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男的战歌是什么:《社会需求论》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0:52

第七章 需求与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

 

研究需求在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对待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本着满足全社会成员各方面的需求的目的,从而使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使全社会中的人们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在这一章里,简略地谈一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问题。

第一节物质需求与经济发展

目前人类处在物质关系社会形态的后期,精神关系社会已在一定范围内初步萌芽。研究当代社会的物质需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人类对精神内容的需求已经有相当比重,许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复杂交融,这就增加了物质需求的复杂***。

一、当代物质需求的特点

现代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交融,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物质需求越来越体现其精神内涵,这是当代物质需求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表现:

   第一,物质需求的多样***。人们再不仅仅为填饱肚子、穿上裤子,仅有粮食、衣服、房屋已经远不足够了,

比如运动、学习、娱乐、欣赏、交往、事业等,都需要相应的物质资料。市场上有千变万化的商品供人们选择,每个人的需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纯属个人消费的,也有集体消费的,还有整个社会消费的。市场在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不断涌现,个人和整个人类的物质需求千姿万态。

第二,物质需求的求新***和个***化。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十分丰富的,不再是色彩单一、千篇一律,那种全社会人们清一色的蓝制服、灰制服、黄军装的时代早已过去。改革开放的头几年,人们开始追求新特的生活,但受原来刻板的需求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时尚和流行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有一个或一些人穿着打扮、休闲娱乐方式带了个头,因为它的新颖和美,于是就有许多人追随,形成时尚和流行的消费热点。这种因追求时尚而形成的流行消费是一个过渡阶段。目前,人们基本不再盲目追求时尚,因此也就很少有所谓的流行消费了。现在人们的消费特点是追求个***,追求特色,你穿了这样的衣服,我就不想步你的后尘再穿这样的了,我要选择新的样式和你区别,与你不同,我要体现的是自己的个***。因此,满大街行人的穿着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家家在吃饭、穿衣、用具、居室等方面,都追求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的个***。

第三,追求自然和回归,减少其社会***。在一方面追求城市化、人文化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然化,讲求向自然回归,尽力排解其社会***和人文色彩。比如城市市民选择吃野菜、吃粗粮,讲求消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些有条件的大城市的人们购买别墅,居住向乡村转移,讨厌和逃避城市的喧闹,喜欢和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生活上追求恬淡、自然、轻松洒脱。前些年我国形成的气功热,除了健身的原因之外,还有追求自然回归的原因。

   第四,消费产品来源的社会***、世界***。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消费品都是商品,都是别人生产的,都是自己花钱在市场上购买的,而且商品来源地越远,越是世界***的产品,越受人们的欢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形成一个大市场,人们的消费品再不仅仅是自己生产,再不只是本地货,而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产品。

   第五,追求物质需求的文化品味,精神内涵。现在,人们的物质消费不仅仅为吃饱穿暖,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人们追求的是审美、娱乐、自尊。对盘中餐先讲美味,再讲营养,还要讲艺术,可供欣赏,可谓色、香、味、形俱全,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包装精美的商品价值也就越高,人们越愿意购买,愿意消费。

   第六,讲求物质需求内容的科学***。现在,人们消费的产品多数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越多的产品越先进,越具有现代***,越能给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同时满足。如家用电器、电脑等,都是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消费品。

上面谈到的当今人们物质需求的新特征,也反映了今后物质需求的趋势。

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需求关系

解决人的物质需求的方法就是生产,我们把现代生产叫做发展经济。现代经济发展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经济由市场调节,企业围绕市场需求自由发展,政府不去干预经济;二是通过计划调节,政府完全掌握经济发展;三是实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调控经济。经济发展到当今时代,人们已经看到前两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政府通过财政信贷政策调控经济的运行,通过法律和对经济秩序的维护,促进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这是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

   下面具体谈一谈目前我国经济中的需求关系。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需求问题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生产资料的全部公有制,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尽管有很大不同,但他们的实际劳动收入并不能与他们的贡献相适应、相协调,整个社会需求在平均、均等的思想指导下,实行配给制。以产定销,以供定求是调整社会需求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导致这一原则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传统的消费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消费,因此,以供给决定需求。但是必须明确,源于实践的理论最终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并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有条件的。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形成时期,生产过剩的危机在当时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典型特征。从而卖方市场条件下坚持一条“铁律”,强调生产即供给能力,忽视或抑制消费需求是必然的。

