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怎么拦截苹果:《社会需求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54:04

第二章需求的本质

 

需求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理论从人的自然本能的角度对人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但是,这远不足以充分地说明需求的全部内涵和本质。其实,需求首先是人为了维护其生存的一种必然的本能的规定,同时,需求又是人类全部活动(包括社会生活)的根源。人类社会就是围绕满足人的需求而展开和演进的。因此说,需求又不仅仅是自然的本能的东西,它还是社会的本质,需求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对需求及其满足问题的研究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

 

第一节 需求的实质

《现代汉语词典》对“需求”一词的解释为“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而“需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应该有或必须有”;二是指“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这说明“需求”和“需要”两个词的含义基本相同。但是“需要”主要倾向于主观对主体的影响,它至多还是停止在欲望和要求的层次,是需,强调人的必需***。“需求”包含着“需要”,也包含对人的必需的实现,即“需”和“求”,求是行为,是实现满足的过程。

社会哲学所说的“需求”不象心理学所理解的“需求”那样,只是静止的不变的内容,而是一个过程,是人的欲望、追求和满足的过程,是人的本能——欲望——追求——满足的自然行为和社会运动。具体可分为需要、追求、满足三个阶段。

前面所谈到的国内学术界对需求概念的七种意见,从需求的不同角度规范了需求概念的含义,但是,共同的缺点是只从主体与生存发展条件的依赖关系的角度看待的人的一种内驱力,没有把需求看成是人生存的一个过程,一种为了使人生理心理平衡而必然引起的人的欲望和追求的行为,更没有把它看成为人的生存而形成的社会运动。

一、需要阶段

1、需要的层次

这里的“需要”和“需求”概念不同,它是需求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所谓需要阶段,就是需求以人的欲望、要求的形态存在的阶段。它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本能层次。即需求是人的一种必然的需要,即人的必须的必需,是由人的生理、心理决定的生存必然***。从这个角度说,无论它是生理的需要,还是心理的需要,无论它是否以主观意识的形式表达出来,它都是客观的,具有必然***的。人自身是难于抗拒的,它具有本能的特征。它是决定人的意志的最初根源。这时,它是一种生理的或心理的失衡,出现内在缺失,激起内分泌变化。第二层次是欲望层次。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必然***要上升为有意识,形成一种欲望,一种冲动。比如饥饿感、***饥渴感、郁闷感等。这些引起人要吃东西,想***行为,希望娱乐等的心理反应,心理学上叫有意向。但此时的意识是模糊的,目标不明确的,针对***不强,仍具有相当的本能的特征。这时的内分泌变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不安分起来,由于目标并不明确,人处于此阶段多表现为躁动,自然的、兽***的、无理智的特点较强。不过理智健全的人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上升到第三层次;如果是幼童或精神障碍的人,不易上升到第三层次,就易表现为兽***行为,如因饥饿而抢夺,因***冲动而***等。第三层次是要求层次。这时欲望变成了一种有针对***的目标。比如想吃某种东西,要与谁做爱,想搞某项娱乐等,就是人要得到具体的一个对象。这时人的理智、认知起了作用,把欲望和客观对象结合起来了。

 

上述需要的三个层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第一层次至第三层次呈递进上升态势。其中,第二层次上升为第三层次要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有人的思想、观念参与其中。内部欲望和外部环境(心理学上把外部环境叫作诱因)在思想上进行了联系,对欲望做了许多限制和调整,进行了理***选择。当人把欲望变为要求,需求就由本能的冲动变成了理智的选择。当然,需求在此时处于心理阶段,没有变为行动。心理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动机或叫愿望。

