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条例:【佳片U约】中国/日本二战经典:《靖国神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0:01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中国/日本二战经典:《靖国神社》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我认为李缨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拍摄本身的意义和勇气超过了影片本身的目的和意义。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法完全跳脱出来客观的看待这段历史。所以,你参拜你的靖国神社,我们纪念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
另外有1个细节让人值得玩味,这样一部从我们的逻辑来看是“反日”倾向的影片,得到了日本文化厅的赞助,最后的制作人员名单,也有一半是日本人;虽然经过波折,但最终在日本上映了。一个侧面展示当代日本的多样性和民主社会的开放性。
[剧情资料]
导演: 李缨
编剧: 李缨
主演: 刈谷直治 / 菅原龍憲 / 高金素梅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http://www.yasukuni-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 日本
语言: 日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8-05-03
又名: Yasukuni / 靖国
靖国神社的剧情简介
靖国神社,这个在东亚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建筑物,至今仍会引起无数争论。它坐落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里面供奉着自戊辰战争以来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英灵,其中包括二战期间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这也成为日本和其余东亚国家长久以来矛盾的焦点所在。来自中国的李缨前后花费十几年的时间,记录下围绕靖国神社所发生的一切:
小泉纯一郎在民众的欢呼和支持声中走入神社进行参拜;二战老兵穿着当年的军装,整齐划一前来祭拜亡灵;反对参拜的呼声从年轻人的口中响起,但他们却被固执的“长辈”驱逐出去;美国男人声援参拜,却有日本人拒绝美国国旗的出现;台湾原住民每年都要来日,强烈要求将祖先的牌位撤去带回台湾……
这些事每天每年都在发生,围绕靖国神社引发的争论久久不能平息。
[精彩影评]
《靖国神社》在釜山
备受关注的《靖国神社》10月6日终于在韩国釜山电影节全球首映,揭开了影片明年计划在日本、韩国、中国同时公映的序幕,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在釜山Primus的放映厅里,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各个民族的立场在荧幕上下激烈交锋。
“参拜”所代表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关乎日本和亚洲许多在二战中受害国家的历史与民族问题。我们的世界远未能进入一个“后民族”的时代,民族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与忘却,民族的立场又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看法。
中国导演李缨拍摄《靖国神社》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处境,即便这样,他却做得克制。他以作为在日本生活了18年的中国人的立场,展开他自己对靖国神社问题的观察与追寻。影片以两条线索交叉穿起了不同人对历史的记忆与忘却:一条线索是作为舞台的靖国神社——那个坐落在天皇宫殿旁边的、景致优美的、神道教神社,在这里,对战争与参拜的各种观点激烈地交锋;穿插在这当中的另一条线索,是作者对92岁的靖国刀匠灵魂深处关于军刀、战争与天皇的记忆的追寻,这一线索成为观众读解舞台上的冲突的关键——那把从未出现的军刀,作为靖国神社的神体,象征着二百四十多万的战争“英灵”。在战争的年代里,刀匠就在神社里铸造军刀。当时的日本锻造协会的理事长,正是东条英机本人,而神社的大祭司,则由当时的陆军大臣担任,靖国神社在当时,是一个由军人掌管的机构。
在对靖国刀匠的记忆追寻过程中,我们不断看到靖国神社这个舞台上一幕又一幕的戏剧冲突。
影片的第一幕是日本战败六十周年在神社里进行的参拜活动。一位老人举着军旗,庄重地步入神社,口中念着祷告词。接下来,军人、平民纷纷出场,高呼着“天皇万岁”进入神社参拜。此之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公开声明了个人有参拜的自由。对许多日本市民、尤其是曾经亲历战争的人来说,靖国神社是他们缅怀先辈的场所。而战争,他们认为,那只是日本对英国等老牌“海盗”国家的模仿,甚至还没有等到他们做得极致,日本已经战败,遭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
