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耐磨弹簧钢圆棒:铁路线上的“蜘蛛侠”(走基层·一线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3:30

铁路线上的“蜘蛛侠”(走基层·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卞民德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06日   01 版)

  一场秋雨一场凉。

  南昌铁路局供电段生米接触网工区,6米多高的作业平台上,冷风夹着细雨吹过,令人顿生寒意。

  “这还不算什么,到了冬天那才叫冷,那风刮的,得裹好几层的棉衣。”32岁的工长付兴林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跟我聊了起来。

  对于很多人而言,火车是远行的首选,但接触网却是个陌生的概念。实际上,这是近年来铁路电气化改造的产物。如今的铁路线上,列车都要靠机车顶上的受电弓在接触线上滑行提供电能,一旦接触网出现故障,列车将寸步难行。

  付兴林和他的同事们,承担着南昌西环线乐化至向塘区段116.54公里路段的接触网运行维护任务。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多是由退伍转业的军人组成。一年365天,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带着近3万伏高电压、距地面最高10米的供电线路上度过。

  每一次维护,相应的线路就要断电,列车就要停止运行。因此,付兴林和同事们经常要在列车流量较小的上午和深夜工作。在从列车运行的间隙挤出来的一个半小时内,他们要检调1公里的线路、20多根支柱、数百个部位。

  “时间有限,身手利落的才能高空作业,可不是谁都能上的。”脚下踩着一根高压电线,身上系着一根安全带,接触网工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其中的酸甜苦辣,舒田华最有发言权。

  2009年刚到工区时,有严重恐高症的舒田华爬不到2米高就不敢再往上了,腿颤抖得厉害。为了克服恐高症,舒田华已经记不清吃了多少苦。一年下来,舒田华就像变了个人。快速攀爬接触网支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行走,如今都已不在话下。

  为了保障线路安全,接触网工们必须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每年的3月至6月,许多鸟儿最喜欢将巢筑在线路的硬横梁上。上午刚看见它叼草,下午巢就有了模样。对于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来说,这可是不小的威胁。“我们都是掏鸟窝的‘高手’,就刚过去的这3个月,我们就掏了不下200个。”

  “24小时待命,随时都可能有任务,一分钟也不能离开岗位。”副工长陈峰说,虽然说是干10天休5天,但因为人手紧张,有时候也很难保证。“全是大小伙子,谈个恋爱都麻烦。”

  “菜还没买回来,还得等等。”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工区食堂却一直没有开饭。因为地处偏僻农村,工区每周派人外出采购一次。“时令蔬菜也很难吃得上,早餐就更不用提了,基本上天天都是方便面。”

  一条铁路线,一条高速公路,把工区驻地夹在中间。一到休息的时候,职工们就遭了殃。“脑袋在这边听火车,脑袋在那边听汽车,吵得睡不着。而且这边的虫子也特别多,一到晚上,拉开窗帘,玻璃上密密麻麻的一片。”

  尽管如此,这些小伙子们依然在坚守着,保障着铁路线的通畅。自2009年组建以来,生米接触网工区没有发生一起设备、人身、行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