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石筱磊玩过的女人:西藏27万农牧民子女读书"三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05:59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E-mail推荐




达孜县帮堆乡完全小学学生在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中学初二(10)班的同学在认真听讲。
【编者的话】
2009,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艰难奋起中,中国执政党改善民生的力度并未打折。尤其对于广大民族地区来说,这一年,公共财政的阳光格外明媚,惠民工程亮点纷呈。
2009,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从今年11月1日起,西藏对农牧民子女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经费标准,进行了政策制定以来的第八次提高。12月20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获悉,国家新增一亿多元提高西藏农牧民子女教育“三包”标准,“三包”经费总额现在每年已达5亿元,西藏27万享受“三包”待遇的中小学生和近20万享受助学金的中小学生受益。
根据新标准,小学生每人每学年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175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年由原来的1450元提高到1850元;边境县、乡中小学生每人每学年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0元。时近岁末,记者走进西藏农牧区的中小学看到,新的农牧民子女教育“三包”经费正在得到落实,按照腹地与边境县乡中小学的不同标准,学生每学年最高保障经费可以达到1950元。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中学校长巴珠告诉记者,该校1223名农牧民子女已全部享受到新的“三包”政策,目前保障经费标准是每人每学年1850元。
西藏农牧民子女教育实行“三包”,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从1985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在西藏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国家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1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09年1月和11月,共八次提高教育“三包”的经费标准。2007年,西藏在对农牧区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学校就是孩子的家”
“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当歌唱家”、“当警察”、“当律师”……
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中学。面对记者的提问,初二(10)班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坐在后排的倾着身子,手举得老高。
“我想当老师。”第一排的白玛顿多旺久站起来,羞涩地说。
“为什么呢?”“老师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我想培养出好多人才,把西藏建得更好,报答我们的祖国。”白玛抬起头来,冬日的一抹暖阳涂在他的脸上。
白玛在全年级12个班中,成绩排第一。他是初一下学期从那曲转学过来的,父母亲都是牧民,家里有60多头牦牛。因为白玛特别爱学习,父亲就把他送到拉萨来,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习老师次仁卓嘎介绍说,有了“三包”好政策,远在羌塘草原的牧人家庭,才会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拉萨来求学,期盼孩子在理想的天空越飞越高。
参观学生宿舍时,遇到了来看女儿卓嘎的尼玛次仁。
尼玛次仁是堆龙县羊达乡通嘎二村的村民,前些年贷款买了辆东风牌大卡车,给附近的建筑工地拉石头、水泥,每个月能净挣个四五千元。今天路过学校,给孩子送点零花钱。
“学校就是孩子的家,孩子吃得好,睡得好,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13岁的卓嘎把爸爸的话翻译给记者。
初二年级组组长仁增说,从11月1日起,寄宿生的伙食标准从原来每天5.5元增加到了7.5元,早饭是稀饭、包子和鸡蛋,隔一天是酥油茶和馒头,午饭和晚饭有四五个荤菜,吃米饭,饭菜不限量。学生病了,就在学校医务室诊治,费用全免。10月份,学生们都接种了预防甲流疫苗,每周学校还熬两次预防感冒的汤药。
整洁的宿舍里,学校从“三包”经费中给学生统一装备了两床褥子,一床被子,一薄一厚两条毛毯,枕头和床单,还有牙膏、牙刷、毛巾、脸盆、水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在卫生评比中胜出的宿舍,还能得到奖品:拖鞋和擦脸油。快到西藏最冷的时候了,前几天,学生们领到了厚厚的冬衣。
像西藏很多县中学一样,堆龙德庆县中学也实行连上10天课、再休4天的大周课制度。一大周结束时,学校会调几辆公交车送学生回家;开课的前一天,派车再去各乡镇、村口接学生返校。
“‘三包’经费,学校单独立账,就是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堆龙德庆县中学负责人王恩荣说。(记者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