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怎样申请留学:临症秘要--胃肠病的中医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6:55
【对药】黄芪—防风:《医林改错》黄芪防风汤,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防风虽为祛风药,但有鼓舞胃气作用,李东垣说: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王肯堂《证治准绳》“黄芪助真气,防风载黄芪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补脾胃时配防风一钱,以提高疗效,且可预防感冒。(防风鼓舞胃气不可缺,助黄芪行真气于一身亦不可少。)《医门法律》“防风,反佐黄芪,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黄连—苏叶:频频少饮,和胃止呕屡见奇效;兼肝火上亢佐以少量吴茱萸,左金丸之意。乌梅—木瓜:出自《临症指南》。疏肝和胃,理脾化湿,养胃生津,增加食欲。苍术—白术:出自《张氏医通》。用以治疗脾虚痰食不运。治慢性肝炎,纳运失职,甚或下肢微肿者,屡用奇效。若午后腹胀甚者,参合小乌附汤(乌药、香附),则行气消胀之力益彰,尚无耗散正气之弊。苍术为健脾燥湿要药;厚朴为温中下气要药。王士雄:蚕砂为治霍乱要药,谓其“既引浊下趋,又能化浊使之归清”。

  张锡纯:“三棱、莪术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又愚所屡试屡效者也。”

  葛根升胃中清气,枳实降肠中浊气,升清降浊治泻利;桔梗与枳壳,柴胡与前胡,一升一降,调畅上焦气机以治咳开胸,无不应手而愈;升降相因,欲升先降,久患泻利脱肛,中气虚者,单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而效不佳,于方中佐入少量清泻导滞之品:黄连、枳壳、大黄之类,其效著增;欲降先升,泌尿系结石嵌顿伴肾积水,常法单用通降排石利尿之剂效欠佳,药中加入升提之味:黄芪、白术、升麻、柴胡之类,梗阻除而积水消;小便闭塞不通,提壶揭盖法亦欲降先升也。

  《四圣心源·卷四》“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黄芽汤人参三钱甘草三钱,炙茯苓二钱干姜二钱煎大半杯,温服。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陪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百度口臭预防和治疗《四圣心源·卷二》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治太阴湿土法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

  奇异之论:前胡+槟榔+桔梗:贯通三焦,治能量下不去及三焦各种病变。肺气下行为顺,如果肺部能量不足,下焦还憋胀,这是气压问题,用桔梗治之。桔梗推动肺部运动,增加肺部能量,然后加前胡,使能量下走,再加槟榔,其药力倍增,可以通大便,清肠道,治胸闷、胃胀、便秘等。很多大便不通用泻药不灵的加少许桔梗,效果很好。前胡通大便治疗腹腔很多的疾病。

  糖尿病腹泻:[天下为公经验]白术15g、猪苓20g、桂枝10g、泽泻20g、苡米30g、防风15g、苦参30g,五付,水煎服,特效。

  吐证重在胃,而泻证重在脾。五苓散加车前子甚效。

  《临症指南医案》“益气而用人参,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则非通剂矣。”此为益胃通阳治法。若气阴两虚,加粳米、荷叶,一养胃津,一升清气,以为辅佐;或加木瓜、白芍敛阴,且防肝风内动变惊。这是叶天士治疗小儿吐泻的一大特点。

  《救生集》立止水泻方车前、泽泻各一钱,厚朴(姜汁炒)一钱二分,共研末,滚水调服,即愈。

  薛佰寿治水泻方:苓桂术甘汤加肉桂。

  晨泄不尽属脾肾阳虚,亦有肝强脾弱者。

  胆汁逆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柴胡10g、甘草10g、枳壳15g、白芍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黄连5g、吴茱萸5g、青皮10g、厚朴10g、郁金15g、元胡10g、丹参30g、连翘15g、金钱草30g、白术10g,水煎服。

  于唇楼养胃汤:党参15g、白术g、当归15g、莱菔子15g、水红子15g、香元15g、寸冬10g、白芷15g、甘草10g。加减:养阴益胃去白术加石斛50g、沙参50g、天花粉50g;胃酸过多去寸冬加吴萸30g、苦参30g。[例]治胃溃疡:莱菔子15g、水红子15g、香元15g、木香10g、二丑15g、榔片g、山楂15g、良姜10g、香附15g,水煎服。

