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工学院:海外来客-西人东游记之平托《远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43:48

海外来客-西人东游记之平托《远游记》

(2009-11-02 20:45:02)转载 标签:

外国邮票

葡萄牙

平托

游记

分类: 集邮茶座

    葡萄牙1980年发行费尔南·门德斯·平托创作《远游记》400周年邮票1套2枚,其中第1枚表现了平托与中国人在一起的场面,第2枚表现了平托与海盗作战的场面。

       

    作为航海大发现的主角,葡萄牙人是最早来到中国的欧洲人之一,他们留下许多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平托的《远游记》对16世纪初期的明朝中国有广泛的描述。作者在社会集体想象的基础上,再根据历史现实、自己的虚构和需要,把中国塑造成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同时又通过中国这个"他者"的形象审视自我,折射出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的“自我”形象。    费尔南•门德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1514年左右出生于葡萄牙中部蒙特莫尔的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代在贵族家里当差,当时葡萄牙海外扩张活动方兴未艾,平托和许多同胞一样,梦想漂洋过海,去新世界发财致富。因此他在1537年登上一艘帆船,前往印度。在东方,他漫游了二十一年,他先为葡萄牙王室效力,后改道经商;他还参加过耶稣会,但又莫名其妙地脱离;他还曾经随葡萄牙的使团出使日本。他的经历离奇坎坷,到过印度的果阿、埃塞俄比、中国、日本、霍尔木兹,马六甲、苏门答腊等地,自己言称,“曾十六次被俘,十三次被卖” 。1558年,他返回里斯本,潜心著作,于1576年完成讲述他在东方漫游经历的《远游记》,此书出版后旋即在欧洲引起反响,1620年出版了西班牙文本,1625年荷兰文本问世,1671年德文版刊行,此后还相继出版了意大利文、瑞典文本,英文本、法文本。据不完全统计,自《远游记》问世以来,已有包括中文本的摘译本、全译本达一百七十种之多。
    《远游记》是一本自传体的游记,以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既是叙述者,又是书中的主人公。此书对东方的描述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作者的足迹从红海、东南亚、中国一直到日本列岛,几乎走遍了整个东方,但中国无疑他冒险经历的中心部分。全书共有226章,其中89章讲述的是作者在中国的经历,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平托在中国的经历基本上是在两条线索上叙述的,第一条线索讲述平托作为海盗在中国沿海的遇险过程;第二条线索记录平托等人作为囚犯从南京被押送到北京的经历。这样,平托从中国的沿海到江南,又从江南到塞外,穿越了大半个中国,通过一些列事件与中国社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接触,用平实的文字描述了他所看到的中国。
    然而,《远游记》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游记,其真实性一直受到后人的质疑,平托也被说成是“说谎者”。葡萄牙文学史家安东尼奥•萨拉伊瓦和奥斯卡•洛佩斯在《葡萄牙文学史》中认为,作者对日本等一些地方的描述应该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但有关中国的章节则是“在参考文学资料和其它间接资料再创作而成” 。虽然《远游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但历史学家对平托在中国游历的真实性是也持谨慎态度。专门研究中葡关系史的历史学家路易•洛伦索认为:“如果我们企图根据真实的地理学来考证,就会发现平托在中国游历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除了没有任何同时代史料证明这一旅行,时间和路线也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地形。” 但是他认为,平托应该到过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至少对广州至宁波的海岸线甚为了解,但有关中国内地的描述,特别是对北京的描述,则是参考了前人的资料,或者舆到过中国内地城市的人士有过接触,并在此基础上揉入了虚构和想象。由于平托显示出对文字和叙事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因此他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总人相信作者的在场。安东尼奥•萨拉伊瓦和奥斯卡•洛佩斯还写到:“在《远游记》中,虚构和现实奇妙地得以结合,因为作者擅长为他向我们叙述的一切披上真实的外衣,就像叙述他的亲身经历,总的说来,即使他在描述他未曾去过地方或者他所编造的情景和人物,也是令人信服的。”
    无论如何,平托在《远游记》中对中国的地理、政治、司法、经济、风俗均有广泛的描述,塑造了他眼睛中十六世纪中国的形象。如果我们把这部书当作一部游记文学作品,那么我们就不会纠缠书中所叙述的是否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不会把历史时空中的平托等同于文学中的平托。事实上,平托是作为创作者—叙述者—主人公这样三位一体的身份与读者建立关系的,他借助历史、真实、虚构和想象来穿越中国,在漫长的穿越中槊造出“自我”(葡萄牙人)和“他者”(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