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独角兽插画: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7:31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08-3-25 7:19:21  作者:史建华  点击:1096 嘉善县天凝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引言 面对时代的挑战,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适应充满合作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人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往往忽视。一是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忽视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培养,纯属知识型数学教学;二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跟着老师转,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能单纯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独立获得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更要 “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实施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数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教学结构陈旧,练习设计不合理,信息反馈不及时,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现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以下面的理论为指南: 1、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以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南。布鲁纳认为建立认知结构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在教学上,他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罗杰斯倡导的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把人的本性作为教学目标出发点,以发展创造能力为核心。 2、学科教学角度,以现代数学教学论为支撑。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探究、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3、            实践操作层面,以现代具有影响的教学流派为借鉴。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刘京海的成功教育,他的着眼点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提出“自主成功”、“尝试成功”的教学模式。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改作业,充分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学习。江苏“洋思经验”,以三流的师资、硬件、生源,却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成为教育上的奇迹。洋思经验的重要内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些在实践操作层面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虽然学科年段不一,但在教学理念、方法策略上是相通的。 主体性教学理论指出,素质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部分,创新活动是贯彻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内部动力。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在数学学习愿望、意识、知识、能力、习惯发生积极的变化,明显提升学生的独立获得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建立相对稳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及其变式,赋予本策略操作层面上的躯壳和载体。 3.         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以“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去发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数学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4.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坚持师生间、生生间多边互动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5.                                     四、课题的理论研究结论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学习,愿望动力内容方法来自自身的学习。根据自我的意愿、经验、个性学习心理来分析理解处理数学信息。具体地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具有学习的时间、空间、目标、内容、方法上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主体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数学学习良好状态。教师不再满堂灌,不再主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代之而起的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介绍数学学习方法,提供信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排忧解难。因此,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发挥有意识记的效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内在的自我驱动的自主选择性学习。 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受自主意识支配而进行研究数学知识的活动或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多重互动。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完成学习目标的全过程。 2、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即在民主氛围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学习方式。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数学和工作奠定基础。它强调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数学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 3、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本概念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来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品质的学习追求形式和教学结构。 它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寻问根底,不轻信结论,不迷信教师,教师讲课不做精加工,不把馒头嚼烂喂给学生。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数学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这种教学策略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 4、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的影响。实验前,我们对五(1)班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最喜欢上数学课的有2人,喜欢老师教自己学习的有39人,喜欢自己探究学习的有3人,(普遍反映不会探究学习),有预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人,有复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5人,觉得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有用的有2人,用数学知识解决过实际问题的有2人。实验后,我们用相同的调查表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结果:最喜欢上数学课的有30人,喜欢老师教自己学习的有4人,喜欢自己探究学习的有38人,有预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2人,有复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0人,觉得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有用的有39人,用数学知识解决过实际问题的有40人。 5、      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影响。 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自觉、主动、互动、生成、开放、探究等特点,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正向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猜想,辨析交流,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 五、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文本、时间、空间、程序等资源的合时、合宜、合度的配置利用,以达到学生愿学、会学、善学、乐学、会用数学的境地。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数学教学策略的框架,这个教学策略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构成分进行综合规划,科学合理组织“部件”发挥整体功能。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兴趣,启动学习、探究的数学教学环节。本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研创新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入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猜测、看法。 例如:我校邱老师在一堂数学课的导入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某校订做1000套校服,校长打电话给厂长,厂长说:“已经做了7天,平均每天做了85套。”校长问:“余下的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厂长想一想说:“能”。然后让学生以厂长身份根据信息编题,学生纷纷进入角色。这一情境创设曾得到省教改之星金锡根老师的好评。 (2)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发现。本阶段关注学生独立思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状况,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实验老师在研究数学教材和了解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素材,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疑问、猜测、看法,把握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规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的失误偏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实行知识的再构建,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上,薛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圆环的面积: 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环,认识圆环。 第二步,思考,老师手中的圆环是怎样做出来的?请你试着自己做一个圆环。第三步,现在你知道怎样求圆环面积了吗? 学生独立总结得出方法,圆环面积=大圆面积 -小圆面积 第四步:扩展,求圆环的面积,还有别的方法吗?小组试验、讨论,进行思考。(师点拨,对圆环进行合理的变形想象)得出方法,将圆环想象成一个梯形,那么,圆环的面积=(C内+C外)×环宽×2 。还有一些同学提出,可以拼成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也可以推导出圆环的面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诱发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或班级集体的形式互相交流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法。在此阶段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等因素,先把学生大体分成三级,然后按照甲-乙-丙,或甲-乙-乙-丙等异质分成若干个3-4人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搭配应力求科学合理,以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然后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确定讨论交流内容、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广泛的信息交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这种小组成员的互相影响启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构建知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讨论,调节学生情绪,浅处深之,难处易之,遇挫之处激之,钻牛角尖时活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在本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碰撞中发展能力学会创新,教师必须找准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学组织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能够创新的教学平台。除了在教材中我们要积极发现可以让学生能创新的材料以外,还要适时适度开发生活中能够利用的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我校教师结合本课题以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小鬼当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都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4)教师检测反馈,学生当堂消化。在学生经过系统的有一定量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各种不同层次数学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反馈新知的掌握情况,以变式练习加深理解新知,了解新知的掌握程度;以综合练习发展新知、培养能力,反馈知识的应用情况。即时纠正,当堂消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练习分层,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鼓励求异思维,一题多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则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有关达标检测题,练习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巩固了新知,提高了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及时从教师的反馈中,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动态,进行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找到继续努力的目标。