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螺栓拧紧力矩:广州 舢舨洲上守灯人(走基层·一线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32:22

广州 舢舨洲上守灯人(走基层·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吴冰 贺林平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05日   01 版)

  珠江口虎门水道与伶仃洋交汇处,有一个3亩见方的荒岛,名唤舢舨洲。“这里是珠江口的咽喉,每天进出的各国船舶有4000多艘。”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海事处纪委书记林显科指着远处说,“这一带水域复杂,险情密布。离开了灯塔的指引,船舶很容易触礁,守灯的工作就格外重要。”

  经过近一个小时水上颠簸,船靠上岛。与其说是一座岛,不如说是浮在海面上的一堆石山。最为醒目的是猎猎飞舞的五星红旗和通体洁白的塔楼。塔下住人,顶上亮灯。48岁的航标工黄灿明,携妻住在岛上,十二年如一日,守护一座百年灯塔。

  小码头上,穿一身白衣蓝裤海事制服的黄灿明来接我们了:不到一米七的个头,瘦瘦的身材,黝黑的面容。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灯塔楼。“热吗?最近已凉快多了,上个月我们两人只能睡地上。”看到记者满头流汗,黄灿明说。

  黄灿明的爱人郭丽珍在厨房张罗中饭,一样热得汗涔涔。她说,岛上的电来自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板,电压低,得优先保证灯塔主灯供电和照明,别说空调、冰箱,连电风扇都没法用。吃的淡水是海事局每月一次送来的。

  18时30分,灯塔自动亮了。白色的灯光射到十几海里外,周边水面漂着的6个浮标一齐亮了起来,一闪一闪,遥相呼应。来来往往的船,按照灯塔的指引驶近又驶远。

  午夜2时。黄灿明房间闹钟清脆地响起。他披衣走出,爬上了灯塔。“夜晚才是一天工作的开始。”他拿着手电,一会看看灯,伸出手来探探温度;一会看看蓄电池的指针,紧一紧电线接头;一会又拿起望远镜,看看远处的浮标。“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尤其是夜晚,要保证电源充足、线路正常,灯塔100%发光。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处理,迅速汇报。否则,灯一熄,事就大了。”

  早晨7时,黄灿明夫妻俩已升好国旗。朝霞中,那一抹“红”随风飘扬。每天按时升旗,是黄灿明雷打不动的工作。升完旗,吃过早饭,保养灯塔的工作便开始了。黄灿明先擦拭楼道、栏杆和太阳能硅片,接着清洁电雾号,清洗电池头,测量电池电压,最后进入楼顶检查主灯。那是一个圆形的玻璃小房子,顺着一段陡峭的楼梯上到里面,顿觉闷热难当,气温应在50℃以上。黄灿明依然仔细地检查线路,擦拭灯罩……一趟活干下来,3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从里面下来,黄灿明已全身湿透。

  12年坚守小岛,黄灿明是怎么做到的?“习惯成自然了,突然去到人多热闹的地方,反倒不习惯。守灯塔,总要有人做的。”黄灿明说。

广州 舢舨洲上守灯人(走基层·一线见闻) 铁路线上的“蜘蛛侠”(走基层·一线见闻) 汗水如此美丽(走基层·一线见闻 “身入”,更要“深入”(走基层·一线见闻·今日谈) 边城新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线见闻) 雪域飞架 电力天路(走基层·一线见闻) 图片报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线见闻) 新农合助农家渡难关 二十元换来一万八(走基层·一线见闻) 记者驱车三千公里深入黑龙江垦区七个农场。蓝天下,稻浪翻滚、果熟瓜香—— 黑土地上的金色希望(走基层·一线见闻) 陕西省汉中市汉明村三个普通农民家庭也有欢喜也有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线见闻) 千人饺子宴(新春走基层) 乡村秧歌队(新春走基层) 基层还要经常走(人民论坛) 广州“大接访”见闻联想 河南?高产创建夺高产(走基层·粮食产区看秋收) 基层还要经常走 王哥庄馒头香四方(新春走基层) 吉林通化5人女子火化班 守护在人生终点(走基层·蹲点调研) 要当五百强 更要五百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蹲点调研) 跟踪东航机务维修工十三小时 为飞机做保健(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 “跑两会”与“走基层” 调查:如何看待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走基层·蹲点手记:一个“孝”字引发的山村巨变 近一点,才能新一点(人民论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