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绳标准:人教版第五册语文教案 11-20课 表格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0:01:11

:

 

                     

 

 

 

15   玩出了名堂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 会认“阅、固、调、皇、俄、拜”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知、联系生活感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练笔,体会玩中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1.准备生字和生词卡片。

2.教师搜集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3.布置学生课前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爱玩什么。

 

 

玩耍常被有些大人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中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玩出了名堂”。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交流爱玩什么。(我平时爱玩……因为……)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什么是“名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激发阅读兴趣,为学习下文打基础。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收获。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同桌或小组间相互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生字、新词、文章内容等方面谈收获。

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交流学习收获,体验成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小结学生自学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2.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

(适时加以指导,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交流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2)引导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玩”,谈谈对列文虎克这种“玩”的看法。

 

 

 

 

 

 

 

 

 

3.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玩”与“名堂”的联系。课文为什么说“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请同学们和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3-5自然段,体会为什么说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

 

4.指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学生回答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并朗读。

 

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朗读体会认识到:列文虎克是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谈看法。学生可能认识到: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应该向列文虎克那样,关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等。

喜欢哪一部分,就朗读哪一部分。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要求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促进生生互动,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更能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四、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及词语。

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悟文章内容。

学生自读生字及词语。

   

复习课文内容以及本课生字和词语,为继续学习作准备。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的外形特点,并练习用钢笔书写。

   

 

 

 

 

 

2.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写好字。如比较“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闲”与“阅”、“腿”与“随”。

 

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堂、镜”等12个字的特点,并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学生在比较中书写生字。

 

观察汉字特点,选择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能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并提高写字能力。

 

 

三、课堂

练笔  体会乐趣

 

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时最爱玩什么,在玩中有没有乐趣和收获。

 

 

2.组织学生把自己玩时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去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教师的鼓励下认真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展示作品,从中体会自己和他人在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培养写作兴趣。

 

 

 

体会玩中的乐趣与收获,培养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科学家或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

玩出了名堂

 

玩                名堂

玻璃片           做成了放大镜

放大镜           发明了显微镜

                 发现了微生物

(善于观察思考创造)

 

 

 

教学反思1:

 

 

 

16、找骆驼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那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一些有关骆驼的小资料。

  2、准备一些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小试题或图片等,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自己准备一些有关骆驼的资料和测试观察能力的试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导入课文,提示问题

1、联系前边几篇课文的学习、总结“细心观察”对探究发现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秘密的作用,然后到导入“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能找到丢失的东西。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问题:找骆驼?什么样的骆驼?谁知道骆驼去哪了?怎么知道的?是他偷的吗?根据这学问题再读课文,看能否找出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1、根据老师的导入回忆前几课内容 。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朗读、互读等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和同桌讨论,互相说说自己得到的信息。

3、跟随课件展示问题再读课文,听同学回答并补充答案。

激起学生对失物的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意识到“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好奇心强,探究文中是怎样找骆驼的。

 

 

 

 

 

通过找答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细节内容。

 

 

二、创设情境,趣味学习

1、假设情景:学生扮演老师商人,引导学生说出老人的推断并板书。

 

 

 

2、引导学生找到老人据以推断的理由,板书。

 

 

 

 

 

3、提问:商人为什么最后 能找到骆驼?

1、能在各自扮演的角色中配合老师参照课文找出骆驼的特点: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等。

2、读课文第10段,找出老人的观察发现来:看见脚印右边深,路左边有米,右边有蜜,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3、体会揣摩老师的表演,理解商人因为丢失骆驼心急而不注意观察,找不到骆驼;老人却善于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所以能判断出应该怎样找到骆驼。

4、通过比较理解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学习写作手法,积累经验。

 

 

 

 

 

 

 

 

 

 

 

 

 

体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做出正确判断这个道理,老人的正确推理让商人找到了骆驼,从商人角度可以说商人敢于求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1、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特点来。

