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android:基督人性受造论争议之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31:51

基督人性受造论争议之反思——教父们的解经背景与神学辨析
作者:zebrazebra /2009年8月6日首发于西祠胡同“圣保罗教堂”版


     按:2009年冬天,在“圣保罗教堂”讨论版发生激烈的争论,争议的焦点是,基督的人性是否为被造或基督作为人是不是受造者,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教父们会认为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其历史背景是什么?争论的一方是本人,另一方是李常受召会组织的老鱼(网名old fish),曾贴出许多教父文献。以下这篇文字,是将帕利坎《大公教的形成》一书中的相关历史资料与本人后续的思考综合而成。本人原先略带推测的结论得到了史料的证实,这里再作些梳理,就算是一份总结吧。


一:

     昨天很高兴地买到了帕利坎(J.Pelikan)的教义史经典《大公教的形成》,即《基督教传统:教义发展的历史》第一卷(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Volume 1: The Emergence of the Catholic Tradition 100-600,翁绍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在翻阅此书时,第四章《三位一体的奥秘》立即吸引了我。作者用大幅的篇幅叙述并分析了《箴言》第八章22-31节的历史争议。有关这段经文的注释之争,围绕着“亚利乌派”(即亚流派)遭教会正统抵拒并且被定为异端的历史——尼西亚会议和《尼西亚信经》应运而生——一直影响到今天。而最令我为关心的,正是古代教父如亚他那修、奥古斯丁等持有的所谓“基督人性被造”观,与当时教父们对《箴言》八章22节的注释之间的渊源。

其中极为重要的材料是以下这一段:

     “《尼西亚信经》的辩护者把亚利乌派据以称这先在者为一个被造物的那些话用到这道成肉身的人和他实际被造的作为人的本性。这首先意味着,在《箴言》第八章22节上的‘他造了我’,或则必定是在一种不恰当的意义上使用‘造’这个词,或则必定是说及道成肉身的基督被造的人性。后者是更易明白的解释,把这些话看作是指‘主耶稣被圣母马利亚所生,为了去解救圣父的众造物’。……也可以把其他这一类话说成适用于他被造的人性。”(见本书260-261页)

     相关历史背景是,公元4世纪时北非地区产生的“亚利乌派”,以曾任埃及亚历山大教会长老的亚利乌(Arius)为代表,提出一个观点,基督只是被造物中的第一位,在被造界享有最高地位。其经文依据就是《箴言》第八章22-31节,“智慧颂”中的这段经文,其中最有争议的是第22节,中文和合本翻译为“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可是当我们看《新标准修订版》的英译时,会发现这样的译文: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直译为中文就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造了我。”一个是“有了我”,一个是“造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初期教会采用的旧约圣经译本,是著名的《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也叫“七十子译本”或“七十贤士译本”。是公元前3世纪应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的邀请,由七十二位犹太学者在亚历山大城翻译为希腊文的。对教会影响极大,直到今天,它还是希腊正教会的通行本。在早期教会眼中,它的地位非常高,甚至著名教父爱任纽(Irenaeus)视此译本为神的默示。还有一则传奇故事,据说当时七十二位长老各自分别在书房里进行翻译,而翻出来的七十二份译本竟然一模一样,这个故事更成为“七十子译本”——虽说只是译本却为神的默示的确据。(参F.F.Bruce《圣经正典》第28页、15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

     这被视为神所默示的“七十子译本”,将《箴言》八章22节的关键性动词译为“他造了我”。于是“亚利乌派”抓住这节经文作为论据,证明基督乃是首先的被造物,不是永恒的,不是先存的,圣子的神性、永存不与圣父相同。而以亚他那修为代表的正统派则以被造物不能接受人的敬拜、被造物不能完成对其他被造物的救赎等理由驳斥“亚利乌派”的错误。可是,“亚利乌派”的观点毕竟也有经文“依据”,这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前面所引述的那段历史,教父们既然要捍卫基督的神性,遂转而将《箴言》八章22节解释为基督的道成肉身即基督的人性被造。而且正如帕利坎所指出的,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容易被人的理智所接受,是“更易明白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教父们对这节经文的解释用在基督人性受造上,不仅是讲“状态”、“范畴”,而是明确地将“他造了我”看作“行动”,看作基督人性的“来源”。这就是古代教父持有“基督人性被造”观的解经背景。以下我们看一看教父们以《箴言》八章22节为根据所作的有关基督人性或道成肉身的解释。读者只要记住当时圣经的翻译是“他造了我”,教父们又必须捍卫基督的神性,就可以明白他们的思路了。