2、需要的形成——需求内部矛盾的解决

这里我们应明确需求内部的矛盾,首先是人的实际需要即人的必需与客观对象的差异,客观对象并不完全和人的必需一致;其次,人的欲望和人的理智的矛盾,人的理智并不完全允许人的欲望,而是使人的欲望与现实在一定强度上统一起来,形成要求,形成要求的欲望经过了理智的压抑和改造。这种必需和客观条件的矛盾及进而展开的欲望和理智的矛盾,就是需求的内部矛盾。影响人做出某种选择,从而产生某种要求的理智因素,取决于理智的内容和环境的关系。环境既是丰富的,又是有限的。说它是丰富的,那是因为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目标,这些目标究竟哪个成为人的要求的对象,在不考虑理智内容的情况下,取决于环境对象的如下特征:一是与人的欲望(意向)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越易成为人的要求对象;二是获取的难易度,越易获取的,越易成为人的要求的对象;三是与人理智的取向有关系。虽然某对象十分符合人的欲望,又十分容易获取,但是,如果它不符合人的理智准许范围,也不会成为人的要求。比如:一个很好的美食,尽管人认为它很解饿解馋,而且就摆在面前,把它吃掉十分容易,但是,受自尊心的影响,人可能因怕吃掉它被别人笑话自己太贪太馋了,也可能不去吃它。再如,当一个少年***冲动很强时,虽然有一个少女也很愿意与他做爱,但他怕这种行为会带来生孩子的麻烦及社会舆论、道德的遣责,他也不会产生与这个少女做爱的要求。如果当把这个少女许配给这个少年,成为他的妻子,他就会产生与少女作爱的要求了。说环境是有限的,那是因为,尽管对象丰富,但并不是无穷尽的,在现有的对象中,人要满足欲望总得选择其中的一个,而这些对象,与符合程度、获益难度、理智取向的关系往往都有一定的差距,人只能按着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这其中总要有一定的困难,经过一定的努力,这时人就得做出让步,克服自己的一定欲望,把自己的欲望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舍弃一些符合自己欲望的对象。比如,在择偶时要根据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选择愿意与自己结为终生伴侣的人,但这个人无论长相还是其他条件并不是最好的,尽管如此,你还是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和奉献才能求得这个对象。这时,人便压抑了一定的欲望,而且也压抑了一定的理智的因素。比如,找那个对象为妻可能得不到父母的同意,会给父母内心带来烦恼,对自己来说这可是不敬不孝等等,但最终还是牺牲了这一时的道德需求,决定选择那个对象,等待结婚后好好报孝父母补偿此时的良心和道德损失。

决定需要对象的理智因素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价值因素,即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好坏的标准并以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由于不同人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义之评价和认识也不同,这就影响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需要的状况或程度。比如,有的人认为人的外表美最可爱,因此选择长相漂亮的对象;有人认为心灵美最可爱,就把长相放在次要位置,选择人品好的为伴侣。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价值观也不同。普兰格把价值观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雷赛尔把价值观分为自我取向价值观和他人取向价值观;罗克奇把价值观分为工具***价值观和终极***价值观。心理学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上,把价值观分为兴趣、信念和理想。兴趣高则容易对相应的对象形成要求,反之则不易形成要求。信念是个体对某些知识的真实***或某些观念的正确***抱有坚定的确信和深刻的信任感,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倾向,信念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信念与人的知识经验和以这种知识经验为依据对未来的推断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通常是充满高级情感,能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理***的价值取向。它处于个***心理倾向的上层部分,对个***心理倾向中的基础部分的需要具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影响着人的要求。一些本来对人的生理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对象,却因人的信念的原因而不想得到它。理想是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总是影响人的行为,激发人的情感和精神,引发人的巨大激励力量,向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因此说,理想也是影响人的要求的力量。比如,某人把成为富翁作为理想,当他还是个平民时,就容易产生办一个企业的要求。

第二是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反应为人的喜怒哀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马克思说:“情欲、激情是人指向着自己对象努力追求的***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页。)当人对某一对象存在情感时,就会产生对它的要求。比如,一个人看到果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感到特别好,就很想摘一个品尝品尝;一个人平时十分喜欢、崇拜某位领袖人物,就想看一看反映这位领袖人物事迹的***或书藉。情感因素对人产生要求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情爱,一对男女如果产生情感,不仅要求与他(她)相恋,而且要求和他(她)结婚斯守,要求他(她)能满足自己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如果两个人成了朋友,便要求对方不能背叛自己,而要帮助自己。同时,情感还使自己产生服务对方、奉献对方的愿望。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精神需求一节中将展开论述。

