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绒的成分: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5:06
(2009-11-28 00:52:49)转载 标签:

大圆满

宁玛派

杂谈

分类: 经论讲授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1.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从现在开始我为大家讲解有关『中阴』方面的教授,大家可能都认为『中阴』是我们死亡之后,以及投胎之前这中间的部份,其实,中阴并不只是这个范围!『中阴』有很多种分类,如常听见的六种中阴,或者四种中阴等等,大家所熟悉的『西藏生死书』裡面也大概提到了些许中阴的部份。   

      『六中有自解脱引导』这本书是莲花生大士的伏藏,教法传到莲花生大士之后,就藏起来了,直到约莫十四世纪的时候才由噶玛隆巴(Karma gLing-pa)伏藏师取出来,「伏藏」在汉传佛教的传承中是没有的,所以「伏藏」对我们而言就变得非常的稀有,因此很多人对它非常好奇,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这部伏藏已经被译成英文而传遍世界,成为学者们、心理学家、宗教家极欲解开的谜题!当然,也因为这个原因各位对『中阴』这部份的知识也非常地好奇,现在坊间有很多关于「中阴闻教得度」的书,相信大家对『中阴』这个名词一点也不陌生,而且对它的状况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相较于死亡,我们对活着的现象是清楚的,我们认为可以准备,但是死亡之后呢?我们无法预知死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因为不知道,所以特别想要瞭解。关于『中阴』,我以前曾稍为讲过一些,以前所讲的是-敦珠法王在欧洲为大众传『观世音菩萨灌顶』时,前面所做的开示,他讲得很简单、扼要,比较容易听得懂,可是,现在要讲解-事业洲(Karma gLing-pa)伏藏师所取出的『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就比较困难一些,因为这部份的内容几乎都是在讲「大圆满」正行的部份,因此要解说这些内容必须具备一些禅修的经验,而我没有很充实的经验,所以你们有些可能会听得懂,当然,可能更有些人会听不懂,但不管怎麽说,我们都尽力好了!

        我们的法本-『六中有自解脱导引』是从藏文直接翻译的,虽然它不是原文的全部,但,六种中阴主要的部份都具备了,各位都接触过藏传佛教,而且也接受过灌顶,在金刚乘的传承裡,第一个要受的就是灌顶,而灌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容器清洁或者成熟,成熟之后才可以接纳深奥的佛法,所以我相信各位要瞭解这个伏藏的话,应该没什麽太大问题。   

       处在目前这个开放的时代,不像过去传统那样子,因此想限制也限制不了,除非没有,有的东西通通都拿出来探讨、拿出来写,所以要跟得上时代啦,我没什麽你们想要的东西,只是将知道的、会的,跟大家一齐分享就是了。

       为什麽我们刚刚一开始上课就唸「百字明」呢?这是西藏的传统规矩,接受灌顶的时候,前面都有忏悔的部份,为什麽要这样子呢?因为我们的容器不淨!为什麽有些教法要「密」呢?这是因为我们容器不淨的原故!所以我们现在要让容器清淨,容器清淨才会有机会成为利根者,因此我们要先唸诵百字明忏悔文,希望我们的业力能够清淨,希望我们能够明白『中阴』的教授。

       『中有』的教授,很多部份是无法言传的,所以我能够讲得出来的我就会讲给大家分享,而说不出来的部份,那麽书本裡或多或少有介绍一些,各位看书也许就会瞭解。      

       这个伏藏是噶玛隆巴(事业洲)十五岁时取出的,他很年轻就涅槃了;这个伏藏以父传子的方式单传三代,首先,他将伏藏传给他的儿子日月法主,也就是密拉秋杰,日月法主同样传给他的儿子-日月光明,日月光明又传给他的儿子-虚空法海,教法传到虚空法海之前从未对外公开,直到虚空法海以下才开始广传,后来演变为各种传承-有宁玛巴的、噶举巴的。

           在西藏,这部份很少有人像我们这样在课堂上讲解的,因为中阴闻教得度是对亡者超度的仪轨!亡者死亡的过程、地光明显现,以及法性中阴中所显现的寂、忿百尊..,在这个仪轨裡都有很清楚的描述,所以像我这样公开唸诵、教授,据我所知几乎很少,我从上师那边得到这个口传,没有想到到了海外之后,大家对它非常感兴趣,这方面的书很多,而且也有很多人教授,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大家的褔报!假若等到我们死亡之后再请人帮我们唸颂这个仪轨,说真的,不知道那时候听不听得到,因为死后的情况到底怎样,我们现在一点都没把握,如果唸诵的人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内容,他只是看着法本唸诵而已,那麽听的人就要有非常高的智慧了,要不然听一下就要懂,这是比较困难的!现在,我们活着时就可以探讨它是非常好的,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因此而了解的话,那麽我们临终的时候,或者必须用到它的时候就可以非常的清楚!

        『中阴教授』非常深奥,裡面所说都是正行的部份,这部份有些地方我不太会讲解,因为我之前所练习的中文都是讲解『修心』、『空性』的部份,至于金刚乘方面就比较没有练习过,所以我的讲解不是很顺;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就是「密宗」,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如此,当然,普贤上师言教裡面一些观想的部份是属于密宗没错,但,这是比较粗浅的部份,真正的圆满次第的观修是很深奥的,『襌修』非常困难,所谓『困难』是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困难,而不是它的逻辑很细而困难,这点大家要知道!


