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营救3 百度云:为学生谋划幸福人生——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53:19
为学生谋划幸福人生——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班主任)事迹掠影

为学生谋划幸福人生

——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班主任)事迹掠影

本刊记者  陶继新

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班主任)评选揭晓之后,山东省教育厅等主办单位又于2006年12月27日隆重举办电视颁奖晚会,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且为当选的创新人物颁奖。于是,这十位班主任便成了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

他们受此殊荣当之无愧。

班主任挥洒的不只是爱心,也有汗水与智慧。正是在爱心、汗水与智慧共同编织的感人场景中,才使一个又一个的学生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潜质需要教师的开发,也需要生命个体的自我挖掘。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与所有行进在创新之路上的班主任一样,肩负历史的责任,为学生谋划着幸福人生。记者文中所写,虽只选取了每位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侧面,但由此昭示出来的,却是这一神圣工作的美丽与伟大。

于青:让单亲家庭的孩子都阳光起来

目前单亲家庭的日渐增多,使不少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为了让单亲孩子找回幸福的童年,威海市古寨小学专门为40多名单亲孩子成立了“阳光中队”,教师于青便成了“阳光中队”的一名辅导员。

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的故事——

亭遥,一位文静秀气的女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分手已经一年,妈妈一直不能接受这一婚姻失败的现实,再加上失业多年,整天抑郁寡欢。亭遥呢,跟随妈妈居住,却对这个伤痕累累的家庭抱有极大的幻想,她总是希望有一天,爸爸和妈妈能够破镜重圆。

一天,于青看到亭遥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既惊讶又心疼。亭遥在信中写了自己时常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默默地哭泣,憧憬着终有一天,天下所有分离的父母都能重归于好。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于青在“用爱心、责任扶起倾斜的天平”的“阳光中队”家长会上,特邀亭遥的爸爸妈妈参加。家长会开始前,两个人读了孩子的信后,都在悄悄地抹眼泪。特别是看到孩子的才艺展示后,亭遥的爸爸已是泪如泉涌。家长会后,爸爸和妈妈各给亭遥写了一封回信,说因为离异而愧疚的同时,也为女儿的优秀而自豪,特别是为了女儿,爸爸更有了一个父亲的责任,妈妈也有了自立自强的信心。  于青就是在这个“阳光中队”里,使一个个失去快乐的孩子快乐起来,使一个个痛不欲生的爸爸妈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当有人说于青为了这些孩子太过劳累的时候,她却说:“是的,我每天都在忙碌着,但我也更快乐着!”这快乐因为唤醒了责任与爱心,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于伟利:肯定与表扬的魅力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教师于伟利认为,教育是最具诗情画意的事业,因而教师要用天际般宽容的心胸、明镜般赏识的眼睛,去解读学生无穷的诗意,这样便会在平凡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新学期的第一次作业,许聪乱画一气后交到了于伟利的手上。此前,于伟利就听说许聪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男孩,把作业做成“草上飞”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看着放在面前的作业,于伟利灵机一动:不妨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下几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评语来试试———“据我的了解,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这比你上学期的作业已有进步,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没想到,第二天,他再次交来的作业工整多了。从此,在他的作业后面,于伟利有时写上:“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继续努力。”有时写上:“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好心情,谢谢你!”有时写上:“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欣慰。”

一天,许聪竟自己到办公室对于伟利说:“老师,我喜欢做语文作业了!”于伟利马上高兴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了!”说实话,到目前为止,许聪的作业仍不能算是最优秀的,可是与以往相比,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科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评价学生是一门艺术,于伟利想,有的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了,只简单地给个分数,快速地打一个“对号”或“错号”;或者在作业的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命令:重做!有时甚至粗暴地撕下该页。岂不知,由此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与自信,甚至毁掉了学生的一生。而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爱心、表扬与鼓励,却可以使所谓的“差生”告别既往,充满自信地迎接未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的心理走向,都有内在的潜能。班主任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走向乐学好学的理想境界。