2、让学生扮演角色再次表演老人和商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表演。

 

 

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留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的认识。

 

 

四、探究拓展

布置作业

  理解老人为什么会知道怎样指点商人找骆驼,商人却找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

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板书:

 

16  找  骆  驼

脚印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看到脚印 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树叶 图   

 又看见   左蜜右米     (两样东西)

          还看见   树叶上有牙印(缺一颗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课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课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本次写观察日记在《花钟》一课后面已有布置,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观察日记无非是日记的一种,并没有特别的格式要求,只是在内容方面侧重讲观察。这次“我的发现”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与课文《花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观察和发现。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宽带网”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除了教材所举例子以外,可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通过到图书馆、上网、访问等形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学习状态分析:

口语交际: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课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课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学生应该准备得比较充分,人人有话可说。

习作: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写过日记,因此日记格式人人都会。内容方面侧重讲观察,在《花钟》后已有布置,也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因此学生应该都有内容可写。

教学目标:

1.学习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修改习作的能力。

3.发现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字的特点。

4.能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农谚歌谣,会认“读读认认”中的7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内容的卡片或幻灯片。

2.提前收集“口语交际”和“宽带网”中将要展示的内容。

课时安排:

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四组课文,谁来说一说,这些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看来,我们都学得很认真。这组课文都是讲在观察中去发现和思考的。其实,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发现,今天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回顾课文内容,暗示交际主题,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交代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准备。

 

 

二、诉说“我的发现”、倾听“发现”

 

 

 

 

 

 

 

 

1、课前同学们去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观察,谁能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先请同桌两个同学先交流交流吧!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在观察中的发现。

3、你们真会观察,还有想交流的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吧!要注意把你的发现说具体,说清楚,还要认真听听同伴的发现,等会请你来说说都听到了哪些发现。

4、同学们刚才讨论得非常热闹,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在小组里“你听到了哪些发现?”

5、同学们还能相互补充呢!可见你们平时都很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还有想交流的吗?

6、有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一口气能说这么多,这说明他们在边听边记。同学们,刚才××同学用上了一组什么词,把小组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

 

 

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

如:

①我观察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②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③我一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

 

 

 

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

 

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整理信息,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人人参与,给每个学生交际的机会,培养交际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交流对话、提问质疑

 

 

 

 

 

 

 

 

 

 

 

 

 

1、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奇妙的发现,你对什么发现最感兴趣呢?

2、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大家都能积极参与,非常好!同学们还对哪些发现感兴趣但又不太明白,可以自由组合问问你的伙伴

3、教师总结:

其实,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认真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只要我们乐于探究、乐于交流,就一定能发现一个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学生交流

 

 

指名交流学会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他人,取人长处,提高自己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整体回顾    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共学习了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讲了作者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事情,你能说说吗?

 

2.提示学生展示自己写的观察日记。

学生回忆每篇课文的内容,并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展示自己的日记。

 

回忆所学课文的内容,明白学习本组课文的目的。

 

 

 

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日记  体会快乐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观察日记。(以朗读、相互评价为主)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选出优胜者在全班交流。

学生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日记,并简要评价。

 

通过互听、互评,评选出小组内的优胜者在班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三、指导习作

1.组织同学交流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后自己的感受。

 

 

 

 

 

 

 

2.指导学生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写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有新发现的内容。)

学生在听了同学的评价后,能正确认识自己写的观察日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观察或回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把观察到的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新发现的观察日记写完了,愿意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学生回答

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二、展示作品,改进提高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并为他人提出改进意见。

 

 

 

2.组织学生在吸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提示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写新发现。

3.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使用书面语言。

4.引导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积极朗读自己的作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专心修改自己的习作。

 

 

积极交流自己的作品。

 

修改习作。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改进和提高。

 

 

 