本初怙主无生普贤王其所恆现忿寂报身尊

示现无量自解化身佛寂忿三身诸尊我顶礼



         不管任何法前面都要具备讚叹、礼讚和誓愿,但这裡和以前我们所学习显宗的讚叹语有显着的不同,首先,顶礼『本初怙主无生普贤王』,『本初怙主』是最先、最先、最原始的怙主,这个怙主是谁呢?普贤王如来!我们都听过『普贤王如来』这个名号,那麽『普贤王如来』是谁呢? 祂是我们最早、最初、最棒的心性本质。『其所恆现忿寂报身尊』-忿怒尊跟寂静尊这些显现叫做报身尊,也就是报身佛,报身佛是永恒的,但我们无法看到,只有十地菩萨们才能够看得到,祂是『普贤王』-心的本质所显现的。『示现无量自解化身佛』,报身佛应不同根器的众生而显现出无量无边各式各样的化身佛,『自解』是什麽意思呢?显现之后自然解脱,不需要努力自己就解脱,这是金刚乘的用词,这个『自解脱』的用词方式下面会一直出现,『自解脱』就是不需要造作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现化身佛』,『寂忿三身诸尊我顶礼』,我向寂静尊跟忿怒尊等法、报、化三尊顶礼,这是第一个顶礼-向法、报、化三身做顶礼。


为利未来末法有情众我莲花生未受母胎染

于此总集诸佛之密意建立彼为六种中有身



       第二个偈颂是誓愿:为了利益未来所有众生,我莲花生从未受过母胎污染的洁淨身体,统摄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所有密义,显示六种中阴的本然状况。

       这裡莲花生大士为什麽说自己未受母胎染呢?因为祂是从莲花而生的,是自然生的,所以祂没有受过母胎的污染。「总集诸佛」是所有十方三世诸佛,「之密义」是秘密心要的意思,「建立彼为六中有身」,所有佛法的精华都汇集在「六中有」裡面。


======================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2.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此六皆依诸根本修习故我开示中有诸要义

实修导引密意自解脱未来有情可依此修道

三昧耶



       「六中有」裡面所有的教法都是需要依靠实修而证得的,因此我开示六中有的所有重要内涵-「实修导引密意自解脱」;讲解佛法分为-理论上面讲解、实修上面讲解,这裡是指实修上面的讲解,也就是经验的传授!我个人以为:宁玛巴的大师们大部份是以经验讲解佛法为主的,尤其是金刚乘的部份,就显宗而言是以讲解五大部论为主,也就是理论的部份,它以非常细腻的理论来破除我们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但,要把这些理论用在实修上面就必需依靠有经验的上师们,这些上师们讲解佛法的内容都是实修的探讨,是实践的经验,因此这部份是佛学院及论典裡学不到的,这就是密宗非常注重上师、金刚上师的原因;现在西藏的佛法教学已逐渐为学院制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不怎麽依靠老师的经验,彼此以书本上的学问考试、竞争,以考试成绩见高下,然而金刚乘不同于显宗,它是非常注重上师的,尤其是大圆满的重点-「心性」必须依靠上师告诉你直指的口诀,而这个口诀当然是以上师的经验告诉你的,要不然到处都有书,书上面有很多深奥的内容,可是你想看一看就掌握要点是比较困难的,具格的上师有他的经验,他有能力把整个佛法的重点告诉我们,他能给我们经验所欠缺的部份,所以金刚乘特别注重上师;我个人没有什麽特别经验,但这裡所阐述的都是具有经验的上师们所讲的,是金刚乘的部份,学生需要有非常大的虔诚心!

        这几年来,我以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主,大家会不会因此而认为-堪布是不是比较偏向理论呢?不太有虔诚心!其实,最终证悟还是需要虔诚心的,为什麽呢?因为最终的关要不具备虔诚心是无法瞭解的!大家不要认为虔诚心是一个很狭窄、迷信的层次,其实,刚开始学习佛法是需要这样子的,然后到中间这一部份,我们需要经过探讨理论、找根据、找理由,让我们这个不满足的心满足,然而,到最后你会发现到-用理论探讨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满足的,虽然无法满足,但也找不到什麽缺点,事情就这样搁着,因此到最后还是需要透过虔诚心来瞭解和证悟,这种情形以前很多大师都发生过,比如:印度的那诺巴大师,他是一位学者、班智达,他在那烂陀佛学院非常有名,但他还没有证悟,最后他还是需要依靠一个类似乞丐的钓鱼者-帝洛巴,帝洛巴是一位瑜伽行者,他为了让那诺巴发起绝对的虔诚心,他让那诺巴做佣人,用各种方式折磨他,可是这样一位高高在上的大学者,需要这样子做吗?不错,成就究竟证悟是需要绝对虔诚心的!虔诚心非常重要!吉美林巴大师说过:「除了上师加持和自己的虔诚心之外,想再寻找其它方式来证悟,是愚昧者的行为!」所以虔诚心是证悟最重要的因素。

        讲解这部份,大家是不是又认为:堪布不太注重闻思的样子!嘻~,这是次第的问题,也就是「过程」啦,我们要有智慧,不要拿这个就掉那个!众生的习惯就是这样,当现阶段我们说这个重要的时候,就开始说另一个不重要,当我们以虔诚心为主时,就开始毁谤探讨理论的人,而探讨理论的人呢?当他以理论为主时,他就小看那些虔诚的修行人,其实这些心态都是不好的,虔诚心和理论都是必需的,但,每阶段的学习都有它的重点,就金刚乘而言,虔诚心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以虔诚心趋向证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这个偈颂大部份的佛教徒都接触过,它包含了三乘佛法的涵意,小乘是以不伤害众生为主,所以『诸恶莫作』是主要的教戒,而大乘显宗是不但不伤害众生,而且要以四摄法来利益众生,以行六度为主,因此大乘的教法是『众善奉行』,那麽金刚乘呢?金刚乘以淨观为主,因而必需『自淨其意』!意思是清淨自己的心,万法都要淨观。