王文郁:让不能取胜的学生参赛

班级之间比赛的成败作为一个集体荣辱的象征,是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关注的事情。可是,当有可能由此剥夺一个孩子快乐的时候,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就有了另样的思考与行动。

2005年春天,济宁师专附属小学要举行一次春季趣味运动会,其中有一项全家人参加的三人四腿比赛项目,孩子们争相报名,翔翔的小手更是举到了班主任王文郁的鼻子底下。王文郁看了看他:矮矮的,胖胖的,实在不适合这项运动。于是,王文郁对他说:“翔翔,老师给你报‘投沙包’好吗?”“不,我想参加三人四腿。王老师,求求你,给我报名吧!”翔翔的参赛会影响到全班的成绩,王文郁又不好伤了这个孩子的心,便说:“好吧,老师再考虑考虑。”回到办公室,翔翔那恳求的目光依然在王文郁的眼前闪现。突然,她想到了翔翔非要参加三人四腿比赛的原因———他的父母离异了,他希望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也有一个完整的家,他要在三人四腿比赛中把自己的家展现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看看仍然爱着他的爸爸妈妈。父母的离异已经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伤害,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渴望与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幸福的家。王文郁决定给翔翔报上名,作为老师,尽管无法促成其父母破镜重圆,但却可以给孩子一次快乐幸福的感受,给他一份美好的记忆。

翔翔一家三口最后一个到达终点,成为比赛的失败者。但是,整个过程中,翔翔都异常兴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此后,翔翔有了很大的变化,性格开朗了,学习也更用心了,关键是他老师的心贴得更紧、更近了。

翔翔的参赛虽然以败北告终,甚至影响到全班的比赛成绩。可是,却由此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最温馨的回忆,它如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了翔翔的心里,且成为其此后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燕全欣:鼓励孩子们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但没有资格剥夺孩子们玩的权利,还应该让他们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东营市实验小学教师燕全欣让孩子在“玩”中获取了特殊的收益。

如今,很多教师、家长恨不得把孩子吃饭、睡觉的时间也给挤掉来抓学习,听说燕全欣鼓励孩子们玩,不少家长顾虑重重,有的甚至前来“兴师问罪”。她只好一一向他们讲述玩游戏的好处,说游戏不但能调动孩子们的所有感官,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且随着各种游戏的进行,孩子从感觉到认识,从智能到体能,从语言表达到情感交流,都会得到极大地促进,从中还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与品德、意志与才能。后来她想:逐个解释太麻烦了,干脆开个家长会吧。

家长会上,燕全欣首先把自己的想法,把玩游戏的好处,一一向家长作了说明。然后,又给所有到会的家长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教会孩子玩一种老游戏。于是,在她的班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玩过的老游戏成为一种时尚。游戏又一次让家长重温了童年的快乐,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父母,拉近了两代人的心距,成了两代人沟通的桥梁。

不仅玩老游戏,燕全欣还发动孩子们创编新游戏,将童谣、古诗文诵读内容与跳绳、跳皮筋儿结合,于是,唱着健康童谣的新式游戏在校园里流行了起来。活动开展一个月后,家长陆续来到学校,不过,这一次不是兴师问罪,而是向燕全欣表示感谢的。因为玩游戏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了,做事变得更认真踏实了,也知道尊敬师长了。

如今,燕全欣班的孩子们会“玩”早已全校出名,孩子们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也玩出了名堂。最重要的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越来越健康,思维越来越活跃,学习求知变成了一种快乐的精神之旅。

王立华:编制个性化的“班本课程”

班集体的几十个鲜活的生命是带着自己的成长经验来到班级的,学生的成长有个性化的需求,但在几年的共同生活中又会形成班级群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共性的成长需要。把学生共性的需要整合起来,用课程开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形成了各个班级的“班本课程”。

临沂八中教师王立华认为,“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参与的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不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让我们通过“‘燃烧生命激情’编制方案”来分析他的“班本课程”编制流程:分析班级现状确定“班本课程”的编写重点,确定实施方案,编写初步的“学习指导书”性质的文本素材,组织实施。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开发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证了“班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比如,在课程编制的第三步,王立华在形成了一些教育主题之后,又把这些教育主题拆解形成了系统的主题活动。像“主题五”就有四项活动设计:活动一,“征服自然”还是“卖弄小聪明”;活动二,仅仅是动物本能吗;活动三,生命世界很神秘;活动四,敬畏生命。

