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cmh预测身高公式:[推荐]李 勇:古蔺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调查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2:44

探索创新山区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古蔺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调查与研究

 

 

 

 

 

 

李 勇

 

 

 

 

 

八十年代初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多数农户在独立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封闭的、自给自足式传统生产,特别是分割零散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阻滞了农业和农民融入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步伐。当前日益突出的城乡发展差距和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对农村的传统生产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这样说,以家庭独立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模式实际上已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必须探索和创新一套新的发展机制,有机整合农村的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提高家庭经营的社会化程度,走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如何在保持现行家庭经营承包为主的土地政策框架内,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整体增效,切实解决山区农村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始终成为县委、政府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首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为此,我县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创造出“支部+协会,公司+农户”、“股份合作”、“业主+协会”等合作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及合作组织的不断创新、完善和推广,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将成为山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推动方式。

 

 

一、现状与模式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截止二00四年三月登记在册的共有37个,会员3700人,联系农户1994户。按产业类型划分,分别是经果林协会12个,畜牧业15个,蔬菜4个,烤烟3个,中药材2个,茶叶1个。其代表模式及特点如下。

 

 

(一)、“支部+协会,公司+农户”型。此类型以古蔺镇三道水村为代表。其基本的作法可概括为“支部搭台,协会唱戏,公司投资,农民出力,合理分配”。该村支部、村民委于二00一年引进成都龙泉业主李朝得(现古蔺县德盛果苗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组织全村5个村民小组的167户人栽植优质梨子、李子等果树96015.7万株。同年为适应生产需求组建了“古蔺镇三道水村果树专业技术协会”,167户人以户为单位加入协会。协会理事长、监事长、秘书长分别由村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和村会计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分别由各组协会会员民主推荐组长、知名人士23人组成。上述四者的具体职责是:支部、村民委负责招商引资,组建协会,协调公司与农户、公司与协会、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并组织群众建路治水,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协会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服务、技术、管理和销售中介,负责指导群众与公司签订合同,组织群众按公司要求进行统一的栽植、施肥、防病和修枝等日常管理,保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品出来后,由协会受公司委托代收,并参与监督公司的销售活动,了解销售行情;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生产协议,为农户无偿提供种植技术、肥料和农药,并按市场价格回收果品;农民出土地和劳力,按公司要求,在协会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生产。其分配与利益联结方式是:果品成熟后,在栽植果树的5个组抽取好、中、差各1户进行平均测产,得出该组亩产量,再将5个组亩产量平均得全村亩均产量,以这一产量为标准,按农户6成、公司3成、协会1成进行分配。公司按当地市场价统购统销,协会营销组参与公司销售活动,监督公司销售价格,保证农民不受压级压价。协会提成后,将所提成的60%作为理事会成员报酬,5%作为监事会成员报酬,报酬上限为每人每月500元,报酬给付体现“按劳取酬、优管优酬、工作负责、效益明显”的原则。其余35%作为村支部、村民委与协会的积累资金,用于各种公益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经营活动开支。

 

 

(二)、“股份合作”型。 这以永乐镇“茶叶村经果林专业技术协会”为代表。其基本作法可概括为“股份合作、利益均占、风险共担”。二00二年,由村支部、村民委引进德盛果苗开发有限公司,组织31户农民群众栽植了优质梨子、李子、葡萄等果苗600亩。同年成立了“茶叶村经果林专业技术协会”,协会理事长、监事长负责人分别由村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担任,成员由参加协会的49户人民主推荐产生。其各自的职能特点是:村支部、村民委与与协会合一,负责组织农民按公司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并由协会出面聘请专人对600亩果树统一施用农药和指导农民统一施肥、修枝等日常管理。协会还承担了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利益和矛盾、代公司收购产品、参与并监督公司营销等职责;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生产合同,公司统一无偿提供果苗、肥料、农药,并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生产和管理,投产后按当地市场价统购统销产品。其资产联结与利益分配方式是:公司将投资折价入股,成为最大的股东和生产经营的主要管理决策者。栽植果树1亩以上的农户才能加入协会,栽植2亩以上的协会成员可按每亩300元入股(该村最少的出了600元入股,最多的出5000元入股),公司和农户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实体。投产后,公司按市场价回收产品,并与农户先按亩均产量各50%分成,公司收益的50%又按股份进行分利分红。协会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按每亩2元交纳会费,二是从公司的最终收益里提取2%归协会所有,全部会费用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报酬,聘请专门管理人员和其它公益设施建设。协会的营销组全程参与公司购进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过程,监督核实公司股份真实性和销售价格,保障农民权益。

 

 

(三)、“业主+协会”型。这以“太平镇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协会”为代表。其基本的作法概括为“土地流转,业主经营,信息互通,技术合作,市场共享”。自二000年始,太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业领域,引入业主周跃先、谢鹏、黄杰租赁农民土地200亩,分别栽植了优质甜橙、栗子、釉子、花椒等经济作物。各业主在自己租赁的土地上自主经营和管理,保持了资本和经营活动的独立性。为适应市场环境,3户业主于二00四年二月自愿联合,成立了“太平镇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协会”,各业主按生产规模交纳会费,民主推举协会负责人。由协会出面联系和批量购进化肥、农药、果苗等,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协会还负责了解市场信息反馈给业主,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共享。在投产后,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共同销售。从而形成了降低生产成本、信息技术共享、统一开拓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成效与作用