另外,一个举着星条旗和“支持小泉参拜”的标语的美国人出现在靖国神社,一些人围了过来,接过美国人的传单,和他握手,感谢他的支持。但是很快,冲过来几个怒气冲冲的日本人,要夺他的旗子、要把他赶出神社。与其说这幕展现的是日本与美国的冲突,不如说这是关于日本人记忆与忘却的碰撞。最后,美国人被警察“请”出神社。神社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表所有的观点的场所,被认可在这里做宣传的民间组织,是呼吁民众支持否认“百人斩”的人,他们正是出现在“百人斩”报道照片里其中一个日本军官的后代。他们认为,“慰安妇”、“大屠杀”和“强制劳工”是强加在日本人头上的三大精神枷锁。由此,观众可以窥见作为文化符号的靖国神社所代表的一些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
在日本战败50年之后,还有人在靖国神社里否认“百人斩”的事实。而我们从刀匠口中得知的是,每一把军刀,必须经过很多的测试才会被发放给要上前线去的高级军官。测试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试斩由茅草和竹子扎成的草人,据说草人模仿的是人的骨肉结构——只有通过多次试斩的军刀才算合格。“百人斩” 故事中的军官就是佩戴着这样的军刀,上了当时日本的报纸,变成家喻户晓的人物。殊不知电影荧幕以外的故事是,当年有许多年青女子,对“百人斩”故事中的 “英雄”疯狂崇拜,其中一个“英雄”就娶了他的崇拜者为妻。多年以后——在“英雄”作为二级战犯被处死之后的很多年——“英雄”和“英雄”崇拜者的后代们,在靖国神社里向人们宣传:那个“百人斩”的故事是谎言。战争的幽灵在靖国神社里挥之不去,雨夜,一个穿着日本旧式军装的年青人到神社参拜,上演着一出亡灵复活的戏剧。
影片接下来展现的是另一些战争遗属的记忆,来自日本国内的、冲绳地区的、台湾地区的和韩国的人们,组织起来集体向神社提出把他们的先人从神社除名的要求才。佛教住持原龙宪,他希望把同是佛教徒的父亲冲神社里除名,然而他二十年的努力一无所获。他拿出战后政府授予他父亲的奖状:这是一个为战死者授勋,抚慰死者家属的奖状。以天皇的名义颁发的奖状,落款却是日本首相——这场战争因天皇而起,也必须由天皇来善后,在某种程度上说,政府是皇室的傀儡。
安魂仪式到今天还在天皇的神社里继续,夜幕下庄严肃穆的安魂仪式让人肃然起敬,然而一想到这里供奉着甲级战犯的“英灵”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另外一边,老刀匠以无声回应着导演的问题,默默地锻造一把新的刀。烧红的钢在他的锤打之下渐渐呈现出刀的形状,靖国神社模糊的面目也渐渐清晰。作为靖国神社一部分的博物馆“游就馆”里陈列着与神社里“英灵”相关的资料,讲解词里说到:“如果认为日本军作过坏事,就是对日本的侮辱。”在神社里右翼团体的集会上,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称东方睡狮其实是日本而不是中国。这个集会的宣言是让首相可以堂堂正正地参拜,隐藏在这个宣言背后的目的是恢复天皇的参拜。正当参与机会的人们在日本国歌声中志得意满的时候,两个学生高呼着反对首相参拜的口号闯到台前示威。参拜问题牵扯的并不只是一所神社、或者一场战争,他牵扯着几个民族。以参拜为方式张扬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自信必定是对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民族情感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忍受的。所有人,包括电影院里的观众和来神社参拜的人,都以为这个两个闹事的是中国人,他们中的一个被勒着脖子打倒在地,另一个被愤怒的日本老伯喝骂着赶出神社;但是这两个学生是日本人。之后,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际国内反对的声音,强行参拜靖国神社。之前那两个抗议的学生被押进警车,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他们所代表的日本人对待靖国神社的另一种态度——看待民族间的冲突和历史问题,人们都应该尝试寻找一种更新、更积极的态度。
老刀匠完成了一把新的日本刀。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样,这把刀锋利、坚韧、美丽。刀匠情不自禁地表示,他也赞同首相要去靖国神社参拜的决定,虽然这个决定会引起了国内外的许多不满。然后他又陷入了沉默,直到导演问他平常听些什么音乐时,他打开录音机,播放了他反复听了许多遍的录音:那是昭和天皇在纪念明治一百年时的讲话,这一百年代表了日本人的记忆里最光辉的时代。然而,被他们遗忘或不愿记起的记忆,是亚洲诸国被侵略的历史,这段历史由影片结尾处长达十几分钟的历史影像资料呈现,刀和天皇是这些影像资料的主角。
首映在波兰作曲家创作的描写犹太人的二战记忆的声乐中结束,来自韩国的观众和世界各地的电影从业者反响热烈,纷纷上前和导演交流,柏林电影节的主席也上前向导演祝贺。在场的许多媒体也邀请导演李缨接受他们的访问。韩国影评人发表评论道:《靖国神社》是第一部以纪录片的形式挑战“参拜”问题的影片;《靖国神社》不仅仅是在罗列不同的观点,它通过对刀和天皇这两个象征符号的探索,剖析了“参拜”在日本人潜意识里的意义。
这种来自一个中国导演的挑战,使这一天的釜山Primus影院沸腾起来。
(上文转载自sina.com)
日本的迷惘