  小儿惊吓,或生气存食,人中穴发红,鼻根发青,睡眠易惊,无名指关节屈伸时咯咯作响,用黑白丑炒焦,每天服一小撮(约1克),以泻下为度,效果较好。此方对小儿滞颐流口水亦效。(赵思恩传:小儿慢惊风——颈部萎软无力,查骶尾“长强穴”处定见青紫斑,针刺五分,令血出即愈。禁食鸡蛋三天、忌奶四小时。)

  小儿疝气:川楝子3g、荔枝核3g、橘核3g、肉桂1g、吴芋1g、黄芪2g、甘草1g、炮姜0.5g、元芩0.5g。

  论治湿非独利小便可去:八月飞龙古人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初意谓治湿极便,只须利小便而已。惟用之不但不效,反为增病者,不得不将此说以研究之焉。夫膀胱为水湿总出路处,利小便为去湿之法。不知水湿之归于小便而出者,均由于脾胃强健,肺气充盈,肾气输化,乃能使水气自归于膀胱而出,何用利之。即《内经》所谓:“饮食入胃,游溢津液,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言无病人藏府均强健,本不利其小便,而水湿自然排泄。至于湿之着而成病,则必脾胃之不健运,肺气之不充盈,肾气之不输化而成。但利小便,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盖淡渗伤阴,肾气一伤,则脾胃绝生化之机,何能散精归肺,通调水道。岂非欲利其湿,反不能运化其湿,而留滞不行者,皆在于脾之不健运。故欲治其湿,必须先健其脾。若不知健脾,而但利小便,是速毙之术也。不观仲景之五苓散,用白术以健脾,肉桂以温肾。泽泻汤,亦用白术以健脾化湿,猪苓汤之用阿胶以益肺补阴。八味丸以补肾中水火,生土而化水。虽属湿之在下者,亦用健脾,益肺,补肾之品,又况湿之在上中及表分气分者,岂利小便可去之哉。治之之法,在上中及气分者,用平胃散,及­小半夏加茯苓汤,甘姜苓术汤等,在表分用羌活胜湿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白术汤等。是以读书贵有主见,用治亦须体察,效验尤须实验。岂可以古人之言,剂据以为确切而深信之哉。去腻苔还是草果好八月飞龙中焦湿浊不化,舌易苔白腻而厚,这是临床上很常见现象,一般原则是芳香化湿,常用药是砂仁厚朴草叩菖蒲佩兰丁香之类,然而临床上使用多年,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虽说都有效,但无一味能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常常是拖之时日方能化去。为此,曾翻阅大量医籍,试过多种具有芳香化湿的药品,还是不得良药。一年夏天,在我妹妹家玩了几天,偶然发现她每次调凉菜都用一种调料水,其中有草果小茴香白叩桂皮花椒等,故尔问之。为什么每次凉菜都用这种调料水,而且草果还较多,妹亦略通中药,答曰:草果芳香化湿,杀腻去寒,夏令凉食之佳料。听后若有所思,颇受启发。回家后翻书查阅:草果,首见于《饮膳正要》,最早是作调料用之,民间煮肉时常用草果一二枚,与大茴、桂皮、花椒等共作调味佳品,调凉菜时将上药泡水浇之,其味香扑鼻,能增强消化,增进食欲,且食后无碍胃壅气及寒凉伤胃之弊。药中用得相对较少。吴又可治疗温疫的“达原饮”,方中用草果取其能芳香透达膜原湿浊之邪,古今皆知。且“达原饮”的典型舌象就是苔白厚积如粉,同样都湿郁中焦,只不过一为外感,一为内伤罢了,病机应该是相同的。中医不是有异病同治法么?况“达原饮”的主药之一就是草果,为何不能借来一用,试之。受其启发,而后余在内科疑难杂病中,凡见舌苔白厚板腻,中焦寒湿壅滞难化,久治效差者,常于方中加草果6-9克,结果三两天白腻舌苔就退去,取效甚捷。梦里寻它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终于在偶然中找到了这味梦寐以求的立化腻苔的良药。兹举一例示之:曾治一中年妇女,一日来到我到处,伸出舌头叫我看,舌质淡胖大有齿印,苔白厚腻,不想吃东西,晨起口中粘腻有臭味,说消化不好,湿气太大。现在人真了不得,经常看中医养生节目,一些小病自己都会辨证了。述说吃了江中消食片和保和丸都没有解决问题,请我给看一下,吃几付中药,重点解决一下口臭腻苔。我把了一下脉,右手沉濡,左子略滑兼浮,肚子微胀,大便稀溏。辨为脾虚湿滞,食积日久,略有郁热。出方:四君子合平胃散加草果。党参15g茯苓30g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2g草果9g甘草10g龙胆草3g炒三仙各10g三付水煎服。三天后,复诊,舌白腻苔退去,腹已不胀,口中亦感清爽多了。要求再服几剂,续付七剂,痊愈。凡中焦湿浊不化,特别是舌苔白腻而厚者,多于辨证处方中加草果6---9g,收获均甚理想,于是进一步体会到用草果作调料的真正用意,乃用其辛温芳香之性,防止油腻,生冷、滞气碍胃,化湿醒脾之目的。查草果辛温,归脾胃经,具有辛香浓烈,祛痰截疟,消食化积之功,其温燥寒湿的作用更胜于草豆蔻,且能辟浊截疟,适用于寒湿内伏及疟疾等证。然临证芳化湿邪,每多求助于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之类,常湿可化,难证可消。余思草果所治上证虽多,皆取其气味芳香浓馥,辛香可化湿,温燥可散寒,其药力类于草蔻而强于草蔻,且其温燥之性又较草蔻为弱,故不甚伤阴。《本草求真》曰:“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说明此二药之力量强弱、温燥之性又有差别矣。临证当选优择能而尽量避其毒副作用,为医道知药善任之基本功也。