1998年两会期间,我国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在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上看,“买方市场”形成意味着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形成卖者之间的竞争,产生买方的市场优势。这种“竞争”与“优势”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转变的方向是:生产者更加重视需求发展趋势,消费者对需求的选择更加严格甚至近于苛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市场是第一位的,生产跟着需求走,对于卖者来说,买者是上帝,没有哪些厂商只关心生产而不关心需求的。看市场、看需求,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扩大,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成了“铁律”。因此,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关系具体体现在供给与需求关系问题上,在认同供给决定需求这一“终极”真理的前提下,实践中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才是生存之道。

   宏观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宏观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协调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讲,存在着总需求膨胀、总需求不足和总需求平衡三种关系。总需求膨胀的现实表现是商品短缺或经济过热,其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在于:从企业角度讲,短期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需求旺盛的结果是企业利润的大幅度提高。但是,从国家利益或长期看,总需求膨胀绝对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条件下,各个企业会忽视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长期下去一国经济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一国宏观经济生活中必然是各种矛盾趋于尖锐。更重要的是,由于经济秩序混乱,社会上易于产生过激行为。总需求不足现实表现则是商品相对过剩或经济过冷,其对一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在于:社会秩序混乱,这是由企业的市场需求急剧减少的同时失业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国家财政紧张,这是由税收减少造成的;通货紧缩,这是由企业生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减少货币需求量下降形成的。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每当社会出现总需求膨胀和总需求不足时,国家总会出面干涉宏观经济的运行,即国家总是把调节总需求膨胀和总需求不足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从这一角度讲,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改变、宏观经济变量的调节,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总需求膨胀和总需求不足这个核心展开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表现为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在市场上的采购行为,并且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从市场的自身条件看,首先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其基本标志是市场体系的完整***、统一***、动态***和开放***,即各子市场要齐备完整,不仅囊括所有能够作为市场交易的全部交易客体,而且充分利用各种可能交易的手段和方式,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在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下,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动态***是说市场体系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扩充和完善;开放***主要是强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实践中,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会影响市场调节的作用范围、强度和功能。其次,要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其基本条件是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市场。建立起有效的竞争市场至少要满足以下基本规定:市场成员个人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个人行为无力左右市场价格,资源自由充分地流动,市场信息公开、均衡。最后,要有规范的市场秩序,包括规范的市场进出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从市场外部条件中的微观条件看,首先,要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市场主体。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要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其所有的财产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居民和家庭来说,要有权消费自己的收入并履行等价交换的义务;要有权针对消费剩余收入从事各种形式的投资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要有权向社会提供劳动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有权出售或出租个人所有的其他生产要素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得以持续运转并发挥市场功能的动力。没有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就难以发挥功能,就不会有市场竞争,就不会有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市场外部条件中的宏观条件看,一是要有如前所述的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形成买方市场以强化卖者之间的竞争,迫使生产者时刻关注市场,不断改进技术和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要有宏观结构的平衡与优化,因为离开了结构平衡,总量平衡也就失去了实践意义。应当明确,上述市场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并不是完全具备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市场经济才是不断完善过程中的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而带来的市场表现。从需求的角度看,明晰度、准确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足,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2,我国改革过程中调节需求关系的措施

   改革过程中对需求的调节,集中体现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1)对需求膨胀的调节

   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总需求膨胀产生于1984年,到了1985年,总需求膨胀达到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程度。因此,自1985年初,国家开始调节总需求膨胀,其方针是从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和刺激总供给两个方面入手,具体采取了六大措施。

   从抑制需求过快方面看,一是压缩需求投资,方法是强行迫使基建项目下马,手段是行政***的,但产生了“钓鱼工程”。二是压缩消费需求,方法是,在理论上批评超前消费观点,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政策上压缩奖金和工资的增长幅度,提出奖金下不保底,但上要封顶。三是实行货币和财政的双紧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上多收少支。

   从刺激供给方面看,一是从经济成分入手,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此期间,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有了大发展,外资经济有了较大的增长。二是从生产要素入手,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主要是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城市的工资、奖金制度改革和提高货币资本的回报率和利率。三是从贸易角度入手,推进进口替代政策。

   通过上述政策的实施,经过1988年、1993年两次抑制总需求,至1995年5月,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总量平衡时期,“软着陆”成功。

   (2)对总需求不足的调节

   总需求不足产生于1996年初,但对总需求不足的认识却有一个过程。1996年3月,有人提出我国已经摆脱短缺经济,产生总需求不足问题,年底争论达到高潮。但是,当时中央工作会议并没有采纳这种意见。1997年10月,争论再度进入高潮,直到1998年的“两会”期间,大家才取得共识,一致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总需求不足状态。