第三是认知因素。由于人的需求要通过理智的作用变为要求,那么,人的认知因素对要求的形成就起到关键作用了。客观对象与人的欲望符合的程度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人需要不需要它,还必须经过判断,无论客观对象对人在事实上有多大作用,如果人认识不到这种作用,就不会对客观对象产生要求。即使客观对象对人有很大的害处,只要人看不到它的害处,反而认为它是对自己有益的,也会对它产生强烈的要求。价值因素是建立在认知因素的基础上的,人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来自于认知因素,而一旦价值观念形成,用这个标准评价客观对象有无价值,仍取决于此时人对客观对象的认知。认知因素包括:一是人对客观对象效能的认知,再通过价值的评判,认定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二是对客观对象与自身获取能力的关系,获取希望越大,人对其产生的需求越大。也就是对客观对象的环境、条件的认识,如果认为它有利于获得,则产生要求,不利于获得,则要求小或无要求。三是需求者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包括自己的智力、知识、体力、拥有条件、客观环境、操作方法,甚至还有对机遇、运气的认识。

第四是规范、评价因素。其实这是价值因素和认知因素的综合表现。由于它对人要求的形成具有特别直接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单列为一项进行说明。规范评价就是人对道德、习俗、法律、纪律及其合理***、规律***的知晓程度和遵守的自觉***相对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评价心理。一般说来,当人认为对某种对象的要求是道德的,符合法律、纪律、习俗的,合乎规律,具有合理***的,便认为是可获取的,否则就认为是不可获取的。只有认为某对象是可获取的,才能形成对其的要求。这样,人的要求就由自然本能的需要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社会***的要求。这种要求在严重压抑本能的愿望,把本能所需要的对象(宽泛的)压抑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许多需要被压抑、被限制了。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意识对本我意识的压抑,形成的超我意识。

二、追求阶段

当需求由本能引起的内在失衡,变为欲望再形成要求,使欲望变成有目标的东西时,这时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变为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迫使、指挥着人向着目标行动,以求得到所需求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需求的第二个阶段——追求或猎取阶段。这一阶段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它是欲望和其内容的矛盾解决的过程。在需求处于要求过程,二者的矛盾形成,但是并未开始转化。当追求开始,相互的距离开始缩小,需求对象在人的行动下向被人所拥有转化。

其次,这是人的行动过程。人在动机的驱使下,便按着一定的方式去争取需求对象为自己所有。这种行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行动的人数上分,有个体追求和集体追求之分。当然,每一个集体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个体参与的基础上的,每一次集体的追求,都是个体首先做出决定,准备利用集体的力量获得某种需求,实现某种欲望目标。所以说,任何集体的行为必须符合参与其中的所有个体的利益。如果违背个体的利益,无益于个体欲望的获得与满足,这种集体追求是不坚定的,行为的效果不可能尽情发挥,这种集体追求行为如果能进行,要靠欺骗和强制力来维护。当然,也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集体追求的行为在客观上是符合所有个体的利益的,但是,由于目前尚处于追求过程中,其结果尚未实现,符合所有个体的利益的事实并没有被多数个体所认识,只是被少数先锋队人物、领袖人物所认识,多数群众对集体追求的目标只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时,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就需要已经觉悟了的个体去教育、引导其他个体。当然,为了追求的实效***,当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教育、引导使所有个体都认识到追求行为的正确目的时,就需要纪律、法律的强制力了。其实,在现实中,通过集体的追求最终所获得的追求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集体成员身上,尽管追求时是集体尽力而为的,但有的个体成员获得的追求结果高于他所付出的力量,有的成员获得的追求结果低于他所付出的力量,甚至有的成员根本毫无所得,这样,就会形成内部矛盾,集体就有可能分裂,这时就需要纪律、法律、武装、警察,用于维护这个公平。然而,在事实上,这些强制力又往往被集团中的领导人物所利用,它不但没有成为维护公平分配的力量,反倒成了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力量。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社会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本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三,追求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即哲学上所说的人的实践过程。人类的一切实践,说到底都是追求过程,即满足需求的过程。它把人的要求和要求的客观对象相见证,要求本身受到检验。如果要求和客观情况相符合,要求就会稳固和加强,反之,要求就必须进行调整。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动机转化。这种动机转化有两种形式:一是动机种类的转化。有的动机消退了,有的动机产生了。不过,欲望一般并不由此消退,在欲望的驱使下,要求才会重新调整。比如,某男甲原来看中了美貌的某女乙,产生了娶其为妻的要求,便开始接近、追求乙,但在追求过程中发现乙的兴趣爱好与自己一点也不协调,这时就改变了娶乙为妻的要求,便放弃原来的追求,而寻找新的目标,可能对女子丙又产生了同样的要求。二是动机强度的转化。原来主导***动机的强度可能减弱,下降为非主导***动机,原来的非主导***动机的强度可能增大,上升为主导***动机。其实,在现实中,人的要求往往会在追求过程中进行调整的。原来的判断和选择并不符合自己的实际要求,要求就可能转化。另外,在追求过程中,人的欲望也可能得到加强,因此,原来确定的要求就可能不能满足人的内在平衡,因此,要求也会调整和改变。不变的要求是相对的,要求的调整、变化是绝对的。在爱的要求追求过程中,一般是两个主体之间各自把对方作为客观的对象,形成要求并进行选择的。如果保持自己永远成为对方的选择目标,就应不断地按着对方的要求调整、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巩固感情,巩固爱情。当然,由于人的欲望的不断变化,客观的对象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人总是按照自己随时变化着的欲望改变要求,那么,人也就无法固定于一个确定的追求目标,因而追求永远也不会落实。所以,人应该适当地限制个人的欲望,使之能够固定在一个大体相当的对象上面,这样,才能坚定目标,得到切实可行的收获,爱情的道理就在于此。人对物的追求就是劳动。从集体追求的角度看劳动就是生产活动;人对***和情感的追求就是恋爱;人对精神内容的追求一般称为奋斗、娱乐等;集体对精神内容的追求,就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