  华佗治呃逆神方:黄连一钱、紫苏叶八分,水煎服。极神效。

  吐酸水、烧心:用三个花椒粒、三十个生花生米,一起吃下去,立刻可好,其妙如神。

  胃痛:大枣、蜂蜜、荤油(另方有核桃仁碎)各一斤一起蒸熟食之,久年胃痛(胃溃疡)可好。又方:用乌梅子二个,大枣三个,胡椒十三粒,一起做丸如梧桐子大,用白酒吞服,久年胃痛,一日二丸,连服其效特显。

  胃病:痢特灵、维生素B6,每晚各服一片,15日根治。

  治噎嗝方(刘树中传):银珠15克、白矾5克、甘草10克。白矾用铜勺焙干擀成面,将甘草熬好,用开水服三次,保证治愈。但银珠有毒,服用不可超量。

  华佗治暑泄(伏暑泄泻)神方: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姜水煎服,立止。(此分水神方也)

  《验方新编》卷之七脾虚泄泻白术土炒白芍炒,各一两,冬月加煨肉豆蔻五钱,共为末,饭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二服,甚效。

  《华佗神方》收肛散:陈皮三两枳壳一两水二碗,煎一碗服。

  大小肠痈极验方:《华佗神方》金银花八两,水十碗煎二碗,再用当归三两,地榆一两,苡仁五钱,亦水十碗煎至二碗,同金银花汁和匀,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卧一服,两剂痊愈。凡患肠痈必须内消,而火邪甚急,非杯水可救,必用大剂始效。然大剂败毒,恐伤元气。唯金银花败毒而又补阴,故可重用,若少则无效矣。《验方新编》新增卷之十七地榆一斤,水十碗煎三碗,再用生甘草、金银花各二两同煎至一碗,服一剂即消。极为神效。

  明·薛己《内科摘要》“金匮肾气丸料加参、芪、归、术、黄连、吴茱、木香,痢遂止,但觉后重。又用补中益气加木香、黄连、吴茱、五味,数剂而愈。(天下为公注:结肠炎之良剂,另服山楂粉)仪部李北川,常腹痛,每治以补中益气加山栀即愈。太守朱阳山,因怒腹痛作泻,…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栀、炮姜、茯苓、陈皮、制黄连(黄连、吴茱萸等分,用热水拌湿,罨二三日,同炒焦,取连用),一剂而愈。一妇人,怀抱郁结,不时心腹作痛,年余不愈,诸药不应。余用归脾加炒山栀而愈。(不可拘泥‘痛无补法’,乱用攻伐之品。)”