   我国改革过程中对总需求不足的初步调节主要表现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上,投资2000亿(国债1000亿,银行配发10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并没有出现短期效果。理论分析认为:政策没有见效的原因在于政策的力度不够。因此,加大政策力度是新的政策选择。

   从1999年7月份开始,中央采取了刺激需求与优化供给相结合的综合战略。

   刺激需求的战略措施包括:启动政府投资,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环境的投资,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启动了农村城市化改造建设投资,实施了开发西部战略。启动民间投资,刺激民营企业投资,鼓励公众个人投资,充分利用外资。启动消费需求。

   优化供给的战略措施包括:实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体制创新。实施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上述综合***战略中,开发西部,启动民营企业投资,调整消费观念和提高消费预期,正确认识通货膨胀方式的变化以及实现技术、结构、体制三大创新尤其值得关注。

   第一,开发西部。在我国,开发西部问题最初是从解决总需求不足角度提出来的。即从经济上看,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中国。一是京津沪这样较为发达的中国;二是中西部贫穷的中国。也正因为如此,通过开发西部,使西部迅速发展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当然实践中对西部开发的实践意义却远远不止如此。

   第二,启动民营企业投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讲,启动民营企业投资关键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民营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讲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讲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问题,后者才是经济制度问题。因此,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事实上是不高的。二是对民营经济的“监督和引导”问题。“监督”是依法经营问题,这是对的;“引导”的含义本身就是引导者要改变被引导者的行为方式,即将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到公有经济上来,从而易于产生随时都有对私营经济进行“革命”的认识问题,结果导致民营经济的资金外流而不是中央所预期的对内投资。三是私营经济“是一种以剥削为基础的经济成分”问题。用“剥削”二字定***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者产生“后顾之忧”是必然的。因此,理论界在探讨 生产要素分配问题时,强调要重新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调整消费观念和提高消费预期。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短缺经济转型而来的,因此,从穷日子走过来的人必然会形成一套与穷日子相关的消费观念,加之长期的思想灌输,使这种观念更加根深蒂固。因此,启动消费需求,首先要调整人们的消费观念,此其一。其二,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预期,人们只有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预期,才会在今天进行更多的消费,反之,就是抑制消费,加大储蓄。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虽然造就了一个弱势阶层,但它好就好在造就了一个弱势阶层的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否则,在让人们自己为自己建立保障的前提下,不会产生更高的消费预期,从而很难启动消费需求。

   第四,正确认识通货膨胀方式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表现方式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但在相对过剩的经济条件下,由通货膨胀产生的货币贬值往往是以投资回报率降低方式表现出来的,即在一般的居民消费领域,往往是看不出来物价的上涨,货币也不会贬值,而是金融***投资的回报率降低,例如存款利率的下降等。这就需要政府做出一个选择,是追求低膨胀率结果导致高失业率,还是承受高膨胀率结果降低失业率。事实上,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是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并且由于通货膨胀在相对过剩经济条件下表现为投资回报率降低,从而如果说政府面临着膨胀与失业两难选择的话,选择膨胀要比选择失业更好一些。因为,我国民众的利益观念是一种利益平衡观念,通货膨胀大家都损失的现象能够满足人们的利益平衡要求,而失业却打破了人们的利益平衡要求。

   第五,三大创新。技术创新会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启动需求;体制创新会产生新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启动需求;结构创新的作用在于,通过结构调整,使供给机构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从而促进需求的快速增长。

   从优化供给、启动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大力发展和完善传统产业。传统的并不都是落后的,在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产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更何况我国的许多传统产业经过发展和完善后还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总之,探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求关系,一方面要研究改革过程中对需求关系理论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改革过程中调节需求关系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是一个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体的国家,西方成熟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功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起作用,这里有一个适用条件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是要在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是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正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关系的前提条件。

三、正确处理我国目前满足物质需求中的矛盾关系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满足物质需求方面存在着许多带有普遍***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体现制度的优越***都十分重要,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物质需求关系问题。