“班本课程”完全出于班级内部学生的成长需求,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是以发展本班级的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的。因此,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及时、有价值的信息。

刘霄: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最高层次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意识的形成。沂源县南麻中学教师刘霄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为学生搭建了自主管理的舞台。

学生自己起草班规,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由学生讨论制定班规,教师参与初稿、定稿的讨论。学生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不但知晓了班规的内容,明确了班级、老师和个人努力的方向,还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班规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宿舍纪律、劳动卫生、体育锻炼、爱护公物、班干部、班主任等九个方面,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学生与考评员、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相互制约。为确保班规的执行,成立班级自主管理仲裁小组,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不断走向成功。

学生调位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但采取让班委协调、学生自愿的方式之后,难题迎刃而解。让学生明确调位的目的,有利于视力,有利于学习。调位时,学生能很快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位置。在良好的氛围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结成互帮互助对子,如果个别学生位置不合适,班委给学生做工作,及时调整。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因为他们的坏习惯比较多,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们同桌。在调位前,刘霄总是让学生找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般的眼睛去寻找他们的长处,及时表扬他们。让同学们明白:他们也想学好,他们更需要帮助;你主动帮助了他,他不仅会感激你,还会和你建立深厚的友谊,而且你自己的学习也会更优秀;让同学们觉得和表现差一些的同学一桌,是老师、同学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这样,同学之间会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自主管理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从而焕发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郑立平:称赞呼叫自己外号的学生富有创意

一般而言,外号是一种不雅的称谓,有时甚至带点亵渎的味道;不过,外号有时还是一种亲昵的称谓,它拉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学生叫老师外号者,却是凤毛麟角。寿光市世纪学校教师郑立平的外号“老卷”,就被学生当众呼叫过。

一天午后,郑立平正要骑车外出,在路上听到身后一位学生问:“老卷,您要出去?”语音清晰洪亮,令当时往来的学生顿时愕然,都惊恐地朝着那个“大逆不道”的同学望去。虽然当时学生中盛行外号,但是给老师起不雅的外号,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呼叫,这也应该算是爆炸性新闻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称谓,一向和蔼的郑立平也陷入恼怒与尴尬之中。回首看着伫立观望的众多学生和那位有些茫然无措的弟子,郑立平想起前些日子的一件事情———某学生因给老师起外号被老师将其家长请到学校,家长当众把孩子一顿恶打。怎么办?发火?揪他到教导处?借机狠压一下这股歪风!这种做法是不是就真正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郑立平迅速地调整着思维角度。一会儿,他的脸上又露出了微笑,轻轻地拍着那位学生的肩膀说:“好小子!虽然老师听着不顺耳,但你抓住了老师头发自然卷起的外貌特征,起的外号还真有创意呢!”那位学生似乎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断断续续地辩解道:“老师,其实同学们都感到你特亲切!我也是觉着亲切才那样叫,以后我再也不敢了……”没等他说完,郑立平就接着安慰他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并无恶意。如果你觉得这样亲切,就尽管叫好了。”说完,他便转身走了。学生们先是一愣,很快便欢笑着散去。

这件事很快就被郑立平淡忘了,但它却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心里。特别是那个叫郑立平“老卷”的学生,后来上了大学,几次给郑立平写信,感动老师的宽容。他说,老师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了他的心里,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真善美。

从生命的个体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们之间可以叫外号,成人之间可以叫外号,熟人之间往往非得叫外号才显得亲切,那么学生善意地叫老师外号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教师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片自由平等的绿洲,班主任工作做起来就会变得自然而从容。

华瑞杰:赏识使“不可救药”的学生走向优秀

自1985年至今,德州一中教师华瑞杰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她的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最好的。她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可救药的学生,她总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去帮助教育他们,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走进优秀学生的行列。

