,更不能因虚荣而铺张。

《易经》里说,如果是一间住家,你不去装饰人人注目的外表,而去装饰内在的花园绿地,小桥流水,那是正确的。

如果你给心爱的人送礼,你不是大肆渲染,而是量力而行,送了一朵绢花,虽然有时会被讥为吝啬,最后还是会吉祥喜悦的。

因为你送去的是心意,而不是用财去博取你所想的东西。

在一个铺张浮华的社会里,在一个需要文饰的时代,如果你要向别人介绍你自己,你应该如何把握呢

三分人七分妆。于是靓女化妆,丑女也化妆。

马要鞍配。于是,好马配金鞍,劣马也配金鞍。

---可是,妆厚了,容易脱落;鞍重了,容易累马

当爱迪生初到纽约的时候,朋友说,你是一个发明家,穿着要好一些。爱迪生耸耸肩膀,说没关系,没有人认识我。当他事业更上一层楼,声誉日隆的时候,朋友又提醒他,这回你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了。爱迪生说,不用了,大家都认识我了,穿好穿赖没所谓。

一代大师就是这样向别人展示自己。你呢?

有人说过,一个农民穿了西装,他依然是农民。一个教授没穿西装,他依然是教授

但也有人说,坐了轿子的是老爷,戴了领带的是太爷,检了长袍的是三爷.....

看来如何向别人推介自己,还是要费点思量。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3

当你遇到了衰败怎么办

高山出在平地上。有平地才显高山,有地的平才显楼的高。

高楼也在平地上。有平地才有高楼,有矮屋才显楼高。

但日月风烛,星移斗转。许多高山成为了平地,许多高楼也陷入了地表。

赵州桥,滕王阁,无字碑……哪座基础深厚,哪座久存于世。但终归还是:有建终有拆,有立终有破。

世尘间的一切,似乎都要消声匿迹,未来总有一天是它们最后的日子

衰败是不可抗拒的。

但衰败也可以延缓,可以转移。

在《易经》里,说衰败的这一卦是消息卦。衰败在九月,秋风起,可见,衰败与外因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就人事来说,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的时候,衰败就开始了

如果衰败是大势所趋,那只有顺其自然,谨慎隐忍,这样可以延缓衰败。如果采取积极的行动可能不利,会加速灭亡。

顺而止之,观象也。这是面对衰败的金言玉语。

因为小人得势,阴在伸长,君子不宜行动,应当顺应时势,坐观变化。我们应该领悟这一精神,既然世间一切事物,必须有消长盈虚的现象,这是自然的法则,那我们不必惊慌。

《易经》说,地基坚实了,上面的房子才能安稳。所以希望一切的在上者,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以敦厚对待下属,本身的地位才能安泰。

当事物走向衰败,我们不可以做权宜之计的考虑,与小人同流合污,也不能铤而走险。

《易经》说,那种脱落已经到了床面上了,你还不赶快走人,等着你的就是灾难了。

佛学有两句智慧语录。一句是:事难方见丈夫心意思是说,在难行的事的面前,才显大丈夫的本色,好人物要在烈火中锻炼。另一句是与天下人做阴凉,意思是说,为天下人造福,顶烈日,遮风雨,无怨无悔,这才是大丈夫。

像佛学智慧语录那样做,才是坚持纯正,才可以改变衰败。

对待衰败,还有一个信心和智慧的问题

即使说全部都是阴,只有一个阳,这叫硕果仅存。如果这个阳,是一个君子,那么事情就可以重新兴旺;如果这个阳是一个小人,那就像房子倒塌了。

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阳就完全消失了。只是阳还未出现而已。就像一幅辽阔的大地,太阳总是要升起来的。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4

当你厌倦了日子怎么办

日子如何。滚滚滔滔,一去不复。

今天的钟声,已不是昨天的钟声;

今天的白云,已不是昨天的白云。

你厌倦什么呢?

也许,你感到世道太不公平,困难一古脑儿给你了。

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有一位高人给你指点迷津,给你释惑解疑。而这位高人肯定是这样给你说的: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业,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也就是说,人世间的艰难险阻,是炼心的环境,世间的人情冷暖,是炼忍性的好地方,世间事多颠倒,正是修行的资本,假如没有颠倒,你何必要修炼呢?

