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恋mv: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5:23:55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缩写本)

广西农业区划办公室

2009年12月 

 

    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250万吨,国内仅提供890万吨,缺口1360万吨。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曾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湖南、江西、贵州、福建等油茶主产省份相继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或实施意见,广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开展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旨在摸清我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区油茶发展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提出我区油茶的优势产区及其空间布局,为制定我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一、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状况

一)广西油茶生产状况

1、种植面积与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区42个油茶主产县(市、区)2008年末共有油茶林430.54万亩,其中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有8个县,10-20万亩和5-10万亩之间的分别有7个县和5个县,1-5万亩之间的有13个县,1万亩以下的有9个县。我区油茶空间分布整体呈三足鼎立的格局,主要分布在桂西北的百色和河池、桂北的桂林和桂中的柳州以及桂东的贺州和梧州。
2、主栽品种结构。目前我区油茶的主栽品种有普通油茶、江西小果油茶、大果红山茶、攸县油茶等。其中普通油茶面积最大,达396.71万亩,占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92.14%;江西小果油茶和攸县油茶次之,分别占总面积的3.25%和3.18%;大果红山茶面积最小,仅占我区油茶林总面积的1.43%。

(二)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市域为单位,广西油茶主要集中分布在百色、柳州、贺州和河池四个市,四者的油茶种植面积达376.01万亩,占广西油茶总面积的87.34%。以县域为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凌云、三江、巴马等15个主产县(区),共有油茶林面积共350.96万亩,占全区油茶林总面积的81.52%。由此可见,我区油茶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油茶产业化发展已初现雏形。一是培育了一批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知名油茶油脂加工企业。全区共有油茶油脂加工企业(点)134个,其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5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二是油茶加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深加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区油茶加工企业(点)的设计生产能力总计达10.33万吨,其中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点)有28家。三是基地建设方兴未艾,全区目前已形成各类油茶基地24个,面积近45万亩。
3、油茶产品营销网络逐步建立。目前我区油茶营销网络已逐步建立,局面已经打开,市场营销逐步由自产自销为主,向以企业专业化生产,代理商经营,企业自销、专业市场批发和网络营销等多种销售方式并存的模式转变。调查显示,2008年广西油茶生产企业(点)毛油总产量1.31万吨,销售量为1.19万吨,商品化率为90.84%。
4、科技进步促进了油茶增产增效。一是选育了岑软1号、2号、桂无1号等一批优良品种。二是油茶低产林改造初显成效,油茶单产明显提高。如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引种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品种造林8亩,盛产期平均亩产油29.33公斤,是本地普通品种的3倍以上。三是油茶综合利用水平和茶油精制技术国内领先。广西林科院研制出国内首个共线生产茶籽色拉油、茶籽化妆品油产业化工艺技术和高效专用装备,被区内外油茶企业广泛应用,填补了我国此项技术空白。

(三)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扶持力度不够。一是“重粮轻油”,认为粮食生产是硬指标,生产多少与政绩挂钩,而油料生产并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重果林,轻油茶林。如东兰县近年来大面积的油茶林遭到砍伐,用于改种板栗和水果,面积已由2000年的4.29万亩锐减到2008年的3.34万亩,减幅达22.14%。由于认识不清,我区并没有把油茶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来发展,在资金投入、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植、专业协作组织发展等方面扶持力度明显不够。
2、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一是政府投入不足。由于财政紧张,财力不足,各级政府拿不出太多的经费投入到油茶产业发展上,造成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二是农户投入困难。据测算,新造高产油茶林每亩投入1200-1500元,油茶低产林改造每亩投入800-1000元,若一个农户新种或低改10亩油茶林,除去人工费,尚需资金8000-10000元,群众难以承受。三是企业袖长手短。一方面,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深入农村林地考察的不少,实际投资的不多;另一方面,现有油茶企业亦因把握不准政策,加上经费拮据,扩大投资困难。四是管理粗放。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意识,农户对油茶种植基本上是不投入、不施肥、不垦复、不管护,有果则收,无果则丢,管理粗放。
3、品种混杂,树龄老化产量低。我区现有的油茶林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实生苗造林或点播造林,大多没有经过选优,品种混杂、稀密不匀,林分结构不尽合理,加上长期以来 “人种天养”,疏于管理,致使油茶林老化严重、结果少、产量低。
4、油茶精深加工滞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一是油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全区有油茶油脂加工企业(点)134个,设计总加工能力达10.3万吨,其中能生产精制油茶籽油的企业仅11家,设计精深加工能力不足3万吨,绝大部分企业(点)是低水平的小规模加工厂或家庭式简易小作坊。二是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我区大部分企业的加工工艺落后,产品多以毛油的形式出售,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大量的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副产品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5、科技投入有限,良种良法研究推广滞后。一是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目前,广西已选育出的国家或地方优良品种多达23个,但但岑溪软枝油茶2号、3号等油茶良种的推广种植面积极小。二是油茶栽培管护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三是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还不完善。我区90%以上油茶属低产林,亟待科技改造,政府也在鼓励油茶林低改,但却没有配套实用的低改技术。
6、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开拓不够。一是油茶产品流通仍以企业、农户自产自销为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化程度不高。如广西油茶主产县之一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现有两家年总加工能力达1.2万吨的企业,但2008年仅加工毛油800吨、油茶籽1100吨,出现了农户因大量油茶籽被用于自主加工而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企业因收购不到油茶籽或毛油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品牌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知名度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品牌效应。三是市场开拓不够,占有率低。目前,全区植物油市场基本上是“金龙鱼”、“鲁花”等菜子油和花生油的天下,茶油的市场占有率甚低。