曾有一名与班主任矛盾无法调和、被迫休学的学生,后来转入华瑞杰的班。当时一些好心人劝说华瑞杰千万不要接收这个学生,因为接收了他,不但会给老师增加许多麻烦,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但是,她却毫不犹豫地接收了这个学生。她了解到他曾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只是因为后来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才走上了邪路,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他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天,华瑞杰就同他促膝谈心,讲他曾经的辉煌,谈他应有的美好前程。他受到了老师的赏识,看到了此前未有的希望。他说,老师对他的每一次讲话,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都会在他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于是,他又有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特别是在品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人说,他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也有人说,他有了凤凰涅式的嬗变。是的,他变了,变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变得学习努力,富有拼搏精神。高考时,他以优异成绩被省内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后来又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金融界精英。

20多年来,华瑞杰始终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才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赏识”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抚平学生的忧伤;“赏识”像一泓清泉浸润着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赏识”正是水的载歌载舞,而这水,就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周育玲:团队精神是连创佳绩的关键所在

2001年至2006年的6年中,莱州一中教师周育玲担任班主任的班里出了2个山东省文科“状元”、4个烟台市文科“状元”,18人考入北大、清华。班级高考优生数量连续4年居山东省首位,是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是不是靠题海战术?也不是。那么,连获佳绩的关键在哪里呢?

每接手新一届学生的时候,周育玲都要把本届学生与前几届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方面作详细的对比,从而找出本届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隔周一次的班教导会,是一个由她牵头分析讨论班级状况的教师合作会。会上,不仅研究分析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还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情况、品德表现等通报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也把他们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反映上来。平时,她与本班的几个任课教师经常接触,分析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效率。

建立导师制,分工到人。一个班60多个学生,只靠班主任一人,工作很难做细,要了解方方面面的问题,高考中既要保证优生数量,又要获得大面积丰收,必须靠任课教师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一是建立优生和边际生档案,分别承包给每一位任课教师,负责做好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工作。二是每周采取小纸条的形式,给每位任课教师一个具体的学生工作安排。这样一来,师生接触多了,感情更融洽了,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调节好学生的情绪,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此外,她还十分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与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她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精干的团队,且凝聚成一种精神,在有形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团队精神使她的班级班风严谨,学风浓厚,样样工作走在学校的前头,高考制胜也就水到渠成了。

杨育红:为每一位学生制造“优点单”

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杨育红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好心理进行赏识教育,是使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的诀窍之一。她不仅教会了学生自我欣赏,还教会了学生之间相互赏识。如果说学会自我赏识是成功的基础的话,那么,学会赏识他人则是成功的阶梯。在肯定他人、赏识他人优点的同时,自己也在无形中受到了教育。

杨育红为她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制造过一份“优点单”。“优点单”是一张非常简单的表格,每一位学生在“优点单”上为其他同学写出两条以上的优点。为了给学生们留下充分考虑的时间,一般要求一周内完成,然后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单”装订成册。学生们拿到“优点单”都无比兴奋,如获至宝;家长都感慨地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有这么多优点,进而对孩子也充满了希望。

2001年杨育红担任高三(1)班班主任时,3月进行完“高考二摸”后,很多学生因考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她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用上了“优点单”,只不过她要求学生在优点栏里换一换内容,写出时下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她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单”整理好,发给大家后,听到学生们都在高兴地窃窃私语。有的说:“真想不到,我还有这么多地方值得同学们学习!”有的说:“我这么受关注,真是太幸福了!”如此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高兴不已,信心大增。整个过程中,杨育红几乎没说一句话,但活动之后,教室里渐渐地又有了往日讨论问题、争论不休和积极向上的景象。

学生在填写“优点单”的过程中,欣赏着别人,别人的长处不再是压力,而是变成了用来欣赏的一道风景;学生们在阅读“优点单”的过程中欣赏肯定着自己,自己不再是成功者的陪衬,而是成为自信的人。由此自然形成的学生个体自信与班级和谐,构筑成一种蒸蒸日上的班级文化。

(载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6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