“说”和“写”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抄写作文

讲清抄写作文的注意点。

把自己的作文抄写到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我的发现

1.揭示内容:汉字非常多,而且很有趣,请仔细观察下面几组词语,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我的发现”中4组12个词语的幻灯片。

2.组织全班交流。

3.拓展练习。

让学生写出“音同、音近、形近”的字,相互考一考。

一边朗读,一边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发现特点。

交流各自的答案

同桌合作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认识汉字不是枯燥的,享受识字的快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组织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

 

 

(3)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文中的农谚歌谣。

 

 

 

 

(4)组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5)拓展运用: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代表1年12个月份的鲜花: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栀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鼓励学生编一首歌谣。

2、读读认认。

(1)出示“读读认认”中的6个词语,组织学生朗读。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鼓励学生给每个带音的字组个新词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习朗读。

 

认真倾听教师的范读。

 

采用师生对读、生生对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诵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背诵,再自己个人背诵,最后展示自己怕背诵。

 

自己或小组共同创编歌谣,并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词语。指读、领读、齐读。

 

学生能认识到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在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时,边介绍字边指出相应的部位或说出其功能。

组词并展示。

   

 

   反复诵读是阅读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增强读背的趣味性。

 

 

 

 

自己找出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丰富词语,加深记忆。

 

 

 

 

三、宽带网

通过本组内容的学习,同学们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课前你们搜集了不少古今中外发明、发现的故事,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把你们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最后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调动情绪,使学生的自信心十足。

 

 

四、展示作品

1.引导学生拿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2.组织学生及时评议。

 

 

 

 

 

 

 

3.组织学生展示本组最优秀的故事。

 

 

4.小结,并让学生给自己和他人掌声,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习惯。

 

学生朗读、讲故事、背诵。

 

重点抓住别人的闪光之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选出优秀者参加班内交流。

 

认真倾听别人的故事,共同评价。

 

 

 

先在小组内展示,人人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搜集兴趣。

 

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板书:

 

 

 

 

17.孔子拜师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 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经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时,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孔子图象、老子图象、孔子、老子的介绍和相关故事。

学生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语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生介绍

通过交流资料,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自读思考

 

生汇报交流

 

 

 

 

生思考、交流。

 

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2)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交流。

 

 

(3)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通过词语理解,体会孔子孔子一路上的艰辛和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体会老子谦和、知礼的美德,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学生齐读全文。

 

 

 

板书:

17        孔子拜师

          日夜兼程

          上前行礼        孔            老           迎候

          风尘仆仆        子            子           毫无保留

          再次行礼        像            像           传授

          随时请教

                                 佩服、敬重

 

教学反思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

 

 

板书:

 

 

 

教学反思1: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导入新课

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生举手汇报。

 

 

 

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其实离我们很近。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民间工艺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汇报交流。

 

 

 

 

 

 

 

综合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开展下一步活动作准备。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教师建议。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

 

 

 

教学反思1:

 

 

 

 

                                               18  盘古开天地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课文以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宇宙的起源。整篇课文围绕一个“开”字,先写盘古劈出天地,而后顶天蹬地,使天地形成,最后着重写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变成了世界万物。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学习状态分析:

  不少学生在课外已经阅读过这篇神话故事,对故事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对神话很感兴趣,大部分已去自学过课文,因此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会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激起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像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及其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谈话导入课题,交流对盘古的认识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神话传说,盘古就是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开天辟地,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看看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开辟出来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按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课文大意。

 

 

三、认读生字词,分节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词语,先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

猛劈  缓缓  一丈  逐渐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祖宗 倒下

2、你觉得哪几个词语比较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3、你们真像一位位小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生字词,特别要注意刚才提到的词语。

4、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5、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请你们把课文读给同桌听,看看是不是读正确了。

6、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听听他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了。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新词。

学生齐读生字新词。

 

生: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齐读生字词。

 

 

生说词语的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相互提醒,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交流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为读懂课文打下基础。

 

 

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词语、课文,达到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的目的。

 

 