亚他那修在《信仰宣言》(Statement of Faith)这样说:

In which humanity He was crucified and died for us, and rose from the dead, and was
taken up into the heavens, having been created as the beginning of ways for us
( Prov. viii. 22)…For nothing new was created in woman, save the Lord’s body,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without intercourse, as also it says in the Proverbs in the person of
Jesus: ‘The Lord created me, a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 Prov. viii. 22)…
For the Lord’s Humanity was created as ‘a beginning of ways,’ and he manifested
it to us for our salvation.

     我们只看关键处:“在那个他为我们被钉死,从死人中复活,被带到天上的人性,乃是为我们被造成为‘工作的起头’ (箴言8:22)……《箴言》提到耶稣的位格时说‘在耶和华创造万物之先,在他工作的起头,他就造了我”(箴言8:22)……因为主的人性被造,成为‘工作的起头’……”

安布罗斯(Ambrosius)也以《箴言》八章22节解释基督的道成肉身:

Hereby we are brough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ophecy of the incarnation, "The Lord
created me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Prov 8.22) means that the Lord
Jesus was created of the Virgin for the redeeming of the Father''s works...

仍是看关键处:“……‘在耶和华创造万物之先,在他工作的起头,他就造了我。’(箴言 8:22)的意思是主耶稣乃是为了天父救赎的工作而由童贞女被造。……”

(以上是网络资料,为便于阅读,译文略作文字调整)

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第一卷第四章曾这样说:

     “照上帝的形象,经上说:‘山岭未有之先,他已生我’(箴言8:25),那就是说在一切崇高的受造物之先;又说:‘在早晨之先,我已生你’(诗110:3),那就是说在一切时辰和世上事物之先。但奴仆的形象,经上有话说:‘在主造化的起头,就造了我’(箴8:22)。”(奥古斯丁著,周伟驰译《三位一体》第51页,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亚他那修、安布罗斯、奥古斯丁的思路都很清楚,《箴言》八章22节可以作为道成肉身之基督的人性被造来理解。奥古斯丁的文字最清晰,把两个层次都讲明白了:“照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从基督的神性来说,基督是在一切时间和一切受造事物之先,是永存的;但说及“奴仆的形象”,也就是基督的人性,根据箴言八章22节,乃是受造的。在当时,正统派为了捍卫基督的神性,同时又为了兼顾圣经译本的字面意义,只能通过切割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方式来回应“亚利乌派”的诘难。

     回到帕利坎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尼西亚信经》的辩护者们(以亚他那修为代表)大致采取了相同的释经立场,以《箴言》八章22节的“七十子译本”的译文为根据,提出基督的人性被造的思想。教父们在公元4世纪的尼西亚会议之后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进而形成了一个不大为人所注意的、有如暗流一般的传统“副产品”——因为当时为了反驳“亚利乌派”,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基督的神性是否被造上——而这个“副产品”对后世教会显然还有延续性影响,比如托马斯.阿奎那曾撰文对此进行探讨,而马丁.路德也追随亚他那修、奥古斯丁等教父的思路,依然在文章中坚持基督人性的被造。甚至直到今天,仍有李常受一派继承这个思路,并引发诸多争论。


     不过,古代教父在“亚利乌派”争议之前,并非全都持有基督人性被造观。比如爱任纽(约137至202年)在名著《反异端》中就特别区分了道成肉身与头一个亚当的受造,很值得注意:

     “主在自己身上重演始祖。(爱氏引罗5:19)正如始祖亚当的身体是由处女地而来,而为神的手即神的道所造成,照样道本身,既在自己身上重演亚当,乃从童女马丽亚诞生,而有亚当的人性……但若头一个亚当是由神用尘土造成,那在自己身上重演神所造的人的,也就理当有同样的生。那么神为何不再用尘土,而却叫耶稣由马利亚所生呢?这乃是要避免另外有一个创造,和另外一个需要得救赎的,所以他重演了原来的创造,从头至末保存了相似之处。”(《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第125页,中国基督教两会2003年9月版)

