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父母亲:联合国粮农组织农药登记环境评价标准准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00:37
目 录
第一部分农药登记环境标准
1.登记前的危害评价与预测
1.1 概述
1.2 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
1.2.1 农药的性质
1.2.2 使用——施药方式的影响
1.3 根据基础资料预测环境归宿和环境影响
1.3.1 预测原理
1.3.2 环境归宿预测
l.3.3 环境影响预测
1.4 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附加资料
1.4.1 概述
1.4.2 环境归宿
1.4.3 环境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和使用复审
3.登记后的活动
3.1 概述
3.2 化学监督监测
3.3 生物监督监测
第二部分 试验准则
4.理化性质
4.1 蒸气压
4.2 水溶性
4.3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
5.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移
5.l 在环境中的迁移
5.1.1 挥发性
5.1.2 吸附与解吸
5.1.3 淋溶作用
5.2 在环境中的转归
5.2.1 土壤降解
5.2.2水体降解
6.环境影响
6.1 土壤非靶微生物
6.2 土壤非靶大体生物
6.3 蜜蜂
6.4 有益节股动物
6.5 非靶水生生物
6.6 鸟类
第一部分
农药登记环境标准
1.农药登记前的危害评价与预测
1.1 概述 农药或制剂对环境的危害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农药毒性、施用量、剂型、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尤其是施药强度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残留。实际上,环境影响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来源:施药方、环境归宿和可能的残留以及非靶生物的影响(图1)。
农药对野生生物的影响太复杂、太微妙和太漫长,以致不能在室内或野外用常规方法监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试验中包括农药实际使用时的各种条件。然而,经验表明,许多情况下可由基础试验资料预测可能的环境影响。
在登记之前,必须获取用以评价农药的环境行为的资料,这些资料是用作预测的,目的是用以描述农药与环境有关的特性。资料应是充分,足以使管理部门对农药的环境行为进行合理的判断。
但这些资料不能反映农药实际使用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然而,实际中的试验项目必须根据农药特性、使用条件和试验生物进行合理的设计,试验生物须认真筛选,以便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广泛的环境预测。
1·2 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
1.2.1 农药的性质 1977年AbHoc 政府协商组织列举了大量的资料要求项目,包括理化性质、毒理学和残留资料,认为这些是登记时必备的资料。以下是鉴别和描述有效成分和制剂所必需的资料:
▲有效成分的定性: ·通用名称(按国际标准组织 ISO) ·结构式 ·化学名(国际纯化学和应用联合会IUPAC命名法)
▲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熔点/沸点 ·密度 ·物理状态 ·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和红外
▲原药的组成 ·异构体性质和含量、杂质和其他副产品,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物质。以重/重表示。
▲制剂的性质 ·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粉剂、颗粒剂、种衣剂、烟雾剂) ·有效成分含量 ·制剂中各组分的含量及基本性质,如原药、化学辅助剂和惰性成分。
▲贮存稳定性(关于组成和与使用有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度、分散性
▲酸度/碱度 施用方式 剂型 方式 时间 用量 范围 推 荐 的 施 用 方 法 环境行为 可能的环境负荷 降解损失 不易降解 理化特性 蒸气压水溶性 分配系数 再分配 可能的沉积的位置 环境浓度 敏感生物的接触时间 环境影响 敏感生物接触的可能性 对其它生物的毒害
图1农药的环境行为及环境影响 以上部分资料在预测环境行为中显然是重要的,尤其是剂型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以下性质决定着农药的迁移和降解,在农药的环境行为评价中尤为重要。
·蒸气压(在适宜温度20— 250C和 10-5毫巴以上的条件下的数字)
·水溶性(在适宜温度范围20- 250C条件下)