        怎麽自淨其意呢?金刚乘裡面说:「学生要视上师为诸佛总集!」所以我们常常说:『要观想上师就是诸佛菩萨,外在是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或者释迦牟尼佛的形象!』那麽上师如何看待学生呢?一样要把学生看成佛菩萨!如果有一位上师他觉得某些学生不是很瞭解佛法,是愚昧者、没有智慧、下根器的人,那他就一点都没有修好淨观啦,一位合格的上师对待每个人都一样,都不造作地看待为佛菩萨,比如现在,你们本身就不是佛菩萨,内心中充满着贪、嗔、痴...种种烦恼,那麽我要把你们当作是佛菩萨是不可能的,这是我自己在骗自己,因为你们本身就不是,但,我的想法、思想裡面,我认为你们是佛菩萨,这要如何思惟才会这样呢?我们要瞭解真实状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心性,心性就是佛,当我们认知心性就是佛的时候,那麽就可以理解-众生外在的这些形象和行为,以及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心性的力量投射出来而已,其实众生本质就是佛!当体悟到这一点时,对你们就不是造作的,而是诚恳的认为-你们就是诸佛菩萨;以前,多竹千仁波切与另一位大师到某个很多信徒的地方,因为他看到每一个信徒都是本尊,因此,他就想要对他们礼拜,这时旁边的人对他说:「大师啊,你对他们礼拜不太好啦!」于是没让他礼拜这些信徒,其实,当淨观无伪生起时,他内心看到每个人就是本尊,观待众生是佛并不是造作的,这就是淨观。我们现在初学淨观,所有观修都必需是造作的,我们认为是不淨的,那麽就观想皈依境,或者本尊...来淨化这个不淨的现象,观想就是造作的部份,然而,如果修成无伪的淨观的话,就不需要造作!

         「未来有情可依此修道,三昧耶」,六中有是以实践,或者是以经验的方式来讲解的,因此这裡说:「未来的众生请你们依靠这个教法好好修行!」「三昧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名词,很神秘,其实它是梵文,译成中文就是誓言的意思,发誓的词令,金刚乘的专用词。



=======================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3.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六中阴』包含轮迴跟涅槃所有一切法,那麽「法」的定义是什麽呢?「法」的范围很广,我们所有听得到的、看得到的、摸得到的...,这一切都名之为「法」,石头是法、木头、房子也是法...,一切都叫「法」,在显宗裡,我们称呼能让我们解脱的佛法为妙法!那麽妙法有那些内容呢?「经教」和「证教」!所有佛陀所讲解的经论都是妙法,然而,金刚乘的观点就有些不一样了,金刚乘认为-所有一切法都是妙法!为什麽呢?因为一切法都没分别!粪便、酒..,通通都是甘露,能治疗我们贪、嗔、痴等烦恼的甘露,这是安住究竟境界的修行方式,因此所有一切法都是妙法!我补充说明一下:「心的显现不完全是心,智慧的显现完全是智慧」,心的显现为什麽不是心呢?那麽心的显现是什麽?唯识宗说:「三界唯心!」万物都是心的显现,包括我们这边所有的一切,都是心投射出来的,那心的显现不是心吗?当然不是!比如说,我前面这个麦克风,它当然是心的显现而不是心!如果麦克风是心的话,那麽麦克风就会有感觉,打它、骂它、敲它...,它就有痛...等等痛苦,所以心的显现不是心,那金刚乘裡面说:「智慧的显现是智慧」是什麽意思呢?那就是完全究竟的本然状态,智慧的显现,没有任何东西是肮髒、丑陋...的状态,一切的一切都是淨观,所以智慧的显现是智慧;在藏传佛教的用词中,智慧有两种,一个是「些南不」,另一个是「耶希」;「些南不」是指根器比较好的,小孩子成绩好的,或者人比较精明厉害的,可以用这个「些南不」,和汉地讲的聪明意思差不多,而我现在所说的智慧是「耶希」,汉译「耶」是本然,「希」是心的意思,也就是本来具有的智慧,是金刚乘的名词,它表示已经证悟、已经达到果位的智慧,那麽它的显现就是智慧!

        我刚刚说:「所有一切法都包含在六中有裡面!」包括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佛法,甚至外在的万法都包含在这裡面,那麽这样一个法要如何起修呢?分为三个次第:(一)未惯修者,或者还没有修成的人,要加修「前行」的部份(二)生起定解(三)如何让正行越来越增长。

        『前行』分为两个部份-「清淨自心识」和「调伏自心识」,虽然讲解方式是这样子讲的,书本裡也是这样写的,但按照实修的方式来说,调伏自心识是先的,而清淨自心识是在后面。因为「前行」这部份大家都已探讨过或学习过,所以我只扼要说一下,这裡的「前行」,并不是像普贤上师言教那种教授方式,比如「人身难得」要怎麽想,而且这样反复观修要修几天,「寿命无常」要怎样修,需要反复观修几天...,讲解配合实修同时进行,而这裡是经验的教授、实践的教授,所以教授的方式不大一样。     

