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消防地址:有钱的读书少想子女读书,读书的钱不多想子女赚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7:49:22

有钱的读书少想子女读书,读书的钱不多想子女赚钱

-----中国社会高考人数大幅度下降而出国留学的却快速增加的感慨!

文/汪华斌

今天同时有两个朋友找我,而且是办大相径庭的两件事;一个是某朋友邀请我参加他内弟的酒会,目的是论证他内弟房地产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高考不中,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他舅舅去搞房地产了。在吃饭时我问他孩子的高考情况,谁知这位朋友竟然并不关心孩子的成绩;他说这孩子的舅舅没有上大学,可人家却是千万富翁;而他是博士生毕业,到现在还在穷人的边缘线上;所以很被这孩子的舅舅看不起,说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穷书生”。所以他倒真的希望孩子高考不中,跟随舅舅去开发房地产;说不定还能赶上成为富翁的末班车。

无独有偶,回来时碰到另一个朋友找我;他是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大学,找我商量其孩子上哪个国家的大学问题。原来是因为虽然他富了,而且也拿到了我所在大学的MBA文凭;但还是读书少了,所以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因而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从而引发了我的感慨,有钱的读书少想自己的子女读书,而读书的钱不多却想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富翁;这就是现在中国人的心态。

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识改变命运”之说,所以“书中之有黄金屋,书中之有颜如玉”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座右铭;尤其是我们当年这些在农村的人通过上大学而跳出了农门,从而引发我们社会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象。虽然上大学需要高成本的,但却依然还是借债也要上大学;即使成本高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我们社会上大学的热潮还是没有减退。尤其是60后和70后因上大学而当官,再因为当官而使农村的家人暴富的典型示范;更是刺激了我们社会农村孩子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决心。然而当80后的大学生自谋职业后,上大学改变命运被蒙上了阴影;当90后的农村大学生与农民工争饭碗后,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高考成本的意义;尤其是我们社会的富翁与知识无关后,更是使“读书无用”的观念扩散到了全社会;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从而第一次在全社会引发了思考。

然而与穷读书人的思维相反的是富人,他们开始要自己的子女读书;因为他们有的是钱,而且还有用钱买来的文凭;但就是没有文化。如我有个澳大利亚朋友一次对我说,你单位的某某是不是特没有文化,竟然在谈判桌上出常识性错误。原来他说的是我单位年轻的负责人,这可是工科学历加MBA学历呀;然而因为这是公款学历,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知识。因此在国内处处作指示的人,而到了国外就被外国人耻笑;如果要看他的名片,连外国总统都佩服;因为人家这三十来岁的人就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而且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还有学科带头人和各种专业委员会的主任。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我们社会的规律性;只要你是负责人,就立马成为最高权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文化。

是啊!一方面是知识贬值,所以老百姓读书也是贫穷;另一方面却是学历头衔金光闪闪,所以领导者全部是最高权威的人。现在不仅外国人看出了中国的国情,就是领导者的家人也对领导者不屑一顾;如某领导者的孩子在我那里读MBA,她就总瞧不起自己的父亲;说他只会那些几十年不变的官话,连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没有。但别人都把他父亲当成神,所以她还是无法敬慕;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一方面把神从神坛上拉下来了;而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当成神了,从而使“皇帝的新衣”在中国层出不穷;而且还将永远发扬光大下去。

在知识与财富分道扬镳的社会,知识与财富两极分化是社会的必然;一方面是贫穷者想要通过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来改变命运的群体,结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们不仅投入了学习成本,反而还是敲不开财富的大门。另一方面是富贵者他们的致富与知识无关,因而他们致富并不是掌握了知识技能;而是权力或者关系使他们致富,从而使社会更加对知识没有动力。现在这些富贵之人要自己的子女读书,他们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移民;因为真正的知识是能够移民的,这还是我们社会唯一形成共识的真理。

我们看到“有钱的读书少,读书的钱不多”这中国特色,我们任何人都郁闷;因为它所折射的不仅仅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更是整个社会价值导向的扭曲。知识,知识;我们中国人何时才能靠知识致富,何时我们的知识才能与国际接轨;这恐怕应该是中国人的期盼,一个漫长岁月的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