二、广西油茶适宜性评价与发展潜力分析

一)广西油茶适宜性评价结果

本研究将油茶的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三类。

广西油茶适宜区面积10499.49万亩,占广西总面积的29.57%,即广西1/4强的林地适宜种植油茶。其中最适宜区1529.49万亩,占14.57%,次适宜区8970万亩,占85.43%。
广西油茶的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全州、三江、环江、鹿寨、荔浦、八步等低山丘陵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田林、巴马、金秀、岑溪等中低山地区。
以市域划分,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池、柳州、桂林和贺州四市,占广西最适宜区面积的90.32%,其中河池市面积最大。次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两市,分别占广西次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的42.69%和41%
    以县域划分,最适宜区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八步、鹿寨和环江;50万亩以上的有钟山、金城江、荔浦、平乐等7个县;10-50万亩有融安、东兰、象州、苍梧、昭平等18个县。次适宜区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有融水、天峨、岑溪、苍梧等8个县, 100-200万亩的县(市、区)有31个;50-100万亩26个;10-50万亩18个县。适宜区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有田林、八步、东兰、三江、右江、岑溪、苍梧等15个县(市、区),100-200万亩之间的有31个县,50-100万亩20个县,10-50万亩16个县。

(二)广西油茶产业优势分析

1、资源比较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我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生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林地资源丰富,油茶适宜区面积超过一亿亩,发展潜力巨大;境内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属酸性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二是社会资源丰富。首先是生产历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广西年产茶油就达一万吨左右。其次是群众基础较好。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群众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广西的油茶栽培技术。再次是科技支撑较强。广西从事油茶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有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广西林科院等6个科研院所和14个地市级林科所,能够为我区油茶产业发展壮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400多万人。
2、市场比较优势。一是茶油品质好。茶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作为绿色健康食用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喜爱。二是油茶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茶油可精制成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等,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等。三是市场潜力大。当今世界,开发木本食用油已成为解决食用油的主渠道和趋势,我国木本食用油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每年要进口100万吨棕榈油和大量的橄榄油,以满足市场需求。
3、产业比较优势。一是油茶产业近年来备受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把油茶产业发展起来。二是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从绝对量看,我区油茶的种植面积和常年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三位,且面积和产量的增长水平尚有很大潜力,仅油茶最适宜区可种植面积就达1600万亩。三是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油茶除可生产食用油外,还可生产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四是我区生态环境优良,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油茶产品,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绿色壁垒,增强市场竞争力。
4、效益比较优势。一是经济效益好。据调查,每亩优质高产油茶的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1.5亩速生桉的平均年产值。二是社会效益突出。油茶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有效促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生态效益显著。油茶能够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被率、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广西油茶种植潜力分析

在完成油茶适宜性评价和发展优势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广西油茶适宜性评价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岩溶石漠化分布图叠加,将落在灌木林和疏林地的油茶适宜区划为潜力区,其中落在非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潜力区划分为现实潜力区,落在轻度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地区的潜力区划分为潜在潜力区。
从空间分布来看,广西油茶的现实潜力区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来宾、桂林、贺州、梧州七市;潜在潜力区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来宾、桂林等岩溶石漠化广泛发育地区。
从面积来看,广西油茶潜力区共5438.96万亩,占油茶适宜区面积的51.80%,其中现实潜力区2428.39万亩,占44.65%;潜在潜力区3010.57万亩,占55.35%。百色和河池现实潜力区面积最大,分别占现实潜力区总面积的25.89%和17.33%。潜在潜力区则主要分布在河池、来宾、桂林、百色、柳州五市,其中河池面积最大。