   1、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这个问题就被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起来,尽管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多劳动力也多,但是,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量和人口并不成正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成反比变化的。一是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人均经济指数就越少;二是,地球和国土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加并不能带来资源的增加,而是加速了资源的减少。人对物质资料的创造是需要能源、原料、土地、水等资源的,人口增加太快,这些资源就会更快的减少,就是可再生的资源也会由于人口太多掠夺***的使用而遭到破坏,无法再生,即使再生也跟不上人需求的增长速度;三是从与各个国家竞争的角度看,人口太多,包袱沉重,发展就缓慢,国力就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可能使经济较快的增长,才能在与各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才可能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物质生活需要。所以,一定要控制人口增长。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需要采取许多强制***的措施才能达到目标,这就会带来另外一些有关人的需求和幸福问题。一是生育权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生育权视为人的自由权利,那么强制***的计划生育措施,就等于限制了人的生育权自由。我们认为如果把生育看***的自由权利,就应该承认另一方面,这种生育不能妨碍人们对生存和幸福的追求,如果妨碍了,这个权利就应该得到限制。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无限制的自由生育,确实起到了妨碍人们对物质需求追求问题,因此,应该把生育看成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在生育时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为履行责任,生育权利就应该受到适当的限制。这应该通过合法的形式,科学的确定生育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着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不久就会进入人口高度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这对我国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稳定都有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强化我们的计划生育规划,认真面对老龄社会的种种问题。从现在起就必须把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起来,早做准备。三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和老年人赡养问题。这是对人的幸福的重大威胁,它严重影响了人们参与社会的追求目标,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要注意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不能长期强制***地实施一孩化,一定要从老年人的生存幸福和未来年轻人不要负担过于沉重的角度考虑计划生育和社会发展问题。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过于悬殊造成贫富分化的问题

   现在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存在着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大,非洲等一些贫困国家的人们处在绝对贫困之中,饥荒、疾病、战争时刻都在威胁着那里的人们的生存和幸福。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极其重大的问题,世界必须认真面对。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防止贫困化。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一定要千方百计把这些战略坚持好,实施到位。其实,在沿海地区也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说在每一个地区都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待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既不能重新操起平均主义的大斧乱砍,又不能忽视这种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我们不能通过剥夺发达地区的办法来弥补不发达地区的贫困落后,不能为弥补落后地区的发展不足而过高地提高税率或对落后地区普遍免税。税收应确定在能够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水平上,然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向落后地区倾斜。总之,要承认差别,承认适当的不平衡,同时要避免落后地区继续贫困,要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发展。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贫富收入差距比已经接近了危险的边缘,吉尼系数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危险的临界点。相对贫困化在加剧,极个别地区少数人也在向绝对贫困化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解决贫困化问题。我国坚持的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次分配公平优先的原则,是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这需要科学地确定税率和搞好转移支付,搞好社会救济、扶贫和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保险业和社会保险业,关注残疾人事业和儿童与老年人生存幸福问题。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解决人们的物质需求问题时,一定要从长远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子孙后代的需求与发展。首先,要充分看到资源的有限***。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新的资源,开发新资源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把过去不能利用的资源开发成可利用资源,把不能再生的资源开发成再生的资源;其次,要充分节约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特别要注意节约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再次,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环保工作。现代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我们如不立即提高警惕,下大力量解决环境问题,地球就会被人类破坏成不能令人生存的沙漠。一是坚决扼制核战争及其它战争;二是下大力量治理工业污染;三是搞好固土植被,防治沙漠化;四是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五是消灭原有的和新增加的疾病传染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这一战略应从全世界范围内实施。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空间,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我国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人们需求的科学态度,一定要坚持这一发展观,把我国人民的物质需求问题解决好。

 

第二节精神需求与政治发展

一、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从人产生那天开始就有了人的精神生活,不过,在***爱关系阶段、物质关系阶段,决定社会关系的主要还不是精神关系。但是,***爱关系、物质关系都要通过人的有意识行为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精神关系社会已经萌芽的今天,人类的精神生活已经广泛展开,归纳起来具有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精神作为有价值的产品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精神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点。一是以软件为代表的精神产品成为最具实在***的有价产品,正以加速度的形式在经济中迅速增长;二是无形资产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技术、管理、人才都计入资产之中,拥有实际价值;三是为精神和娱乐需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比如影视、书报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娱乐产品的生产,旅游业等。四是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角度而加工得更精美,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把上述四个方面的价值加起来,至少达到经济总量的50%,在发达国家已经大大超过50%。这也标志着精神关系社会的萌芽。

