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正版小说下载:基层还要经常走(人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1:33

汪晓东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23日   04 版)

  这个春节,在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沿海侨乡和灾区,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共度节日。他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和镜头,记录城乡社会发生的喜人变化,讲述基层群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抒发各族人民欢度节日、享受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传递普通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愿景。

  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到基层去,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马克思说,人民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深入基层,感受群众的冷暖喜忧,感知群众的所盼所愿,在同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增进感情,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样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共鸣。

  到基层去,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思想的源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胸中无物,笔下怎会有神呢?生活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深入火热的生活,融入普通的群众中间,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思想,就能发现无数生动鲜活的故事,我们的报道就能更有针对性和新闻性,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到基层去,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新闻报道要多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少说空话套话。不深入基层,不和群众打成一片,写出来的东西难免空话套话连篇。要让文风更加清新,文章更加生动,就要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给养。“龙坳坪田大丘,三年两不收,哪年得收了,狗都不吃腊骨头”;“只要咱让小麦喝饱返青水,来年还能枕着馒头睡”……这些道出老百姓心声的朴实话语,只有多深入基层,才会听到更多、理解更深。

  “基层之行,让我更加了解今天的中国,更加明白记者的职责”,“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在基层,和群众同呼吸、共体会、心连心,使浮躁的心沉淀下来,得到净化,进而能够真切感受社会变化、冷静体悟生活真谛”……透过新闻工作者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悟,我们发现,“新春走基层”活动,不仅是一次采访报道,更是体察民情、感知责任、提高素质的大课堂,在新闻媒体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成为激励记者成长的精神沃土,改进新闻宣传的生动实践。

  “不接地气,记者就没有灵气;不接地气,报道就没有生气”,记者本该是行者。新春走基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变化了,条件改善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感情不能变,艰苦朴素、严细深实的作风不能变。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基层”的思想作风,并贯穿在新闻工作实践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