  《辨证奇闻》清肠饮(傅青主《青囊秘诀》治大肠痈方):银花90g、玄参60g、当归60g、麦冬30g、地榆30g、薏米15g、黄芩6g、甘草9g,早晚水煎服,极佳。

  符广勤老师治结肠炎方:①生山楂30g、焦山楂30g、川朴20g、陈皮20g、秦皮20g、白头翁30g、马齿苋30g,水煎服。②秦皮20g、陈皮20g、诃子肉25g、肉蔻25g、火香25g、枳壳25g、乌药20g、官桂10g、吴萸10g、内金15g、木香5g、榔片15g、苏叶25g、扁豆20g、甘草5g,二付水煎服,效果显著。加减:生山楂100g(单包炒一半)、石榴皮30g、白头翁30g、马齿苋30g、薏米30g、莲子肉30g、禹粮石30g、山药30g。

  任继学方:治大瘕泻(结肠炎)骨碎补、车前子、山楂,共为粉剂,口服。

  结肠炎末治法(寒温并用):黄连10g、炮姜9g、黄柏9g、乌梅15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当归10g、人参10g、地榆15g、(仙鹤草30g、焦山楂20g)。

  治泄泻及痢疾方:琴心劍膽山楂薏苡仁乌梅白头翁扁豆马齿苋泻痢无影踪此方得之于老医生之手,但据闻为数位中医的多年经验之方。用治泄泻与痢疾。取效的关键在于药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治本院一位放射科医生,患细菌性痢疾,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时用痢特灵、黄连素、氟哌酸等无效。改用此方,服一剂仍无改善。邀余会诊,见所拟方药剂量太轻,遂改为生山楂100g,生薏苡仁100g,乌梅15g,白头翁30g,马齿苋30g,白扁豆30g,加木香10g,黄连10g。水煎2次取药液600ml,分两次服用。一剂后,热退利止,三剂后告愈。用此方,辨证要点在于发热泄泻,舌苔黄腻,为湿热急性泻痢者所宜。

  肾阳虚泻泄方:中药蜡泥专卖《胜过四神丸》公丁香.肉桂.川椒.炮姜.伏龙肝.原岐黄中医论坛,

  消化系统息肉《济生乌梅丸》:中药蜡泥专卖乌梅1500克(酒醋泡去核)僵蚕500克穿山甲50克蜜丸。,济天下苍每丸9克.每日三次。《病证验案》:患者高桂芬女75岁省体育学院退体老师2006年7月20日就诊因我将其丈夫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治好,其夫曾在省某大医院皮肤科治疗多时不愈,痛苦不堪,经人介绍找到我用全虫蜈蚣散二月治愈,故对我崇信有加。这次找到我问:能否治疗胃息肉并拿出胃镜报告单叫我看。我说可以,就是吃药时间长和做药麻烦。她说那不怕只要能治好,并担心息肉转化为胃癌,我说不会的不用担心,隨即开出上方并委托药店加工。半年过去了,其间未见她来过,只是服药中途打电话说吃药后,胃酸过多有烧心感,我说不要紧,是正常的,吃些西咪替丁即可。再未见回音,这次半年后突然找到我并带来一老妇,说吃完你的药胃息肉全好了,在西安检查说没问题,但我不相信又专程到上海作了检查确诊无误,这才放心了。特来报告并感谢。隨后将带来的老妇介绍给我,说是过去自己的老同事现在广卅,专程来西安找我治疗胃息肉,云云。用此方我曾多次治愈过肠息肉,胃息肉,咽部滤泡增生之咽炎,可以有把握地说疗效可靠。同时在临床上也用此方治疗过子宫息肉,胆囊息肉疗效参半,不如消化道息肉可靠。请后学者注意。