   第二,人类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地因精神需求而发生,人类关系的调节已经有许多是在调节精神需求而引起的矛盾。一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识形态的分歧开始成为整个世界关系的最主要关系之一,成为战争与和平的晴雨表;二是恐怖主义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敌人,反恐是世界最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而恐怖主义的根源主要不是为了领土和资源及商品价值的争夺,尽管物质的利益也混于其中,但主要的还是宗教信仰,人权、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国内的最主要问题,国家调节的主要还是经济关系,但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分歧围绕信仰、民主、权利、自由、人格、尊严、爱恋、情感等展开已占据了重要比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方面的矛盾冲突比经济上的矛盾冲突还多,国家用于调节这方面的精力特别大。

   第三,围绕人权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成为当今世界斗争的极其重要的内容,成为当代世界***精神需求追求的核心内容。道德、法、社会制度、社会风俗,主要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而前进。

   第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表现个人价值、尊严,展现个***特征,从而形成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文化,是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取向。统一的信仰越来越多地走向分化,形成信仰的多元化、个***化。但是,这种个人价值追求的趋向并不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和各自独立,而是一种能够广泛交融的个人特色,个人特色在整个社会整体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集团意志也是多元观念的统一。这一精神需求的特征使得国际经济、政治表现为向多元化的统一而前进,也就是既向多元化发展,又向广泛的融合发展。

   第五,美比理***更重要。审美向两个方向发展,理论审美虽然更加完善、深邃,但大众审美更趋感***化、形式化、个***化,这一特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今世界,理论理***向多元化的深邃发展,大众理***依据多元理***而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但个人的无理***化却在大大减少。在千差万别的精神信仰和追求中,基本是有理***的,个人的特点不是盲目的。当然这方面在我国还有很大差距,缺乏理***的个***化在我国较为普遍,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情况使我国在美比理***更重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具有逆公理、道德和法规的迹象。

   第六,追求文化内涵和科学含量是当代人类精神追求的又一趋向。人为有文化、懂科学而自信和自豪,科学文化再不是人们摆出来用于充样子、装门面的,而是人们内心的认同,人们把文化和科学当作立身的第一本钱。尽管在我国这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但这种取向和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以金钱、地位和家庭出身作为安身立命本钱的思想逐渐让位于注重自身能力培养,被拥有文化和科学知识作为人生本钱的思想所代替。

   第七,在法的观念逐渐成熟的同时,道德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们在追求人***化的同时,是本着自我完善的目标前进的。尽管道德标准千差万别,但人格的自我塑造和完善却成了普遍的要求。当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第八,精神生活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人的绝大部分物质生活和***爱生活都要从精神快乐、幸福、理***的角度着眼。

   第九,爱的形式化色彩加重。爱本来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但是,由于整个世界***的强调爱,许多人都打出爱的招牌,许多时候,把爱当作追求个人私欲的一种手段和旗号。

   人的精神需求的特征和趋向,也就是政治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这里不一一具体谈当代政治和文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向,从上述人类精神需求的特征和趋向中就可以分析得出。

二、正确处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理论中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回答。近些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也减少了许多,人们逐渐地忽略制度的形式问题,主要的是看效果。一个是看发展速度,看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另一个是看社会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从我国的发展速度上来看,是十分可观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无论制度的形式是什么,人们都接受了它。但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仍较严重,一些社会下层人们的生活比较艰难。目前我们国家在这些问题上尚需一个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理顺和解决,这种情况使一些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对社会主义是什么还有诸多疑问。这就需要我们在解决好发展的同时,解决好社会公平和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问题。

   在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经过20多年改革,我们突破了所有制的局限,特别是虽然在理论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实践上我们并不强求公有制比例,国家只是抓住主要的大型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鼓励私有经济充分发展,没有像俄罗斯那样普遍推行私有制,也没有准备对发展起来的私有大企业实施限制,而是给他们与公有企业同等的权利,鼓励他们发展,这种方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无疑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与资本主义以及旧模式下的社会主义相比,确实是截然不同的第三条道路。其优越***在于:一是国家能够有效的调控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够抑制经济危机的发生,使经济比较稳定地长期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二是能够充分利用人的差异***,发挥不同人的特点、特长,调动各方面人的主动***、积极***,吸取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优长;三是有利于国家在平衡发展、平衡收入,使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上发挥作用,保证国家稳定;四是国家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有利于应付战争、灾荒等大的突发***事件。应该说,我国在经济改革方面已经找到了一条较好的制度形式,这种形式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要优越,它兼容了两种制度的长处,必然会达到迅速发展经济,较好较快地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稳定的目的。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一方面谋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在所有制形式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说在世界上寻找到了与已有的国家不同的既能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又能照顾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需求满足的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内涵。