对于练习结果,可采取小组互查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只作巡视指点或参与讨论。 (5)教师评价深化,学生总结延伸。通过一节课的数学学习和探究,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收获体验,使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如调整教学计划等)予以补救或提高。学生则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知识能力延伸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  此教学策略,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坚持以弘扬学生主体性精神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第二、以问题为主线,以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为重点,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归宿,以学生素质提高和良好的品质形成为目标,努力构建自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更是充满成功的喜悦,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主动地发展。 六、建立科学的数学评价体系和质量观 我们认为,数学评价体系和质量观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定向的作用。因此,要使课题研究深入,要巩固课题研究成果,必须改革数学评价体系,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结合我校另一项省级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确立了新型的学生学习数学评价体系。我们很重视二个层面的评价:一是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议不仅要评议大纲规定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更要评议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的质量,学生参与率的多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如何,受到哪些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作业的批改,不只批对错,更关注作业的习惯,鼓励创新,以等第制取代百分制,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评价。让学生逐步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完整与否,以及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契合点,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契合点,进行有效的点拨。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省时、有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具、学具、电教手段、计算机要积极开发利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因材施教,重视数学建模,开展开放性问题的讨论。通过本课题实践,我们认为优化了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转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七、研究成效 (一)从前后两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数学素养大大提升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数学素养发展了。从五(1)班前后调查表中对学生最喜欢的科目的统计中,从喜欢上数学课的人全班2人,增加到了近30人。学生的平均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班六(2)班的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五(1)班的平均分提高了近15分。这个提高不是偶然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验前,我校的数学成绩在全县处于末几位,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验,我校数学成绩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跃居全县中上水平。从各种测试情况观察,学生在计算数学题时更加细心了,失分率几乎为零,在几何知识部分,学生对空间思维及想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10分为例,以前得分为5.5分左右,现在平均得分在8.7分以上。还有应用题,我校的学生大多不再惧怕,而是更加喜欢解答了。在最后的自主题部分,有原来的平均得分3分多一点,上升为7分左右。提高了一倍多。在后进生方面,有原来每个班的6、7个不及格降至几乎没有,最多1个不及格,而且不及格同学的分数也达到50多分。 另外,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方面我校的表现也特别突出,在实验以前,我校每年得奖的人数才1、2个,实验后,我校已连续两次获得初赛县团体一等奖,有20多人次在初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有二人次在全国奥数比赛中获奖,有一人在中华杯数学竞赛中获奖。 2、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词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课后,他们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丰富灵活的创新性。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味接受我们的标准答案,而是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评价调节自己学习的策略,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 3、学生的数学学习良好习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从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在学习数学中,也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上,我们让学生通过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更畅通、方法更灵活、很有深度,我们认为,数学学习良好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4、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发展。我们为学生创设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新颖、别致的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出讨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探究欲望,在引导学生时我们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能力和积极学习动机,又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5、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增强了。 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背景了。 (一)教师的数学教学科研素养显著提升。 我们一方面越来越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水平也取得了不小的提高。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我们的教学论文在市县论文评比中共有27人次获奖,制作的课件、积件也在县比赛中获奖。其中我组史建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发表于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合刊(《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7、8合期刊)、《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获论文评比市二等奖,《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施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均获县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体件获三等奖。钱凯红、薛芳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县一等奖、积件获县三等奖。钱凯红的《多媒体辅导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新课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薛芳的《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张小燕的《走入生活回归实践》和《新课标下的应用题教学策略》、《让学生主探究》,沈永男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张亚、邱毓祎的《入情才能入理》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薛芳《引导主动参与  实现自主学习》、张亚的《利用迁移规律、加强数学学习》、《浅谈数学概念教学》、邱毓祎的《创设教学情景、促进主动探究》、沈永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起来》、陆琴芳的《让我们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丰富、生动》分别获三等奖。邱毓祎老师在县“双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薛芳老师被评为县教坛新秀。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三)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评价方案 依据《课程改革标准》,打破原来固有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落后评价模式,使教师牢固树立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从一切为学生出发,使本年段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本方案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常规考核:(16%)、(作业(4%)、发言情况(4%)、课外知识(4%)、单元测试(4%));能力测试:(24%)(自主学习主动探究(8%)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实验操作科技创新(8%));期末考核(60%)。各项均分细目,依据评价标准,以表格形式进行评价。 七、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2、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3、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4、课堂开放后,如何处理好“ 放 ” 与 “收 ”的关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四、课题的理论研究结论 1、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等。探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探究能力,主要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它包含二层意思:一方面,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则以积极的心态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操作、感知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探究的目标则更多指向于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使学生情感、智力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即在民主氛围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学习方式。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数学和工作奠定基础。它强调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数学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 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寻问根底,不轻信结论,不迷信教师,教师讲课不做精加工,不把馒头嚼烂喂给学生。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数学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这种教学策略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 3、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的影响。实验前,我们对五(1)班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最喜欢上数学课的有2人,喜欢老师教自己学习的有39人,喜欢自己探究学习的有3人,(普遍反映不会探究学习),有预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人,有复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5人,觉得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有用的有2人,用数学知识解决过实际问题的有2人。实验后,我们用相同的调查表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结果:最喜欢上数学课的有30人,喜欢老师教自己学习的有4人,喜欢自己探究学习的有38人,有预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2人,有复习数学知识的习惯的有40人,觉得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有用的有39人,用数学知识解决过实际问题的有40人。 6、      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影响。 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猜想,辨析交流,自主探究,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12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风的影子的blog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1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呼唤有效的教学策略2—《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12期—龙源期...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偏差的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型教学研究》课题之个案研究1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型教学研究》课题之活动实录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研究23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