昨晚先迫不及待看了《靖国神社》,开始有些平淡,我心想,难道要这样一直“怀斯曼”下去吗?但不久,居然出现了让我喷饭的戏剧性的一幕,这在纪录片中是少见的,即使在贾樟柯的包着故事片外衣的纪录片里(我把他的《站台》、《小武》之类的都归于此类),也很少见到这种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竟然是真实的生活本身。一个美国人左手举着美国国旗,右手举着支持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牌子,在靖国神社内发表演说,开始引起了许多日本人的敬意和好感。但有个人问他:应该把日本国旗和美国国旗一起插到白宫上去以示两国友好,而且应该12月8号(珍珠港遭袭)那天插上去,美国人会高兴吗?美国大傻冒居然没听出讽刺来,随后又有日本民粹分子强烈反对他,让他带着他的美国国旗滚出这个地方,认为此举是在羞辱战败的日本。美国人最后只好带着国旗和传单悻悻地离开,这个头脑简单的山姆叔叔好象还没明白,民主自由必须躲开国家认同才有意义。
《靖国神社》成功地通过一种客观的态度巧妙地展示了日本政府的表里不一,以小泉为代表的官员冠冕堂皇地说,参拜神社只是表达个人对为国捐躯的英灵们的崇敬之情,希望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为什么一种纯属个人的信仰却不能坚持呢?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我都有点同情小泉了。但另一边,我们却听到神社里是如何宣讲历史的,这些死去的人被描述成保卫日本而牺牲的人。可是保卫日本需要到自己国土以外的地方去保护吗?既然日本没有遭到侵略,它有什么需要保护的?许多日本人还信誓旦旦地认为,是这些英烈的牺牲换来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倘若他们不打仗,他们早就拥有幸福生活了,正是日本政府让那些人去当炮灰才毁了日本人本该有的幸福生活。那些去神社参拜的人,可不是小泉说的那么简单,他们认为“英灵们”被扭曲的历史抹黑了。看过这部纪录片,我才明白,原来那些死去的人不过是被活人利用的工具,他们已死,无法站出来说话,只好听凭人们如何贴金了。
两个日本妇女坐在神社外拉家常,她们希望把牺牲的哥哥们的遗骨接回家,可是军方和政府却说他们生前同意祭放于神社内,所以她们不得不每年跑这么远来参拜。她们的哥哥们生前被国家利用了卖了命,死后还被绑架到神社里,被奉以一个光荣的称号,假装那些牺牲是值得的。为什么不把死去的人的遗骨发给各家敬奉了事,偏要集中放置于神社之中呢?原来是大有用处的——
日本政府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悖论中,如果承认这是侵略战争,就说明当时的天皇和内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仅有罪,而且那么多日本人的死亡、那么多日本家庭的破碎、所有的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为了让他们相信那样做是有价值的,于是就把他们集体供奉于神社,以示对他们的感恩与怀念。想为捐躯的人找一点价值,这个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否则,他们的死不是毫无意义了吗?可是,这样做,其实日本政府也就推卸了那场战争的责任,让日本国民忘记了谁才是那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换了别的国家,国民早就要求审判战争罪犯,要求政府赔偿了。但日本人不会,他们被政府“崇敬”英灵的态度所迷惑了,以为那样的牺牲真的有价值,以后也准备再为同样的理由牺牲。靖国神社真不简单,就像陈水扁因为被贪污被逮捕时,还敢把自己和曼德拉相提并论,俨然一个被迫害的正义之士。如果可耻都用一副可敬的样子毫无怯意地、理直气壮地包装起来,让人反而怀疑正义的不对了。
那个做了半个多世纪军刀的90岁的老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久久不能语。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太多激烈的矛盾与斗争。一生都在做那杀人的刀,将铸刀变成了艺术。可是,你能逃避“刀是用来杀人”的这个问题吗?如果承认了,那就等于是战争的同谋,递人予刀者啊。如果承认了,那这一辈子的成就便都消失在空气中,变得毫无意义了。他即使知道,又怎么有勇气、怎么能够承认它的无意义呢?他那苦涩而尴尬的笑,久久地印在我脑海里不能忘怀。
那复杂的迷惘正是靖国神社的迷惘,也是日本的迷惘吧。
还有一幕是令中国人看了不能平静的。两个年轻人在神社内反对参拜,被赶了出去,还打得头破血流。有人问他们:你们是中国人吧?一个劲地说:中国人滚出去!最后年轻人面对媒体说:我们是日本人。但是还是被警车强行带走了。年轻人说:这是什么道理?我犯了罪吗?那些打我的人为什么不抓,反而抓我?
当台湾原住民代表金素梅义正词严地面对虚与委蛇的神社管理者时,她那一番慷慨激昂、不卑不亢的演说不禁令我为之鼓掌。原来日本当年占据台湾等地后,就采取了同化与愚民政策,征当地人去打仗,战死后遗骨却被带进了靖国神社。这些人的后代多次前往靖国神社要求接回自己先祖的遗骨,却被靖国神社以遗属没有这个权利为名拒绝了,因为他们是为日本国家捐躯的,所以首先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有权将他们奉于神社,接受所有日本国民的祭拜与崇敬。
[请您观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