三、满足阶段

需求由要求阶段转化为追求阶段后,其结果是满足。追求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只有当行动的结果和欲望一致时,才达到了满足,使要求的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三个阶段可以缩写为“需求—追求—满足”,一个完整的需求过程才结束。因此说,需求哲学就是需和求的哲学。一方面是人需要什么,另一方面是去追求所需。只有理解了个人、集团和人类需要什么,怎样获得所“需”,获得的“需”最终对人产生了什么结果,一个完整的行为,一个人的人生,一种社会运动,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才可能被清晰地解释。所以说,需求就是人的本能所决定的人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后面我们将用一节的篇幅来探讨满足问题。

需求达到了满足,需求自身的矛盾就解决了。需求自身的矛盾就是前面说的欲望和对象的矛盾。欲望和对象的差异***,使之存在矛盾,对象被人获得了,满足实现了,矛盾解决了。

 

第二节需求的基本特征需求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需求具有客观***

需求源于人的内在需要,它是客观的,并非主观意识所决定。由于人的内在的生理的、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便本能地产生一种欲望,欲望经与客观对象相联系,经过选择变为要求。要求虽然是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背后的根源、根据都是客观的,具有必然***的。生理失衡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现象,通过医疗仪器可以观察到,比如,血糖降低或升高,营养缺失,内分泌失调等。这些可观察到的生理失衡现象出现,人就出现某种饥渴感或表现为病态、难受、疼痛等,需要吃药治疗,补充必要的营养。心理失衡虽然不易被直接观察到,但它也是客观的存在,严重到一定程度会使人表现为病态。行为偏激,精神失常等,都是心理失衡的严重表现。由于生理和心理失衡才能产生欲望,欲望就最终变成某种要求。

任何需要都是有诱因的,采取主观形式的要求总是针对能够与欲望相适应的客观对象,需要的对象是客观的。人要得到什么,那个对象无论是物质形态的还是精神形态的,都是外在于要求者这个主体之外的一种客观现象,这对要求者这个主体来说是客观的。当然,人有时所需求的对象是虚无漂渺的,不存在的,然而通过追求的实践,最后的满足得不到实现,人就不得不调整需求的内容,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和精神现象,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人们说需求具有客观***,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满足需求的方式也是客观的。追求或猎取行为是人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人的一种行动。生产劳动、恋爱行为、社会活动、演艺活动都是客观的。