        调伏自心识,我们通常以思惟「四反感」来调伏自心的躁动,所谓「四反感」就是和一般凡夫众生的思惟感受相反的意思,它包括暇满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迴痛苦、因果循环等四个主题,虽然这裡没有提到因果循环,可是当我们思惟「轮迴痛苦」的时候,就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恶业,而不是空中掉下来的,从这裡我们就可以知道因果循环的道理,书本上虽然没有明写,但,自己心中是可以知道的-所有三善道的快乐都是从善业而来,所有三恶道的痛苦都是从恶业而来!所以在「调伏自心识」这裡,首先要知道轮迴痛苦!我们常常说:「如果不知道轮迴是苦的话,我们就不会产生出离心!」所以佛陀第一次在印度鹿野苑讲解四圣谛的时候,第一个提出的就是「要认识痛苦!」如果不认识痛苦就无法解脱,为什麽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痛苦的话,就不会想要离开痛苦,当然更不会想要解脱痛苦!以前的上师们非常有经验,他们本身以四反感的思惟已经调伏自心了,而跟随学习的人也是如实照做,而我们呢?小部份人或许也能做得到,但大部份人没办法,怎麽说呢?我们现在所修的四加行,其实也是调伏自心识的修行方式,但我们修四加行的动机是什麽呢?为了要得到正行!然而,四加行中每个加行都要修十万遍,这种规定基数的方式就好像惩罚或交换条件一样,你要得到正行的法,就必须修完四加行才可以,所以我们会听到类似交易的语句-我皈依唸了多少遍了,或是我已经做了多少次大礼拜了,或者我已经修了多少遍金刚萨埵了...,那麽,修加行的人如果是以这种数遍数和交换条件的心态在修的话,那根本就没有调伏自心啦!大家要知道-皈依的重点是什麽?调伏自心为主啦!为什麽要调伏自心呢?在西藏,我们常常用牛皮做比喻,因为我们对它比较熟悉,比如,我们想要用一些牛皮做东西的话,就必须先把牛皮弄软,怎麽才能弄软呢?首先要把它泡在水裡面,然后曝晒,在快乾未乾之际上油,再搓软弄乾,经过这样的手续之后牛皮才堪使用,同理,我们要瞭解心性的话,首先要调伏自心,让心柔软就好像将硬牛皮泡在水裡让它柔软一样,调伏心的方式就是思惟四反感-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因果循环,轮迴痛苦,以这种方式来把我们的心弄柔软,又如,我们耕种也是一样,还未种植禾苗时,土地是硬磞磞的,我们要先用挖土机,或者其他的工具把土鬆开,土挖鬆之后,种子才可以种下去,学习佛法也是一样,必须先调伏自心!那麽如果你是以交换条件,或者数遍数的方式来注重四加行的话,那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没有用在心上,大家要返观自照-自己做完了五个十万遍加行之后,心态上是否有改变一些些呢?自己要弄清楚喔,如果你都没有改变的话,那就表示修这些加行对你的意义不是那麽大啦!所以各位不要误认为-藏传佛教要修心就必须先修四加行,其实不见得!比如,我们的上师 图登曲吉札巴,他就没有严格规定要修四加行,我个人是自己自愿修的,并不是因为上师规定要修而修的,大家要知道-修四加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柔软内心!同样,探讨佛法、闭关...所有一切修行都是调伏自心的方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修行,四加行并不是调伏内心的唯一途径!我常常说:「如果某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无法做大礼拜,因此他就无法完成所有的加行,那他的心就没有调伏了吗?如果他的心没有调伏的话,那他不就无法瞭解心性了吗?」这会有很多矛盾的,所以不见得是这样子,但就目前而言,是需要给大家一份功课、一个目标的,因为如果不给大家一份功课或目标的话,大家就会偷懒,不但会偷懒,而且还会强求正行的法,因此以类似条件性的方式来教导,也是为了利益别人!所以大家不要误认为-四加行是为了上师而修的!你有没有修对上师来说并不重要,你修了几百个四加行,功德也都是你的,并无法转让给你的上师,大家要清楚:一切修行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宗教信仰,尤其是佛法的部份,都是自己做主的,在座的各位也是自己心甘情愿到这裡来听课的,如果今天来是有惩罚性的,不来会怎样...,或者是给某某人面子,那就辛苦了,假如是上班的话,当然是为了领薪水而来,不上班就领不到薪水,所以我们一定要按规定上班,但宗教信仰完全是自己为主,不要别人看不到的时候我就做坏事,或者别人反正也不知道,我就说多了修四加行的数量,数量多说一点、报告多一点,这都是在骗自己,并不是骗别人;以上就是前行的部份-调伏自心识的方式,以四反感的思惟方式来调伏自心。

         目前这个时代佛法是这麽地兴盛,很多人在学、在修、在唸、在探讨,可是,为什麽我们都没有成就呢?自古以来,不管是在西藏,或者印度、中国...都高僧辈出,然而近百年来,尤其是目前这几十年之内,成就者非常少,也许是我们的业障不清淨吧?所以不知道那个人是成就者,也许是我们修行的方式错误,或者有盲点,不然,以前的高僧是人,我们也是人,大家都是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问题在哪裡?现在的人修什麽法,都好像只修一点皮毛而已,这边学一点、那边学一点,到处抓,就好像我们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有一桌子各种各样的菜,如果每一个菜我们都这边沾一点,嗯,这个好不好吃,那边舔一下,嗯,那个好不好吃...,那麽就算你所有的味道通通都试过了,但,问题是你一样菜也没吃下去啊,没吃东西肚子怎会饱呢?当然你的肚子永远是饿的,现在大家学习佛法,灌了很多顶,领受过各种不同的法,不要说一个教派,我想四大教派的灌顶,现场很多人可能都接受过了,而且也听闻了像「入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普贤上师言教」、「中阴」...等等之类的教授,如果我们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那就表示我们根本没有得到佛法,佛法派不上用场,这边追、那边追,所得的只是一些肤浅、表面的东西,而所谓的修行也不过是为了别人,或者意思、意思敷衍一下而已,所以仪式型态的佛法越来越兴盛,而真正的内含却非常贫乏,想想刚刚那个比喻,如果你真想喂饱肚子的话,其实并不需要有很多样菜,只要一道菜你真实地吃下去,你的肚子就饱了,就可以解决你饥饿的困苦,然而,现代人的心非常地不稳定、焦虑不安,所以什麽都要多样化,跟我们外在的物质一样,我们的服饰、包包..,每年、每季的流行都不一样,变化非常迅速,为什麽呢?因为我们不满足!我们认为-这个没什麽大不了的,就算大家听到了大圆满的法门,回去之后,还是觉得这没什麽了不起,所以又到别的地方,再听看看有没有另外更勐厉的法,因而讲解佛法的人,或者主办佛教活动的人一定要用些不同的名词,改用不同的名字来打广告,转换不同的包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外表不同而已。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大家多瞭解一些正念的部份,不要随着外在变化而躁动不安,如果我们随顺世间的变化而焦躁、忙碌,那我们这一生还会有什麽意义呢?瞎忙而已,难得的宝贵人生就这样晃悠过去了,多可惜!因此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成就、这个时代之所以成就者少,并不是现在的佛菩萨们不慈悲、不加持,并不是现在的传授上师们不慈悲,不传心法口诀,我们现在不成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问题!