  当然,由于我国的新的经济制度刚建立不久,还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一是解决就业问题。我国人口太多,经济总量相对小,造成大量失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二是解决按劳分配问题。有太多的劳动者劳动收入太低,他们在劳动中的许多权利得不到保障,迫切需要规范雇工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三是解决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普遍地被接受。

2、如何有效地解决人们对民主、自由、人权等的需求问题

进行改革,建设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关于民主、自由、人权的问题。在人的起码物质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之后,人们必然提出这些问题,因为这是表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最突出、最主要的精神需求内容。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改革,我们党正在深入探求这方面的改革,我们必须既积极又要有耐心。

关于***执政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这确实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政治制度建设问题。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如何保证制度符合公民的利益,为公民满足需求服务的问题。就是说,能不能有把握地保证执政集团及其核心人物真正做到按全国的多数人意志管理国家。其政策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这关键要解决民主,即保证全体公民切实有效地参与国家管理。目前我们党正在探讨这个问题。中国***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集中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如果我们党真的能够永远切实做到按多数人的意志管理国家,那么,我们的政治制度就比较优越了。如果不能够一惯***地做到这一点,我们现行的制度就有缺陷。西方的政治不承认我们能达到这一点,西方通过竞选的办法来实现多数人管理国家的目标。西方国家靠全国公民的多数票来决定执政党和执政人;通过法与政的脱离和舆论的自由来监督执政党和执政人是否按法、按公理、按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办事;通过由竞选上来的人组成的议会来制约政府,参议政府的方案和政策,以保证其政策的科学***和符合多数人的意志。这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最低本***是自私的,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为基础上的制度方式,因而要求通过严格的竞争和制约,使多数人的意志得到实施。这样一种理论与逻辑基础上的制度,我们有无必要学习?这要看我们是不是把人的本***看成是为自己的需要,以及看我们能不能有把握地使我们的各级掌权者基本都成为人格高尚的人,都能达到我们在本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中所说的第六个人***层次的人。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探讨。西方的制度是把人首先看成自私的、恶的,即从人***的最低点来构建制度,通过法和制度制约来实现公正。当然,把人***看成自私的、恶的并不正确。人***发展由低到高七个层次,人是可以高尚起来的。但是把制度的公正建立在高尚人的基础上,确需要艰辛的努力才可能做到。如果一旦我们实现不了这一点,许多人***处于较低层次的人也成了掌权者,就难于达到制度的公正***了。当然,从我国目前的实践上看,我们也在努力进行制度的建设,加强法的规范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弥补建立在人***善基础上的制度的不足。究竟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笔者还不能下结论,这里只是把问题摆了出来,需要我们探讨。

第二,人的自由问题,即如何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人的基本权利在前,法对基本权利的规定在后。应该按着人的基本权利的要求来确定法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法确定什么是基本权利,基本权利就是什么。这是我国人民法权意识中应该注意解决的一个关节点。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律在先,基本权利在后,就是认为法律规定了什么,什么就必然是人的权利,法律未规定的就不可能是人应有的权利。这种思想只关心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却不考虑法律的合理制订和修改。其实,按着人结成社会关系的最初目的,人的天然法权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社会的权力,而且都必须公平地获得他协作所带来的那部分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协作中的精神利益、***爱利益与协作效应,即人的平等权。当人在获取自己的这些权利时妨碍别人这方面的权利,才能受到法的制约,否则就不该受到法的限制,在不妨碍别人参与社会和获取合理的生存幸福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都属人的自由,人的权利。比如他参加了一个社团,那么,这个社团所能够创造的成果,他就有权分享到相应的一份。这相应的一份是他的天然权利,社团规则就应允许和给他这相应的一份,否则,这个社团规则就是不合理的,应该修改的。另一方面,就是他应该获得在他不妨碍别人获得协作权和协作利益之外的一切权利和自由,这就是人的自由权。比如,处置自己的财产(在不妨碍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娱乐、自我消费、个人信仰、休息和劳动等等。不是逃脱责任的自杀到底合不合理,多年来一直成为人们探讨的课题,人们得不到一致、确切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样的自杀不妨碍别人的利益,属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必须明确,人的天然权利是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法所追求和维护的目标。无论什么阶级和政党执政,只有保证人的平等和自由权较好地得到实现,把维护和满足全社会成员的这两个权利作为立法基础,作为人们的天然法权,其执政才是有效的。

第三,人的民主权利问题。公民的民主权利只有在一种有效的民***制建立后才可能得到实现。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特殊的方式,真能使从上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