 

 

 

 

总的来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的成效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推进山区农村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一定的产业存在和发展,如上述3个村就集中成片发展了优质经果林1760亩,带动农户自发栽植1500余亩。这种规模生产,整合了土地资源和民间资金,突破了过去那种家家猪牛粮、户户小而全的小生产格局,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布局的区域化。并且从3个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看,均负有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经营销售的职能,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供给,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和运输销售等环节都享受到了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真正作到了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的企业化。

 

 

(二)、有利于实现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德盛公司经理李朝得介绍,有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桥梁和纽带后,企业减少了直接与分散的农户打交道的麻烦,每年仅在三道水村和茶叶村就可节约企业生产成本20万元左右,公司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上。而农民通过协会作用的发挥,不仅解决了无钱投资、无技术生产、无力联合经营的困难,创建了一个与企业对等谈判的平台,同时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三道水村为例,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每亩地正常年景可产玉米250斤,价值约200元左右。而现生产的每亩黄花梨盛产期产量可达50008000斤,按每斤最低价1.2元计算,投产后每年每亩最低可收入3600元,最高可达5760元,是传统农业生产效益的1423倍。永乐镇茶叶村农民不仅能和公司平均分成,还可通过投资入股享受到企业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平均利润。太平镇农民通过出租土地获得了租金收入,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上解放,部分农民可以受聘于业主就近就业,其余可外出经商务工创收。

 

 

(三)、有利于转变农民观念和提高农民素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管理对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一种较大的冲击。三道水村在试产的二00三年,由于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一时难以改变,公司要求疏果套袋,一些农民却认为疏果减少了数量,套袋过于麻烦,并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在果品成熟后,这些未疏果套袋的果子数量虽多,但个小质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了收入水平。通过这次教训,该村果农终于认识到了科技生产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在今年要严格按照公司和协会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

 

 

(四)、有利于农业积累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据测算,盛产期三道水村的协会每年可提成57.692.2万元,除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报酬,每年可积累资金45.680.2万元。永乐镇茶叶村每年也可以提成4万元以上。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作用,壮大协会的集体经济,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同时还可将部分资金转化为资本,使之在流动中不断增值,从而形成合作经济组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支部、村民委大多是一个整体,二者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可以共同积累,共同投资开发新的农业生产领域,共同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公益事业,从而真正发挥村级组织的自治作用。

 

 

三、问题与对策

 

 

 

 

由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县实际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要更好地发挥其农业产业化的载体作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还需要研究和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制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一是对专业技术协会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协会职能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全县虽有了37个专业技术协会,但个别乡镇党委、政府对协会的性质、目标和作用认识不一致,把协会简单理解成为一种技术服务的公益组织,作用就是开开会、搞搞培训,并没有引导协会联结公司和农户,协会实际处于瘫痪状况;二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纵深发展。古蔺农村大多处于高山和半高山地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域。上述3个村的3260多亩经果林,基本不能被水渠灌溉,生产风险大大增加。而连接市场的乡村公路大多十分狭窄、晴通雨阻,在果品投产后,必然会造成外运难,增加生产成本。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姊妹体,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决定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只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企业、协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在龙头企业带动和协会组织下的农业生产,对从业农民要求已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至少需要初中以上文化才具备掌握相关技术的可能。但从调查中了解到,三道水村青壮年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劳动力总数的35.5%,茶叶村仅为34.7%,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其外,在三道水村的生产实践中,出现了极少数偷苗盗果现象。同时在试产的二00三年,部分农民有了果实,背着公司出售水果,不愿分成给公司。这对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履约氛围,保证公司、农民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融资难。据德盛公司介绍,虽然在古蔺发展优质水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他们是外来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在县内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只能依靠公司资金维持周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二00四年初已颇为吃紧。而农户只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才能贷到小额信贷,且贷款1年内就需还清本息,这对要3年后方能投产的果树栽植没有多大的实际帮助作用。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从我县农村的改革和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县、乡两级党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思路和重点,立足各地实际,搞好试点示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就古蔺而言,要加大以水利和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可考虑大型公路和水利建设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开发、管理和收益,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村集体、公司、农户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缓解各方压力。

 

 

3、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法制建设,为农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软环境”。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革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新机制,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田间地块作为农民学知识、掌技术的生动课堂,促进其思想观念和技能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公司和农民按合同履约,保障公司、协会、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公司、农户融资难问题。一要通过政府出面,协调好银行、信用部门与公司和农户的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业产业化信贷支持体制。特别是促成信用部门组织10005000元的小额专项扶持贷款,向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放贷,并将归还本息期限延长为34年,农民投产收益后再行结清;二是政府面上的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应向农业产业化领域倾斜,建立一个激励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较快发展的新机制;三要对开拓农业领域的企业、业主减免相应税费,为他们减轻负担;四是要允许和保障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合理融资,从而实现其自身的不断积累增长和滚动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