满足作为需求的必要阶段也具有客观***。满足是需求对象弥补人的生理、心理的失衡,弥补生理失衡一般是物质形态的东西,弥补心理失衡的东西虽然未必是物质实体,但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需要满足与否,是以满足过程是否发生为标志的。

二、需求以主观形式表现出来

1、需求主观形态的表现

我们说需求具有客观***,却丝毫也没有否定需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的需求通过本能的需要,一般都要形***的欲望,即人渴望获得满足,而这种欲望又要通过人理智的整理和选择,变为人的主观形式——要求,即人想要获得什么。首先,欲望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比如,饥饿了想吃东西,寒冷了渴望温暖,劳累了盼望休息,***冲动了渴望做爱,抑郁时想娱乐等等,它总要反应到心理上,成为一种心理反映。欲望的主观***还表现在它与人的感觉神经相联系,有些可能是人体本质上需要的,都由于没有作用到神经上面,不反应为欲望,有的虽反应到欲望之中,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比如吸毒成瘾后,毒品对神经的直接刺激,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当毒品的作用消失后,只是使神经失去了习惯上的平衡,所以又产生对吸毒的强烈渴望,而对人的生理来说,毒品已经是一种多余的、起破坏作用的东西,但这却没有反应到神经上面来。这说明,欲望尽管源自于人的生理、心理的需要,但是它只取决于神经上的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其次,需求形成欲望后,它要受理智的选择,人要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认知情况、兴趣所在、情感要求、道德规范内容,对欲望联系的客观对象进行选择,同时压抑某些欲望,把欲望限定在一种特定的范围内。这样,由于观念上的错误,就可能把本来是人所需的而且可以追求到的目标限制了,甚至有时做出了不切实际的选择。比如,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往往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有的本来是自己所爱的,却惧于各种现实的压力,抑制了爱,做了其他的选择,结果和自己不爱的人恋爱结婚。这时,主观因素对人的需求存在着重要影响。转变成要求后的需求,已经不是本能的原型,欲望也经过了很大的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深刻地分析了人的理智对人的本能、人的潜意识的压抑、扭曲和改造,这说明,变为要求的人的需求已经是主观的了,只是它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以客观对象和生理、心理本能为基础罢了。第三,需求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成为要求的需求都是人想要什么,而不是人事实上需要什么,虽然人想要的一般都是人在事实上需要的,但是,它永远也不完全等于人事实上需要的东西,它离不开主观的形态。

2、从需求的主观表现形式看人***并不是自私的

对需求的主观形式的特点的认识,是我们分析需求的社会表现、社会作用的重要依据。忽略了它的主观形态、主观作用,单纯地强调它的客观***,就会夸大需求的生理本能作用,把人看成兽,甚至得出人的本***自私的荒谬结论。我们说人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存,绝不是说人都是唯利是图、完全自私的,绝不是说损人利己、伤害别人是人的本***。由于人的需求要通过思想、理智的抉择,思想、理智在道德、法纪及习惯的控制下,兽***的、完全自私的冲动要受到巨大的限制和改造,人就和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人的需求表现为主观的要求,理智的作用使它变为具有社会***的内容,这就使人的本***具有社会***,从维持合作、保持社会关系的角度获得满足,这样,人为了自己需求而生存的本***就是自我***,而不是自私***。

三、需求的社会历史***

人的需求是具有社会***的。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过的,由于需求通过本能转化为欲望,欲望又经过理智的选择转化为要求,在理智选择过程中,人的社会观念参与其中,人总是要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社会生活之中来抉择,先是看这种需求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不具备自己获取的可能***,有可能的才想要,没可能的就不会要。这样,人就把自己放在社会关系之中来分析,自己利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行为,和什么样人合作,遵循哪些规律,遵守哪些纪律、法律、风俗和道德标准,才能够获取要求的内容。然后是自己到底应该选择符合自己欲望要求的哪一个,这就要考虑各对象的社会关系。比如,某一产品的效能、质量、产地、厂家、价格、销售地点,要从许许多多的同类产品中选取自己最需要的那一个,然后通过合法的方式,按着自己的购买能力把它买下来。这样,人对他所购买的商品的需求完全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因素。