这种境界,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没有困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呢?我们共产党员是专门为了克服困难而来的。

我们不能厌倦日子,还有一个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人有五难,不可不察。而“五难”的第一难是人身难得人身再得最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不热爱自己的生活呢

我们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还要为人民谋福利,这才不枉此生。

如果说,你已经不能忍受那烦心的日子了,在这时候,烦心的日子已经差不多到了尽头。

凶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转为安。旧的日子一经死去,新的日子就回来临。你厌倦什么呢?

如果是阴气多了,晦气多了,那么阳必定回来,顺畅必定再现。日子将再度生气蓬勃。

孔子说,生生不息是天地之心。日子长得很哩,你犯什么愁?

而老子说,田地之循环,千变万化,一切的动,都由静发生,你不妨静观其变。

一个人,只有回归到宁静的、一无所有的、无牵无挂的状态,才能看清一切

古时候,人们为了以后更加生动,在阳刚不足的时候,就要静待。不顺心的时候,都是阴多阳少,所以没有好心情。这个时候宜静不宜动。

古代君王,认为阳再生的那一天是冬至日。这一天,国家将边关口岸关闭,不使行商通行;皇上也不巡视四方,静待守阳。这一天的安静,就是为了国家以后更加生动活泼。

这样做,现在看来,没有多少依据。但我们可以从中理解,有时候,静比动好。

做客不如归家,多虚不如少实。这里的客,是指社会繁杂之俗,家是指人的本性。与其让俗礼烦缠,不如求归自性,求得本来。再多的虚幻也不如一点真实可贵

如果烦心的日子是自己一手造成,那么我们要反省

《易经》的卦象说:不要走远就返回,及早改过,不会有什么后悔,大吉大利。

如果是频频犯错,又频频改过,屡屡失败,虽然无大的过失,但已经很危险

人应该守原则,走正道,这样才不会后悔

日子不必烦。今天没有,并不肯定明天没有。

而今天有的,也不意味着明天再有

有中已经潜伏着无,无中已经萌生着有

我们烦什么呢?

我们看应该看的天。

我们踩应该踩的地。

我们做应该做的事。

悄悄地,不等明天因为,总有一天明天不属于我们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5

当你想虚伪的时候怎么办

虚伪,是想给自己穿上好看的“衣裳”。

但最终是皇帝的新衣,其结果是“一丝不挂”展示在众人面前。

《易经》说,不虚伪,有意外的福。

不虚伪,是一种实心实意。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便是。我们劳心,劳力,流汗....我们就有意外的福。

没有过高的期望,没有排场,没有“摆款”,我们抑制着希望,我们也抑制了失望。

内心活动,外表刚健,但不虚伪,那么你会四德具备:伟大、亨通、祥和、坚贞。

因应天时,顺应天理,没有分外的欲望,悠然自得,不强求,这样的态度就是不虚伪。

《易经》说,刚开垦一年的田,已经不长草;开垦后二年的田,地质已经酥松;开垦后三年的田,才是能够收获的熟田。我们不期望不耕耘就有收获,不期望刚开垦的田地就能丰收,人的想法,如果期望过高就是虚伪了。

耕耘并非期望富有,只求一饱。

这样的期望,永远让你有意外的惊喜。

不虚伪,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不虚伪,不是就一定得到好报。

《易经》说,拴在村里的牛,被路人顺手牵走了,住在附近的人家,往往被怀疑是偷牛的贼,蒙受不白之冤。

你诚实,不一定就顺利。但人一定要诚实,不虚伪。

不病呻吟,有病不呻吟;无病乱吃药,有病不吃药。

在古代,都被视为造作,不是固守正道的德性。

那是虚伪,所以,人不应该造作。

如果逞强,明知前进遭遇穷困,你也要前进,那也是虚伪。

世人常说,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如果是一种决心的表示,那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一种行动,那就是虚伪了。

当你想虚伪的时候,你要想到虚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虚伪像雾,一时间可以遮住一些东西,但太阳出来,一切都真相大白。

虚伪像掩耳盗铃。从你一开始就清楚地看到,只有你自己在骗自己而已。

虚伪是傻瓜的玩艺儿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6

当你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怎么办

遇到障碍,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是不好的事情。

但《易经》认为,障碍是有两层意思的,一是停止,一是积蓄。你遇到了障碍,你肯定得停下来;停下来是为了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越过这个障碍。