三、广西油茶布局优化与发展规划

(一)布局优化

1、优化油茶布局的依据

一是油茶的自然适宜性,它是决定油茶能否正常生长发育,能否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关键因素。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各地的生产传统、种植习惯、经济基础、政府重视程度等社会经济条件,是优化油茶区域布局的重要因素。三是技术条件。包括油茶精深加工能力的高低、推广机构的健全与否以及技术力量的配备等。

2、优势区划分

根据油茶的生态适宜性及种植潜力评价结果,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生产传统和种植习惯,本研究将广西油茶划分为五大优势区。
桂西优势区:包括西林、隆林、那坡、田林、乐业、凌云、右江区、田阳、田东9个县(区);
桂西北优势区:包括天峨、凤山、巴马、南丹、东兰、大化、金城江、都安、环江、罗城10个县(区);
桂中优势区:包括鹿寨、象州、金秀、荔浦、阳朔5个县;
桂北优势区:包括融水、融安、三江、龙胜、全州5个县;
桂东优势区:包括恭城、富川、平乐、钟山、八步、蒙山、昭平、平南、藤县、苍梧、岑溪11个县(市、区)。

(二)发展规划与布局

1、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广西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良种良法研发和推广,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基地建设,重视加工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油茶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我区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油茶发展到800万亩;基地建设发展到100万亩;油茶投产面积500万亩,年产值50亿元;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油茶龙头企业1-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5家,创建全国知名茶油品牌1-2个。
到2020年,全区油茶发展到1250万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趋于完善,油茶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油茶投产面积900万亩,年产值200亿元;油茶基地建设发展到300万亩;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油茶龙头企业3-5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10家,创建全国知名茶油品牌2-3个。

3、规划布局

根据广西油茶适生态适宜性及种植潜力评价结果,综合考虑各优势产区油茶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生产传统和种植习惯,本研究确定了五大优势产区的发展规模和布局。
桂西优势区:2015年发展到195万亩;2020年发展到320万亩。
桂西北优势区:2015年发展到175万亩;2020年发展到280万亩。
桂中优势区:2015年发展到60万亩;2020年发展到100万亩;
桂北优势区:2015年发展到165万亩;2020年发展到240万亩;
桂东优势区:到2015年发展到205万亩;2020年发展到325万亩;

(三)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油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油茶良种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油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和良种推广实施方案的制定;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与育种科研体系的完善;油茶良种繁育、苗木市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工作。
二是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规划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在全区逐步形成桂西、桂西北、桂北、桂中和桂东5大油茶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区油茶产业全面发展。重点在三江、巴马、右江、那坡、凌云、田林等县(市、区)建设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大力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带动我区油茶的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全区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1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以上;到2020年,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15个以上,面积10万亩以上。
三是油茶低产林改造。尽快制定适合我区油茶低改的技术方法和低改方案,分期分批实施,分类改造。到2015年完成低改210万亩左右,2020年全面完成低改任务。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打造广西油茶核心品牌,使我区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油茶龙头企业1-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5家,创建全国知名茶油品牌1-2个;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5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10家,创建全国知名茶油品牌2-3个,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一是要深刻认识发展油茶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要站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来发展。三是要加快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组织规划实施。四是要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五是要大力宣传发展茶油产业意义、作用,增强干部群众发展油茶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油茶。
2、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解决苗木供应瓶颈。一是要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繁育能力。二是要强化管理,确保苗木质量。三是要加强培训,提高油茶种苗繁育技术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秩序。五是要建立油茶良种优苗补贴制度。六是要加强油茶种苗资源库建设,加快优良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
3、建设优质高产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要加快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油茶综合生产能力。以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样板作用,激发广大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大力推行油茶标准化生产。各相关部门要加快油茶生产系列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配套的适用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油茶林培育按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
4、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品牌战略。一是要创新和完善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要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油茶产业节本增效。三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四是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质量优、附加值高的茶油名牌产品,打造广西油茶核心品牌。
5、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加强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大油茶新产品研发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油茶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加大精深加工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种植和经营油茶的技术水平。

(二)政策建议

一是制定金融、信贷、税收、保险、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制定油茶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支持政策,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三是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四是制定油茶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政策。五是制定金融和价格支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油茶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扶持力度;对油茶籽、茶油实行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由自治区财政给予补贴。六是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引导茶山、荒山资源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户和企业流转,走规模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