  小儿疳积:中药蜡泥专卖鸡矢藤150克鸡内金50克炮山甲50克研粉。每次3-5克一日三次。中《方证体悟》:此方是我在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学来的。重庆已故名老中医陈源生在医学生涯六十年一文中谈到:“学问并非尽载名家论著。广采博搜,不嫌滴点琐碎,处处留心皆学问。同乡有李姓草医,祖传疳积秘方,以其简便验廉,远近求治者不少。该医视为枕中之秘。为学习伊之长处,乃与其结交至好,并于医道共同切磋,久之情深,伊知我乃方脉医,非卖药为生,渐去戒心.偶于醉后道出真言,曰:‘一味鸡矢藤研末即是’。事虽小而启发大。鸡矢藤一药,我几十年来屡用于肝胆脾胃诸病,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良好效果”。从此文的学习中,我将鸡矢藤一药验证于临床效果确实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治疗小儿疳积症中。由于现代生活优越,青年夫妇大多又是一个独生子女,骄生惯养,肥甘厚味,零嘴偏食,烧烤冰冷之物隨意恣食,造成了很多儿童慢性消化不良,皮包骨头,即中医的疳积症。典型症状:毛发纠结,毫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家长甚为着急,又是化验微量元素,又是买大量的营养补品喂孩,还是调整不过来。碰到此患儿我即用一味鸡矢藤治疗,一月后即收到明显效果。由于该药太单薄又便宜,很多家长拿到药不屑一顾,我也认为没有经济效益,故而又添了两味药,即鸡内金和穿山甲,运用于临床,效果比一味鸡矢藤更好。而且家长也满意,我也赚钱,两全其美。现已将此方作为我治疗小儿疳积的专方,其效远胜于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医中同道不妨一试。

  开胃进食汤:中药蜡泥专卖四君+二陈+霍香木香丁香砂仁厚朴生麦稻芽神曲。《方证体悟》:关于脾胃纳呆一证,过去临床上习用焦三仙,效果并不是太理想。一日读到北京名医张炳厚回忆刘渡舟老中医的文章,其中谈到开胃进食汤,我觉得甚好,就有意在临床上验证。我这人不爱自拟方,特爱走捷径,投机取巧,从小上学就养成了不管干什么首先找方法,找窍门。在学医上也是,爱看老中医的书,不爱看纯理论之书,除了惯用经方外,就是找老中医的验方,尤其是他们一生最得意之方为我所用。但我并非什么都相信,讲得再好,不在临床上检验十例以上,我是不会取的。该方就是经过多次验证确实有效,故尔写出,供同道使用。下录全文:辨证精严,遣方入微---某星期天,吾与刘老对奕,吾师弃马掩护七步卒过河,名曰仙人指路,对奕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奕,开饭时间已到。吾师兴高采烈,餐饮逾常,吾心则久久不能平静,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虑过度伤心肝,汝能触事如此费神,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党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丁香厚朴砂仁生麦稻芽建神曲),治疗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虚弱,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数日后,临床遇一脾虚讷呆患者,刘老即用上方。三日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失,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多少为宜?”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徐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此人知饥而不能食,乃胃强脾弱。胃强,受纳正常,故知饥;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为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查,白蒺藜。”听毕,真让吾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四十年来,吾辨证运用此二方,每每获得佳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秘方医坛怪手两个好的偏方: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万般皆空胃癌晚期偏方­:取用做豆腐(必须是用盐卤点做)之浆水适量当茶饮,每日坚持服用,自有效验。­本法已治愈多人,对食道癌、胃癌患者甚效(既使是水米不可进着,喝此水后就可进食)。­此方法是佛缘师兄写出来的,曾经治愈过病人,你若有问题可在此留言问他,他有时也会上论坛.­胃癌的人在胃的下面肠的周围有一条青色的血精,这条血精要是没超过胃就还有救。要是到了胃的地方就死定了。可以灯心草(药店有卖)沾食用油烧火点在这条血精上,把血精烧死。加上治疗就会好的。­

  万般皆空治胃病妙方相当有效­这个偏方治好的都是有多年胃病且病情很重的人.如下:利特灵+维生素B1吃法:­第一天晚上吃一次,每次每种药两粒,一共四粒(以后每次都是吃这些);­第二天吃两次,早晚各一次;­第三四五天,每天吃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第六天吃两次,早晚各一次­;第七天晚上吃一次。(注:一方,专治胃溃疡,100%有效。白芨、枳实各一两,共末,分成10包;利特灵20片。服法:每天晚饭前半小时煎服一包,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2片利特灵。)

  胃病中盛1,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0G,于用药第2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