=================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4.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我们有没有产生出离心呢?知道轮迴的痛苦有什麽意义?知道轮迴痛苦就是要对它产生出离心,我想现在各位都还没有产生出离心吧?还非常喜欢这个世界、现在所处的环境...,嘻~,没错啦,是有些人想离开,遇到痛苦、遇到逆境的时候就想离开,但,遇到顺境就不这麽想了,这就是没有瞭解整体轮迴的状况,如果我们真的瞭解轮迴的痛苦,那就会对世间的一切法、一切行为都完全看澹了,这就是为什麽古时候的修行者大部份都到非常偏僻的地方修行的原因,为什麽这些高僧们不出来利益众生呢?利益众生之前要先能够利益自己啦!如果自己尚且无法断除烦恼,那麽出来讲解佛法怎会有把握能利益到众生呢?譬如,我到台湾已经讲了很多年的佛法,但,我是为利益众生而来的吗?说句老实话,我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来的,我是为了利益我自己而已,我讲解一些佛法,这样可以提升自己对佛法的见解,如此而已,为了讲解佛法,我不得不看一些书,藉由讲课可以瞭解不同的人的不同经验,当然,这样或多或少也可以利益一些众生,但,我没有把握真能完全利益众生哪!这裡所讲的「利益」,并不是指你今天听了我的课,今晚好高兴、很舒服,并不是那种利益,而是对佛法的看法、瞭解和思考方式,完全跟之前不一样了,这样才是「利益众生」,而现在你们是那种听了课有点喜悦的状态,这只表示有一点点受益到了而已,并不是真正完全受益!利益并不是-今天我受了某某仁波切,或者某某堪布灌了顶,然后今晚做梦有什麽、什麽感应,或者明天早上唸咒的时候有什麽、什麽光出现...,大家要知道,这些都是不稳定的,这并非真正受到了利益,受到利益是你思想的提升,对佛法的认知跟以前比较不一样了,那才是真正的得到收穫;当然,受了灌顶多少也是有些收穫的!

         当我们对世间产生真正的出离心时,就会对世间所有的人、事、物都看澹了,态度会趋向消极,凡事都不是那麽在乎,人家说什麽都可以,像个烂好人似的,这和世间的成功人物很不一样,在社会上很成功的这些人并不是什麽都可以的,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任何一位大老闆或政治人物都有自己奉行不可侵犯的主义,他们有自己非常坚固的想法,我们说-有个性、有思想...等等之类,而修行好的人呢?随和嘛,凡事都随和!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大家都是在戏裡面,演什麽角色都可以,演了坏人并不会变成真正的坏人,所以他没这麽在意,所以有些高僧说:「修行好的人都是世间法裡面的失败者!」现在捨弃红尘出家修行的,大部份是社会上失意的人,所以修行好,世间法又通达的人很少,可是古代的大师们对世间法本来就不在乎,我们所知道的-比如密勒日巴、巴祝仁波切...,他们都是修行很好的人,但他们在世间法上一点也不厉害,这些当时世间法不厉害的人却带给后代长长久久的利益,而和他们同时期却世间法很厉害的那些人呢?当他们在世时也许非常地有名、有权利,或者非常地富有,可是当他们消失时,这一切也就跟着消失了,世间本来就是虚假的,一切都只是暂时存在而已,然而真正通达佛法的人影响力就比较持久些,悉达多王子为什麽要出家呢?为什麽他要抛弃父母、妻儿、国王的权力..,一个人到尼连禅河畔忏悔苦修呢?这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世间法和佛法是无法兼顾的!所以不管你要选择什麽,就必需要有所放弃,因为它们是相违的!

          为什麽金刚乘强调自淨其意而不强调度众生呢?先要自淨其意,等到有了度众生的真正把握,到达入定和出定合一的境界-说话、走路、吃饭、睡觉都在利益众生,住在都市和住在偏僻的地方没什麽差别,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不受污染时,那麽他就可以到处去度众生了,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高僧们都是在僻静处苦修的,而我们现在大部份的修行都是物质主义的精神修行,渐渐地注重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渐行渐远,任何行业都一样-商业、经济、政治,或者慈善机构...,甚至宗教界也一样,都是为今世而努力,大家都努力将今世的团体弄大、弄广,累积财力、权力、势力...,创造自我价值,这是我们从小的教育使然!因而我们大部份佛教徒的思想观念也正随着这些潮流而改变,改变对修行者的认知,以致使真正的修行者和名相上的修行者、骗子都分不清楚!现在,我一直告诉各位:「要出离世间!」然而,产生出离心是非常困难的,各位都有家庭的责任要负担,都在都市裡为生存而忙碌,但目前我们虽然做不到,可是要有辨别真伪修行者的智慧,如果因为我们现在做不到就不探讨这部份的问题,那就真的糟糕了,如果我们将真、伪修行者顚倒看待,那就根本没什麽解脱的机会了。