     爱任纽的思路极为清晰,道成肉身并不等同于一般人的受造。理由很清楚:其一,基督的道成肉身要避免另一个创造,也就是避免使基督成为一个被造者;其次,避免使基督也成为一位需要得到救赎的人,因为基督是救赎主。如果说否定了道成肉身的特殊性,将基督的人性视为被造,那么,这样的一位基督根本没有资格救赎人类。因此,道成肉身是“重演”了原来的创造,两者“从头至末保存了相似之处”,但道成肉身并不等同于原来的创造与受造。爱任纽的解释完全符合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对新、老“亚当”有明确的区分:“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因而我们不能将古代教父一概而论,认为他们都支持道成肉身就等于基督作为人的被造。

     此外,关于《箴言》八章22节的“七十子译本”之译文的理解,古代教父也有不同的观点。帕利坎在其书中还提到这么一件事情,在“亚利乌派”争议之前,就有奥利金的学生,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Alexandria)提出过“上帝的儿子是一个被造物”、“他出现之前并不存在”的说法,但是被另一位狄奥尼修斯——与前者同名、但观点截然相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Rome)所痛斥,称之为“荒谬绝伦”。这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认为,《箴言》八章22节的“他造”(he created)并非指跟“他制造”(he made)同样的意思,它指的是“生出”,而非“被造”。(参该书第244页)

     不晓得这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也许他是根据圣经的总体原则作出的推论,也可能是他较为熟悉希伯来文,因为根据希伯来文的原文,这节经文恰好可以理解为“生出”。希伯来原文这个字是“qanah”,它的基本意义是“得到”,可以解作“拥有”。它最常被解释为通过购买而得到,或者借着创造而得到,或者藉着生而得到。三种译法都是可能的,但它的意思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被造。和合本译为“有了”,是极为精当的翻译。在圣经的英文译本中,《新标准修订版》的译文仍采用“created”的旧译法,而在《新国际版》中,已经调整为“The Lord brought me forth as the first of his works”,即“生出”之意。读者可以参考得维逊等合编的《圣经新释》(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纪博逊主编的《旧约圣经注释》(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有关《箴言》八章22节的注释,在网上则可以查考丁道尔《箴言》注释的相关说明。

     既然《箴言》八章22节的原意被澄清,无论是“亚利乌派”的基督神性被造论,还是基督人性受造观,就不再有明确的圣经依据,便不攻自溃了。因为根据经文的本意,无论是基督的神性还是人性,都不是被造的。另外,就这节经文的上文下理,以及经文本身的侧重描述来说,它应该指圣子在永恒中的“受生”,与道成肉身没有直接关系。教父们是为了反驳“亚利乌派”的神性被造论才将此经文与道成肉身相联系的。对于“七十子译本”的关键字翻译、教父们对《箴言》八章22节的解说,我以为,一方面仍当肯定教父们忠于圣经、捍卫真理的动机,一方面则要承认人在认识上帝真理上和人在历史中的局限。

二:

     现在仍余下一个问题,即《尼西亚信经》的辩护者们,也就是定“亚利乌派”为异端的正统派如何解决基督人性受造所带来的难题。通过尼西亚会议,基督的神性被捍卫得很好,基督是百分百的神,是永存的神,绝非被造物,可是基督的人性被理解为是受造的,二者的关系怎样解释呢?如果基督作为人是被造的,那么基督徒敬拜的不一样还是受造物吗?

亚他那修的解释是:

     “我们不崇拜受造者。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谬误系异教徒和阿利乌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崇拜创世的主,道成肉身者,上帝的道。因为这个肉身本身虽然仍是受造世界之一个部分,但它却已成为上帝的身体。我们不在这样的结合之中区分身体和道,而为身体的缘故崇拜身体。我们在崇拜道时,也不将道与肉身分开。我们知道,如前所述,‘成为肉身的道’在进入肉身之后,我们还是承认他为上帝。”(转引自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第248页,金陵协和神学院2002年8月版)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教义概念即“属性交流”(也作“属性相通”,communication of attributes, communicatio idiomatum),亚他那修运用的就是这个神学原理。所谓“属性交流”,简单地讲就是,在基督里面,肉身与道的结合在于,“凡用来说明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正确观点都可以用来说明其另一个方面”,以此解释基督的神性表现、人性表现及两者的关系。

     比如我们说,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可以被表述为上帝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都知道神性的上帝是不可能被钉死的,只有人才可能被钉在十字架上;基督是神人二性,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所以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可以说成是上帝被钉于十字架。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称为“上帝的母亲”。当然上帝不可能有母亲,但人子耶稣基督确实由马利亚所生,耶稣是神,故而也可尊称马利亚为上帝之母。