  溃疡性结肠炎中盛1,生地榆,肠主传导化物,只容谷粕而难容邪气,湿热毒邪蕴结于内,熏灼肠道,必滞气伤络,传导失常。对湿热毒邪,周鸣崎最喜用生地榆,他认为地榆专走大肠,清热解毒,收敛攻淤力强,对脓血夹杂之泻痢,收效最捷,我经常与白头翁,双花,大黄等同用清利湿热毒邪。2,黄连,干姜,有的病人中阳不足,或过食寒凉,使阳失温化,或久病正虚邪恋而至寒热并见,此2药辛开苦降,调理肠胃,黄连清恋肠之热,干姜温脏腑之寒,双方剂量根据病情而定。3,乳没,邪留肠中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见疼痛拒按或有结块,此2药善行胃肠气血,与三七,五灵脂等伍用,对气滞瘀血证效果较好,提到的几味药也是修复溃疡面的佳品,故优先选之。4,仙鹤草,受朱良春的仙桔汤影响,仙鹤草成了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它有止血,活血,止泻,强壮之功效,对邪实盛者无敛邪助热之弊,对久病体虚者更可以补虚止泻,对脓血便,加桔梗,蒲公英排脓。5,血余炭,施今墨认为此药可以厚肠止泻,其成分可以吸附于溃疡面,防腐而保护黏膜,早年未引起我的重视,后来发现凡用此药的病人,效果全都很好,没用的病人则效果一般或不好,而且同一病人,在用的时候效果很好,没用的时候又效果不理想,从而得知,此药的作用的确不错。对久泻不愈的病人,我通常会加入此药,与赤石脂为伍。此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邪实多为湿热,血瘀,食滞,气郁,风,毒等,治疗分别针对之,比如湿热毒用白头翁,黄连,血瘀用五灵脂,三七,食滞用山楂,麦芽,气滞用厚朴,木香,风邪用防风,白僵蚕,蝉蜕等等,病人多数有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祛邪同时调气机,葛根,升麻可升脾气以降浊气,桔梗,杏仁可宣肺气以通腑气,邪滞留肠中,非胃气不降不能滞,非肝不疏泄不能结,故枳实,莱菔子降胃气,柴胡,麦芽疏肝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加治疗方法,待邪去正安时,即为扶正为主的时机。正虚多以脾虚肠弱为主,此病肠黏膜黏蛋白缺陷是导致本病的易患性原因,所以临床以脾虚症状最为多见,而甘温补脾可以改善易感,结合活血改善其血氧供给,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除了大量黄芪外,党参,白术也可以做到这些。有的病人每当情绪引起发作,多数是肝木旺克脾土所致,记得要加白芍抑之。总之,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症状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简而言之4个字,辨证论治。

  决明子治疗便秘功效神奇医坛怪手一公斤的决明子,又买了一公斤的冰糖。先把决明子用文火炒了,去除杂质。然后我把决明子和冰糖放在一起,用开水冲着喝。我每次用3—4汤勺的决明子、2—3汤勺的冰糖,每天喝3—4杯的决明子水。我常常是在家里冲一杯决明子,在办公室冲一杯决明子;晚上冲一杯,早晨喝。一剂决明子,冲4—5杯水,味淡时用汤勺搅一搅,搅过之后,还是淡就倒掉它。自从喝上决明子水,我的便秘就不再出现了。现在我不仅没有了过去经常出现的上火的症状,而且就是全家人都感冒了,我也不患感冒。开始喝决明子水时,因为喝得过多过勤,出现了连续腹泻的情况。后来我减少了喝决明子水的次数,过度腹泻的症状就消失了。现在我每天都喝决明子水,不再吃牛黄解毒丸和排毒养颜胶囊了。这不仅为我省了钱,也使我感觉更舒服、身体更健康了。只有胃肠道保持通畅,身体其他各个器官的新陈代谢才会正常。这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宋美龄女士所以能够长寿,与她坚持每天晚上灌肠、经常保持胃肠道的通畅有很大关系。

  《医林改错》黄芪防风汤,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防风虽为祛风药,但有鼓舞胃气作用,李东垣说: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王肯堂《证治准绳》“黄芪助真气,防风载黄芪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补脾胃时配防风一钱,以提高疗效,且可预防感冒。(防风鼓舞胃气不可缺,助黄芪行真气于一身亦不可少。)《医门法律》“防风,反佐黄芪,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