而停下来的期间,就是一个积蓄的期间。

积蓄。酝酿。回顾。礼贤下士。将贤人抬举到自己的上方,来超越障碍。

这期间,既积蓄了力量,更重要的是积蓄了道德,也开阔了胸怀。

障碍越大,积蓄就得越大。

所以,《易经》把障碍看成是机遇。

我们曾经把障碍当围墙,自己围住自己,自己歌唱自己。

我们被阻止,不是我们不刚健;我们不前进,不是我们没有力量。

我们往往画地为牢。我们在那里追撵披着羊皮的狼,狼没有逮住,却逮住了我们自己的荒诞.

我们读山中的书,我们看山中的云和天,我们曾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把障碍当关着的大门,我们吃尽苦头.

当然,应该停止的时候,我们停止,那是智慧.

《易经》说,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是笃实。这样,具备刚健笃实的美德,所以光辉。

但在这个时候,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坚持至大的正理的定力,崇尚贤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多体认前贤的言论与以往的行为,使自己的道德学问有大的蓄积。

这才是障碍面前所取的应有的态度。

应当指出的是,得意也是一种障碍。

这种障碍来自自己,来自扬眉吐气,来自盛气凌人。

《易经》上说,“得意不可再往”。在前进的道路上,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我们再说克服障碍的三种方法。

先说自动停止法。《易经》上说,为了舆的安全,用革绳绑着车身和车轴,但后来又解脱了革绳,让车身与车轮分开。表面上好象不吉祥,可是,《易经》的“象”说,有危险就自动停止,没有灾难。这是自动停止法,多半凭直觉。

第二是防范于未然法。《礼记》说,还没有发生,就要预先禁止.就像一头小公牛,角才是一点点,就用横木把角架起来,它就不能伤人,也不能莽撞了.当恶行还未形成气势的时候来阻止它那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说,最有效的阻止,是止于未然.

第三是正本清源法.这个也叫釜底抽薪法.当障碍很大,你想纠正它,恐怕很难.这个时候,只能做转化的工作.就像一头长着利牙的猪,要去割掉它的长牙很难,只是让猪的猛势减掉,它就不再伤人了.也就是说,把猪的关键的东西去掉,而不是去掉它的长牙.这个方法是吉,《易经》上没有说大吉.因为,这样的工作比起防范于未然困难得多了.

如果再上者,要想没有或者少有障碍,还有一招高招.

"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意思是,像天空一样,道路畅通无阻.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大行于天下了。

壮观:道路如高天.智者如流云.

对待障碍,还说一下人的智.也就是说,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才少遇障碍.有一位高僧说过一段智慧的语言: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

像云在青天自由自在,像涧底清水任其流畅.在天地间,人不与别人论彼此,不就是最快乐自在的人了嘛!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7

当你要养家糊口的时候怎么办

你凭什么来养家,来糊口?

你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这两点,都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看出一个人正当或者不正当,吉祥或者不吉祥。

《易经》说,养人养己必须正当,才能吉祥。要看养育的是些什么人,观察他如何养育。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能,甚至万民。大养小,强养弱。《易经》说,这个道理太伟大了。

《易经》告诫我们:未养身,要先知养德。

《易经》捕捉了一个自然现象来启发我们,问我们:草木是怎样生长的。《易经》说,草木的萌芽生长是在春雷震动的山上。

我们应该效法这一精神,谨言慎行,节制饮食,以求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未养身之前,首先要懂如何养心和养德。

我们最原始的,又特别熟悉的俚语:“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也许出自这个原则。

吃,是需要。想吃,就是贪欲了。

假如一个人,摒弃了自己“灵龟”般的智慧,呆呆地张着口,望着他人的食物,那就凶险了。

《易经》说,只羡慕他人的富贵,不知道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所以凶险。

我们有一句成语: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易经》说,违反常理的养,必定凶险。

依赖别人。上搜下刮。手段不正当。……诸如此类,那是违反常理。

君不见,多少贪官被毙倒在正义的枪口上。而这些贪官的来钱,无不是手段不正当。

《易经》说,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违反了养的道理,即使养的目的正当,但手段不正当,也会凶险。以至在十年的漫长期间,得不到供养,没有任何利益。因为这完全违背了道理。