其次,需求都是在社会历史之中产生和发展的,无不打上其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在中国封建社会,男人娶媳妇要选择小脚女人,三寸金莲才是最可取的。而解放后直到今天,对三寸金莲的女子,恐怕男人会视为残疾,很少有人愿意娶其为妻。改革开放以前,青年人成家要置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四大件。80年代就要置买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放机这四大件了。到了今天,电话、电视、电脑等已不算什么新鲜之物,再也没有什么四大件之说。楼房、各种家用电器作为安家的必备条件,成为起码的要求,只要存折上有钱,有一个红火买卖经营,就成了女子为嫁的首要条件。人的需求不断随着经济发展,观念变化,条件的提高而发展。不同时代,生产力状况不同,社会***质不同,生产方式和社会观念不同,需求的内容、满足需求的方式也不相同。原始社会,人们以能够填饱肚子、戴上漂亮的贝壳等自然装饰物为满足;奴隶社会,奴隶主以拥有更多的庄园和奴隶为满足,奴隶则以获得人身自由和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为满足;封建社会,地主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和金钱为满足,农民则以获得耕地,能够自给自足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拥有更多的资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为满足,工人则以获得更多的工资和劳动与生存的自由权利为满足。需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需求的层次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的需求的社会历史***不但表现在个体的需要一定体现在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更表现在人具有任何动物所没有的社会***需要。比如,对社会秩序、国家制度、集体利益、道德风尚、民族文化、社会思想的需要。这些需求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只有集体存在,个人才会有这样的要求。目前在经济中有集团购买和公共需求问题,比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事业需要,体育设施、公共娱乐场所、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公安、军队建设等,都是公共事业,都是人的社会***需求,它把诸多个人的利益集中起来,形成法人利益、集体利益,这种需求就是公共需求,它充分表现了需求的社会***。

四、需求的多样***和层次***

1、需求的多样***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的需求分为不同的侧面,人们常把它分为如下几类:

(1)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

人的生理需求或者机能***需求就是自然***需求。如人对食物、水、药物、运动、休息、衣物、房屋、处所、异***的需求就属于这种自然***需求。自然***需求是用来解决人的生理平衡,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新陈代谢使人在生理方面总处在不平衡与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因而,人的生理需求也往往具有周期***。当然,有些生理失调造成的生理不平衡,出现病态反应并没有周期***。当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科学合理的调养,生理恢复了原来的平衡,疾病痊愈了,这种需求就不存在了。自然***需求是维持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舒适所必需的,它是人的社会***需求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需求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要、道德需要、尊严需要、名誉需要、集体***娱乐需要等等。社会***需要与自然***需要的内容不同,一些人对此类社会***需要比较强烈,对彼类社会***需要则比较淡漠,另一些人则恰恰相反,对此类社会***需要比较淡漠,而对另一类社会***需要则比较强烈。

社会***需要和自然***需要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自然***需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社会***需要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就是最自然的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食物,也必然是在社会***的劳动过程中生产制造出来的,必不可少的带有社会***的色彩。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所需的食物都是商品,它无疑是社会生产的产物。因而没有社会***参与的纯而又纯的自然***需求几乎是没有的。

(2)个体需求和公共需求

所谓个体需求就是个人需要。个体需求要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决定需要的内容。由于个体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同人的需要也是丰富多彩的。个人需求通过个人消费来满足,个体需求表现在对个人消费品的需求,为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所用。一般说来,家庭需求也属于个人需求,诸如养育子女、接受教育等的消费都是个人消费。个人需求的水平取决于家庭收入水平、生活消费的价格水平和预期的家庭支付能力,也受社会消费习惯、生活环境的影响。

公共需求是体现着社会共同利益和愿望的需求,这是个人在整体之中的利益和愿望之所在。一是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制度的需求,如军队、警察、国家机关的消费需求;二是公共服务、公共娱乐的消费需求。如环境建设,城镇功能配套设施,健身娱乐场所,科、教、文、卫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及维护需求;三是集体***公共消费需求。如企事业单位体现职工福利和公共方面的消费需求。如保健、休养、减轻劳动强度、职工培训及其娱乐所需的费用等。