·分配系数——水和另一种不能互溶的溶剂,如正辛醇
·化学稳定性
·吸附/解吸特性 农药进入环境的归宿评价是环境负荷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性内容(见图1)。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被定义为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以后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运输、转化和最终分配的过程。 因而归宿和迁移研究是获取有关农药环境归宿资料的重要来源。这些研究常包括:
·估测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植物、土壤和水中降解速率和残留量研究;
·植物、土壤和水中主要代谢物的定性研究;
·以及土壤淋溶研究。 毒性 用于评价可能危害人类的农药毒性资料常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殊的研究,如代谢研究、致畸研究、繁殖研究和其它相关研究 尽管上述多数研究内容是以哨齿类动物为试验对象的,但有些研究结果也适用于预测环境中非靶生物的潜在性影响(如生物富集)。然而,由于许多自然界存在的生物体属于不同的分类学群体,下列有关其他生物的毒性资料就形成预测非靶生物不利影响时所需的基础资料的重要补充部分。
·鸟类经口急性毒性,适合的种类有:鸽、鹤鹤、雉、野鸭和孟加拉雀。母鸡不适合。
·一种鱼的96小时急性LC50值,如虹蹲或斑马鱼。
·一种鱼食生物的48小时急性LC50值,如水蚤。
·蜜峰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LD50值。 本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以上研究项目的具体试验程序。 按认可的试验程序进行操作的主要原因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这就意味着试验程序必须被验证并接受,但由于不可能认同所有的试验程序,所以最实际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有效且被认同的试验程序,这种程序在遇到特殊化合物时可进行必要的改动。
登记部门必须有能力判断资料的适用性。如果资料是从认同的试验程序中获得的,则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但由于实际的原因,保证试验程序的灵活性是必要的。如果试验程序作了大的改动,则有必要提供有效的数据,以使管理部门满意。
资料实用性的决定因素是有关专家的能力,科学家必须有能力、有经验、以及理想的试验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的试验不能超出实验室条件、设备规模和人员技能的限制。
新的试验程序被引进时,须事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2.2 使用——施药方式的影响
农药施用方式能明显影响它对环境造成的潜在性影响。高毒或持久的化合物如果在使用时不危害非靶生物,则不会引起环境损害,相反,低毒或低残留的化合物使用高剂量或频繁施药时,则可能造成环境损害。施药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着潜在的环境影响,这些都是应考虑的因素。
农药的施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新作物和新用途的开发而改变,尤其在产品使用的最初几年,因此在登记的过程中应经常评价施药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迎型设计常需要考虑药效和使用者承受的危害性,农药的剂型通常影响着农药的残留和生物有效性,因此就有不同的潜在环境影响,如包衣剂延长了农药的残留时间,但也集中了它的生物杀伤力。
埋首在控是与剂型和作用范围紧密相关的,作用范围包括从分散的土壤处理到集中的土壤处理,从超低量喷雾到高基喷雾,从地面到空中。
施药地点对环境影响也有决定作用。尽管农药的影响范围常被限制在一定的施药范围之内,但由于多数农药均具有流动性,环境危害也能在较远的地方发生。一个环境系统中的农药可以影响别的系统,但也可能没有影响,例如,森林能通过盖住大部分农药的喷雾,而土壤施药却可通过淋溶作用进入水体。集中施药比分散施药不容易引起环境问题。
施药时间也很重要。为了控制害虫,在危害有益生物的情况下使用农药也是必要的,但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例如,通过使喷雾时间避开蜜蜂觅食高潮期可以减轻甚至避免对蜜蜂产生危害。施药用量明显地决定着环境影响。但在剂量与影响程度之间并非线性关系。例如,要使环境影响加倍,农药的剂量就必须提高到大额数量。但既使是低剂量的高毒农药也能造成环境问题。
施药范围
对农药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起决定作用。适当集中施药,既使是高毒化合物也很少引起大面积的持久性的危害。另一方面,广泛施用低毒农药也会产生十分大的危害。广泛且经常地施药会导致防治对象和非靶生物抗药性的增强。
气候和地理位置