在上者,如果求养于刚强的在下者,就会有被下者轻视要胁的可能。所以,要慎之又慎,格外严格,才能确保无咎。

在上者如果是为了施予广大人民,为养天下而委屈,那当然无咎。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花纳税人的钱,只要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官就没有灾难。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世界清净了,那么世间所有的世界都清净。这“一个世界“便是我们自己。

只有我们心中清净,世界才能清净。

只有我们的心中不贪,世界才能没贪。
但贤能为什么要靠圣上来养呢?
贤能,首先应该学会自己养活自己。
不要依附在上者,也不要依附在下者。贤能犹如一片乔木,郁郁葱葱,挺拔于天地之间。

“我们不靠神仙皇帝,我们要靠我们自己。”巴士底狱外,愤怒的人们都懂得这样长,嘹亮的歌声会使枪声蒙上沙哑。

靠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家糊口。

这样,才没有焚书坑儒。才没有儒需要坑。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8

当你面临大的过渡怎么办

 

木头应该浮在水面上,木头却沉到水中去了。 

柱子应该直挺,柱子的两头却弯曲了。

水应该流畅,水却凝固了。
――这是一个大的过渡。非常时期。

人,不可能一帆风顺。

人,需要跨越。跨越,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过渡。

《易经》对大的过渡的分析是有一个原则的。写在大过卦的“象”中。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怕,遁世无闷。“

什么叫大的过渡?水将木淹了,而水应该浮木的。“大过“是一个不寻常的象征。

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人应当无所畏惧,特立独行,即使是隐姓埋名,也不会烦恼。

大的过渡,需要呼唤伟大的力量,和完善的德性。

伟大的力量,并非一定阳刚。就像一根梁柱,中间挺直,但两头弯了,并不一定恶劣;凡是在不得不过渡时,必然会处在一种非常状态。

例如,古代的尧帝让位给平民;殷汤王、周武王革命,都是大过渡时的行为,但都是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表面上的软弱,也许是内在的刚强。

外表上的刚烈,也许是逼不得已。

但不过分,顺从,使人喜悦。这样的德性,才是完善的德性。可以胜任大的过渡。

就像一支军队,完全胜任穿越炮火密集的开阔地带。

大的过渡,不能拘泥常规,应当集结力量,采取非常手段。《易经》里说了两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一个是“枯杨生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说为了呼应,即使是老夫娶到了年轻的妻子,可以生子;像枯了的杨柳,由下方的阴性,得到了生气,重新长出了新芽,都没有所谓,没有不利。

另一个是“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说老妇嫁给壮男,像已经枯萎的杨树开花,哪里长久呢?这样的事情,虽然无咎,也没有光荣。

《易经》上的比喻,有点重男轻女。但它主要是想说明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手段,不能过多的拘泥和计较。

在大的过渡时期,像穿越开阔的地带,趟过不知深浅的河流,结果是灭顶之灾。但这个也是没有办法,舍身成仁,依然是壮举。

往往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有所为,以至覆灭,也是无奈。

从水底之木到浮上水面;从弯曲之柱到复原挺直;从结冰凝固到清澈溪流;这都是一个大的过渡。需要我们期待,需要我们进取。

而期待和进取,就意味着积累,意味着准备,意味着行动。这期间,你要去会三位朋友,一个是耐心、一个是慎重、一个是突破。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9 当你遇到坎坷的时候怎么办

坎坷,令人理解为不平。

坎坷,在《易经》的概念里,不只是不平,还有“陷入”,“陷阱”的意思。

为什么有坎坷呢?

《易经》的解释是:“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这让我们想起排队做缆车,排到那儿,前面已经够了一车厢;结果关闸了,要等下一轮。这个等候,我以为就相似于“坎”了。

还有,像流水,流呵流,前面是一个坑。流水已经陷进去了,它要等到流满那个坑之后,才能继续前进。水流满坑的这段时间,就是“坎”。

人不可能终顺,所以,一定会遇到坎坷。

但坎坷,陷落,都是一种自然。

太阳消失于远山,月亮没落于海洋,清溪奔向大海却在途中跌进了深坑......