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是对立统一的。在社会总供给确定的情况下,个人需求多了,公共需求就少,反之,公共需求多了,个人需求就少了。不过二者是统一的,公共需求是个人需求的综合和体现,只有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按着适当的比例分配,才能使公共需求和个人需求分别得到相应的满足,也才能使参与社会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3)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是指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物的需求。如对食物、衣服、房屋等生活用品及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需求。精神需求是指人们对文学、艺术和美的享受的需求,对理想信念、事业的追求和需要,对科学文化知识、对真理的追求和需要等。在上述两种需求中,物质需求是更为基本的需求,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是人的需求区别于动物需求的根本标志,没有精神需求,人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当人对物质需求得到了起码的满足,精神需求就成了人的重要追求目标,当物质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时,精神需求就成了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成为人的主导***需求。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面充分展开论述。

2、需求的层次***

需求的内容对人类来说其作用并不是相等的。根据它的重要***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影响需求对人的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首先,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先后顺序。从纯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生理需要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保持生理需要,人才能够生存,才能由此产生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因此,马斯洛按着由低到高的顺序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情感需要、自尊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这期间还派生出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最基本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其次,满足情况对需求的影响。对于一个具体的人在既定的时间内,上述马斯洛所说五种需要是同时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哪一种需求更多地成为他的要求,那要看各种需求内容对他已经满足的程度。当一个人已经吃得很饱,并且拥有华美的衣服、宽敞漂亮的房子,他就不可能再要食物、衣服和房子了,如果他在事业上也很成功,那么他最需要的是爱和自尊。这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最缺少什么,什么就最容易成为他的要求。

第三,人的观念和情感对人的要求有着重要影响。人的五种或七种需求,在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到底哪一个成为人的要求?这要由人的理智决定。制约理智的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人身体上的感觉,如疼痛、饥饿、寒冷、***冲动、郁闷、不舒服,它决定人要求得到什么,这些感觉一般都是由生理或心理的不平衡造成的;另一个是人的认知情况和情感、理念思想、价值观念的情况,它可能抑制人自身的某种欲望。比如,忍耐住饥饿,把仅有的一点食物给孩子和老人吃,舍弃能够使自己吃穿享乐得更好的金钱,甚至舍弃事业的成功,为了爱,为自己的老人、儿女,为自己的情人的幸福和成功而奉献。

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着人在具体的要求方面,以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为基础,人根据当时的意志力和理念对需求内容进行选择。因此说,如果具体地分析人在某一具体情况下要求什么,不能仅仅按照马斯洛关于需求由低到高的层次来断定。只有以人的一般情况,从逻辑和理论的角度看待需求,才可以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那样区分人的需求层次。

对需求的分层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从人的幸福的角度看,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乐需求;从人追求的对象的角度看,人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爱需求;从需求的结构上看,人的需求又分为需要、追求和满足三个阶段或层次;而需要又分为本能层次、欲望层次和要求层次。由于本书要用人的需求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后面将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爱需求的角度区分人需求的层次,以此来研究社会规律。

五、需求的有限***和无限***

常言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话的意思是指需求的无限***。其实,由于欲望总是要经过理智选择变为要求,需求就由欲望的无限***转化成有限的了。

说需求的无限***有如下几层含义:一是人的需求总是要反映为一种欲望,由于欲望还没有确准的目标和对象,所以不能说它只包含哪些内容及其相应的量,因而是无限的。二是人是有思想的,人不象动物那样只以感觉满足为追求目标,而是从未来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事追求。动物吃饱了,不冷了,暂时安全了,就什么也不想了,即使另一只动物把它吃饱后剩下的猎物叨了去,它也不在乎。而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他知道某种东西今后自己还需要,而且今后要获得这些东西并不容易,所以他要保留、储存、积累自己暂时尚不需要的东西,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三是人类是不断发展的,新的需求在不断产生,从人类生活不断向前发展的角度看,需求是无限的。当人的目前的需求满足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源。

当人的目前的需求满足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源。说需求的有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