        现在的众生对四反感的觉受非常薄弱,虔诚心也很匮乏,各位不要认为自己对上师多有虔诚心,金刚乘的学徒对上师的那种虔诚心,可以说是做不到的,以前那诺巴的上师训练他时,他在九层楼上面说:「最好的学生一定会从这上面跳下去!」这时那诺巴东看看、西看看,那裡就只有他一个人而已,他认为上师是指着他说的,于是他听完这句话就马上往下跳了,我们对上师的信心就是需要这样子,然而我们办得到吗?根本就不要说这些啦,上师只要有些许态度不好,讲话一点点不好听,学生就生气了,认为上师不重视我,今天到讲堂来,上师没有跟我打招呼,我就很失望,这样能算什麽虔诚心呢?一点都没有!这样的态度如何能成就呢?我们只是喜欢上师而已,并不是对上师有虔诚心,所以我们大部份只是在意自己的喜欢。有些上师说:「你只不过是喜欢你的党主席而已,你对你的上师并不是真正的虔诚心!」怎麽说呢?当你的党主席行为不满你的意,或者对你比较忽略时,你就对他失望、不投票给他,一样地,当你对上师行为失望,你就离开没有关係,但不仅如此,很多人在离开之后就开始说这个上师怎样怎样,那个上师怎样怎样..,根本就没有虔诚心,所以当然无法成就,在金刚乘裡面所说的虔诚心,是上师把你当成牛一般地使用,让你煮饭、耕地..,什麽粗重辛苦的工作都让你做,而他自己却在旁边享受、吃喝玩乐,即使这样你还是要对他非常地恭敬,那是我们无法成办的,但,以金刚乘来说就是要这样子,我们想跟随一位上师,首先要观察这位上师三年,当你认定他就是你要找的上师之后,上师叫你做什麽,你就要做什麽!这跟社会道德、时代观点完全不一样,因为时代的变化,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所以也没有这样的上师,现在的上师对学生多好啊,每次看到信徒都是笑咪咪的,遇到年节还会打电话问候…,因此现在的学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上师就是要很慈祥、很慈祥,其实,以前西藏的上师们都是非常严肃的,看起来令人害怕,也许是现在的上师们比较缺乏信徒的关係吧?所以对信徒才需要这样子,而以前的上师们比较没有需求信徒,因此他就可以比较严肃,什麽因素都可能,因为师徒关係的改变,所以我们就比较无法成就,上师讲话过度客气学生就听不懂,就如语词太优美就流失真正的内涵,现在扮演上师跟学生角色的人,个个都是扮相精美,所以就失去真实的意义,因而学生们没成就,上师们也没成就,大家都只维持一个象徵性地教,和象徵性地学、象徵性地修行!所以我们要坦白、要反省,在这种状况下没有能力修行、精进..,不要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样子完全不可能成就!

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1(下)

(2009-11-28 00:55:10)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5.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我们要静下来仔细地想一想-世间轮迴的痛苦,痛苦之后还是苦,我们要对世间看澹,要有出离心,这一生能够获得这个宝贵的人身是多麽、多麽难得啊!更要仔细地思惟-虽然难得的人身已经得到了,但它不是永恒的,它是这麽地无常,在这个因缘聚合的人身中,充满着变异的痛苦,快乐和痛苦不断地相续产生,如果有这样的体认,我们对因果理论的信心就会比较坚固一点,而且更能产生出对佛菩萨、对上师的虔诚心,对佛法也才可能比较瞭解一点,对佛法的信心才会比较稳固!

          我们对无常的看法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以前的高僧们是-他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情都认为:「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什麽呢?因为是不是还有「以后」,不知道!比如,我今晚安眠之后,明天是否还会平安地醒来呢?不知道!说不定我在睡梦中就突然间死掉,或者我今天坐车出门能不能回得来呢?不知道!也许路上遇到什麽意外就死了,谁也没把握,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想着-这可能是我最后一餐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书、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和上师说话....,以这种「最后一次」的想法对待每一个人、事、物,才是真正地修好无常,这是佛法裡面最好的观想!一切修法不如修无常!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是这样子的话,那麽这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麽未来计划,他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完全不同于一般世间人的看法,我们世间人总是计划着未来,我们常常说:「我将来要怎样、怎样...」好像根本就没有无常这回事,噶玛隆巴大师说:「不管你观想本尊一面或几面,二臂或者四臂、八臂,祂的长相怎样,都不如你每次所做的行为都想成是最后一次,将这种无常的心态深深烙印在你内心中,这就是佛法裡面最好的观修!」可是我们都没有这样子做,所以我们要自我反省!当我们练习这个修心转念的时候,我们要欣赏它,以依文观义的方式欣赏它的内容,并且训练自己的内心!

       接下来是清淨自心识;刚刚「四反感」是调伏自心识的修法,那麽清淨自心识如何观修呢?它有皈依、发心、忏悔,以及供养曼达拉、上师相应法几个修法,是「大圆满前行」不共加行的部份;我刚刚说:就像把硬硬的牛皮放在水裡面泡软,然后从水裡捞出来晒乾,晒乾之前要擦酥油,上了酥油之后要搓楺,经过一道道手续按部就班的处理过后,才能使坚硬的牛皮变得柔软堪于使用,才可以把它拿来做衣服、袋子,或者鞋子、帽子...等等我们所需的器物,又比如-我们要种植作物之前,必须先犂田耕地鬆开泥土才能播种农物一样,我们学习佛法要先调伏内心,等心田柔软之后才能安心学习佛法,把牛皮拿来製做器物,或者在鬆软的土地上种植农作,这部份是「不共加行」的部份,为了避免堕入恶道、邪见,我们要皈依三宝,为了避免堕入劣道,或者狭隘的道,我们要发菩提心,为了清淨我们的所知障和烦恼障,我们要修金刚萨埵忏悔文清淨业障,为了累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我们要修供养曼达拉,为了得到诸佛菩萨的迅速加持,我们要修上师相应法,每个修法都有它的涵意和内容,这裡只是节取重点而说,大圆满前行各位都听闻过,而且也正在修,但,大家要清楚明白修法的意义,因为这部份各位已经听闻过很多遍了,所以我就不再探讨这部份的详细内容。