四、再读课文,说大意

 

1、接下来再请同学们一起来默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就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读完全篇课文后对同桌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3、谁能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说整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从说段意到说全文的大意,体现了层次性。

 

 

 

五、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这就是《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下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这个神话故事,并能把这个故事详细地讲下来。

 

2接下来请看课文中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和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4、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同学们都能够用自己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的生字,真会学习。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些生字,还要把字写漂亮。现在就看老师来写一写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降”字和“创”字。

6、请打开生字抄写本,认认真真地写一写这14个生字,每个抄写两遍。可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啊。

 

 

 

 

 

学生读一读要会写的14个生字

 

学生同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交流。

 

 

 

 

师范写,生观察。

 

 

 

学生书写生字。

 

 

 

 

 

 

 

 

 

 

 

 

 

 

 

 

 

 

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结课,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会认了这一课的生字词,会写了14个生字,还将课文读正确了,知道课文的大致内容,学得不错。课后要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熟练。下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复述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回顾导入,讲述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神话故事,谁能按顺序简单地来讲一讲?

2、说得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仔细读课文,学习比较详细地讲这个神话故事。

生说课文内容。

 

回顾全文内容,为下面的复述及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研读复述,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第一、二自然段)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二段。然后向同桌说说传说中的宇宙是怎么样的,盘古醒后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读

说。

 

 

 

 

 

 

三、复述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像刚才一样抓住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出示插图)谁能看着这幅插图,来复述这段神话故事。

你们觉得他复述得怎么样?

 

3、是呀,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过去了,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已经是精疲力尽了。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读第四段)

 

好好去读读这一段吧,同桌两个人,一个读盘古身体的部位,另一个接读变成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你们真会读书。是呀,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使我们有了这一个美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让我们自己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吧。读完以后把里面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画出来,再抄一抄。

 

默读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复述,评议。

 

 

 

 

 

 

 

 

 

 

 

 

同桌合作读

 

 

 

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学生接读。

 

 

 

 

学生自由互相接读

 

 

 

 

用刚学会的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复述。

 

 

 

看图复述,降低难度,增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复述整个故事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我们合作把整个故事讲下来,好吗?

引:很久很久以前……

 

引:有一天,沉睡的盘古忽然醒了。……

 

引:天地分开以后,……

 

引: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学们真不简单,已经能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

 

与老师合作,把整个故事讲下来

 

 

通过教师引的方式,降低全文复述的难度。

 

 

这个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复述的层次性。

 

 

五、结课

 

课后大家要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要把这篇课文里许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回家讲故事,写好摘抄。

积累词汇,进一步练习复述。

 

 

板书: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盘古            顶天立地         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化作万物

教学反思1:

19、  赵州桥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说明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具、学具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学生看图回答。

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

体感知课文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

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

2.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    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

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1. 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包括部分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纠正。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利用填空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板书:

 

 

 

教学反思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导入新课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      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1. 齐读。

(1)谈读后的感受。

(2)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 理解“既……又……”句式。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法,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①    划线部分的

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体会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体会作者充满自豪和骄傲的感情。

 

 

 

 

板书

                                     

教学反思1: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状态分析:

不少学生已经去游览过横店的景区——清明上河图,因此对于学习这篇课文相当感兴趣,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请去游览过横店“清明上河图”的小朋友谈谈所见所闻。揭题。

2.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3.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 “溜” “乘”。    

4. 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

学生交流,读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齐读第一小节。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有目标地学习。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   

 

 

 

2.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

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交流学习方法。

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紧扣略读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可以用“图文对照法”读懂课文。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

 

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选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通过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到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四、

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想说什么?

2.出示小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学生说说自己的读懂了课文后的体会。

 

 

 

 

 

 

读诗悟情。

 

 

 

五、课后扩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课下大家也阅读过了相关内容,老师请大家继续收集,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板书:

人物多

    画面清楚           名扬中外 

人物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