在影响环境危害方面是第一重要的。在温带地区与热带地区之间进行数据推理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在温带国家属于高残留的农药,当使用在高温高湿的热带条件下时其残留却低得多。强光照会引起光解作用或母体化合物的转化,有时还会形成毒性更高的化合物。一些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毒性试验资料的评价应考虑温带与热带环境的差异。
以上关于用途和施药方式的资料在估测预期的环境浓缩和确定残留地点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能估测不同环境位置中的各种生物的最初接触量。对于是由环境的哪一部分(植物、土壤、空气或水体)承受着农药的主要压力这一问题进行估测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对预测环境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设计适当的剂型和施药方式,有可能减少农药从施药地区向其它地区的流动。剂型影响着农药的生物有效性,例如,施入土壤的颗粒剂可减小对飞禽的影响,而种衣剂或诱饵剂对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会产生直接的危害。水生环境更易受到不利影响,水中直接施药必须慎重考虑(如水田治虫、水田杂草防治)。漂移是应予考虑的一个深层次的因子,空气中喷雾比地面施药有更大的漂移可能性。在为了防治害虫但又不得不冒着漂移的危险时,必须考虑对附近地区的可能影响,尤其水体。
1.3 根据基础资料预测环境归宿和环境影响
农药登记的作用是为了收集足够的基础资料,以进行合理的环境影响预测。在化学品被批准并接受其商业用途之前,如果会引发环境问题,则需要提供附加资料。
1·3·1 预测原理
在农药登记之前,可根据登记部门认可的资料估测农药对当地环境的可能影响。通过获知相关的生物群落、残留的位置以及农药的迁移和降解情况,有可能估测农药对这些生物的影响。利用不同供试生物的毒性资料,可以估测农药对当地相关生物的可能影响。基础资料的预测价值取决于从一种生物到另一种生物进行推断的正确性。经验表明,这种形式的推断是有效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愈接近,推断的结果就愈可靠。
根据上述知识,在农药按推荐方式施用的情况下是否会危害野生生物的某些群体就变得非常明显了。一些生物受的危害可能比其它生物要大,例如,当水体受污染时,水生生物,尤其鱼类将持续地受化合物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捕食生物和寄生生物比它们的受害生物更易受农药的影响。如果生物的食物源受到污染,如种子或植物其它被消费的部位,则这种生物就特别易受危害。通过建设施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或改变施药方式来达到减轻实际危害的目的是可能的。如果对鸟类高毒的农药污染了它们的食物,这种农药就会导致一种难堪的局面。同理,对鱼类高毒的化合物,在施用的时候就要防止与本地区敏感水生生物的过分接触。
1.3.2 环境归宿预测
环境危害可根据室内研究所得的理化性质资料和有关移动性及行为的资料进行成功的预测。 挥发性影响着农药在土壤与空气或水与空气中的分布。蒸气压是指示一种化合物挥发性的主要指标,它可在标准条件下测定。通过在实验室测定土壤或水中化合物的挥发性,可获取一些附加资料。在预测潜在环境影响时,粒度、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以及环境背景的特点都是重要的,应予考虑进去。例如,一种挥发性的化合物是高吸收性或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施用时,不会引发环境影响。挥发性的环境评评价取决于施药方式,例如,一种挥发性的化合物在被施入土壤中时的残留时间比撒在土壤表面时的残留时间长得多。蒸气压高可能会加重也可能减轻环境影响。化合物的挥发性越强,残留就越少,因而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相反,强烈的挥发性意味着进入大气及可能进入其它介体。但一般的情况是,蒸气压高的化合物与蒸气压低的化合物相比通常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在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更容易因挥发作用而分散。
水溶性影响着农药在生态系统中的移动性。水溶性高的农药比水溶性低的、或被吸附的、或不易淋溶的农药更易到达水体。这类农药对水生系统的影响较大。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对评价农药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有重要作用。分配系数可通过溶解试验测定,农药分配系数高正是它具有生物富集可能性的推定证据。
农药在土壤表面的吸附性变化很大。强烈的吸附作用会降低生物有效性,减弱淋溶作用,向水体移动的能力也减弱,但对降解有抑制作用。吸附性的大小取决了农药的化学性质和土壤特性,土壤特性包括土壤类型、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比表面积、土壤结构、土壤PH、温度、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