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药食同源与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7:17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设有"食治"专篇,收载果实、蔬菜、谷米、鸟兽类药用食物154种。

    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作为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苡仁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当作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

    中国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蔬菜、谷物、肉类等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也就是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古代"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理论。根据食物的性味进行科学搭配,就会成为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也十分重视,尤其保养脾之气,如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即其调和营卫、培补汗源(脾胃)之功。又如白虎汤用粳米,也在于保养胃气。十枣汤中用大枣,同样是取其甘温养胃补中之功。用食品保养胃气的例子还有很多,"食药同源"、"凡膳皆药"的理念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可谓食疗养生?食疗养生就是用国家法定的食品类产品和生活中常见的“葱、姜、蒜、花椒、韭菜”等食物来调养身体的非医疗养生方法。例如:指导积食消化不良的人吃山楂                                                指导长期处于疲劳无力,无食欲,虚肿的人吃蜂王浆;                                                指导脾肾阳虚的人吃肉桂;                                                指导风寒感冒的人喝姜糖水;                                                指导慢性关节炎的人吃胡萝卜、芹菜、香葱、韭菜、菊花菜、辣椒、生姜、胡椒、                                                             羊肉、狗肉、蛇肉等活血、驱风、化湿、御寒的食物……
      传统医学认为可食之物皆有药性,均离不开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和温、热、寒、凉、平五种属性。药食同源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他们本是同胞兄弟。例如:在人们常吃的食物中,小麦,味甘甜,外皮性寒,肉性温,故面粉属温性;入脾经、心经,肾经,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能。西瓜,味甘甜,性寒,入脾经,心经,有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咽喉肿痛,宽中下气,利尿,止血痢,解酒毒,但因性寒,多食则易伤脾。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西瓜,甜瓜,皆属生冷食物,世俗之人多自认为聪明透顶,取它清热止渴之愉快而多食,不知它的伤脾助湿之害处。”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类。上品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凡吃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养生相佐,以致寿老。我国民间有用枸杞子,菊花,莲子,山药,百合等药物煲汤,炖鸡,煮粥,泡茶的习惯,而这些药都是卫生部门文件规定既可做药又可做食的药食同源之物,如果辨证进行调养,不仅可以调节精神,补养身体,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病后的康复,同时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人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说到进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
  
  大米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小米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小麦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玉米
  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
  
  苡米
  苡米又叫薏米,其所含蛋白质远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对减轻胃肠负担、增强体质有益。中医认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苡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将苡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适量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加、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皱纹,爱美的人不妨多吃。
  
  高粱
  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至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

  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传统医学平衡定位理论认为:“阴阳平衡百病自愈,阴阳失衡杂症丛生。”中医认为:机本衰弱,失健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意味着阴阳失衡,其表现为机体平衡功能失调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病理状态。中医素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而食物有他本身的性能,和药物性能一样,也包指气、味、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因而具有平衡阴阳之功能。
学习食疗养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药食同源的食品和食物来进行非医疗性质的养生生活调养,以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