     同理可推,虽然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但他也是造物主,所以我们敬拜他时,是尊他为造物主,而不是敬拜一个受造物。这就是以“属性交流”的概念来解释,基督既是神又是受造之人,但基督徒对这样一位主的崇拜并不是拜偶像、拜受造者。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发觉,“属性交流”其实仍只是人的一种解释方法,甚至有一点偷换概念的牵强和危险。不能否认,这种解释与事实是有相当差距的。仍举上面的两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表述上帝被钉在十字架上,但不能真的以为无限永生的神会被钉死;我们可以表述马利亚是上帝的母亲,但不能真的以为自有永有的上帝也需要一位肉身母亲。这都是道成肉身的真理超越人的理性,导致人们在解释上陷入某种两难困境。所以,“属性交流”是当时教会在古希腊哲学思维影响下,以理性方式勉强解释道成肉身的奥秘、神人二性的奥秘,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对真理有所理解,以人的逻辑自圆其说,但它并不能完全、彻底地解释和穷尽道成肉身、神人二性的奥秘。作为一个神学的概念,它指向真理,却不等于真理;它解释奥秘,却仍有其限度;奥秘之为奥秘,永远超越人的理性与解释。“属性交流”概念只是人们解释真理的一种标记、符号,一种逻辑表述,一种理解方法,甚至是一种修辞,仅此而已。

     实际上当我们承认基督的人性是被造时,即便用“属性交流”的原理去表述,刻意绕开基督是否受造的问题,但事实上已经承认我们的主是被造者了。尽管“属性交流”是一种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的解释方法,但是它并不能一笔抹煞、全然勾销事实本身。无论用何等语言或逻辑进行阐释,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如果接受基督在人性上是受造的,那么他就是被造者,我们崇拜的就是一位被造的人,“属性交流”也不能改写我们崇拜受造者的事实。这完全违背了圣经,违背了道成肉身的真义。

     用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可能有点不恰当,但意思是通的。比如一位女中学生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很晚回家,父母问起她时,她就说是和同学出去玩了。慢慢地父母起了疑心,问女儿到底是和什么样的同学去玩了,是男生还是女生?毕竟男生、女生都可以叫同学,但是每晚和男生玩还是和女生玩,其性质可是大不一样。同理,我们可以称呼我们所敬拜的耶稣基督为神的儿子,但与此同时,作为人子的耶稣到底是被造的还是非被造的,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不能说在逻辑阐述上避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事实上这是个致命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我们是不是在敬拜一位受造者,我们的救赎是否真实稳固。

     对于真理的判定,只有真理本身才是永远的、绝对的、唯一的标准。神学或教义问题的争议,只能根据圣经本身的启示来判定。回到基督的人性是否受造的问题上来,圣经经文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证据说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反而有诸多的经文支持基督的道成肉身并没有任何受造色彩。

     圣经启示的总原则是,人不可拜受造物。其次,有关基本要道,圣经必定有多处印证。根据圣经,主耶稣自己、施洗约翰、保罗,甚至一切受造物都作见证,耶稣作为人绝非被造者。

     《约翰福音》三章13节,耶稣为自己作见证,人子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约翰福音》三章31节,施洗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the one who comes from heaven is above all (creation),即人子超出一切受造物之上;《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保罗为耶稣作见证,“第二个人是出于天”;《启示录》五章13 节,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将“颂赞、尊贵、荣耀、权势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耶稣基督若有份于被造者,岂能一面敬拜自己,一面又接受自己和所有受造物的敬拜?

     以上这些经文如“从天降下,仍旧在天”、“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第二个人是出于天”等都不必采用“属性相通”来解释,字面意思已经清楚明白得很,这里不是讲作为神子的耶稣在万有之上、是出于天,而是明白地讲,作为人子的耶稣在一切受造物之上。虽然基督的道成肉身有超出人的理智之处——按照常理,人性是被造的,基督有完全的人性(肉体以及人的性情),基督按人性讲也应当是被造的,但是基督作为上帝的“独生子”,绝不同于世人的受造,“神在肉身显现”,确乎是一个无人不以为然的“敬虔的奥秘”——问题是:当我们的理智与圣经不同时,到底是我们谦卑下来,让我们的理智顺从圣经启示,还是强行解释圣经来满足我们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