这些都是陷落;都是坎坷!

消失于远山的太阳,如果不再升起来,天就永远黑了;

没落于海洋的月亮,如果不再升起,夜就永远不亮了;

跌进深坑的清溪,如果不再流出来,就永远见不到大海了;

然而,太阳终究还升起来,月亮终究还升起来,清溪终究还流出来。

陷落与升起,停顿与前进,都是一种自然,一种必然。

我们不是太阳,我们不是月亮,我们也不是清溪,但我们依然会遇到陷落,会遇到停顿,我们怎么办?

《易经》告诉我们,因诚信而能豁然贯通。

也就是说,在坎坷的时候,只要有一点,---信心,那么,你就一定会走出坎坷。

《易经》的卦象说,遇到了坎坷,锐气肯定大减。也就是说,人的外围已经软了,如果中间(也就是心里)没有坚实、坚定的东西,就很难突破了。而中间的这个坚实和坚定,其实就是信心。

我们往往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给自己打败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说过这样的话:人的德性、智慧、学术、知识,经常是存在于患难中。还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的这些话,应该成为我们坎坷路上的明灯。

惟有在重要的险难中,方能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艰难的面前,意志坚定,毫不退缩,刚毅勇敢,才是英雄本色。

如果前是坎坷,后也是坎坷,那我们不可轻举妄动,要给予时间,让水流满这个“深坑”,然后才能前进。

诚信在心,自保待变。

如果遇到不顺,求小得。求小得时,仍然可以达到目的。为什么不求大得呢?《易经》说:这是由于还在危险中,没有脱离的缘故。

如果不顾现实,一味逞强,那就“三岁不得,凶。”在坎坷的时候,你想逞能,结果被人用三绞的麻绳绑着,还扔在一堆荆棘中,越陷越深,无以自拔。

在坎坷中,大臣与皇上,不行原来的分际,有酒就同喝,有饭就同吃,而皇上也不讲究用什么样的碗了,用一个粗陶冶可以。《易经》说,像这样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坦诚来往,就会跨越坎坷。

它教导我们,艰险之中,不能拘泥于常规。

在人生的路上,在坎坷的路上,我们应该记住的一句话是:流水淙淙,往而有险,往有功。

不往哪有险?但不往哪又有功呢?

河水不流,永远到不了大海。

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30

当你想要得到依靠的时候怎么办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依靠

家庭、团体、社会、单车、汽车、飞机、靠背、栏栅、做椅....

小至缝针,掏耳勺、牙签....

无不是人的依靠。

依靠,在困难中最显重要。

《易经》说,遇险必顺攀附,攀附才能脱险。这个攀附就是依靠。

可是,人怎样才能得到依靠呢?

《易经》里举了一个很特别的例子--火。它说火,外表光明,内部空虚;给人的印象,热烈,向上,温暖,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喜爱。如果人同火一样,有光明的性格,有谦虚的胸怀,得到依靠是不难的。

火的熊熊燃烧,就依靠了柴草。

我们不得不为古人的想象和思维喝彩。那么特别的意象都想象出来了。

但我们像火了么?

我们迅达,我们依靠飞机,但飞机有时候出事;我们过河,我们依靠桥,但桥年久失修,一旦崩塌;我们种粮,我们依靠风调雨顺,但天偏偏干旱...

依靠必不可少,但依靠要小心谨慎。

你依靠一头不经训练的马驹赶路,横冲直撞,脚步错乱,就有陷入危险的可能。

你依靠西沉的夕阳去照耀庄稼,那是异想天开。就像人,风烛残年,你还依靠他有所作为,那是幼稚。

《易经》说,前一个太阳已夕阳西坠,后一个太阳正旭日东升,升沉生死,本是自然常理。人老了,就应该敲着酒坛高歌唱,需要你等待。

如果,我们面向的太阳已经沉没,而我们背后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们站在两个太阳的夹缝中,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们击鼓而歌。

我们依靠温暖的土地,我们不需要雷区;我们需要繁花硕果的春秋,但我们不可能不要冷热无常的冬夏。

聪明而由急躁的人呵,我们怎样选择依靠?

有时侯,依靠无可选择。

需要我们的明智。需要我们明了依靠引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