         「皈依」是什麽意思呢?我们认为:「皈依就是把你变成佛教徒的一种手续!」是不是这样呢?以前很多人请巴祝仁波切帮他们做皈依,巴祝仁波切说:「不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让你进入佛门变成佛教徒,这个我不会!」那麽要怎样才能成为佛教徒呢?要成为佛教徒必须对三宝有胜解信,有胜解信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不然的话,就好像把牛、羊弄进栏子裡面一样,我帮你办个皈依手续你就成为佛教徒,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佛教徒必须对三宝有非常的信心;我们一般所讲的虔诚心有三类:淨信、乐信和胜解信,真正的佛教徒必须具备「因了解三宝的功德而产生的虔诚心(胜解信)!」当你具备胜解信的时候,那麽不管你遇到逆境或顺境都不会退转,具有这种清楚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佛教徒,而不是你过来我这儿,拜三拜、做过皈依的仪式、剪一小撮头髮,你就变成佛教徒,大家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象徵性的形式而已!当你对三宝产生非常坚固的信心时,你就是佛教徒了;为什麽呢?佛教徒必须是相信三宝、愿意接受三宝保护的,而你对三宝有坚固信心,那当然就是一个佛教徒囉,所以不要太注重表面的做法,而忽略「法」的真实面目!



==========================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6.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接下来就是「正行」六中阴的部份,中阴这裡分为六种分类:

第一个:『生处中阴导引.阿赖耶识(普基识)自解脱』,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

        「生处」,这本书译为「处生」,也可以,意思是人出生之后「住」的地方;「生处中阴」所处的阶段是-我们从母亲那边出来一直到死亡之前,这个阶段都叫做「生处中阴」,所以大家不要误以为-中阴是死亡之后才是中阴,其实,我们目前就在中阴的状态,「中阴」就是中间的意思,那两个中间呢?前一刹那的业和后一刹那的业的中间,这就叫作中阴!那麽我们现在是处在-昨天跟明天的中间,或者出生与死亡的中间,那是不是也可以说-这就是中阴呢?当然也可以这麽说,但,比较完整的解释是-业的中间!已经成熟跟还没有成熟的业的中间,这就是「中阴」的意思;中阴的状况是非常不稳定的,为什麽呢?因为它处在变化的进行当中!当有两个东西,或者两件事情,我们还在中间摇摆尚未作抉择时,当然情况就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变化,所以我们永远都是不稳定的!我们现在就是不稳定的状态,那麽不稳定有什麽坏处呢?我们会担忧、没安全感、无法安定下来..,但,这个不稳定的状态也有好处哦,那就是时时都是机会,就好像签乐透一样,乐透我们已经签下去了,但奬还没开出来,这中间人人都有机会,谁中头彩都是非常可能的,同理,我们现在时时都有解脱的机会,刻刻都可能成就,这就是「中阴」的好处!

      「阿赖耶识自解脱」,唯识宗主张第八识-阿赖耶识,它如同是所有善、恶业的仓库一般,是储藏「业」的地方,所有的「业」在这裡等待因缘成熟而生果,让我们感受苦乐!而这个观点和金刚乘是有些差异,「阿赖耶识」是梵文,译成中文就是「普基识」,「普」就是遍一切处的意思,普基就是万法的基础、所有一切的来源,为什麽它是一切的基础和来源呢?因为当我们瞭解心性时,就解脱了,倘若你不了解它,那你就进入轮迴,就这麽简单,或者说-你认识它就是涅槃,你不认识它、看错它就是轮迴,所以我们心性的本质就是涅槃跟轮迴的来源,因此这裡说「阿赖耶识自解脱(普基识自解脱)」!认识心性,「心」自己解脱、自然解脱,没有造作的,「心」它本身就具备解脱,这裡比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怎麽说呢?鸽子东南、西北到处飞,但,牠最后一定会回到自已的窝裡面,这就像我们的意识,无始以来不间断地在六道轮迴中到处流浪、飘泊,最终它还是会回归自己的本质,所以阿赖耶识就是自解脱,自解脱就是阿赖耶识!非由造作而解脱,       「心」本来就解脱!

      「心」原本就是解脱,可是又在轮迴裡飘泊,所以我们要回归心的本质;那麽心回到本质以后会不会再堕入轮迴呢?不会的!你回到心的本质之后,和达到那个境界之前,阿赖耶识是没有改变的,我们打个比喻说好了,在远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因为太远了,所以你看不清楚那个人,不知道那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当你接近他、认识他、认出他是真的人时,那个人,在你认识他之前和之后是没有改变的,但,当你认出他是人时,你就不可能想着他是稻草人,你永远都不会有「他是稻草人」的想法,因为你已经知道「他是人」了!同样地,当我们认识心的本质、回归到心的本质时,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会再堕入轮迴了,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它了,所以这裡用「鸽子归巢」的比喻来解释「心回归本质」的解脱方式。

第二个『梦幻中阴导引.迷乱自解脱』,喻为暗室燃灯之修习导引。

         我们大家都有经验-梦境是非常模煳的,有时认识、熟悉的样子,有时候不熟悉的样子,有些时候认识某些人、有些时候就都不认识...,什麽情境都有,迷迷煳煳的,连自己做什麽都不清楚,所以我们称梦中的现象为迷乱,那麽「迷乱自解脱」是什麽意思呢?认识迷乱自然就解脱!怎样才能认识迷乱而解脱呢?这裡的比喻是-暗室燃灯之修习导引,就好像在暗室裡,我们不知道室内的状况是怎样,有谁在裡面、有没有恐怖的东西..,所以当然会害怕,然而,如果这时有个人把灯打开,那麽我们马上就可以看清楚裡面的一切,看清楚以后当然就不会再害怕了,同理,在梦境裡我们只要认清楚这是梦就不会再迷乱了,我们之所以会迷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梦的原故!所谓「迷」就是不清楚状况,当你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当然就乱,当你已经了解状况了,当然就解脱迷乱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不用造作的,认识梦之后自然解脱!

第三个:『禅定中阴导引.本觉自解脱』,喻为孤儿见母之修习导引。

        「禅定中阴」就是我们修习禅定的那段时间;为什麽襌定中阴导引被比喻为孤儿见母之修习导引呢?假如,有一位孤儿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当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某一个人是你的母亲!」他看到了,并且也认了这位母亲,这时他当然就解脱没有母亲的痛苦,同理,襌定的时候,上师指点我们心性,让我们认识心性,当然我们就可以解脱轮迴漂泊的痛苦。


==================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 1-7.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第四个:『临终中阴导引.往生忆念自解脱』,喻为传达国王敕谕之修习导引。

「临终中阴」是指得了不治重症开始,一直到内气断了的这段时间;「往生」就是转换 (藏语-颇瓦)的意思,人临终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必须要有人告诉他:「不要被五根收摄的溷乱所影响,你要认识心的本质,你要观想阿弥陀佛、你的上师来迎接你,要对阿弥陀佛、对上师有虔诚心,你要非常虔诚地向祂们祈请,你要到极乐世界去..」,不断、不断地提醒他,要他按照这些提醒去做,如果他照这些提醒去做的话,那他就可以到达阿弥陀佛的淨土,那麽,「临终中阴」为什麽被喻为传达国王敕谕之导引呢?古时候不像现在通讯这麽发达,两地讯息的沟通必须请人带口信,而转达国王口信的人是不敢不说的,不管路途有多远、路上有多麽艰难、危险,他都必须将话传到,因为如果他不这麽做的话,国王就会惩罚他,所以他不敢隐藏不说,而修习临终中阴的众生就和这个信差一样,如果他没有按照教法的指示去修的话,那麽他就会害怕,怕什麽呢?怕堕入三恶道中受苦,所以他一心专注地想着阿弥陀佛、中脉「舍」字要冲向淨土,所以这裡比喻为传达国王敕喻之修习方式;另外一个比喻方式:少女照镜,将未清者看清,大家都知道-小女生是非常爱漂亮的,她看镜子一定非常地仔细,这样美不美、那样漂不漂亮、头髮怎样、脸蛋怎样、皮肤又怎样、白了、黑了、胖了、瘦了、衣服、髮带..,样样都要仔仔细细的,同样的,我们观想阿弥陀佛的脸、祂的淨土..也要清清楚楚的。

第五个:『法性中阴导引.现分自解脱』,喻为弃婴未醒时,决信自显现之教授。藏本裡喻为子投母怀之修习导引。

「现」,看到的意思,现分自解脱,看到自然解脱!那看到什麽而解脱呢?看到寂、忿百尊的显现;在西藏的一些唐卡裡,绘有很多忿怒的形象,那些形象就是在法性中阴时显现出来的,当你认识这些形象是心的显现时,自然解脱;书本上比喻为弃婴未醒之修习导引,一个婴儿即将被抛弃,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即将离开母亲怀抱,因此未受惊吓,他还安稳地睡着,法性中阴时,寂、忿百尊显现,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本尊,所以对衪们不会感到害怕,我们不害怕当然就解脱恐惧的痛苦,而我所持用藏文法本的比喻是-儿子回到母亲的怀裡而解脱了,这两个比喻不太一样,儿子回到母亲怀裡心情是喜悦的,在法性中阴时,看到寂、忿百尊显现,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本尊的显现,因此就像儿子见到母亲一样,很欢喜地投入衪们的怀裡而解脱;法性中阴的时间是非常、非常短的,就我们一般人来说,就一秒或两秒钟而已,而修行好的人可能维持几个小时,或几天。

第六个:『受生中阴.受生自解脱』,喻为将未通水道与另一水道接通之教授。

「受生中阴」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中阴,藏文裡面称它为「丝巴巴多」,形成的意思,形成什麽呢?另一个轮迴开始了、形成了。法性中阴出现时,是我们这一生真正的结束,死亡了,回到本初地光明,接着受生中阴显现出来,趋入另一个轮迴的开端,这个阶段感受特别敏感,所以称为「受生中阴」;教法把这部份比喻为将未通水道加以接通之修习导引,为何这样说呢?比如一条水道到这边断了,那麽水流到这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在我们用另一根管子来连接这个水道,让它可以接续流向未来;这意谓着什麽呢?我们为了连接下一世,为了在受生中阴中不会害怕,所以这一世要连接好的因缘,那麽下一世就可以解脱了,这裡把连接善因比喻为水管、水道。

「受生中阴」的过程,我们通常认为四十九天,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只有几天的也有,甚至有些长达几百年,而有些众生则没有受生中阴的过程,那些众生没有受生中阴呢?有四种人:第一、修行很好的人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他可以因瞭解心性而解脱。第二、造五无间罪的人直接去三恶道、下地狱,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第三、生在无色界的众生也不用经过受生中阴,直接转生无色界。第四个、修颇瓦法非常好的人因为他直接将意识射到阿弥陀佛的淨土,就像高射炮一样,把目标瞄准了,咻~就射过去了,所以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除此之外,所有众生都需经过受生中阴的过程。

~ ~ ~ ~ ~ ~ ~ ~ ~ ~ ~ ~ ~ ~~ ~~~   

学员/问:请问 堪布,现分的「现」是什麽意思?

堪布/答:现分就是看到真理的显现,现分自解脱,看到真理显现自然解脱。

学员/问:那麽一般讲「四现分」是什麽意思?

堪布/答:这部份要到「法性中阴」才讲到,因为今天只是大概介绍「六中阴」而已,所以改天再讲。

学员/问:堪布你好!刚才我们讲到-不管对佛菩萨,或是对上师都要有虔诚心,那如果没有虔诚心的话,要怎样才能转变成有虔诚心呢?有没有什麽比较具体的例子可以稍微说明一下?

堪布/答:要对三宝有虔诚心就必须瞭解三宝的功德,比如,你想要找一位保镳,你会先瞭解应徵者的能力,然后才会聘用他、对他有信心,同理,在轮迴中我们想要依靠三宝、得到祂的保护,就必须先瞭解三宝的功德(能力),这样才会对祂产生坚固的虔诚心。
分享

0